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灵侧耳菌袋不同后熟期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灵侧耳菌丝体发满的菌袋,在20~22℃条件下,经30天的后熟期,白灵侧耳生长良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白灵侧耳栽培中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灵侧耳人工栽培在不断探索,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本文依据笔者几年来的栽培经验,针对白灵侧耳栽培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白灵侧耳菌丝生长与培养条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Quel)也称白灵菇,是南欧、北非、中亚内陆地区春末夏初发生的品质极为优质的一种大型肉质珍稀食用真菌.我国野生的白灵侧耳主要生长在新疆荒漠戈壁里极为少数的阿魏滩上,寄生在药用植物阿魏的腐烂根茎上,曾经被人们称为西天白灵芝[1].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大,人们对白灵侧耳栽培技术研究也不断加大,但人工栽培白灵侧耳产量一直不高,在大面积生产中生物学效率只有25%~30%[2].现就培养基pH、含水量和培养温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白灵侧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灵侧耳菌筒覆土或浸泡再出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出完头潮菇的白灵侧耳菌筒,采用浸泡或覆土措施,能顺利出完二潮菇,提高产量42.19%~83.38%,使白灵侧耳总体生物学效率达到46.70%~94.39%。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和酸碱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5~7.5。正交试验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因素组合为:2%玉米粉、0.5%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6.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白灵侧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供试的白灵侧耳培养料配方中,配方1以棉籽壳为主料(棉籽壳80%,麦麸18%,蔗糖1%,石膏1%,含水量60%),白灵侧耳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强,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4.39%,与其余5个供试培养料配方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白灵侧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灵侧耳可以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培养料上生长。以棉籽壳(50%-30%)与木屑(50%-70%)混合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白灵侧耳培养料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充分发菌后的菌袋于4℃低温下保存1年仍可以出菇;若保存于常温下,则必须经过2个月以上的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生物学效率(鲜品)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白灵侧耳(Plerotus nebrodensis)商品名白灵菇,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在出菇阶段要求比较严格的温湿度条件和其他相适应的气象因子。有条件的单位,可建造智能化的人工控温的工厂化栽培菇房,人为控制各项气象因子,使之适宜白灵侧耳的生长发育,周年生产,周年出菇。但在不能控温的自然温室菇房条件  相似文献   

9.
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和甘露醇;适宜的氮源是酵母膏和蛋白胨;适宜的无机盐为KH2PO4和ZnSO4;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3.8℃,最适pH为6.6,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8.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及其浓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20:1;促进菌丝生长的最适KH2PO4、MgSO4浓度分别为0.3%、0.1%;最适NaCl、KCl、CaSO4·2H2O浓度均为0.5%;CaSO4·2H2O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H3BO3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小;ZnSO4·7H2O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白灵菇菌株TN01为试材,选取香菇、杏鲍菇、白玉菇3种食用菌菇根为原料配制外援营养液,测定各营养液主要成分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类型与浓度营养液对白灵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PDA培养基相比,适量加入白玉菇菇根提取液可提高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添加外援营养液对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的白灵菇子实体产量最高,小区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4.6%。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后对白灵菇子实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有提升的效果,但对亚硝酸盐及粗纤维含量无促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晋北高寒区柠条与玉米芯栽培白灵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柠条木屑与玉米芯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及栽培白灵菇试验。结果表明,用柠条、玉米芯组成的配方栽培白灵菇,其产量、形态、品质与棉籽壳栽培区别不大,而且口味更好。因此,用柠条、玉米芯组成的复合培养基代替棉籽壳栽培白灵菇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废料栽培白灵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食用菌菌糠废料为栽培基质,探讨添加废料的适宜比例,以有效利用食用菌的栽培原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成本。结果表明:在废料栽培白灵菇试验中,配方3和配方4效果较好,与对照棉籽皮配方无差异。因此,可以利用白灵菇菌糠废料作为部分原料栽培食用菌使用。  相似文献   

14.
邱奉同  王轶 《北方园艺》2008,(3):231-232
用平板培养的方法,通过改变PDA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的中的有机成分及含量,观察白灵菇茼丝生长量和菌落状况,确定不同培养基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萌发的先后顺序为:含有蛋白胨的改良PDA培养基、玉米粉培养、PDA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大.最终筛选出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20 g,MgS04 1 g,KH2PO4 1 g,蛋白胨1 g.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栽培品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我国白灵菇的13株主栽品种和1株糙皮侧耳作为参照,按其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结果显示:13株白灵菇可分为4个大类。说明我国白灵菇主栽品种问遗传物质相似程度很高,表明现有栽培品种缺乏丰富的基因型,品种比较单一,市场上白灵菇命名的混乱情况,不仅有同种异名的情况,还有异名同种的现象,亟待整顿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合  王随心 《北方园艺》2010,(14):184-186
用棉籽壳、阔叶木屑加促酵剂发酵,熟料栽培白灵菇,用半开放式接种,产量高,质量好,大量节约了接种成本,提高了接种速度,每人平均1 h可接1 500袋左右,大大降低了污染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保鲜处理对白灵菇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白灵菇天山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保鲜处理对白灵菇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采用直接装3 cm×4 cm硅窗PE袋和O3处理5 min后装3 cm×4 cm硅窗PE袋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近几年发展迅速,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白灵菇一般只出一茬菇,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弃菌糠,进行了菌糠栽培金针菇不同栽培配方的对比试验,探讨添加菌糠废料的适宜比例,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废料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白灵菇一般只出一茬菇,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弃菌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探讨添加废料的适宜比例,以指导生产。在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中,配方5和配方4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对照棉籽皮配方。因此,可以利用白灵菇菌糠废料作为部分原料栽培平菇使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混料配比的设计方法,研究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栽培料的最佳配比.以棉籽壳、麦麸、玉米芯和木屑为主料,以产量和栽培周期为主要考核指标,设计4因素15种配方,分别建立产量、栽培周期与配方的回归方程,确定高产配方为:麸皮27.8%、棉籽壳36.2%、玉米芯19.7%、木屑9.3%时,产量可以达到198.3 g;最短周期配方为:麸皮14.0%、棉籽壳18.5%、玉米芯9.3%、木屑51.2%,预计得到最短周期值是146.5 d.配方验证试验表明,混料设计可用于白灵侧耳栽培配方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