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牦牛是我国西部高山草原上的特产家畜和主要家畜之一。它不仅生产乳、肉,而且生产毛、皮等工业原料。其中牦牛毛(包括尾毛)是我国的传统特产,产量大,质量好,除供应国内需要外,是我国出口畅销的畜产品之一,并以白牦牛毛最为驰名。我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草原上的白牦牛,是我国牦牛中的珍贵类型,是白牦牛毛的重要产区。为了在白牦牛的本种选育中,不断提高其产毛性能及毛品质,加速选育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国牦牛分布地区开展采用肉用、乳用品种(普通牛种)的冻精同牦牛进行种间杂交。随着这一种间杂交工作的进展,在我国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的高山草原上,含不同血的种间杂种牛相继出生,以往对杂种牛的传统命名及杂交组织已显得不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这一问题,笔者不揣谫陋,提出牦牛和普通牛种种间杂种牛的命名及当前杂交组织的初步意见以供商榷,并就正于从事牦牛工作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牦牛(又名猪声牛或西藏牛)分布在祖国的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广大高寒牧区,是这些牧区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不仅生产营养丰富的乳、肉等食品和毛、皮等工业原料,而且是高寒牧区人民不可缺少的役畜。牦牛适应于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寒冷、湿润的高山草原,极耐粗放的饲牧管理,在其他家畜难以生活和利用的牧地上,它能正常的生活繁殖和生产乳肉等产品。  相似文献   

4.
<正>牦牛(Bos grunniens)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海拨3000m以上高山草原上的特有牛种,是高寒牧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其具有适应力强、肉质好、用途广泛等优点,但其生产性能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为了提高牦牛业的经济效益,人们采用普通牛与牦牛进行杂交,杂种一代犏牛在生长发育、产奶、繁殖等重要经济指标方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寒地区特有的优质牛种,牦牛是青藏高原独有的遗传资源。牦牛对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粗饲的条件下、对高寒地区的高山草原进行充分利用,维持自身的生存机能,并且在相对恶劣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动物性生产。多年来,我国对于牦牛这种优势牛种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导致了生产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牦牛的种类优势,培养更加优质的牛种,对西藏牦牛改良技术的推广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正>牦牛,藏语"雅克",是中国青藏高原高山高寒荒漠地区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特产牛种,属珍奇稀有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畜种资源,这种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观动物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西北部、云南、新疆南部等省(自治区)。牦牛起源于中国,主产于中国。在中国华北和内蒙古等地发现了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距今300万年)牦牛化石;在青海省柴达木地区诺洪木遗址发掘出了牦牛的毛和皮;在四川省康定地区挖掘出了古代牦牛化石,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的牦牛  相似文献   

7.
耗牛对高山草原的适应性强,耐寒耐粗,在其他家畜难以生活和利用的草场上,生、产人民生活中所需要的乳、肉等畜产品。但耗牛繁殖率和生产性能低,成熟晚,单位面积草原饲牧耗牛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8.
世界牦牛业     
牦牛(Bos grunniens)是生活在高寒草原上特有的牛种。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寒草原上,地势高峻、气候严寒、空气稀薄、牧草稀疏矮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严峻,而牦牛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高山草场自然资源的牛种。在全年放牧不加补饲和冬春无棚圈的极其粗放条件下,能为人们提供肉、奶、皮、绒毛及役用。  相似文献   

9.
建国35年来,我国养牛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奶牛头数增长较快,由1949年的十几万头发展到1983年的95万头,增长七倍多。据1981年调查,全国参加协会的奶牛42,531头,平均产奶量为5333.9公斤,重点育种场的奶牛平均产奶量达7,000公斤以上。我国用进口的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现改良牛已达260多万头,其产肉性能显著提高,内蒙古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一代公牛13月龄体重达407.8公斤,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日增重1.429克,屠宰率56.7%,净肉率47.3%。我国黄牛约有4,000多万头,分布全国,其中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等品种质量最好,体大力强,肉用性能好。据试验,18月龄屠宰的秦川牛,平均屠宰率为58.28%,净肉率50.5%,骨肉比1∶6.13,瘦肉率76.04%,眼肌面积97.02平方厘米,接近和超过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1981年我国共有水牛1,800多万头,比1949年增长一倍多,居世界第二位。1957年开始用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改良本地水牛,现杂种水牛已达15万头。杂种水牛体格高大,生产性能比本地水牛显著提高,其中三品种杂交效果尤为显著,305天平均泌乳量达2,400公斤,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和43%。我国牦牛1981年共有1,200余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0%。解放后引用普通牛种(Bos Taurus)培育品种公牛与牦牛进行种间杂交,杂种牛的乳、肉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牦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所生的杂种一代犏牛。七十年代四川、青海等省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牦牛分布地区应用普通牛冻精与牦牛作种间杂交试验,产犊率达74%,从而解决了高寒山区引进培育品种不能适应的困难,为大大提高牦牛杂种后代生产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放后,我国养牛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加速发展养牛业的十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牦牛亦称氂牛、旄牛、髦牛,是高山草原上特有的牛种,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牛属,因其叫声似猪,又称“猪声牛”。它耐寒,耐粗饲,善驮运,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故有“高原之舟”的美称。 全世界约有牦牛1 400×10~4头,主要分布在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即我国的青藏高原、蒙古共和国的西南部、苏联的吉尔吉斯及阿尔泰山区、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东北部,印度的北部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与我国毗连的地区。我国是世界上牦牛最多的国家,约有1 300×10~4头,占世界牦牛总数90%以上,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省最多,约450×10~4头,其次是西藏,约390×10~4头,新疆有27×10~4头。  相似文献   

