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爱请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96-1197
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征地活动的特点、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当前征地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并且对征地制度改革和失地农民利益保护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农地征用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不利于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完善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邓曦东  朱琪  郑文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09-8311
从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入手,分析了农村征地补偿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必要性。从项目业主的角度,对农村征地补偿中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界定,确立了失地农民作为土地开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权益。失地农民是土地开发企业的关键型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存在经济依赖性。最后,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农村征地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速城镇化时期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市城南新区为例,实证分析现行征地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的损害,探求其形成的原因,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科学定义征地“公共利益”范国、构建市场化征地补偿制度、制定合理征地补偿标准、改革农村集体用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维权组织和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5.
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由于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以及在征地机制、征地补偿、就业安置等方面存在问题,致使失地农民权益严重受损,生活困窘。解决这一问题,需修订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在征用的过程中涉及多种利益主体,以土地为根的农民是重要的利益主体之一,在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是不完全的。本文就现行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补偿状况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农民的利益缺失,并提出对征地补偿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4年到2006年掀起土地开发的热潮,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要保障失地农民利益,首先要改革征地制度,使征地程序更加合理化,其次要积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同时还要创新征地安置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要消除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度性排斥,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最后政府要规范土地征收行为,避免乱征地,还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86-3388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由于多种原因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部分失地农民成了新的困难群体,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包括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医疗、养老和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9.
姚天罡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56-4457,4459
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了以政府利益为主导的利益分配格局,成为了政府扩大征地规模、降低征地补偿标准的经济诱导机制,从而导致耕地保护失灵,农民权益受损。此外,城市化的纵深发展已开始冲击和动摇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法律基础。可见,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势在必行。在分析总结几种现存征地改革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一些相关建议,以期对政策制订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以贵阳市花溪区云上、洛平、大寨、吉麟、花溪等5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对失地农民基本利益代表缺乏信任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补偿款的合理使用、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1.
黄美均  谈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97-16699
从土地征收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土地征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征地实践,针对征地中存在的公共利益内涵界定不清、政策标准执行不一、人为性限制突出等有关问题,从明确公共利益内涵、建立新型的征地补偿机制、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和统一征地实施主体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燕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208-7211
权力性质及其来源,才是决定权力如何配置和行使的根本依据。回归权力的本原,才能找到真正制约权力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有必要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出发,对土地征收权的来源、性质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征收权的配置进行改革。土地征收权来自于人民赋予国家的在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土地资源进行支配的权利,应重新设定征地申请人的范围,回收征地申请权,并结合农用地转用审批权的配置改革下放土地征收权到地方人民政府,在审批环节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共同认定公共利益项目,同时,改革征地强制执行的主体,完善司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超收公益范围征收,不严格执行征收程序,征地补偿不合理。为了强制政府土地征收权的滥用,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应该严格界定和控制公共利益的范围,以合法性、完善土地的征收程序,建立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后,作为下位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都应当及时做出相应修改和完善,应明确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照“权责相一致”的原则列明地方政府的用地自主权,优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全面编制《土地征收目录》,应采取多样性的征地补偿方式,建立以维护农民权益为核心地位的、细化的土地征收程序,健全土地征收审查、监督机制,从而建立我国完整的地方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肖霞  李富忠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63-65,7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征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1个普遍现象。征地补偿机制是国家公共利益与土地所有者的“生产利益”、“财产利益”在矛盾中的必要协调。在对现有征地补偿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并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改革建议,着重讨论了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拾娣  孟玲  高明芳  宋丽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14-16415
从公共利益的概念界定现状、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和界定的完善探索等3个方面对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界定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丁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29-6631,6633
分析了当前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土地征用实务中存在的矛盾。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用典型研究的方法,对如何构建新型土地征用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围绕农民权益的保护,从严格界定土地征用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制定合理的土地补偿标准、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等7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新型征地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发展在我国已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要征用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实现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张。以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当前重庆市征地中的实际情况,以中央政府的新要求和新拆迁法的理念为导向,从完善征地法律体系、规范征地补偿程序,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引入市场评估方式,建立阳光征地机制、确保征地的阳光操作等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外借鉴的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征收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征收程序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归纳和分析了世界典型国家土地征收程序特征及可借鉴之处,提出了从增强征地预公告环节公众质询权利,增加公共利益认定,增强征地信息公开程度,加强被征地人参与程度,强调司法救济途径5个方面完善我国大陆地区土地征收程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市化引发的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在征地过程中暴露出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种种弊端。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从明确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