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精养大池塘氮(N)、磷(P)利用及其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察了投喂两种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高蛋白饲料(33%)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和饲料P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异育银鲫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结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技术探究异育银鲫肠道菌群组成特点,以期为异育银鲫人工养殖环境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开发提供指导.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投喂任何饵料的野生组和投喂商品化饲料的养殖组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但两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在...  相似文献   

3.
对异育银鲫进行饥饿2周后恢复投喂处理,分析体质量(107.2±7.0)g的异育银鲫的生长率及卵巢发育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处理2周后,异育银鲫恢复投喂2周,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组,体质量增长接近正常投喂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在饥饿过程中,卵巢发育相关指标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指数、血清磷含量、血清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饥饿1周,性腺成熟系数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饥饿2周,肝体指数血清磷、血清钙含量和血清钙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恢复投喂后,4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仍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说明异育银鲫饥饿2周后恢复投喂2周,其卵巢发育的恢复滞后于身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添加1%酵母细胞壁(1号饲料)、1%酵母细胞壁+0.23%Vc+0.02%VE(2号饲料)、1%免疫多糖(3号饲料)的饲料投喂异育银鲫,并于试验后4、11、17、24、31 d测定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杀菌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组饲料均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杀菌活性,其中3号饲料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2号饲料.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异育银鲫配合饲料中按0.25%、0.5%、1.0%、2.0%的比例添加壳聚糖,连续投喂60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比较了壳聚糖对异育银鲫促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1.0%、2.0%壳聚糖均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但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0.5%的添加量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6.
在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Vc(0、37.5、75、15 0、30 0、6 0 0和 12 0 0mg/kg) ,连续投喂异育银鲫 (方正银鲫♀×兴国红鲤♂ ) (Carassiusauratusgitelio) 8周。结果显示 ,当饲料中缺乏Vc时异育银鲫虽没有出现明显的缺乏症状 ,但日增重率、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POD酶活性均低于Vc添加组 ,而红细胞脆性极显著地高于高剂量Vc添加组 (P <0 .0 1) ;同时 ,经新复极差检验 ,在适宜范围内随着饲料Vc含量增加 ,异育银鲫日增重率、血红蛋白含量、POD活性等指标显著提高 ,而红细胞脆性明显下降 (P <0 .0 5 )。综合以上指标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建议生产上异育银鲫饲料Vc适宜添加量为 30 0~ 5 0 0mg/kg。  相似文献   

7.
不同饲料对越冬一龄蟹种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4月投喂不同种类的饲料对越冬一龄蟹种生长脱壳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室内实验表明:在相同密度、相同养殖条件下,投喂新鲜动物性饲料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投喂植物性饵料的成活率仅为65%;湖泊网围养殖生产表明:在相同面积、不同密度的强化暂养网围区中,投喂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螺蛳的幼蟹脱壳延迟期仅为4 d,而投喂植物性饲料小麦的幼蟹脱壳延迟期为7 d,其脱壳死亡率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饥饿后再投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5±2)℃条件下,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把异育银鲫分为4组,为Ⅰ组(持续投喂48 d)、Ⅱ组(饥饿8 d后再投喂40 d)、Ⅲ组(饥饿16 d后再投喂32 d)和Ⅳ组(饥饿24 d后再投喂24 d),每组2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8 d后异育银鲫体重下降了13.28%,饥饿16 d和24 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2.36%和33.03%。短期饥饿(Ⅱ)组,再恢复投喂8 d后能实现完全补偿生长,而中长期饥饿组(Ⅲ和Ⅳ)分别在投喂16 d和24 d后表现为部分补偿生长。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其体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各试验组饥饿后,粗蛋白和粗脂肪显著下降,而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而再投喂后,各营养成分逐渐恢复。Ⅱ组再投喂8 d后,粗脂肪和粗灰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蛋白质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水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投喂40 d后,粗蛋白和水分亦恢复到对照水平,Ⅲ组恢复投喂16 d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恢复投喂32 d后,除灰分外,其余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Ⅳ组再投喂24 d后,除水分外,其余各营养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实现异育银鲫完全补偿生长,其饥饿时间以短时间饥饿8 d为宜。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绝对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肥满度的影响.试验共设4组不同的投喂频率:1、2、3和4次/d,每次投喂体重的6%,每隔20天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为80天,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绝对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肥满度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饲料转化率和肥满度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最佳投喂频率应该是3次/d.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相同配方成本下,不同加工工艺以及投喂策略对鲫鱼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采用配方相同的挤压熟化料和硬颗粒料饲养鲫鱼,投喂挤压熟化饲料相对于颗粒饲料,鲫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升高(P<0.05);增加投喂频率可提高鲫鱼对颗粒饲料的利用效率,并促进生长,但对挤压熟化饲料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饲料的蛋白和能量消化率。对于平均初重为(64.38±0.18)g的鲫鱼,投喂3.5%挤压熟化饲料,每天投喂6次可达到最大生长率,但2.0%投喂率,每天投喂6次的挤压熟化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1.
