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农萨能奶山羊不同微卫星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型组合在多胎性状形成中的贡献率,探索优良基因的遗传聚合效应。【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与群体系谱记录,以优秀多胎个体为研究起点,上溯亲代,跟踪子代,检测典型优秀母羊个体的基因型组合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找到A3A7、B1B6、C1C5和D5D94对产羔率具有正效应的标记,以及A1A5、B4B9、C2C6和D4D84对产羔率具有负效应的标记。基因型组合A3A7B1B6C1C5D5D9的聚合效应值最高(P<0.05);分析比较几个基因型对产羔数的聚合效应值可知,D5D9较D4D9高5.11%,A3A7较A1A6高15.32%,C1C5较C2C6高8.11%,B1B6较B5B10高8.50%,D7D10较D4D9高10.09%,D5D9较D1D5高15.62%,D4D9较D1D5高11.08%,D2D6较D1D5高39.64%。【结论】在亲代到F1代的基因传递过程中,基因型组合具有明显的聚合效应;在F1代到F2代的基因传递过程中,基因型组合出现了明显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引进7个中稻新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特优716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626.34kg,较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20.01%,达到极显著水平;Ⅱ优1273、特优航1号、D优084等3个组合分别较汕优63增产17.24%、16.56%和14.03%,且综合表现较好.这4个组合可作为高产组合推广.Ⅱ优42米质最佳,可作为优质稻推广.  相似文献   

3.
若干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在江汉平原涝渍地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新近配组成功的、有苗头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 ,与在生产中已普及的组合共 2 6个 ,以汕优 6 3作对照 ,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 1)与对照相比 ,供试组合中虽出现了比其稻谷产量高 5 %以上组合 ,但产量相差达显著水平的组合极少 ;若以整精米率相比 ,则新组合中出现了不少超过对照产量 30 %~ 10 0 %以上的组合 ,产量相差极显著。 ( 2 )新组合与原有组合相比 ,在粒形的长 /宽比、整精米率和综合食味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 ,表明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方面基本没有多少改进 ,它们将直接影响优质化的整体水平 ;少数组合还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偏低的问题。 ( 3)综合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品质与商品性 ,初步认为 ,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金优 6 3、协优 5 5 9、协优 81、D优 5 2、6 5S 1、丰优 12、国丰 1号、K优 6 5、丰优 5 5及Ⅱ优 5 5 9等组合优于汕优 6 3 ,取代汕优 6 3成为适合于涝渍地的新一代当家组合成为一种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从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糜子组引进的 4个糜子新品种 (系 )进行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系 ) 9113- 1- 3- 4 - 1、陇黍 1号、9113- 2 - 5 - 1- 4及 910 9- 6 - 1- 1- 1- 1- 2较统一对照品种陇黍 4号增产 2 0 .6 %~ 2 4 .3% ,较副对照当地糜子增产 5 0 .6 %~ 5 5 .1% ,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并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抗倒伏性 ,建议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东黄海鲐鱼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种数理统计方法,采用1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东黄海鲐鱼(包括日本鲐的五岛西部种群和东海西部种群,澳洲鲐)3个群体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差异系数(C. D)检验证实,日本鲐的五岛西部与东海西部2个种群形态上尚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均数差异系数表明,日本鲐的五岛西部和东海西部种群间比例性状差异显著有FL/BL,SPL1/BL,ED/BL,D2-4/BL,D2-5/BL,D3-5/BL,D4-7/BL,D6-7/BL等8个参数(P<0.05),日本鲐与澳洲鲐间有FL/BL,SPL1/BL,D1-3/BL,D2-3/BL,D2-4/BL,D2-5/BL,D3-4/BL,D3-5/BL,IM-5/BL,D4-6/BL,D4-7/BL,D5-6/BL,D5-7/BL,D6-7/BL等14个参数(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四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7.09%.建立了日本鲐的五岛西部与东海西部以及澳洲鲐3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70.0%~85.0%,判别准确率P2为72.4%~82.3%,综合判别率为78.6%.研究认为,可通过比例性状差异来判别3个群体的归属.  相似文献   

6.
