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棉14号(原名徐州203)是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为组合新近培育的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通过单株初选、复选、决选,于1993年育成,1999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苏棉14号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96.12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5.3…  相似文献   

2.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棉蚜取食对不同品种棉花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棉蚜取食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内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棉蚜取食与棉花防御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棉蚜防治以及选育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内中棉49号、中棉35号、新陆中37号为研究对象,测定棉蚜取食诱导后棉花叶片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的活性.[结果]棉蚜取食诱导后,三种棉花叶片内CAT、POD、PPO、LOX 4种防御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中CAT、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在为害后72 h、96 h达到峰值,且叶片中PPO、LOX酶活力变化有明显差异.三种棉花品种的抗蚜性存在差异,中棉所49号和新陆中37号的抗棉蚜性较强,中棉所35号较弱.[结论]4种防御酶与棉花对棉蚜的抗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双抗棉花新品种豫棉11号王家典,杨小昆,孙玉堂,马会平(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棉1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协作,利用中棉(G.nan-hing.Meyen)完紫染色体加倍同陆地棉(C.hirsut...  相似文献   

5.
中棉所49号棉花产量表现较好,属于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棉乐丰在预防控制棉花黄萎病上的效果,2006年我站在12号西黄萎病重病地进行防治黄萎病效果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试验材料为棉乐丰。试验地前茬棉花,覆膜播种,试验品种为我站自育品系天云10号,该品系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敦煌市棉花生产中存在突出问题是棉花枯,黄萎病蔓延快,发病重和蚜虫危害加重及干旱的影响,通过抗性育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枯萎病新品种棉2号和抗旱,抗蚜虫新品系69108,引种成功了耐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6,并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了抗旱性强,叶螨发生轻的品种陇棉1号和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5;提出敦煌市今后开展了性育出的目标是早熟,优质,抗枯,黄萎病,抗旱,抗蚜虫。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主栽品种对2种棉花苗期病害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新疆当前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抗性,为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拟轮枝镰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新疆菌株,通过人工接菌条件下的室内盆栽鉴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新疆20个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单一抗性水平和兼抗水平。【结果】大多数棉花品种对2种病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抗性差异;供试品种中没有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品种,多数品种对2种病害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仅有少数品种对红腐病或立枯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对红腐病表现为抗病的有中棉72号和新陆早53号,表现中抗的有中棉50号、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61号等5个品种;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对2种病害的兼抗性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结论】当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对红腐病和立枯病均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缺乏对红腐病和立枯病高度抗病品种;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品种多数兼具对红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棉花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供试品种 棉花品种33B,新陆早6号、7号、8号,辽棉-12号,新高抗5号和早棉1号.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棉花栽培技术相比,棉花优质高效简化栽培技术667平方米可减少用工7~10个,节约农药费40~60元,减少用肥和抗旱费各10元,共可节本增效100~150元。1.良种选择宜选用株型紧凑、丰产、优质、抗病虫性强的早中熟品种。可供选用的品种有中棉所29号、湘杂棉2号、赣棉11号等。2.  相似文献   

11.
南农6号(区试原名南抗6号)系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组合,2004年4月经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属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蚜虫、抗倒、抗旱中熟棉品种。  相似文献   

12.
1 注意选用优良品种 由于棉花品种较多,在选用良种时要多加小心注意,通常所说的“良种”,一是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品种对路;二是种子纯度高,质量好,健子率和芽率较高。当前棉花品种有常规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两类。纯作春棉与套种春棉可选用99B、冀棉668、丰抗6号、中棉所41号、鲁研棉16号、18号常规抗虫棉等,抗虫杂交棉应选用鲁研棉15号,中棉所29号;晚春播或夏套棉可选用中棉所30号、鲁抗890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蔡荣芳研究培育的中棉19(原名中7886)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和Ⅰ级抗蚜虫等特性,是一个多抗棉花新品种。适于麦棉套种也可作春播品种使用.1992年和1993年分别由陕、豫和全国审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棉花杂交组合比较实验,筛选出了适应在我县推广的主要棉花品种有:南抗3号、抗杂l号、当棉3号、楚杂180、苏杂26。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研究了棉花品种各性状的综合优劣程度,结果表明,综合隶属试大小依次为泗棉3号〉浙102〉苏棉4号〉中棉所〉苏棉6号〉中棉所12,为棉花品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中棉公司培育的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3号(中2230-135),先后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国家级棉花品种区试,自治区棉花品种区试及喀什地区棉花新品种生产示范。在各实验点均表现为早熟、优质、高产(比主栽品种中棉所35号增产15~20%),抗病抗逆性强,是具有推广前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棉35号棉花品种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种子处理、促壮苗早发、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化控、打顶等配套措施,从而实现产量最大化,充分发挥中棉35号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18.
抗虫无酚棉花新种质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种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但长期以来全球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主要是有酚棉品种,其种仁因含有高浓度棉酚,无法直接作为人类食用油和食品的原料.为创制种仁无酚且抗虫的棉花新种质,该研究以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和有酚棉品种苏棉22号、泗抗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国家标准《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测定种仁中游离棉酚含量,采用室内幼嫩叶片接虫法鉴定棉铃虫抗性,并测定了相关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显示:在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中有4个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种仁棉酚含量低于0.0003%,是迄今公开报道的种仁棉酚含量最低的棉花新种质;高抗棉铃虫,其抗性水平高于有酚抗虫棉品种泗抗1号;平均皮棉产量为1473.98kg/hm2,比有酚棉品种平均增产9.03%;纤维品质达到普通优质Ⅱ型标准,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有酚棉品种相比,在纤维长度、比强度上获得明显的遗传改良.表明采用棉花聚合育种技术和性状鉴定获得的这两个抗虫无酚棉新种质,农艺性状优良,种仁棉酚含量极低,为棉花成功转变成粮、棉、油兼用型的农作物提供了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农业部第136号公告的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00002的棉花杂交种的品种名称是中棉所39(原名中抗杂4号)。北京某种子公司将其标注为"审定编号国审棉20000002中抗39F1"推广经营。种子使用者于某某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农业部第136号公告的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00002的棉花杂交种的品种名称是中棉所39(原名中抗杂4号)。北京某种子公司将其标注为"审定编号国审棉20000002中抗39F1"推广经营。种子使用者于某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