魏友海 《科学养鱼》2005,(12):80-80
养殖南美白对虾一般采用颗粒配合饲料,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以保证对虾生长迅速,避免饲料的浪费。1.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早晨7点投日投饲量的30%,11点投10%,晚上18点投40%,23点投20%。2.掌握适宜的投喂量。办法是沿池四周设置几个1米2左右的饵料台,投喂时沿池均匀泼洒。投喂1.5~2小时后检查对虾的摄食情况。正常情况下若饱胃率占60%~70%,则投喂合理。3.根据虾情投喂。虾生长旺盛,无疾病时适当多喂,反之则少喂;虾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1天后多喂。4.根据水温投喂。水温低于18℃或高于32℃时少喂;25~30℃时多喂。南…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存活与饵料系数的影响,实验设置5个饵料种类,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仔肉、冰冻丰年虫成虫、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每个组合设置3个重复实验。结果表明,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存活率与饵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投喂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组合的效果显著大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组合(P0.05),投喂新鲜蛤仔肉组合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存活率的变化范围为(71.86±9.05)%~(86.89±3.11)%,投喂丰年虫组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组的存活率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饵料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00±0.06)~(2.87±0.12),投喂饲料+丰年虫组合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最低和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组合为最优组合,其次是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组合,在该条件下对虾生长速率较快、饵料系数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是否会引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应激反应,选用体质量为(35.60±1.11)g的异育银168尾,随机分成2组,一组设为对照组(NS),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35%的日粮;另一组设为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组(HS),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50%的日粮,每组3个重复.在控温的循环水系统中饲养35 d和70 d后,测定异育银鲫血浆皮质醇激素含量及其肝、心脏、脾、肾中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组35 d时血浆皮质醇激素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肝和心脏HSP70基因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 70 d时血浆皮质醇激素含量升高,且70 d时高碳水化合物组肝、心脏、脾和肾HSP70基因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全部增强.各组饲养70 d后,饥饿24 h后重新投喂的0h、6h、12h、24 h、48 h,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组(HS)皮质醇含量在6h、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6h、12h、48 h肝HSP70基因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强(P<0.05),说明异育银鲫对50%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饲料的耐受性比较差,鱼体产生了应激反应.结果说明,当异育银鲫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升高时,其肝中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却降低,反之亦然.本研究旨在为水生动物营养应激及营养免疫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开辟鱼类应激的营养调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①品种:遗传基因决定某个特定品种的生长特性,如高倍体异育银鲫是通过杂交和选育而挑选的具有优良生长特性的品种。②性别:如雄性罗非鱼比雌性的长得快。③环境因子:池塘自然气候条件、水质理化因子、微生态因子等。④放养模式:密度、规格、搭配比例等。⑤饲料营养水平:氨基酸平衡、蛋能平衡、碳水化合物水平、纤维素含量、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等。⑥饲料投喂技术:投喂频率、投喂量。⑦日常管理水平:水质调控、鱼病防治等。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6±2)℃、自然光照条件下,以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设定3种投喂方式。实验饵料为水蚯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第1种方式为连续投喂,整个实验期间不间断;第2种连续投喂4 d后饥饿1 d;第3种连续投喂2 d后饥饿1 d。3种方式分别以S0(对照组)、S1/4和S1/2表示。实验周期均为30 d。结果显示,长吻和异育银鲫在3种处理条件下的终体重无显著差异,草鱼在S0组(对照组)和S1/4组的终体重无显著差异,S1/2组的终体重显著降低。这表明,长吻和异育银鲫在S1/4和S1/2组时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而草鱼只在S1/4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在S1/2组则发生部分补偿生长。结论认为,长吻和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能力要强于草鱼。3种鱼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比都没有显著差异,补偿生长是通过提高实际摄食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池塘主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gibelio)是以异育银鲫为主要养殖种类的养殖技术,它通过投喂高质量的颗粒饲料,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异育银鲫经过低温下停食后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翠  王岩 《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13-119
