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干旱地区梯田的土壤培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梯田的土壤培肥技术以增拖有机肥、合理轮作套种、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为主的有机培肥:以增施化肥为主的无机培肥;以深耕为主的土壤耕作培肥。  相似文献   

2.
杨金娟  马琨 《中国农资》2014,(16):22-22
<正>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培肥措施对耕层土壤均有一定的培肥效果,不论是全量还是速效养分都有一定的提高。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方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各试验中以化肥配施黄腐酸钾效果较为明显。分析认为,黄腐酸钾中含有16%以上的黄腐酸,由于能有效降低土壤pH,与无机化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梯田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基础,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土壤肥力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互助县土壤供肥能力为62.9%。梯田的土壤培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主要有从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为主的有机培肥;以增施化肥为主的无机培肥;以深耕、少耕和免耕为主的土壤耕作培肥。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国内当前研究较多的培肥措施(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物料、无机肥与有机物料 配施)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肥与有机物料配施比单施化 肥更有利于土壤动物数量的增加;营养均衡、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更有利于保持土壤动物多样 性;土壤动物多样性可指示有机质含量变化、土壤结构状况等肥力特征;土壤动物存在表聚性和时间 变化特征。今后可加强生物菌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利用及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研究,为促进农业可 持续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盐池县土壤肥力现状,并提出了实行豆粮轮作、草田轮作、秸秆还田、种肥深施、连年培肥、有机与无机相结合6种土壤培肥技术的方法与效果,以期起到以肥调水、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等总养分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稻产量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最高,较单施化肥提高4.8%。有机无机肥配施也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不仅能实现作物高产,还可以有效地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400mm左右,土地和光温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潜力大。限制本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子是土壤自然肥力水平低,应提倡实行以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土壤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红壤果园培肥盆栽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两年的盆栽试验,在红壤果园上以“花生-绿豆-豌豆”模式种植培肥作物,采取“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及秸秆还田”措施,结果显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作物产量明显比单施无机肥增产,每盆施50g、100g、150g有机肥比不施有机肥秸秆产量增加分别为53.71%、79.14%、102.56%。随着有机肥施用的增加,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都明显提高,尤其施用量45000kg/hm^2时,速效P比基础样提高了约20倍。有机肥施用量达30000kg/hm^2以上,无机肥600kg/hm^2时,两年可使有机质翻倍,达到快速培肥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土壤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作物根区土壤碳、氮矿化作用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无机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根区土壤MBC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MBC的整体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猪厩肥+无机肥、牛厩肥+无机肥的处理土壤MBC含量高于单施无机肥的处理。从玉米整个生育期来看,土壤MBN的整体变化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苗期时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MBN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土壤MBN含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时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MBN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土壤MBN差异显著,且鸡厩肥+无机肥、猪厩肥+无机肥的处理对土壤MBN有积极的影响且土壤MBN的含量高于单施无机肥的处理。而且不同有机肥的施入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变化也有显著的影响。各个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猪厩肥+无机肥、牛厩肥+无机肥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比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所升高,但各个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从耕层养分含量及其有效性;作物生长与土壤环境协调关系以及当前肥料投入水平及土地生产潜力三方面论证了红壤旱地的土壤肥力状况。指出培肥土壤是一个长期的进过程,而提高低产土壤的生产水平是当条之急。土壤培肥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首先要增加化肥投入,以无机换成有机;2)利用“本田投入”实行土壤培肥生态工程;3)利用红壤土地资源优势,发展以饲料玉米为主的多元饲料生产基地,探索饲料生产-农区饲养业-土壤培肥的  相似文献   

11.
