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柑橘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温度过低会导致其出现冻害,影响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分析柑橘受冻害的主要症状和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冻害方法及受冻害后的护理技术,希望能够提高柑橘种植的科学性,通过合理干预,减少冻害损失,保证综合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果树夏季管理是果树年生长周期中的关键一环,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当年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也关系到来年的产量高低,因此,果农们应高度重视果树夏季管理。  相似文献   

3.
低丘陵山坡地逆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探讨晴夜与非晴夜低丘陵山坡地逆温趋势规律结果表明:出现寒冻害的晴夜的低丘陵山坡地随相对坡位升高,与坡底温差增大,相对坡位与温差存在显著回归关系,逆温最高出现在山坡中上部,最低气温值出现在坡底;非晴夜不同相对坡位温差不大,最低气温均高于0℃,果树无冻害现象发生。晴夜最大逆温为3.3℃,不同坡向对温差变化幅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谱反射特征预测柑橘叶片冻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相对电导率是反映植物膜系统状况的一个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树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越冬前的树体营养状态对果树抵御极端低温和顺利越冬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果树受冻时细胞液渗出量和降解量也是冻害发生程度的指标。该研究对不同冻害处理下的柑橘叶片进行光谱扫描,采用了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叶片光谱反射率和叶片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构建了2种光谱反射预测柑橘叶片电导率模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201、0.8013。结果表明,柑橘叶片电导率与反射光谱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2种模型所得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都小于10%,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结果。该模型可以为采用空间遥感监测果园生长状况和冻害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晚熟柑橘保果越冬与管理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冻害问题在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周期性冻害,对于柑橘树体会产生较大的损伤,影响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基于此,就晚熟柑橘的越冬保果管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提出相关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垦殖方式对坡地果园土壤和果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果园平台开垦及植草都能有效地减少果园土壤的水土流失和增加果园的土壤肥力;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来看,平台清耕的果树果实产量及品质最好,平台植草和顺坡清耕次之,顺坡植草的果树产量和品质最低,说明果园平台开垦能够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果园植草则对果树果实产量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探索》2010,(11):19-20
果树重茬病又称再植病,是指在同一块地上,重复栽种同一种果树,而后茬果树生长受到抑制或病害发生严重,导致果品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目前,大多果农知道重茬栽植果树不好,但由于经营习惯,  相似文献   

8.
澜沧县的果树种植业发展讯速,果树的病虫害种类繁多,若放任果树病虫害发展,会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甚至导致灾害。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通常会使用大量化学农药,化学农药中含有害物质较多,不但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时,由于果农对农药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导致农药中的化学物质对果树、土壤、空气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应采取具体的措施,实现农药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审矮抗58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考察其100个田间样点在2013年4月7、10和21日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过程中的冻害状况.依据受冻穗的长短对冻害进行分级,构建残穗指数(DEI)作为总体冻害程度评价指标,比较每百穗中不同冻害级别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对每百穗中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冻害级别的变化以及1 m2内穗数和实际产量随残穗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以揭示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每百穗中各级冻害穗数、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均显著低于未受冻穗(P<0.01).冻害级别越高,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越低,穗数呈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态势,千粒重先显著增加而后降低(P<0.01).随着冻害级别提高,每百穗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实际籽粒重分别呈上开口抛物线型、线性函数型、下开口抛物线型和幂函数型降低趋势;残穗指数越大,每平方米内穗数和实际产量越低,二者分别呈幂函数型和线性函数型特点.研究结果对揭示拔节至孕穗期冬小麦霜冻害的影响机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的果树均遭受介壳虫侵扰。若防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到位,易影响果树开花、果实生长,导致产量下降,使果农的利益受损。基于此,分析梳理果树介壳虫的发生规律,找出了介壳虫的防治误区,并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法,以帮助受介壳虫危害的地区和果农有效控制虫害,保产保收。  相似文献   