在室内水槽中进行了10周实验,以检验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经过低温下停食后的补偿生长。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5.1±0.1)g,分为4组:2组鱼在第1~4周内被停食,在第5~10周分别恢复投喂蛋白能量比为23 g.MJ-1(SL组)和26 g.MJ-1(SH组)的等能饲料;另2组鱼(CL组和CH组)在1~4周内投喂蛋白能量比为23 g.MJ-1的饲料,在第5~10周分别投喂蛋白能量比为23 g.MJ-1(CL组)和26 g.MJ-1(CH组)的饲料。第1~4周内水温控制在14.8~15.2℃,第5~10周内水温控制在24.8~25.2℃。结果表明,第4周结束时SL组和SH组体质量明显低于CL组和CH组;SL组和SH组全鱼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百分含量明显高于CL组和CH组,但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后者。恢复投喂期间,SL组在第7~10周内SGR高于CL组,SH组第5~8周内SGR高于CH组,但SL组与SH组,CL组与CH组之间SGR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束时,SL组和SH组的体质量分别低于CL组和CH组,SL组与SH组间及CL组与CH组间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SL组和SH组全鱼、躯干和内脏团内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高于CL组和CH组,脂肪含量分别低于CL组和CH组。本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低温下停食后,异育银鲫仅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能力,恢复投喂期间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未明显增强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13-119]  相似文献   

18.
用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评定异育银鲫维生素C需要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宋学宏 《水产学报》2002,26(4):351-356
用维生素 C(Vc)含量为0~1200mg·kg~(-1)的精制饲料,连续投喂异育银鲫8周后,测定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Vc含量达150mg·kg~(-1)时日增重率最大,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日增重率没有显著变化;饲料Vc含量为75mg·kg~(-1)时头肾指数显著提高,而脾指数不受饲料Vc含量的影响;头肾细胞吞噬活性和A花环率均在Vc含量为300mg·kg~(-1)时达最高水平;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分别在饲料Vc为300mg·kg~(-1)和600mg·kg~(-1)时达最高值。上述结果表明饲料Vc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免疫力。鉴于Vc的免疫促进作用,建议在疾病多发季节饲料Vc添加量提高到300mg·kg~(-1)。  相似文献   

19.
以初始体质量为(33.52±0.17)g建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w)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成添加0.0%(对照)和0.5%(试验)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的等氮等能(35%CP、17 kJ/g)饲料,采用5种投喂方式:连续8 w投喂对照饲料(Ⅰ);试验饲料2 w间隔投喂(Ⅱ);前4 w投喂试验饲料,后4 w投喂对照饲料的间隔投喂(Ⅲ);前4 w投喂对照饲料,后4 w投喂试验饲料的间隔投喂(Ⅳ);8 w连续投喂试验饲料(Ⅴ)。养殖试验结束时,进行急性拥挤胁迫试验。探讨Ala-Gln投喂方式对建鲤生长和抗急性拥挤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组的生长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w间隔投喂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4 w间隔和连续8 w投喂的饲料组(P<0.05);前4 w间隔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要显著高于8 w连续投喂组(P<0.05)。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分别在急性胁迫后恢复0和1 h时达到高峰,血清HSP70在胁迫后恢复1~12 h都保持较高水平,然后下降,胁迫后恢复48 h达到胁迫前的水平。各种投喂方式组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后恢复期,血糖迅速升高幅度最小的是2 w间隔投喂组,最先恢复到胁迫前状态的是2 w间隔投喂组和前4 w投喂的4 w间隔投喂组。胁迫后恢复期,各投喂组的血清HSP70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后恢复48和72 h时,后4 w投喂的4 w间隔投喂组和连续8 w的投喂组的血清HSP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发酵豆粕饲料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经微生物混菌发酵的豆粕与未经发酵的豆粕依不同比例混合, 按 30 0%的比例添加在某种市售鲫鱼饲料中, 连续投喂异育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 30d后, 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 (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活性, 比较不同添加量的发酵豆粕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发酵豆粕添加量的上升, 供试异育银鲫不仅增重量有所提高, 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也有所改善, SGPT的活性出现下降趋势。与未经过发酵的豆粕相比, 发酵豆粕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