11.
藏酷牛是利用杂交育种技术育成杂种藏牦牛,其在二年内可饲养出栏。藏酷牛育成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牦牛的肉用生产性能.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并提升肉产品价值,从而有效地增加牧民的收入。同时,采取草原冬春季节性禁牧和牲畜实行季节性减员的双重技术能够消除牲畜超载过牧现象,对缓解草畜矛盾,  相似文献   

12.
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草原红牛和红草F1杂交牛作为试验牛种,在相同营养水平下饲养,然后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红草F1杂交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较纯种草原红牛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红草F1杂交牛的剪切力值比草原红牛的要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用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可使草原红牛的产肉性能明显提高,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藏酷牛是利用杂交育种技术育成杂种藏牦牛,其在二年内可饲养出栏.藏酷牛育成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牦牛的肉用生产性能,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并提升肉产品价值,从而有效地增加牧民的收入.同时,采取草原冬春季节性禁牧和牲畜实行季节性减员的双重技术能够消除牲畜超载过牧现象,对缓解草畜矛盾,制止草原的退化沙化.保护极度脆弱的牧区生态环境.走资源节约环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牦牛(Bos gruniens)是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地区为栖息地的牛属(Bos)动物,属于独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的珍稀畜种资源。全世界现有牦牛1470多万头,其中我国就有1400多万头,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牦牛总数占到了世界牦牛总数的95%以上。但目前牦牛生产中,较低的繁殖力一直严重影响着牦牛产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牦牛业基本情况我国有牦牛1300多万头,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85%以上,是世界牦牛主产国。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六省、区的高原草地上,是当地畜牧业的“当家”畜种。牦牛是乳、肉,役兼用的原始畜种,有极其顽强的抗逆性,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原草地的严峻自然条件下,仍能生长繁衍。它浑身都是宝,乳、肉、皮、毛、绒、骨、血、内脏都有重要经济价值,甚至牛粪也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燃料。作为役用的驮牛,被誉为“草原之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牛奶生产水平过低,人均只有几公斤,据笔者1986年计算,目前我国主要奶牛(黑白花奶牛)的总产奶量与牦牛的总产奶量都折成标准乳相比,基本相等。说明牦牛奶占有重要地位,而这点很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为了给牦牛及其种间杂种的科学饲养管理和合理组织生产等提供依据,于1981年在青海省大通牛场高山草原夏季牧场,日放牧9.5小时的条件下.对牦牛、犏牛和尕利巴牛的放牧习性进行了对照观测。观测结果:①采食、卧息和游走时间的分配,三种牛采食时间占放牧时间的61.16—64.67%,游走和卧息(包括反刍)占35.33—38.84%;②放牧行进速度.牦牛为10.73米/分,犏牛为8.56米/分,尕利巴牛为7.11米/分,③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采食速度牦牛为1.13口/秒.犏牛为0.99口/秒,尕利巴牛为0.89口/秒。日采食量相应为27.9、23.3和21.4公斤。作者对上述观测结果作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牦牛为我国西北、西南高山草原和西藏高原特有的家畜之一。牦牛能耐寒冷,对于粗放艰难的生活环境适应力很强;其产品有乳、肉、毛,为当地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同时还有持久的役力。关于牦牛毛纤维品质的研究尚少。为了综合性合理利用租国这一宝贵的财富,扩大毛纺工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天祝白牦牛母牛、兰州荷斯坦母牛胎儿胎盘和被毛巾的11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证明,天祝白牦牛胎儿胎盘和被毛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镁、砷、钼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兰州荷斯坦牛。是天祝白牦牛适应高山少氧生态环境的繁殖特性,也是适应高山少氧环境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草原是地球重要生态系统的一种,在我国草原总面积达四亿公顷,是现有耕地面积的三倍,占国土面积的40%,因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草原可分为五个大区,分别是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青海位于青藏草原区内,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生产牦牛、黄牛、藏羚羊等珍稀物种,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青海省内草原面临草场退化的窘境,草原治理和长效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划区轮牧是草原培育和利用的必要措施。划区轮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已为广大畜牧工作者所深信不疑。但是在高山草原划区轮牧如何实施,实施以后效果如何,有些人仍有怀疑,其主要理由是:1)高山草原上的主要家畜,如牦牛、藏羊、山羊等,性野、凶悍,不易控制,划区轮牧甚难执行;2)高山草原气候寒冷,生长季短,牧草产量很低,放牧以后,再生草产量微不足道,轮牧与不轮牧相差有限。为了解决第一项疑问,我们就牦牛群与藏羊群分别进行了放牧实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