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优质肉鸡市场概况1.我国优质肉鸡品种鸡及制种的生产规模我国2001年《中国农业年鉴》中统计:家禽产量1999年74亿只,2000年为81亿只,增长了9%。我国存栏家禽1999年为45亿只,2000年为46亿只,增长了2.1%。其中优质肉鸡约有18亿只,约占禽类的43%,约占肉鸡的75%。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市;而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各省市相对较少,但市场正在日益扩大。预计2005年,将发展到存栏生态型优质肉鸡22亿只,约增长22%,平均每年增长4.4%。  相似文献   

2.
优质肉鸡是产于某一地区生长较慢,性成熟较早,具有当地居民所崇尚的外观,如三黄鸡、麻鸡、黑鸡、乌骨鸡等,并且肌肉坚实,鸡味浓郁,鲜美可口,营养丰富,适于传统式加工烹调,商品价值明显高于快大鸡的地方土鸡和仿土鸡,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特有的肉鸡类型。──优质肉鸡的生产现状。国外对优质肉鸡的研究较少,只有法国的标签鸡和日本的地方鸡作为优质产品已有多年的生产历史,但饮食习惯的差异与我国优质肉鸡分类方法有较大的区别,无法以同类型对比。我国香港、广东是最早发展优质肉鸡的地区,经过近20年的育种,南方黄羽肉鸡…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优质肉鸡市场概况1.我国优质肉鸡品种鸡及制种的生产规模我国2001年《中国农业年鉴》中统计:家禽产量1999年74亿只,2000年为81亿只,增长了9%。我国存栏家禽1999年为45亿只,2000年为46亿只,增长了2.1%。其中优质肉鸡约有18亿只,约占禽类的43%,约占肉鸡的75%。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市;而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各省市相对较少,但市场正在日益扩大。预计2005年,将发展到存栏生态型优质肉鸡22亿只,约增长22%,平均每年增长4.4%。但在这个大市…  相似文献   

4.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几千年来经劳动人民长期选择和培育,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鸡的优良地方品种,即优质土鸡。据全国品种资源调查确定,我国鸡的地方品种有64个。世界上不少著名的鸡种都有我国鸡的血统。因此,我国优质土鸡品种对世界著名鸡的育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优质土鸡在我国肉鸡业的发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有某些特异性状的优质土鸡品种如青脚鸡、麻羽鸡、丝毛鸡等,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销售红火。现将我国各地主要的优质土鸡品种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优质肉鸡市场概况我国2001年《中国农业年鉴》中统计:家禽产量1999年74亿只,2000年为81亿只,增长了9%。我国存栏家禽1999年为45亿只,2000年为46亿只,增长了2.1%。其中优质肉鸡约有18亿只,约占禽类的43%,约占肉鸡的75%。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市;而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各省市相对较少,但市场正在日益扩大。预计2005年,将发展到存栏生态型优质肉鸡22亿只,约增长22%,平均每年增长4.4%。但在这个大市场中,规范的品种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品种…  相似文献   

6.
优质肉鸡消费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鸡的外观、体型都有不同的要求。究竟我国区域市场的消费情况如何?作为2010年我国最大的优质肉鸡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因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的巨大增长,我国优质鸡生产进入了旺盛发展时期,以江苏为例,1996年全省生产优质鸡0.5亿只,2005年全省优质鸡的生产已达4亿只左右。我国优质鸡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及育种  相似文献   

8.
对肉鸡优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5年中国农科院、广东家禽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国家重点课题“优质黄羽肉鸡繁育体系的建立”开始,国内养鸡业的学者、专家、同仁曾经对肉鸡的优质问题有过许多有意义的探讨,取得了许多共识,当然仍存在一些分岐。在肉鸡饲养业经过15年发展,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内养鸡业面临新挑战的今天,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肉鸡的优质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一、肉鸡优质问题的重要意义据资料介绍,1999年我国禽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禽肉占有量9千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禽肉产品中肉鸡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逯岩 《中国家禽》2004,26(7):6-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优质肉鸡品种,南方以三黄鸡、北方以青脚麻羽优质肉鸡为代表的种质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但到目前为止仍以供应活鸡市场为主,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优质肉鸡以冰鲜鸡、冻鸡  相似文献   

10.
<正>1优质鸡产业发展呼唤养殖模式的调整优质鸡是我国的特色产业,与国外禽产品相比具有优势。近十五年来,我国优质肉鸡的饲养量每年以10%~15%的比例增长,优质肉鸡生产已成为当前我国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优质肉鸡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疫病频发、死淘率较高、环境污染和鸡肉药物残留等。  相似文献   

11.
优质鸡肉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优质鸡,起初称黄羽肉鸡,我国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进行了研究和育种工作。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肉质,同时生产性能好、生产成本低、卖价高的优质鸡种已成为育种公司现在的重大研究课题,预计未来10年优质鸡占肉鸡市场份额将达70%。这是中国优质鸡育种的一个趋向,也是加入WTO后应对外来品种冲击的一个优势。1989年在香港召开首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2005年又在香港召开第7届研讨会,足见优质鸡的意义深远。尽管过去20年来,  相似文献   

