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玻片浸渍法检测河南和宁夏两地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对3种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的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对三氯杀螨醇、久效磷表现抗性;对氧化乐果仍处在敏感水平。宁夏的两种叶螨对3种药剂都表现敏感。同时,截形叶螨对3种药剂的LC50均高于朱砂叶螨。大田防治时应减少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次数。截形叶螨为优势种时,禁止使用久效磷防治。提倡氧化乐果在防治棉花叶螨和兼治棉蚜时应用。  相似文献   

2.
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曹煜,刘明丽(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棉花叶螨是棉花主要害虫。在我国北方棉区,棉花叶螨是由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组成的复合种群,并随时期不同互为优势种。由于近年来北方棉区麦棉套作面积不断扩大,棉花叶螨为害日趋加...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现阶段棉田常用化学杀虫剂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的毒力以及对新疆本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安全性,于室内分别测定当前21种棉田常用化学药剂对新疆棉田3种主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截形叶螨Etranychus truncat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及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毒力,比较不同药剂对各种害虫和天敌的相对毒力指数以及益害毒性比。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种蚜虫防治药剂对棉蚜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C50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环氧虫啶、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烯啶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和吡蚜酮,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5种叶螨防治药剂对截形叶螨成螨的LC50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哒螨灵、四螨嗪、噻螨酮和炔螨特,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四螨嗪、噻螨酮和阿维菌素;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防治药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C50由高到低顺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灭多威、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综合上述2个方面结果,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不仅对棉花害虫毒力效果强,而且对有益天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的恒温条件下,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温度越高毒力越强;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于二斑叶螨。  相似文献   

5.
明确天敌和防治对象的种类,是开展生物防治的基础工作之一。我国有关棉叶螨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将棉花红色叶螨统归于二斑叶螨的名下;有的认为棉花红色叶螨是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的混合群体。多年从事棉虫工作者,也未发现过棉花上有绿色的叶螨。  相似文献   

6.
地肤提取物杀螨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多种溶剂和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测定了其中杀螨活性最高的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石油醚和甲醇提取物,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2种螨的生物活性最强。本试验还对该种植物的杀螨活性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氯仿萃取物经柱层分离得到流分112个,经薄层层析(TLC)检验后,相同成分者合并,最终得流分11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F9活性最高,其对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山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达到了0.390 3、0.298 1、0.256 8 mg /mL。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成像高光谱的棉叶螨为害等级估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快速、实时、准确地了解新疆棉田棉叶螨(优势种为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发生情况,利用高光谱图像中的7种植被指数,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不同棉叶螨为害等级棉花冠层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用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表征)遥感估测模型和棉叶螨为害等级遥感估测模型,实现棉叶螨为害的实时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棉叶螨为害等级对应的棉花冠层光谱反射率存在明显差异,棉叶螨为害等级与棉花冠层叶片SPAD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7个不同棉叶螨为害等级对应的棉花冠层叶片SPAD遥感估测模型中,SPAD-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估测模型的估测决定系数为0.915,均方根误差为3.451,识别精确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型。表明利用棉花冠层叶片SPAD遥感估测模型可快速无损地获取棉叶螨为害数据,构建的棉叶螨为害等级估测模型可用于植保人员快速准确获取棉叶螨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香茅精油微乳液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及其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采用熏蒸法测定香茅精油微乳液对朱砂叶螨的熏蒸活性及香茅精油微乳液亚致死剂量处理下朱砂叶螨的产卵情况、趋避情况及解毒酶系活性。结果表明,当剂量达到2.5 μL时,香茅精油微乳液处理下朱砂叶螨的死亡率达到80.37%以上;香茅精油微乳液熏蒸24 h时,其对朱砂叶螨的亚致死剂量LD10和LD30分别为0.082 μL和0.284 μL;香茅精油微乳液LD10和LD30处理24 h时,其对朱砂叶螨的产卵抑制率分别为76.30%和78.67%,对朱砂叶螨的趋避率分别为80.00%和88.00%;香茅精油微乳液LD10和LD30处理后,朱砂叶螨体内酯酶活性在0~8 h表现出激活作用,随后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处于抑制状态。表明香茅精油微乳液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绿色杀螨剂。  相似文献   

