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建国 《杂粮作物》2006,26(3):254-254,F0003
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正式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同日正式启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开始受理来自国内外的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自《条例》实施的六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黄殿成 《中国棉花》2006,33(1):39-40
2005年5月20日,农业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六批),棉花列入名录之中。实行棉花品种保护对棉种产业化将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1棉花品种保护的内涵1.1棉花品种保护的概念。1997年3月20日国家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发展,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条例规定了植物新品种的概念: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  相似文献   

3.
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有关品种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现行中国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农业部有关品种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的修改,讨论了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后指出尽快启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才是切实推动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云南热作科技》2009,(2):53-54
4月23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的中国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十周年庆祝活动上。据悉,我国自1999年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为其第39个成员,同时启动实施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累计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348件和2312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 1997年发布并于 1999年 4月 2 3日正式实施 ,但到目前为止 ,农业部受理品种权申请也只有186件 ,仅有 3 9件申请符合授权条件 ,另有 94件申请初审合格 ,并发布初审合格公告。所以 ,整个工作刚刚起步 ,进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有关知识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参加了农业部于 10月 11~ 1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代理人培训班 ,现将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关系谈一点初浅认识。品种权 ,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核心 ,整个植物新品种保护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05,20(4):13-13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中国第1个三系杂交水稻香稻不育系“新香A”已取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为:CNA20010021.1。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仅授权湖南农富种子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新香A”种子。为维护“新香A”的品种权,凡未经湖南农富种子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商业目的生产经营“新香A”及由它配组的杂交稻组合种子,否则均属侵权行为,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6条、第33条、第39条之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为品种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使我国种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科学、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各套法律法规出台的时间和背景不同.导致很多种业工作者对农作物种子管理和植物新品种保护两者的关系还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徐忠成  王淑文 《玉米科学》2004,12(Z1):116-1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种子行业已经走上了有法可依、有序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正确有效实施品种权,对于每个品种权人、种子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准确掌握。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已于1997年3月由国务院发布,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1999年4月23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方面消息,我国继颁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后,又于今年3月23日在日内瓦向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OUPV)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87年文本)》的加入书,成为OUPV的第39个成员国。我国首批实施新品种保护的植物有18个种类,它们是:水稻、玉米、大白菜、马铃薯、紫花首秩、草地早熟禾、毛白杨、泡桐属、杉木、木兰属、牡丹、梅、蔷获属、菊属、春兰、山茶属、石竹属、唐章蒲属,前面14种由农业部负责实施,后面4种由国家林业局负责实施。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已于《月下旬起开始受理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科研部门和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科研育种力度。选育、推出小麦新品种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如不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就很难将新选育的优良品种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对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不仅保障了育种者及品种权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极大地激发了育种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大了社会资本向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了中国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的实施,为种子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种子经营工作逐步向法制、科学、规范化方向迈进。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和不法商贩,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依然我行我素,打“擦边球”,钻法律的空子,屡屡发生侵权、假冒行为,坑农害农,严重影响种子市场经营秩序和广大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稻米》2006,(4):11-11
根据《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6年第3期刊登的品种权授权公告,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恢8006、中旱209、伽马-1等品种的新品种权被国家保护。至2006年5月31日,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新品种权保护的水稻品种已达6个,另外3个分别是中9A、中浙A和中9优838选。  相似文献   

15.
新闻集锦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发布该条例于1997年3月20日由国务院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发布,共有8章46茶,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提出抓好种植业十大推广技术1997年3月21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1997年抓好十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其中涉及水稻种植的有位于十大技术之首的“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和位于第七的“黄淮河汉地区多熟种植技术”。这两项村术的实施内容为:新推广333万多公顷(5000万亩),增粮22亿公斤;部分省示范推广10.2万公顷,增粮3亿公斤。另外八…  相似文献   

1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在激励育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外经济的发展.现行的新品种保护条例已不能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面临的形势、实施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给农业科研院所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农业科研院所紧紧依靠自身的品质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围绕自育核心品种,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发展种子产业,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植物品种权法应由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公布,扩大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做到植物新品种法、专利法和种子法之间的相互协调,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之间的相互协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之间的相互协调,加大品种权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10,36(1):65-66
1省龙井茶管委会发布通告规范“龙井茶”商标使用管理 为保护龙井茶品牌,保障龙井茶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暂行办法》等规定,日前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的通告》。  相似文献   

20.
甘啤4号(原系号8810—3—1—3)是由甘肃省农科院啤酒原料研究所以法瓦维特为母本、八农86265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2002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鉴定,同年在甘肃省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2005年通过新疆、内蒙古自治区认定,2006年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2008年通过甘肃省品种认定登记(甘认麦2008001),同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CNA20040642.6,证书号:200817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