12.
近十余年来,由于国内外服装市场和全球气候普遍转暖的变化,毛纺织品向轻薄化、凉爽化和高档化发展。毛纺企业对21微米以下(即66支纱以上)的细毛型羊毛需求量迅速增加,而22微米以上(即64支纱以下)的强毛型细羊毛市场已明显萎缩。我国培育的十几个细毛羊品种,都是以60-64支纱(即25-22微米)为主体细度的强毛型种群。我国毛纺企业所需要的细毛型优质细羊毛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鉴于这种情况,农业部于1994年组建了"优质细毛羊选育开发协作组"(下分三个协作小组)和专家组,在新疆、吉林两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若干种羊场和改良基地联合开展了细毛型细毛羊即优质细毛羊的选育和开发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优质鸡育种技术现状与创新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民素有“黄鸡”消费习惯。从20世纪90年代始,因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的巨大增长,我国优质鸡生产进入了旺盛发展时期。1990年我国的肉鸡产量为258万吨,2000年增长为1159.2万吨;1990年共出栏优质肉鸡6亿只,2000年出栏达18亿只,每年优质鸡生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据FAO统计,2005年我国禽肉产量居世界第二,达1468.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8101.4万吨的18.13%;我国禽肉中鸡肉产量占69.09%,而优质肉鸡的生产数量已占白羽肉鸡生产数量60%左右。以江苏为例,1996年全省生产优质鸡0.5亿只,2005年全省优质鸡的生产已达4亿只左右。我国优质鸡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则更得益于在育种方法、饲养技术等方面的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优质鸡产业化生产格局已在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下面就我国优质鸡育种发展历史、水平、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优质鸡育种技术创新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吉林优质细毛羊是以“八五”期间引进国外优秀细毛型品种资源为基础.通过近几年扩繁选育而形成的国内最新的细毛羊品种群。该品种群主要特点是:羊毛综合品质好,羊毛主体细度为66支纱.遗传性能稳定.部分种羊达到世界养羊王国─—澳大利亚同类细毛羊中等偏上水平.是我国生产高档精梳用羊毛的理想品种资源。优质细毛羊的扩繁选育及推广工作.得到了吉林省牧业局、吉林省科委和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研究列为吉林省科委重点项目、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和农业部基地建设项目。“优质细毛羊新品种扩繁与推广”获1996年吉林省政府…  相似文献   

15.
李良华 《中国畜牧杂志》2023,(12):362-364+369
本文立足本世纪我国地方猪开发利用培育优质猪的发展方向与机遇,简要概述了肉质的概念内涵,区分了生产端与消费端肉质评价的不同侧重,也对优质猪开发过程中父本选择、黑色等价优质、优质肉形成的物质基础、饲养标准、育种目标、风味物质间接测定与熟肉评价等误区进行了解析。在我国丰富的地方猪品种资源加持下,我国理应在优质猪领域获取竞争力优势和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1 优质小麦产业化目标 “优质小麦”这一名称是近年随市场变化出现的一个阶段性发展的产物。在此之前,“标准粉”一统天下几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食品的多样性、营养性要求日益增强,“标准粉”已不能满足制作各种面包、饼干以及高档饺子和方便面等名目繁多的食品需求,特定的面食品需要专用的小麦面粉来制作。“优质小麦”是相对于生产上只能加工“标准粉”的普通小麦而言的。随着我国小麦生产与国际接轨,“优质小麦”这一名称也将被淘汰,而代之以国际通用的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等更客观的名称。 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规模化、标准化、规格化地流通与生产。优质小麦的产业化建设,就是要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收购、市场化流通,使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从优质小麦选育到食品加工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优质小麦产业链。 2 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化的有利因素 2.1 小麦生产的结构性过剩为优质小麦生产和产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78~1996年平均产消率为104%,粮食供求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问题转变为质量和结构问题。小麦生产也同样如此,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在2600余万hm2,年产小麦12 000万吨左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量轻质,使得目前全国小麦出现了大量积压,而优质小麦面积只有30万hm2,年产184万吨,仅占优质小麦消耗量(2160万吨)的8.6%。发达国家优质小麦占小麦消耗量的80%以上,专家预测我国目前应当达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优质黄鸡的选育张细权(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州五山510642)优质黄鸡在我国,特别在南方,很受消费者欢迎,国家及广东等地在“六五”计划就开始立项对优质黄鸡的选育及配套技术进行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优质黄鸡的选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卫生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安全优质猪肉生产。本文简要探讨了安全优质猪肉的内涵,目前猪肉产品存在的几个安全问题,以及安全优质猪肉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芳  陈煦 《中国家禽》1999,21(7):1-2
我国优质鸡以其优美的外观,优良的肉质和品味在禽肉市场独树一帜,但传统流通领域的弊端制约市场发展。网络营销将是21世纪首选营销渠道,它以直接性、快捷性和交互性得到国内外生产单位和消费者的青睐,网上蕴藏着无限商机。企业主页上网,直接与消费者联系,供需双方避免任何中间环节,使价格最优,市场稳定。网络营销将给优质鸡流通国际化架起时空桥梁。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优质肉鸡品种,南方以三黄鸡、北方以青脚麻羽优质肉鸡为代表的种质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但到目前为止仍以供应活鸡市场为主,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优质肉鸡以冰鲜鸡、冻鸡及其熟制品的形式销售虽然暂时还不可能完全替代活鸡销售,但其销售量必然稳步增长。优质肉鸡深加工不仅对家禽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变人们以表型性状识别优质肉鸡的传统观念.除品种标准化外,还应在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卫生检疫、屠宰加工、保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加强标准化建设,实施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