黑肥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成果产品,是当今世界各国提倡跨世纪的无污染、无残毒,既具有化肥的增产功能,又具有肥效长久,防虫抑病,熟化土壤,逐年培肥地力,使土壤松软的新型无机有机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12.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对有机、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机制,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8 a的有机、无机培肥显著影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指标,降低土壤碳氮比。所获得的细菌序列46 531条,分属于3 494个土壤细菌OTUs,共分为58门、67纲、143目、271科、639属、435种;但不同有机、无机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占35.91%~42.03%,是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化肥配施牛粪、化肥配施羊粪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间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细菌前10门的相对丰度在化肥配施黄腐酸钾、生物有机肥等低量外源有机碳处理下,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低量外源有机碳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处理间的相似度较大,而牛粪配施化肥与羊粪配施化肥处理间的土壤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第一、二排序轴能分别在累积变量78.67%、97.49%上揭示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土壤pH和碱解氮是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低的主要驱动因子。旱作区中长期有机和无机培肥措施下,外源有机碳输入数量及有机肥类型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有机生物活性肥料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114-115
有机生物活性肥料对耕层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机营养水平相当的条件下,有机生物活性肥料能够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繁衍并延缓衰减速率,有效提升土壤酶生物活性,从而实现改良培肥土壤,使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甘蔗有机—无机配方肥对甘蔗产量、糖分及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10—2012年开展甘蔗施用有机—无机配方肥与等量氮磷钾化肥的小区定位对比试验研究(1年新植2年宿根)。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丘陵旱地每年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500kg、有机—无机配方肥(15—6—9,有机质20%)200kg和氯化钾10kg的处理,获得较佳的综合性状:平均蔗茎产量7419kg,蔗茎含糖分16.61%,三年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增0.11g/kg、全氮增0.045g/kg、有效磷增2.74mg/kg、速效钾增2.3mg/kg、酸性土壤pH值增0.09。表明"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方肥"对甘蔗生产兼有营养作物和培肥地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嫩江县试验田0~20 cm土壤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使黑土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增加,以有机无机肥配施1 1处理最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其处理N3M3作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培肥对复垦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有机无机培肥方式对复垦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龙稻15号为供试材料,在山西盂县进行2 a土壤培肥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单施化肥(NPK)、单施牛粪(M)、化肥牛粪混施(NPK+M)对复垦土壤耕层养分、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有机质含量单施牛粪高于单施化肥外,各施肥处理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表现为NPK+M>NPK>M,均显著高于对照;产量方面表现为NPK+M>NPK>M>CK,除了单施牛粪,其他2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无机混施为最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思得富多元长效生物有机复合肥在春小麦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得富多元长效生物有机复合肥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发明专利。该复合肥是根据植物营养学、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学原理 ,将有益的微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科学配合在一起的多功能新型肥料 ,可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减少环境污染 ,对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有良好作用。2 0 0 0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培肥措施下旱作耕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以连续7 a定位培肥试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与速效磷的质量分数;与不施肥相比,化肥单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土壤pH和C/N比值。随培肥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累积上升趋势;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牛粪、羊粪等较高量外源有机碳配施下,土壤有机碳年平均累积速率分别达到9.72%和10.90%,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黄腐酸钾等低量外源有机碳配施也提高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但增幅不显著。培肥方式与外源有机碳输入量的高低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主要因素。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牛粪和羊粪显著提高了以PLFAs表征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总微生物的生物量,但降低了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多元分析结果表明,以PLFA表征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土壤pH与土壤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有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磷、有效磷、碱解氮是影响微生物的主要因素。旱作区中、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改变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状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化肥配施较高量外源有机碳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土壤肥力退化趋势明显、板结现象严重,亟待有机物料的培肥与改良。作为农业固体废弃物,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都是质量上乘的有机物料种类,培肥效果良好,但被利用培肥的占比很低。鉴于此,本文对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培肥土壤的现状及效果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土壤培肥改良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蔬菜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是菜园土壤培肥的方向。天津市郊大面积新开发园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蔬菜产量及产值大大低于老园田,因而急待解决快速培肥技术措施。我们于1986~1988年在新开发园田土壤上进行了有机物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土壤培肥试验,同时对几种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进行了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