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刺参人工育苗技术是指从亲参的选择、运输、蓄养、诱导排放精卵、授精、幼体培育至成为种苗的过程。本文主要从亲参的选择、亲参的运输、亲参的蓄养、产卵与孵化及刺参的苗种培育技术方面介绍,此技术方法仅供刺参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一、亲参的选择1.抓捕时间的选择辽宁地区刺参的自然成熟时间是每年的5月中下旬,具体情况要看水温的回升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北方地区刺参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户对大规格苗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刺参控温育苗应运而生,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亲参的培育技术。在此,笔者将利用海带育苗池进行刺参亲参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培育池条件亲参培育池是培育海带夏苗的池子,利用冬闲时间进行亲参培育,池长8.2m、宽2.2m、深0.4m, 屋顶用虾网和竹帘控制室内光照及保温。  相似文献   

3.
刺参养殖技术之二 刺参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的池塘养殖是一种新兴的产业,有着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因而给苗种生产带来巨大商机。许多育苗厂家利用对虾育苗池从事刺参的人工育苗,可是因为许多条件的影响,产量一直不是很稳定,给刺参的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将刺参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亲参的采捕及蓄养l.夏至前后,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个体较大、无伤、性腺饱满的亲参。运输时应注意避免参体挤压,并防止高温,可选择在早晨或晚上运输。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蓄养的水温不要太高,一般掌握在16℃~18℃。亲参…  相似文献   

4.
<正>刺参人工育苗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功突破,从亲参选择、性腺发育规律,产卵、受精的技术处理到刺参幼体各发育阶段及稚参培育的技术措施及饵料种类的最佳选择,培育水环境的理化因子对幼体、稚参的影响,幼体及稚参病害防治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刺参优质苗种的繁育技术,进行了刺参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试验.从不同地理群体的亲参中选择健壮个体进行群体间杂交,再对杂交后代进行严格挑选和强化培育,获得的参苗品质优良,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采用刺参的高强度选择培育技术可以实现刺参的提前繁殖提早出苗,延长刺参在一年内的有效生长期,从而缩短养殖时间,增加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刺参升温育苗技术就是利用冬季参苗越冬的机会,同时升温培育刺参种参,让种参提前成熟产卵,比正常自然产卵早2个月左右。这样做有多种好处:出苗早,参苗“小白点”的销售价格高,市场销售快;自留参苗养到秋季,参苗的规格大,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搞好刺参的升温育苗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对刺参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所需的参苗大多是从育苗室培育出来的,育苗室培育出的参苗多数经过室内越冬,其具有成本高、培育时间长的缺点。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中培育刺参苗能充分利用养殖池水域的有效空间,实现立体利用水面(上有参苗、下有成参),达到了刺参养殖池增产、增收与资源节约的目的。由于在自然环境下天然饵料充足,节省饵料、节省能源、不使用药物,培育的参苗健壮、抗病能力强,用于养殖成活率高,因此很受养殖户欢迎,且参苗出售价格高(比室内培育的参苗价格高10%~15%)。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发展迅速,目前,刺参苗95%以上是工厂化人工培育的,但人工育苗逐渐改变了自然水域中野生刺参的自然属性,育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控制水质及病害,导致刺参种质退化,人工参苗质量下降。室内育苗用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海,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刺参产品质量安全和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进行立体化养殖(中上层养参苗,底层养殖成参),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水体空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刺参池塘生态育苗技术,在淤泥底池塘用盐膜造底,采用石袋、袋瓶、土袋等3种造礁方法进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育苗和养殖的比较试验,比较了不同造礁方法对刺参稚参的附着效果以及对幼参产量、成活率、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袋礁和袋瓶礁适宜稚参的附着及生长;在培育成活率、苗种体质、苗种消化机能等方面,刺参生态苗种均优于人工苗种。文章总结了生态育苗的基本模式为:池塘造底—造礁—防害—调水—育苗—保苗,该模式是一种环境友好、技术简明、产品健康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近些年育苗生产经验,现将刺参常温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亲参的采捕 亲参采捕应在产卵盛期前7-10天为宜,在山东南部一般在4月底5月初即水温17~20%时进行,个体应在250g以上,性腺指数在15%以上。解剖观察雄参生殖腺呈淡乳白色,刺破后有精液流出,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可游动;  相似文献   

