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在日光温室番茄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处理1)时、第1花开花10d(处理2)时,利用温度处理室自动控温系统分别对植株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开始的亚高温处理对番茄植株物候期、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不同生育期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植株的物候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同时各花序坐果率下降,平均单果重变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其中,在开花当天进行35℃亚高温处理的植株,其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均低于开花10d时处理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时期昼间亚高温(35℃)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35℃昼间亚高温处理,番茄植株相对生长速率降低、净同化率减小,同时番茄生育物候期提前,缩短了植株生育期,提早果实发育,但果实坐果率下降、平均单果重变小,导致果实产量降低;亚高温条件下番茄果实品质下降,处理时期越早,品质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春、秋季节日光温室内昼间亚高温对番茄(Lycopersic esculentum Mill.)生产的影响,在植株第1花序开花时,分别对其进行5,10,15,20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以昼温25℃为对照,探讨不同天数的35℃亚高温处理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即可导致番茄坐果率显著降低,平均单果重下降,空洞果比例明显增加,导致每667m2总产量降低32.62%,并且亚高温处理的天数越长,果实产量越低、品质越差。35℃昼间亚高温处理5d即可对番茄果实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最终导致经济效益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阶段亚高温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日光温室栽培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在植株定植时、第一花序第一花开花时、开花10 d时、开花20 d时分别对其进行10 d的昼间35℃亚高温处理,探讨不同生育阶段35℃亚高温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时短期亚高温处理对番茄植株的不利影响最小,在第一花序开花10d时处理植株产量最低,而果实风味品质则表现为亚高温处理时期越晚,糖酸比越低。因此,番茄植株开花10 d时对短期的亚高温处理最敏感,影响生产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洁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11-7812,7820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天数的昼间亚高温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对番茄生产造成明显影响的具体亚高温天数。[方法]以番茄生长发育适宜温度的上限35℃为亚高温,以昼温25℃为对照,在番茄植株第1花序开花时进行5、10、15、20、25、30、35和40 d的昼间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天数的昼间亚高温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坐果率、果肉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经5 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番茄产量降低32.62%,坐果率明显降低,平均单果重、糖酸比下降,空洞果比例明显增加。亚高温处理的天数越长,果实产量越低、品质越差。[结论]该研究为温差较大地区番茄的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昼温25℃为对照,在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开始进行为期9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分析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35℃昼间亚高温处理明显降低了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在处理结束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6.27%和33.07%.亚高温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CAT的活性始终低于对照,而SOD和POD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亚高温处理前3d高于对照,处理时间延长至6d以上则低于对照.在处理结束时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28%、22.28%和15.12%.亚高温处理后MDA含量大幅增加,始终高于对照.可见,短期昼间亚高温胁迫会使番茄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光合色素降解.这主要是因为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大量增加,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活性氧在细胞内的积累使得细胞膜系统和光合机构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7.
亚高温处理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及糖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辽园多丽番茄为试材,在植株第1花序开花时,对其进行2h,4h,6h和8h的短时间35℃昼间亚高温处理(以25℃处理为对照),研究较短时间亚高温处理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35℃亚高温处理2h,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明显下降,而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明显升高,气孔限制值(Ls)减小,认为Pn的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在亚高温处理8h范围内,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含量均较对照降低而蔗糖含量升高,转化酶(Inv)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蔗糖合成酶(SS)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均降低,认为短时间35℃昼间亚高温处理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及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导致叶片中蔗糖代谢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6h昼温35℃和8h昼温35℃的亚高温处理对番茄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测定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植株干重,结果表明:8h 35℃亚高温处理9d,番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总量降低;而6h 35℃亚高温处理9d,番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稍有下降,但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总量均增加;亚高温处理降低了番茄植株光合产物向根和茎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9.
长期夜间亚低温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夜温15℃为对照,研究了9℃长期夜间亚低温对开花后20d的番茄生长发育与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夜间亚低温处理使番茄的总干物质质量降低,果实的发育速度减慢,平均单株产量降低(降幅为28.24%);番茄光合产物的分配方向发生了改变,即:夜低温处理使根中的干物质分配比率前期减少而后期增加,叶、茎的干物质分配比率增加(平均增加量分别为17.65%、15.71%),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率降低(平均减少量为24.39%)。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设施番茄弱光生育障碍,提高弱光季节设施生产中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以钙素为主要元素研制出10种具有提高番茄耐弱光性的复合配方.在番茄植株第1花序的第1花开花后,经弱光(164.05~453.14 μmol·s“·m-2)下施用配方,以无遮光区植株和遮光区部分植株喷洒清水为对照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弱光胁迫下,10种钙素配方均具有显著抑制番茄植株徒长、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茎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番茄的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等作用.其中配方5、配方8和配方10在调控番茄耐弱光性方面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2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