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TOPSIS法在油茶优良无性系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DTOPSIS法对10个参试品种(系)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硕、华鑫、华金的综合评价最高,分别为0.8171、0.7382和0.7029,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运用DTOPSIS法评估油茶优良无性系比仅靠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DTOPSIS法是将各参试品种所有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结合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使分析更为科学合理,且计算简单.用此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组区域试验13个参试品种(系)的11个综合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TOPSIS法评估花生新品种(系)比仅依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更趋于合理,对花生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DTOPSIS法对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作出更合理地分析评价。以2020年新疆自治区棉花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40个参试品种调查数据为资料,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研究了该方法在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评价应用。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只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40个参试品种,中塔河7号、新827、禾棉AW5的Ci值相对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与实际表现一致。综上所述,利用DTOPSIS法评价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出棉花品种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新品种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DTOPSIS法对5个参试茶树品种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禾种、乌牛早综合评价结果最高,分别为0.836 959和0.810 860,鸠坑种稍低,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运用DTOPSIS法评估茶树产籽潜力比仅靠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5.
采用DTOPSIS法对参加2013年山东省大豆区试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参试12个品种中,安豆203(V1)、K004-3(V4)和菏01-7(V2)的C值最高,表明这3个品种在山东省适应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6.
DTOPSIS分析法对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评价花生新品种的优劣,用DTOPSIS分析法对2016年河南省联合体小粒花生13个参试品种的11个综合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TOPSIS方法评估花生新品种更为准确、合理,对花生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DTOPSIS法在作物品种综合评价中的算法分析、程序设计及实例应用,并以水稻品种区试12个品种(组合)9个性状为对象(实例),以QBASIC为开发工具,开发了一个DTOPSIS多性状综合评价程序,结果表明:运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作物新品种是可行的,且原理易懂计算方便,便于计算机操作。  相似文献   

8.
DTOPSIS法综合评价黄淮小麦新品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TOPSIS法对参加2007~2008年度河南省冬小麦新品种区试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并能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13个参试品种中,周9811、许科316、周麦18的C值最高,也就是说3个品种在河南地区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综合性状优良,并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同时讨论了DTOPSIS法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DTOPSIS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TOPSIS法,对2005年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水稻区域试验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并能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所有参试品种中,II优623、II优1259和F301三者的Ci值最高,综合性状优良,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同时对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烤烟区试品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TOPSIS法是将各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对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分析更为简便.运用DTOPSIS法分析了2010年度全国烤烟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试点的试验数据,探讨了DTOPSIS法在烤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A3和A5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与实际观测值极其吻合.并对DTOPSIS法在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应用DTOPSIS法,对环塔里木盆地杏棉复合系统下广泛种植的9个棉花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棉43表现突出,综合性状优于其他8个品种,是杏棉复合栽培下最适宜种植的棉花品种;DTOPSIS法所提供的量化分析指标,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客观、准确,且原理易懂,计算简便,易于计算机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准确地、有效地对亚麻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此文以2004~2005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分析材料,应用DTOPSIS法对区试的10个亚麻新品种的各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传统单纯产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Ci值排序结果比单纯产量排序结果有所不同,但DTOPSIS法分析更为合理,它在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此外,该文还对DTOPSIS法在亚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主栽油杏品种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DTOPSIS法,根据平均单果重、仁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水不溶性固形物、脂肪、蛋白质、可食率、出仁率、肉干鲜比、核重、总酸14个指标,从商品性的角度出发,对新疆主栽的10个油杏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赛买提杏值最高(0.69),综合评价最好,居第一位;莎车洪待克值最低(0.27),综合评价居最后一位.各品种综合评价排序为:赛买提杏>阿克达拉孜>佳娜丽>乔尔胖>库买提>皮乃孜>阿克牙格勒克>卡拉阿藏>索格佳娜丽>莎车洪待克.综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践中各品种实际表现相一致.用DTOPSIS法对杏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比用单一性状(如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并就此法在杏品种综合评价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更加准确、有效地对加工番茄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2009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加工番茄区域试验数据为分析材料,应用DTOPSIS法对区域试验的加工番茄新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传统单纯产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Ci值排列结果与单纯产量排序结果有所不同,但DTOPSIS法分析更为合理,在全面评价加工番茄品种的综合性状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2006~2007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品种实际表现相符,对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还对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亚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DTOPSIS法在小麦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 D T O P S I S法,以1995 年安徽省淮北片半冬性组小麦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 D T O P S I S法在小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并就此法在小麦品种综合评估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DTOPSIS法对 1999~ 2 0 0 0年度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 (直播组 )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探讨DTOPSIS法在多因素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 ,并对DTOPSIS法在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2007年度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综合评估的判断结果基本相同,其中浚原单1号表现最优,其次是喜试512、W9198。综合分析结果与品种在区试中的表现一致。研究认为,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结合能全面、客观地评判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逼近理想解排序法(DTOPSIS法)对15个供试玉米品种的14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亚航671、万川1306、喜相伴99、桂单166、桂单162、华优168、青青700和桂单0810共8个品种的Ci值大于正大619(CK),综合表现优于正大619(CK),其他6个品种的Ci值小于正大619(CK),综合表现差于正大619(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