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向日葵吸肥规律及其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1978~1979年普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1982年分别对食用、油用两种类型向日葵吸肥规律及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三年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向日葵吸肥规律 (一)试验方法试验采取所内外、田间试验、缸栽模拟、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试验处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内吸式杀虫剂与氮素化肥混施对水稻的增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内吸式杀虫刑的杀虫机理、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植物生长激素水平和水稻产量方面曾进行过诸多的研究,但缺乏稻田药肥施用方法及杀灭水稻害虫的试验研究,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3年连续试验研究。应用内吸式杀虫剂与氮素化肥等复混合制成的水稻专用(Ⅰ)号药肥,对毒杀水稻害虫和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效果明显。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毒杀二化螟幼虫、稻象幼虫防效显著,对稻飞虱也有一定防效。每亩可增产稻谷39.1一108.7kg,增产幅度为8.3%一22.9%。  相似文献   

4.
国外对内吸式杀虫刑的杀虫机理、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植物生长激素水平和水稻产量方面曾进行过诸多的研究,但缺乏稻田药肥施用方法及杀灭水稻害虫的试验研究,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3年连续试验研究。应用内吸式杀虫剂与氮素化肥等复混合制成的水稻专用(Ⅰ)号药肥,对毒杀水稻害虫和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效果明显。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毒杀二化螟幼虫、稻象幼虫防效显著,对稻飞虱也有一定防效。每亩可增产稻谷39.1一108.7kg,增产幅度为8.3%一22.9%。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
硅能增强水稻的抗性,缺硅的水稻易产生倒伏症状。施用硅肥能使水稻分蘖期延长、分蘖数及有效分蘖增加,水稻抽穗期提早2至3天,促使水稻早熟。通过硅肥筛选试验,明确基施硅肥在寒地水稻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期,探讨不同种类硅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三种生物硅肥进行对比研究,以筛选出最适宜建三江地区的生物有机硅肥产品及最佳施用时期。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硅肥对连晚稻的抗倒与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喜硅作物,一生吸收大量硅.早在50年代日本已开始研究硅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我国于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目前已在东南部分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探讨硅肥对我市连晚稻的抗倒与增产效应,2000年我们进行了硅肥不同用量试验及硅肥对水稻的抗倒性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粱吸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高粱吸肥特性,是从施肥上提出增产技术措施和改进施肥方法的基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过去报道不多,杂交高粱的资料更为少见。为此,我们于1978和1979年进行了高粱吸肥特性的试验。 试验分筒栽和盆栽两组。筒栽利用50×65厘米陶瓷筒进行,筒内面积为0.2平方米。筒埋在地下,上沿露出地表15厘米。筒内35厘米深以下装河砂,上面装砂质草甸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幼苗、分蘖、孕穗、抽穗、开花、成熟等不同时期,其需肥特点及施肥原则如下。1、需肥特点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两个养分吸收高峰,但是单季稻与双季稻有所不同。单季稻生育期较长,两个吸肥高峰间隔分明,是追肥的关键;双季稻生育期较短,两个吸肥高峰趋于重叠,因此施肥重心较单季稻提前,但施肥量却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硅肥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水稻植株吸硅特性、硅肥对水稻的作用和施硅对寒地水稻的影响3个方面来阐述硅肥在水稻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了硅素在水稻营养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力水稻土有机质转化及其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稻田面积3.3亿亩,占总耕地面积22%,其中红壤性水稻土占水田面积60%。在稻田使用厩肥、套种豆科绿肥和秸秆还田补给水稻养分,提高水稻产量,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我国土壤肥料科学工作者做了不少研究。我们从1978年4月开始至1982年的5年时间,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性稻田进行有机—无机肥配合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施肥是水稻生产中既复杂又重要的措施,其关键在于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因地制宜地使用不同种类的肥料,把握施肥时期、数量,采用适宜而有效的施用技术,获得最佳效果,最终达到水稻高产、稳产和低成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配施处理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性状及吸肥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度盐碱化稻田上,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水稻产量可较不施肥处理提高95.5%,水稻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可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00kg/hm2、30kg/hm2和80kg/hm2。盐碱化稻田土壤供肥能力较低,氮肥分次施用是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水稻种植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常出现亏缺,因此,今后在盐碱地水稻种植中一定要注意氮肥的合理投入以及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并不断加强提高磷肥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提高水稻生产的氮素利用效率、保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盐丰47和盐粳188水稻品种,采用不同氮肥水平(0kg/hm2,165kg/hm2,210kg/hm2,255kg/hm2)和不同施肥比例(基蘖肥∶穗粒肥分别为8∶2、7∶3和6∶4)进行裂区设计试验,对水稻生长动态、氮素利用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丰47和盐粳188在施纯氮210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及7∶3时处理效果较好,具有适宜的有效穗数,总吸氮量和氮素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7.
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长粒形优质稻金谷2号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两个硒肥叶面喷施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硒肥能够明显增加稻谷和精米中的硒含量,改善水稻籽粒品质,提高水稻产量,以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硒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尿素不同施肥深度的吸附、渗透特点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是含氮量较高的化肥品种,属有机态氮肥。尿素连续使用不破坏土壤,但其分解产物不稳定,表层施用易分解成氨气逸失,利用率只有33%。为了寻求提高尿素养分利用率的施肥措施,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76~1978年,通过在田间和盆钵试验,着重研究了尿素极性和非极性吸附、未转化之前渗透液的氮素动态以及尿素在不同水稻茬口上不同施肥深度的肥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稻生殖生长期,是争取穗大粒饱的重要时期,进行根外追肥,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从抽穗到成熟阶段,根系吸肥能力减弱,进行根外追肥效果更好。 1.叶部喷施氮、磷、钾化肥: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是我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理特点是生长期短,吸肥早,吸肥快,针对其生理特点进行合理施肥,确定施肥时期及用量等已有过不少报道。特别是对氮肥的施用时期及用量研究资料更多;但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使用,以及三要素间的比例搭配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方面的资料较少。为了找出适合我省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春小麦生长发育和高产的氮磷钾最佳配比于1981、1982年布置了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