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方法,选取肥力一般的水稻土进行油菜栽培,研究了水稻-油菜轮作下施用不同元素肥料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N肥和综合施肥油菜苗期的根系和叶片的生长状况要优于单施P肥和单施K肥。单施肥处理的根冠比低于综合施肥和不施肥对照处理,单施P肥和K肥对油菜苗期根系生长影响较小,对叶片有一定的促长作用。油菜苗期植株中茎叶N、P、K含量高于根系,施用N肥和P肥油菜叶片中相应元素含量显著增高,而施用K肥可显著提高根系中钾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CO2浓度升高与增施钾肥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会敏  周健民  段增强  王火焰 《土壤》2009,41(6):869-874
采用土培和开顶箱法,研究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K肥共同作用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和K肥浓度增大均能增加黄瓜干物质的积累,且在高CO_2浓度下.200mg/kg和300 mg/kg K肥处理时黄瓜的干物重达到最大值.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得黄瓜体内的N、P、K、Na、Ca、Mg含量均降低,K肥处理对黄瓜植株内N、P、Ca、Mg含量的影响不大,但K的含量随K肥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浓度CO_2下,200mg/kg和300mg/kg K肥处理时黄瓜对N、P、K、Ca、Mg的吸收量达到最大值.可见,在未来CO_2浓度升高的环境中,更多的K肥供应能促进作物对N、P、K、Ca、Mg的吸收,使其快速高效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对药用菊花的产量及光合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可金  章力干  张俊霞  马成泽 《土壤》2010,42(4):579-583
采用4因素5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N、P、K肥4种栽培因子对药用亳菊的产量、单株开花数以及群体光合速率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N、K、P肥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N肥对单株开花数和单朵花重量达极显著正效应,K肥也有一定效应,其他因素效应微弱。影响亳菊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N肥,其次是密度。4种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密度KP;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顺序为:NK密度P。获得亳菊高产的适宜密度为:5.5~6.0万株/hm2,施肥剂量范围为:N339.5~384.7kg/hm2,P2O5161.2~195.7kg/hm2,K2O291.5~344.0kg/hm2,三者的合理配比为:N∶P2O5∶K2O=1∶0.51∶0.89。  相似文献   

4.
养分调控对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生长及锌镉吸收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N、P、K三因素不同水平对Zn、Cd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的生长及地上部Zn、Cd吸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N肥是伴矿景天地上部干重增加的主要因素,高N配施低P(200 mg/kg N,60 mg/kg P,不施K)处理的伴矿景天地上部干重达最大值31.2 g/盆(1.5 kg土/盆),是不施肥处理的3.15倍。增施K肥是提高伴矿景天地上部重金属尤其是Cd浓度和吸收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高量K处理比不施K处理地上部Cd浓度增加28.1%;低量施P也可提高伴矿景天的Zn吸取修复效率。综合考虑伴矿景天生物量及其对Zn、Cd的吸取效率,本试验条件下低量N、P肥配施高量K肥为最佳施肥处理(N1P1K2),种植伴矿景天一季对Zn、Cd的吸取量分别为11.2 mg/kg±0.1 mg/kg和0.12 mg/kg±0.02 mg/kg。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和微肥对高肥区夏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N、P、K、Zn及Mn肥对高肥区夏玉米产量、植株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土壤N、P、K、Zn、Mn的贡献率分别为91.2%、100.3%、96.3%、99.4%、99.9%.玉米吸收的N、P、Zn主要积累在籽粒中,Mn主要积累在叶片和籽粒中,而K在植株各部位的积累相对均匀.在NPK处理的基础上增施Zn、Mn肥,显著降低了植株对P的吸收,而对产量、植株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土壤中P、Zn、Mn养分含量较高,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NK处理最为合理经济,有效地改善了玉米穗部和植株性状,平均产量达到9 821 kg/hm~2.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部分"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性状指标、鲜草产量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株高、茎粗、分枝、根瘤数、单株重和鲜草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3.50%、42.34%、18.75%、18.18%、87.07%和33.2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9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产量平均增产9 591.9 kg/hm2,提高了13.50%。处理7(N0P3K2)即高量磷和中量钾配施的鲜草产量最高,达到94 641.6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了33.22%。处理7对紫云英植株养分含量(N、P、K)的累积最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6.53%、34.40%、24.47%。可见,增施磷钾肥是提高当前肥力水平下紫云英产量与植株养分累积的有效途径。合理施用N、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对翻压紫云英作绿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替代双季早稻氮钾肥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长期稻草原位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双季早稻氮 (N)、磷 (P)、钾 (K) 养分吸收累积、转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及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陆两优 996 为供试材料,在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基础上设稻草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共 6 个处理,除空白对照外,所有处理养分投入量相等。于 2015 年在早稻移栽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地上部植株样,分析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 N、P、K 含量和累积量以及转运比例,并计算 N、P、K 养分利用效率。