9.
叶螨是蔬菜作物上的一类重要农业害螨,但其在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优势种类尚不明确。本研究中,2009-2013年连续5年于北京和河北部分地区定点和非定点采集田间蔬菜作物上的叶螨,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所采集地的茄果类蔬菜和豆类蔬菜上叶螨种类包括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未发现有朱砂叶螨或者其它叶螨种类,表明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是目前北京和河北部分地区蔬菜作物上的主要叶螨种类,改变了以往文献中朱砂叶螨是常见蔬菜作物主要叶螨种类的传统认识。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田间蔬菜叶螨的针对性高效防治。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作者选用三氯杀螨醇、克螨特和螨克2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和二斑叶螨作了毒力测定,明确3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LC50明显高于对朱砂叶螨,差异显著,已不能用于二斑叶螨的防治。螨克也已不适用于岳阳地区朱砂叶螨的防治。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的LC50分别为237.79和804.64ppm、129.07和830.98ppm、112.03和732.32ppm,尚可在一定范围内用于对上述种群的防治,但应加强监测,注意与其他杀螨剂轮用,以延缓其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11.
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控制潜力,应用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了该捕食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能力。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能很好地拟合Holling Ⅱ方程。在25℃,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参数a/Th值分别为42.4195、81.6275、54.3044和17.9399,对朱砂叶螨幼螨、若螨和卵的控制力高于成螨。在19~31℃,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日均捕食量和对猎物的控制能力a/T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1℃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80头和29.5364。在28℃时,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6.1522和0.2213。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表现出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2.
棉花叶螨是冀南棉花上的重要害虫,其主要种群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和截型叶螨(T.truncates Ehara).棉花叶螨常群集在叶片背面,用口针刺吸叶片汁液,破坏细胞中的叶绿体,成虫、若虫均可危害棉叶.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27个主要菜地和果园的叶螨种类作了调查,共鉴定出6个种,分别隶属于3个属,其中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turkestani)是危害该区蔬菜和果树的优势种。另外,首次在新疆发现了绣球叶螨(Tetranychushydrangeae)。  相似文献   

14.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朱砂叶螨酸性磷酸酯酶测定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最优4因子组合测定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酸性磷酸酯酶,并进行了主因子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醋酸缓冲液pH值4.4、反应温度42℃、温浴40min、底物8.5×10-3mol/L的组合条件,波长405nm下,该酶吸收值最大,其中温浴时间是影响朱砂叶螨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10和LC30,用这2种浓度分别处理二斑叶螨,并测定60 h内二斑叶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ultifunctional oxidase,MFO)的比活力,以及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显示,经LC10和LC30剂量处理二斑叶螨后,其体内CarE、GST和MFO的活性在6~60 h均受到明显诱导。其中,GST和MFO的比活力在12 h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25倍、1.60倍和1.63倍、1.84倍,CarE的比活力在48 h最大,为对照的1.27倍和1.37倍;与对照组相比,CarE的Km显著减小,vmax显著升高,而GST和MFO的Km显著增大,vmax显著减小。表明3种酶均参与了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解毒代谢,其中CarE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其对联苯肼酯的解毒代谢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间作大蒜对茄子截形叶螨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间作大蒜对茄子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种群的防控效果,于室内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截形叶螨卵的毒杀活性及对雌成螨的驱避和产卵选择性影响,并研究了田间不同比例间作大蒜对茄子截形叶螨自然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5 g/mL和0.10 g/mL大蒜提取液处理后,截形叶螨卵死亡率分别为44.53%和63.53%,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大蒜提取液处理蔬菜叶片72h后,截形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数量分别为16头和141粒,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3头和236粒;田间茄子和大蒜按1∶1、2∶1或4∶1间作均可降低截形叶螨自然发生数量,其中1∶1和2∶1间作对截形叶螨种群控制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大蒜提取液对截形叶螨雌成螨取食及产卵具有显著的驱避活性;且间作大蒜可以对截形叶螨种群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新型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对目前蔬菜田常发生的2种优势叶螨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截形叶螨T. truncatus的杀螨活性,于室内采用离体叶碟法测定其对这2种叶螨产卵及发育的影响,于室外采用活体植株评价该药剂对2种叶螨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经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及其单剂处理2种叶螨雌成螨24 h后,死亡率为20.50%~54.98%,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联肼·乙螨唑处理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了2种叶螨卵发育至若螨期的比率,联肼·乙螨唑处理后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若螨率分别为4.91%和1.63%。田间试验中联肼·乙螨唑对2种叶螨具有一定的速效性,药后3 d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防效分别达95.74%和89.83%,药后7 d防效分别为98.03%和99.44%,显示了优良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性。表明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可用于田间蔬菜优势叶螨种群的高效防控。  相似文献   

19.
《湖北植保》2009,(4):64-64
棉红蜘蛛已成为棉田主要虫害之一。目前,危害棉花的红蜘蛛主要为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截性叶螨等,其危害症状: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出现黄斑、红斑或黄白斑,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棉株枯死,幼苗被害严重时,造成死苗;蕾铃期受害,增加蕾铃脱落,铃重减轻,大大降低了棉花的品质,减少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生化分析法分析寄主为豌豆、芸豆的朱砂叶螨转移到芸豆后对螨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寄主的朱砂叶螨危害芸豆时均能诱导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当寄主植物为芸豆的朱砂叶螨为害新鲜芸豆后,GSTs酶活力变化趋势呈先下降后上升,而寄主植物为豌豆的朱砂叶螨GSTs活力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但两种寄主下的AchE,SOD活力变化总体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且相对于接触过的寄主,未接触的寄主更能引起朱砂叶螨的快速应对。朱砂叶螨在同种寄主之间和不同种寄主间转换的生理适应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