东黄海鲐鱼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数理统计方法,采用1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东黄海鲐鱼(包括日本鲐的五岛西部种群和东海西部种群,澳洲鲐)3个群体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差异系数(C. D)检验证实,日本鲐的五岛西部与东海西部2个种群形态上尚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均数差异系数表明,日本鲐的五岛西部和东海西部种群间比例性状差异显著有FL/BL,SPL1/BL,ED/BL,D2-4/BL,D2-5/BL,D3-5/BL,D4-7/BL,D6-7/BL等8个参数(P<0.05),日本鲐与澳洲鲐间有FL/BL,SPL1/BL,D1-3/BL,D2-3/BL,D2-4/BL,D2-5/BL,D3-4/BL,D3-5/BL,IM-5/BL,D4-6/BL,D4-7/BL,D5-6/BL,D5-7/BL,D6-7/BL等14个参数(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四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7.09%.建立了日本鲐的五岛西部与东海西部以及澳洲鲐3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70.0%~85.0%,判别准确率P2为72.4%~82.3%,综合判别率为78.6%.研究认为,可通过比例性状差异来判别3个群体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12个花椰菜品种在平凉川水地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平凉市崆峒区对引进的12个花椰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花椰菜品种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其中以马尼拉折合产量最高,为51 250 kg/hm~2,较对照增产30.2%;春蕾次之,为49 610 kg/hm~2,较对照增产26.0%;青玉65居第3,为47 150 kg/hm~2,较对照增产19.8%;珍宝、富士白5号、阿里山60、东海明珠50较对照分别增产16.7%、11.5%、6.2%、2.1%;其余品种表现为减产。对参试花椰菜品种从熟性、花球商品性、抗性、丰产性以及整个生育期长势综合分析评价,认为马尼拉、青玉65、珍宝、阿里山60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秀,建议在崆峒区露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第三大岛———崇明生态环境质量及寒优湘晴、花椰菜、绿芦笋等特色农产品二大资源优势 ,运用HACCP理论 ,开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一、开发应用专用配方肥技术 ,化肥用量处理区较对照区分别减少 33 0 4 %、 38 90 %、 4 1 18% ;二、开发应用生物源、植物源等无公害防治技术 ,农药用量处理区较对照区分别减少 5 4 5 %、 5 1 8%、 4 7 10 % ;三、生态 (塑料覆盖避雨栽培 )控制芦笋茎枯病技术 ,减少病害发生 72 7%~ 77 1%、病指减轻 6 0 1%~ 6 2 2 %。根据制订的无公害标准化操作规程生产的三种农产品 ,产值分别比常规生产区增加 115 9 5~ 1344 0元 /hm2 、 2 130 0~ 2 2 2 1 5元 /hm2 、 5 7174 0~ 6 32 0 2 5元 /hm2 ,示范区新增经济效益 4 32 32万元 ;产品经国家法定机构检测 ,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等 2 0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低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多重比较时,对照品种与参试品种的差异显著性可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 S. D.)测验。由L. S. D. 可推导出CV≤D·(n/2)#+(1/2)/t#-α。由此可推算出一定概率平准保证下的精确度要求。按重复数3、4、5、6,推算了一定平均差数百分率(D=(B-A)/x(*+-)×100%)下,5%概率平准容许的最大变异系数,列于表1。对江苏省近几年来小麦、大麦区试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其平均CV约为6%,这样水平的CV仅适于测验D>20%的试验。而这样大小的差异,在大麦和小麦近年来的区域试验中,分别仅占17%和30%以下。结果表明,各试验点现在的CV水平过高,必须予以降低。对改进区域试验精确度的途径进行了讨论。增加重复次数也许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优化土壤调理剂品种,以不施调理剂为对照(CK),开展3种土壤调理剂(处理1粤田万山土壤调理剂、处理2牡钙酸清土壤调理剂、处理3格林豪斯土壤调理剂)对耕地土壤酸碱度和花椰菜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3个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5.8、5.6、5.7,较对照(CK)分别增加了18.4%、14.3%、16.3%;3个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对花椰菜的农艺性状具有改善作用,叶片长宽、球径、单球重、商品性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花椰菜根肿病发病率(3.3%)明显低于对照(CK)(23.3%);处理1和处理3花椰菜折每667m2产量分别为1 834.4、1 884.4kg,分别较对照(CK)增产2.8%和5.6%,但增产效果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不同土壤调理剂能提高土壤pH值、改善花椰菜农艺性状、提高花椰菜对根肿病的抗性,土壤调理剂对提高花椰菜的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