【结果】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比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 2.9%~ 6.4%,比不施肥区产量增幅高达 23.8%~ 26.0%,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论是施肥区处理,还是无肥区处理,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植株中 K 含量及 N、P、K 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而 N、P 含量在生育后期较高,N、P、K 积累量以施肥区处理大于相应的无肥区处理;稻草还田提高水稻 N、P、K 养分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且 N、K 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显著增加 K 的收获指数;稻草还田还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 N、P、K 的转运量、转运率及转移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而叶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稻草还田配施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以调节 N、P、K 养分的积累和转运,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还田可替代化肥氮肥 (N) 29.5%、磷肥 (P2O5) 4.0% 和钾肥 (K2O) 50.0%。综合考虑,稻草还田相比稻草烧灰还田而言是南方稻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状况及水稻施硅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茅国芳  汪传炳 《土壤》2002,34(5):270-274
上海地区主要水稻土的有效Si含量>400mg/kg很少,大多在100~400mg/kg之间;水稻植株SiO2含量平均为8%,且大多数水稻植株SiO2/N和SiO2/K2O的比值在11和4.5左右,均未达到正常值。同时,上海地区灌溉水中的SiO2含量在10mg/kg以下,对水稻供Si作用不大。水稻Si肥试验结果表明,施Si水稻植株体中SiO2/N和SiO2/K2O的比值升高,植株中Si的增加与水稻产量增加呈正相关。土壤有效Si含量低于320mg/kg,施用Si肥后水稻增产显著;土壤有效Si含量在320~420mg/kg,施用Si肥后的增产幅度在4%~6%之间。而适量施Si肥能明显促进水稻对P的吸收,这对于土壤大量潜在P素的利用也是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氮硫互作对大葱氮、 磷、 钾、 硫吸收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氮硫互作对大葱植株矿质营养状况的影响,本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营养液不同氮(N)、 硫(S)水平对盆栽沙培大葱生长量及氮(N)、 磷(P)、 钾(K)、 硫(S)吸收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N、 S水平显著影响大葱根、 假茎及叶片N、 P、 K、 S含量,植株干物质及N、 P、 K、 S 的吸收积累量均随营养液N、 S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当硫水平超过6.69 mmol/L(S4)时,植株干物质量开始降低,对N、 P、 K、 S的吸收积累量也相应下降,虽然S4较S0(0.01 mmol/L)处理仍增加显著,但较S1(1.68 mmol/L)干物质重量降低了7.97%,对N、 P、 K、 S的吸收积累量也分别降低了16.37%、 10.24%、 9.06%、 5.77%。营养液N、 S水平及其交互效应(NS)对大葱N、 P、 K、 S 在不同器官的分配多有显著影响,但硫的影响远不及氮明显。综合分析表明,以营养液氮水平16.00 mmol/L、 硫水平为1.68~3.35 mmol/L时最有利于改善大葱的矿质营养水平,并促进其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唐永金  曾峰  罗学刚 《核农学报》2016,(10):2012-2019
为了探究施用微量元素对植物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影响,在0、50、100、150 mg·kg~(-1)铀污染土壤中,分别单独施用土壤背景值含量0、1倍和5倍的Mn、Zn、Cu、Mo、B,并测定菊苣实生苗和再生苗植株干重、植株铀含量和铀富集量。结果表明,在铀污染土壤中单独施用Mn、Zn、Cu、Mo、B后,降低了菊苣实生苗植株干重,也降低再生苗植株干重(Zn除外)。在50、100 mg·kg~(-1)铀污染土壤中,每千克土壤施用50 mg B,平均增加菊苣实生苗植株铀含量129.8%,平均增加菊苣实生苗植株铀积累量77.0%;在50 mg·kg~(-1)铀污染土壤中,每千克土壤施用50 mg B,增加菊苣再生苗植株铀含量80.1%,增加再生苗植株铀积累量17.87%。因此,在中低浓度铀污染土壤,施用适量的B肥,可以提高菊苣植株铀含量和铀积累量。本研究为提高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Inoculation of leaf explants of Echinacea purpurea (Moench) with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induced hairy roots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biologically active caffeic acid derivatives (CADs), especially cichoric acid. The kinetics of growth, the uptake of macronutrient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ADs were investigated in heterotrophically cultured hairy roots for a 50 day period. A maximum of 12.2 g L(-1) dry biomass was achieved in MS nutrients supplemented with 30 g L(-1) sucrose on day 40.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airy root growth and conductivity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exponential phase in Erlenmeyer flasks. HPLC analyses of methanolic (0.1% phosphoric acid; 70:30, v/v) extracts from hairy root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important CADs: cichoric acid (19.21 mg g(-1) dry biomass), caftaric acid (3.56 mg g(-1) dry biomass), and chlorogenic acid (0.93 mg g(-1) dry biomas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CADs in hairy roots of E. purpurea is possible. Furthermore, these hairy root cultures offer,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an excellent biological model to study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medicinally important CADs.  相似文献   

12.
