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有关品种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现行中国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农业部有关品种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的修改,讨论了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后指出尽快启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才是切实推动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马铃薯品种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奎 《中国马铃薯》2006,20(1):42-45
1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1新品种保护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1999年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马铃薯为1999年农业部发布的第一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之一,《条例》规定,对于《条例》实施前首批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和《条例》实施后新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属或者种,从名录公布之日起2年内提出的品种权申请,凡经过品种所有人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符合《条例》规定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及命名要求的,农业部可以授予品种权。  相似文献   

3.
植物新品种保护又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或“植物品种权利” ,是国家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授于完成新品种选育的单位或者个人享受生产、销售、使用该品种繁殖材料排他的独占权。现国家审批机关———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已审批28个水稻新品种 ,品种名单如下 :任何单位或个人生产、销售、使用下列品种繁殖材料 ,必须首先取得其品种权人的许可 ,否则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培矮64S培育人 :罗孝和 ,罗治斌 ,邱趾忠 ,李任华 ;品种权人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权人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邮编 :410125。●Ⅱ…  相似文献   

4.
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同时对国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制度、体系、品种权的实现和侵权处理等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20 a来,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统计和分析了中国水稻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对中国水稻植物新品种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加强水稻植物新品种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推动中国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品种权保护的发展。20 a来水稻植物新品种权共受理申请7 286件,授权3 568件,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针对中国水稻植物新品种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水稻育种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出了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延长保护期限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君 《杂粮作物》2005,25(3):218-220
植物新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建立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我国也于1999年4月24日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介绍了品种权人的权利、品种权事务及代理等知识,供植物新品种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等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九五"以来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分析入手,探讨品种权保护对玉米育种创新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玉米品种审定的标准化、品种权保护与品种审定程序衔接、生物技术对玉米育种技术和新品种保护的支撑等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杂交水稻品种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宜珍 《杂交水稻》2006,21(5):8-11
杂交水稻的发展催生了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又促进了杂交水稻的健康发展。目前,杂交水稻品种权保护存在育种单位品种权保护意识较淡薄、种子成本增加、审查速度较慢、维权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施品种权战略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 1997年发布并于 1999年 4月 2 3日正式实施 ,但到目前为止 ,农业部受理品种权申请也只有186件 ,仅有 3 9件申请符合授权条件 ,另有 94件申请初审合格 ,并发布初审合格公告。所以 ,整个工作刚刚起步 ,进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有关知识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参加了农业部于 10月 11~ 1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代理人培训班 ,现将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关系谈一点初浅认识。品种权 ,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核心 ,整个植物新品种保护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米》2006,(4):11-11
根据《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6年第3期刊登的品种权授权公告,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恢8006、中旱209、伽马-1等品种的新品种权被国家保护。至2006年5月31日,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新品种权保护的水稻品种已达6个,另外3个分别是中9A、中浙A和中9优838选。  相似文献   

11.
新稻18号.中粳常规水稻品种.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集超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07001.并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支持: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并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授权证书,品种权号:  相似文献   

12.
玉米衍生自交系的遗传相似性及相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同时为新品种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采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建立玉米品种DNA分子指纹图谱,育种家可以采用这项技术鉴定自交系的遗传特征,监测和保护其品种权免受侵犯。制定基于SSR技术的玉米品种分子测试技术指南是可行的,但仅凭借目前的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新品种DUS测试存在严重缺陷。从杂交种分离二环系是当前我国玉米育种者选育自交系的途径之一,确定适宜的衍生品系遗传相似性的临界值直接关系到玉米品种权的保护。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生物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现阶段植物新品种保护DUS测试不能以谱带分析为标准,仍然以形态特征描述为主要依据,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13.
王建国 《杂粮作物》2006,26(3):254-254,F0003
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正式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同日正式启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开始受理来自国内外的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自《条例》实施的六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品种权侵权现象也日益严重。植物新品种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新类型.其保护制度需要加大完善:种子企业及种子科研单位作为种子市场的经营者、培育者也要提高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意识.抵制和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加大舆论宣传,提高执法者和广大群众对植物新品种保护认识,这对调动广大育种家的育种创新积极性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的数据,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国内科研单位的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仍保持最多,种业品种权意识还不够强。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激励水稻育种创新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汝麦0319是以太谷核不育系为母本,以周麦9号为父本进行自然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超高产、抗倒强、适应广、品质优等特点,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3。该品种已经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公告号:  相似文献   

17.
《种子法》第十二条设立的育种者保护制度,对授权品种适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育种者选育的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如何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没有具体规定。本文从对选育品种的法律属性分析人手,就申请品种或其他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利用的.育种者选择何种方式保护除人身权以外的经济利益.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豫农416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05366E.  相似文献   

19.
<正>遂选101是利用豫农416繁种田中发现的变异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04。该品种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13342E。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0~233.4 d。幼苗匍匐,苗势壮,叶片窄短,  相似文献   

20.
徐忠成  王淑文 《玉米科学》2004,12(Z1):116-1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种子行业已经走上了有法可依、有序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正确有效实施品种权,对于每个品种权人、种子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准确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