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农田景观生态结构与非点源污染的关系入手,综述了影响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因素复杂多样,不同化肥、农药使用量、使用方式和季节,农田耕作措施、灌溉方式在非点源污染形成中起了不同作用;并分析了通过农田景观设计来控制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产地环境污染,过量施用化肥,滥用高残留剧毒农药,是造成枣果污染、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通过严格监测大气、水源及土壤质量,选择最佳生态区建园;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不施氮肥;认真贯彻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防治原则,禁止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交替选择使用无公害农药等关键措施,即可有效控制和大大减少产地环境、化肥、农药对枣果的污染,实现枣果的无害化生产,提高枣果的安全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波 《绿色科技》2020,(6):99-101
指出了农村面源污染是造成水源地水库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和调查了三亚主要的饮用水源地水库库区面源污染现状。结果发现:农业生产活动和禽畜养殖是三亚水源地水库库区主要的面源污染类型,其中,农业生产活动对库区TN和COD污染负荷贡献达到70%以上,农业生产活动和禽畜养殖对库区TP污染负荷贡献达到了87%以上,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亚水源地水库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三亚水源地水库库区面源污染防治应以农业生产活动和禽畜养殖的污染控制为主,辅以农业生活活动、库区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控制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源头农村的生活生产垃圾、污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伴随着径流泥沙的搬运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直接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水土保持工作对流域面源污染的重视较少,开展的工作也不足,随着问题的日益凸现,开展以流域源头农村的面源污染为主要形式的治理及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对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管理的重点任务,呼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五县(市)四城区。总面积4.06万km2,耕地面积近1000万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以及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形成的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牡丹江市农药使用基本情况我市主要作物单位面积用药量由多至少排序是:保护地蔬菜、经济作物、果树、马铃薯、水稻、大  相似文献   

6.
选用2009—2020年陕西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基于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实证分析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化肥、农用塑料薄膜和农药面源污染与农业人均收入符合EKC曲线的拟合结果,并得出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并未达到拐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还存在同步增长的趋势,但其总磷、总氮排放量及污染占比均大幅下降,说明通过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政府环境政策干预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检测水平提升、农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等会使拐点提前达到,并很快进入反向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丹江口湖北库区坡耕地化学农药及面源污染等问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库区坡耕地化学农药使用与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提出了库区坡耕农药污染阻断途径和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库区坡耕地农药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林业生产使用了大量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虽对病虫害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促进我国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注意滥用农药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根据我国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不合理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过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农药,使不少病虫产生了抗药性,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常用药剂浓度越来越大,防治次数越来越多,造成果蔬粮品质下降,使产品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通化市农村存在的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等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从水源保护、资金筹集、水土保持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旨在为通化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异龙湖流域森林植被、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及水环境等现状的基础上,对全流域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的点源污染有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面源污染主要有农村生活污水、渔业生产废水,化肥农药流失和农村固体废弃物.藉此提出了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湖泊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金沙江云南德钦段形成了独特的干暖河谷区自然环境,分析了其特点、成因。探讨了其生态建设的思路应是尊重自然规律、发扬优秀民风习俗、引进实用技术、发展非公林业。  相似文献   

12.
对秦淮新河沿岸植被现状进行普查,并选择典型样地,对样地内主要植被类型及群落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此外,鉴于秦淮新河河段现有的起伏地形、林地类型和植物群落状况,该项研究在掌握了详细的现场资料后提出树种选择、植物配置及林相改造的建议,为下一步秦淮河生态防护、植物景观提升以及秦淮新河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蔡盛林 《广东园林》2020,42(4):46-51
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长廊,不仅具有防洪和排涝的水利功能,以及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还具有展示城市空间的景观功能。结合深圳大沙河工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项目建设周期和建设阶段内容方面,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实践的途径和方式;从生态功能维护与修复、高品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河流“河与城”的关系及其生态与景观价值。同时基于对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思考,以便在实际运用中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龙江流域位于甘肃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蕨类植物种类繁多。据调查蕨类植物有263种,隶属于34科,76属,分别占甘肃省蕨类总科数的100%,总属数的97.4%,总种烤的87.69%。本区地还发现有16个特有种和36个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反映甘肃省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食果资源情况,为开发利用提供原始资料,就该林区野生食果资源现状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野生果树52科、82属、260种;其中木本植物235种,约占总种数的90.38%,草本植物25种,约占总种数的9.62%;分布广泛和较广泛的种类约占总种数的80.77%;果实类型以浆果、核果和坚果为主;其地理分布类型共有10个,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还介绍了野生果树在6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简述了主要野生果树在民间的利用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霞 《广东园林》2012,34(4):31-33
文章介绍和比较了广东韶关市林桥坑采用覆盖建设小游园的方式、日本古川町从改变居民意识入手的长效方案和广州荔枝湾河涌有效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营造方式,认为治理城市河涌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市民认知度和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域湿地植物区系特征、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结构及分布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嘟噜河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73科182属309种,湿地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19个群系,25个群丛,湿地植被物种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56—2016年长系列径流资料,选取大清河流域北支水系、南支水系及大清河下游的水文站、典型断面为研究对象,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大清河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白洋淀流域近54年的年降雨M-K统计值为-1.492,呈弱减少趋势。对规划实施前后各水文站年均径流量变化分析结果,海河流域综合规划(1993年)的实施对大清河中下游断面年径流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于2010年8月下旬,采用同样方法调查了香溪河长江入口处到峡口镇段海拔145~185m库岸带植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植物有29科、59属、64种,其中禾本科(9属11种)和菊科(8属9种)20种,这两科物种数最多;主要优势物种为荩草、狗牙根、狗尾草(重要值分别为0.9237、0.5614、0.4283),这三种植物可作为库岸消落带生态恢复的物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生态优势度呈减小趋势。较大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淹水时间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流域综合开发研究多集中在航运、防洪和发电等水资源的利用上,而对流域旅游资源综合研究和成功案例较少.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实现资源互补、市场互享、营销互动、合作双赢的目标正成为各国学者的共识.嘉陵江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流域农业经济比重过高,加上区域间缺少联动,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综合分析嘉陵江流域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结构,确定先期应联合开发嘉陵江干流生态旅游资源,并给出若干实现旅游联动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