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长株潭地区农业发展模式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弄清长株潭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选取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的2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法、GIS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县区农业发展处于可持续起步阶段,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整体提高;从空间格局看可划分为中部优化发展区、北部适度发展区和南部保护发展区3类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并针对不同发展区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转化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之为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这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更优越的评价性能。通过对云南省2019年各地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值、耕地灌溉面积、总播种面积、农用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农药使用量、乡村就业人员、农村用电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库总库容、拖拉机拥有量、第一产业法人单位数14个农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评价云南农业投入和产出水平,以帮助了解云南农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徐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70-5272
以湖南省14个地市州为样本,选取10个能反映湖南省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各区域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湖南省可划分成5个农产品流通发展区:综合协调发展区、需求驱动发展区、供给驱动发展区、产业发展潜力区、产业发展滞后区.各功能区要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统筹规划,加快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流通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地区14个地州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等指标对2004—2014年间各地州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使用空间分析方法来探讨农牧民收入总体格局及集聚演变态势。研究表明:2004—2014年新疆各地州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缩小—扩大—缩小”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各地州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地域分异特征呈现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四周降低、南疆三地州最低的趋势;各地州市农牧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正相关效应不断加强,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另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H-H类型区不断向周围地区增加,L-H类型区在空间上随机分布,不存在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2018年湖南省14个地市(州)生态农业发展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湖南省生态农业区域发展不协调,地域分异明显,呈现出湘东湘北最优,湘中湘南居中,湘西地区较弱的布局。第二,各地市(州)生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之间发展不均衡,长株潭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1年河南省18市农业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影响河南省18市农业发展的11个影响因素中,提取出代表各市农业发展现状的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市的综合得分,据此将18市分为农业发展重点区、农业发展优化区、农业发展协调区、农业发展生态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有针对性地选取了10项农业指标,采用2017年统计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并划分出4个农业发展水平小组。通过综合评价分析,提出了四川省发展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切入口,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深入分析福建省以及各设区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状、存在差距,剖析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形势下各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SPSS的新疆耕地利用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静  蒋平安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36-1040
[目的]基于SPSS,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15个地州(市)的耕地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及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分析技术;以新疆15地州市为研究区,采用2007年的统计资料,根据新疆15地州市耕地的现实条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选取影响新疆耕地利用效益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结果]通过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得出新疆15地州市的耕地利用效益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排序和分类,对新疆耕地利用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结论]新疆15地州市的耕地利用效益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为提高新疆的耕地利用效益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为新疆制定正确的用地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完成对新疆耕地利用效益的初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省农业厅于3月1日在昆明召开了地、州、市农业局长会议,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会上各地州市农业局长踊跃发言,畅谈了对省委农村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各地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安……  相似文献   

11.
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出发,结合兰州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了影响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人均农业收入贡献率、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绿地面积率、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耕地有效灌溉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12.
劳动生产率视角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劳动生产率视角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可行路径,在测算和分解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行跨国比较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农业劳动生产率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包括单位农产品收益、土地生产率和人均土地规模,其中,扩大人均土地规模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所不可回避的有效路径,需要通过纵向的专业分工和横向的规模经营"迂回"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考虑河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并借鉴已有干旱灾害恢复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的可取性和详尽程度,选取降水量、复种指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有效灌溉率、劳动力比重、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产投比等八个指标,构建农业旱灾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市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石家庄旱灾灾后恢复力最高,级别特征值为4.2329,其次是唐山市为4.0046,张家口市恢复力最低,级别特征值为1.8079,各地区旱灾灾后恢复力差异明显。而在影响恢复力高低的因素中,发现不同的因素对旱灾灾后恢复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降水量是影响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有效灌溉率在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占较大的权重,对灾后恢复力的影响较大,农民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对灾后的救助及农民生活的恢复重建也具有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机动力总量分析模型在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种植业劳动均负担的作业面积,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及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机动力总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反应了农机总动力与劳均播种面积,农民的收入水平及粮食单产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松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4-6807
[目的]对湘中丘陵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湘中丘陵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各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分析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权重值最大,为0.140,其次是森林覆盖率(0.137)。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衡南县的脆弱度最大,衡阳县次之,均为强度脆弱区;耒阳市的脆弱度最小,为微度脆弱区。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外围低、中间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与农业生产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业用水的经济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缺乏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揭示农业用水的经济规律对农业用水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数据现状分析发现,2003~2007年近5 a河北省农业用水量在历史低位变化,但单位播种面积用水量却呈上升趋势,单位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折合的农业用水量保持稳定下降趋势。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农业用水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发现,常用的拟合函数和二次对数函数对Kuznets曲线的拟合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7.
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来自广东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三代人是否生活于本村与拥有的农机数量。据此计量结果,提出了促进兼业型农户向纯农型农户或纯非农型农户转换,引导农户合理分工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单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筛选了粮食单产(X1)、粮食播种面积(X2)、农业劳动力(X3)、农业机械总动力(X4)、化肥施用量(X5)、农作物受灾面积(X6)、有效灌溉面积(X7)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8)8个对粮食生产影响较显著的因子来构建指标体系。根据1988~2008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素的关联程度,并依据关联度值,总结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能力。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始终是影响内蒙古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和受灾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影响粮食产量增加的首要因素;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的影响力在下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力始终很小。  相似文献   

20.
贠蒲军  邵天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22-17825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3个方面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时,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粮食单产大幅增加;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潜力变得极为有限.为保障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针对陕西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