11.
西施舌(C o e l o m a c t r aantiquata 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品味好、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名贵海产珍品。福建长乐沿海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水质特点,使养殖西施舌的肉质脆嫩,味道独特。近年来,西施舌人工育苗生产始终存在规模小、稚贝成活率低等问题,苗种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西施舌养殖业的发展。为了突破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关,为其浅海养殖提供2cm~4cm幼贝苗种,福建省科委立项进行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一、亲贝来源1.亲贝收集地点长乐市漳港海区。2.亲贝数量共收集30…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也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约占美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达氏鳇属鲟鱼科,是黑龙江省特产的大型鱼类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笔者在室内条件采用玻璃钢盆为培育池,对5000尾刚出膜的达氏鳇进行幼鱼培育实验,初步掌握了达氏鳇幼鱼的培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苗种培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松良  葛雷  张扬  黄畛 《淡水渔业》2001,31(2):23-24
为了探索中华鲟的人工饲养技术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引进了少量中华鲟稚、幼鱼进行苗种培育试验 ,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实验鱼分 3次从有关科研保护单位引进。第 1次为稚鱼 ,数量 50 0尾 ,全长 3~ 4cm ,2 4日龄 ,1999年 11月 16日引进。第 2次为幼鱼 ,数量 10 5尾 ,全长 7~ 10cm ,1999年 12月 1日引进。第 3次为幼鱼 ,数量 2 0尾 ,全长 12~ 15cm ,2 0 0 0年 1月5日引进。实验鱼前期放在室内水族箱中饲养 ,后期放在甲鱼温室水泥池中饲养。水族箱中的水源为曝气自来水 ,水泥池的水源为东湖天然水 …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俗称嘎鱼,属于淡水温水性鱼类,在我国淡水水域广有分布.我国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成鱼养殖工作,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特别是1~3cm阶段死亡率相当高,是黄颡鱼养殖死谷,成为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关专家普遍认为该阶段是黄颡鱼的食性转化阶段,死亡原因是因为过渡饵料和过渡方法不当所致,但始终无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许多水产工作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6.
金彬明  方军  曾国权 《水利渔业》2006,26(2):31-31,74
浙江西施舌的人工育苗以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为宜,重视亲贝促熟技术,实行阴干和流水刺激排放精卵,变态期以沙底质上附着为宜。  相似文献   

17.
黑脊倒刺鲃苗种的高效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凤英 《淡水渔业》2003,33(5):57-58
~~黑脊倒刺鲃苗种的高效培育技术@连凤英$福建省长泰县水技站!363900~~福建省教委基金资助项目 (K990 5 8)  相似文献   

18.
Larvae nutrition and in general larvae cultur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bottle neck’ for marine finfish culture. Fish larvae rearing experiments investigating nutritional factors or rearing protocols are carried out in various systems, from small beakers to very large commercial tank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mpare data across systems.

A continuous supply of live or dry feeds and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i.e. temperature, filtration, photoperiod, oxygen and pH, are essential for any experimental or commercial system.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best controlled automatically in order to minimize variations between tanks. However, only a few automatic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marine finfish hatcheries.

An experimental larval rear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reduce variability amongst tanks (due to manual feeding and other parameters) and enhance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hile reducing the workload. The system includes 24 conical tanks with the option of either an up-welling or bottom draining flow through water delivery system. The inlet water passes through a gas exchange column that saturates the water with dissolved oxygen and stabilizes the pH. The system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nutritional experiments using formulated feeds. The use of an up-welling water inlet method extends the suspension time of inert particles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also helps to suspend very small or passive swimming larvae. However, when the system is used to grow-on larvae or juvenile fish it can easily be switched to bottom draining to provide self-cleaning water dynamics for high organic loads.

A unique outlet filter was developed that eases the daily routine of replacing screens when enriched live food is used. This filter can be exchanged with a screened standpipe and outlet surface skimmer when the bottom draining flow characteristics are engaged.

The system is fully controlled by a singl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The PLC controls the light intensity, photoperiod, dimming time, live food and algae pumping intervals, substantially reducing labor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9.
无核珍珠培育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福林  向建国 《河北渔业》2005,(3):27-27,33
人工培育珍珠可分为无核、有核、象形、异形、彩色珍珠和夜明珠的培育。育珠手术技术是人工培育的关键,技术水平不过关,会严重影响育珠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育珠生产失败,出现全盘皆输的结局。为杜绝此类情况发生,更好地为养殖户服务,本文详述无核珍珠培育的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青蛤潜居泥沙中生活,移动性小,适宜滩涂养殖,且近几年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沿海各地均在开展青蛤人工育苗试验和生产。我们于2005年7月-10月底,利用投放较大颗粒的附着基、浮游期采用过滤海水、稚贝附着后改用室外土池流水培育的新工艺,在430m2水体中培育壳长4mm-9mm的青蛤苗种总计1亿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