11.
在榆林市大面积的种植果树的过程中,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病虫害。在果树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减产问题,还可能出现绝收的现象。基于此,分析榆林市常见果树病虫害及防治办法,以便果实得到高产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沙糖橘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养分量情况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当年果树的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果实的大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影响,化肥使用量越大,果实个体越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果实品质差,随着有机肥使用量的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河南省冬小麦实际晚霜冻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选取1964-2014年1-3月SPI和1月1日-霜冻日有效温度之和的距平值为前期水分和热量因子,气温日较差距平、日照时数距平、平均相对湿度距平、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距平为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将实际霜冻与气象霜冻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对不同程度冻害进行K-mean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64-2014年河南省气象冻害发生频率(0.64)高于实际冻害发生频率(0.52)。气温日较差距平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冻害发生前期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充足(占比83.33%);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较缺乏(占比64.3%)。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干燥,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大且日照时数偏长(占比61.11%);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偏湿润、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偏小且日照时数偏短(占比71.42%)。研究结果说明实际冻害与气象冻害存在明显差异,气象因子间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冻害发生。实际冻害形成与前期水分条件不足有关;轻度实际冻害多为辐射型冻害,而重度实际冻害多为混合型冻害。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4年湖北省主产县油菜产量统计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数及干旱、湿渍害对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因生育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油菜开花期以前对低温敏感,开花期以后对高温敏感;苗期和蕾薹期对干旱较敏感,开花期和角果期对湿渍害更敏感;日照时数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受水分状况的制约,在干旱状况下日照偏多不利于产量形成,偏湿状况下则表现为日照越多越有利于产量形成。在各限制因子中,以湿渍害发生频率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最高,其次是干旱和冻害。湿渍害对产量的影响以高湿寡照的次生灾害影响较土壤偏湿的直接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4年湖北省主产县油菜产量统计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数及干旱、湿渍害对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因生育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油菜开花期以前对低温敏感,开花期以后对高温敏感;苗期和蕾薹期对干旱较敏感,开花期和角果期对湿渍害更敏感;日照时数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受水分状况的制约,在干旱状况下日照偏多不利于产量形成,偏湿状况下则表现为日照越多越有利于产量形成。在各限制因子中,以湿渍害发生频率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最高,其次是干旱和冻害。湿渍害对产量的影响以高湿寡照的次生灾害影响较土壤偏湿的直接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果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是植株营养状况的表现,也决定其光合作用能力的强弱,并且越冬前的树体营养状态,对果树抵御极端低温和顺利越冬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果树受冻时叶绿素渗出和降解也是冻害发生程度的指标。通过对不同生长期的柑橘叶片进行光谱扫描,采用逐步回归法、红边参数法和光谱指数法分析叶片光谱反射率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柑橘叶片叶绿素光谱反射模型。结果表明,柑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反射光谱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两种方法所得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都小于10%,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结果。两种方法中,选择波段的逐步回归法比光谱指数法的精度更高,但从建模参数的物理意义和逻辑性方面考虑,推荐光谱指数法建模,该模型可为远距离遥感监测果园营养状况和冻害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剑  姜东 《农业环境保护》2011,(9):1726-1733
气候变化会对中国冬小麦生产带来深远的影响。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暖有利于冬小麦种植区向春麦区扩展,主要表现在辽宁、河北、陕西、内蒙古等种植边界的显著北移和青海、甘肃种植边界的显著西扩;CO2浓度升高还会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氮素的吸收与利用,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气候变化在中国还表现为太阳辐射的下降,冬小麦主产区黄淮海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下降更为显著,试验研究表明,长期弱光小麦产量降幅可达6.4%-25.8%。温度升高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不同生育期降雨量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生育前期降水量增加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而后期则会导致一定的减产。然而,最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是高温与低温以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的干旱和渍水等极端气象灾害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发生频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产,尤其是生育中后期的逆境将导致小麦结实粒、千粒重显著下降,造成产量锐减。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病虫草害加剧不仅导致减产,还将显著增加生产成本,不利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的安全,但是在小麦栽种的过程中很多灾害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冻害就是小麦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对于我国小麦收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基于此,针对小麦栽培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避免冻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冰核细菌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中果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钟6 号”枇杷幼果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观察接种冰核细菌后, 果肉细胞超微结构在冻害胁迫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冰核细菌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冻害胁迫对枇杷果肉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破坏程度; 冰核细菌对叶绿体的破坏最明显, 其次是细胞壁、线粒体; 冰核细菌使叶绿体在-1 ℃发生胞内结冰导致细胞冻害, 而未感染冰核细菌的叶绿体则发生胞间结冰, 冻害类型不同; 与-1 ℃低温相比, -3 ℃低温条件下冰核细菌的破坏作用更强。表明冰核细菌的存在加重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气候因子对杨梅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结果表明上年7~9月的伏旱(K≥1.8)或当年3~6月(尤其是6月)的降水量不足会造成杨梅减产或大减产;杨梅花期若遇连续5天平均相对湿度低于70%和平均日蒸发量大于6mm,使杨梅产量下降;冬季极端最低气温-9℃以下,且日最高气温≤0℃天数1次连续3天以上,会使杨梅因受冻害而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