Humic acid (HA) might benefit plant growth by improving nutrient uptake and hormonal effects. The effect of HA on growth, macro—and micronutrient contents, and postharvest life of gerbera (Gerbera jamesonii L.) cv. ‘Malibu’ were examined. Different levels of humic acid (0, 100, 500, and 1000 mg/L) were applied to nutrient solution.

Root growth increased at 1000 mg/L HA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lution. Macro- and micronutrient contents of leaves and scapes including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iron (Fe), and zinc (Zn)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HA. However, high levels of HA decreased some nutrient contents.

Five-hundred mg/L HA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harvested flowers per plant (52%). Higher HA levels extended the vase life of harvested flowers by 2—3.66 days and could prevent and delay bent neck incidence. These postharvest responses were most probably due to Ca accumulation in scapes and hormone-like activity of H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多效唑 (PP333) 和三碘苯甲酸 (TIBA) 是植物生长延缓剂,因其对植株矮化的显著效果,广泛应用于绿篱植物的化学修剪中,本研究使用此两种激素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探讨其对大叶黄杨根系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方法以三年生扦插大叶黄杨 (Buxus megistophylla) 苗为试验材料,在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苗圃地内进行了叶面喷施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PP333 0、20、50、80 mg/L 四个浓度水平,TIBA为0、50、100 mg/L 三个浓度水平,共12个处理组合。自2017年4月5日起,每隔25天在每个小区喷施1 L备好的溶液。第三次喷施25天后取扦插苗全株样,分别测定了根系、叶片全氮、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结果1) 单施高浓度PP333对细、中根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提升作用,而单施TIBA仅对细根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P333和TIBA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大叶黄杨细根的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极显著提升作用。2) PP333、TIBA及其交互作用均能极显著促进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提升,50或80 mg/L PP333能够促进游离氨基酸含量提升,且仅在80 mg/L时对硝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3) PP333对不同径级根系全氮、游离氨基酸、硝态氮以及叶片全氮、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的促进作用较TIBA更为显著。结论PP333和TIBA对大叶黄杨氮代谢有显著影响,且相对于TIBA, PP333更能影响大叶黄杨氮的生理代谢过程。在生产应用中,80 mg/L PP333与100 mg/L TIBA结合喷施会加速根系中细根的氮代谢过程,并对叶片中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单施80 mg/L PP333显著促进叶片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氨基酸发酵尾液因富含多种有机营养成分,近年来被作为增效材料在肥料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利用15N标记技术,研究了氨基酸发酵尾液对水溶肥料氮素利用效果的影响。 【方法】 以樱桃番茄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置8个肥料处理,分别为:焦磷酸钾和氯化钾为材料配制水溶肥料 (F,N–P2O5–K2O比例为0–14–24);15N尿素 (15N丰度为10.46%)、焦磷酸钾和氯化钾为材料配制水溶肥料 (P,N–P2O5–K2O比例为18–14–24);在两个肥料基础上分别添加谷氨酸发酵尾液 (H)、赖氨酸和苏氨酸混合尾液 (B) 和聚合谷氨酸尾液 (S) 配制水溶肥料FH、FB、FS、PH、PB和PS(发酵尾液添加量为200 g/L)。每个处理重复6次,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肥料于番茄定植、坐果、膨果、初果和盛果五个时期等量施入,其中,肥料P、PH、PB和PS按等尿素氮量施入,每次施入量为纯氮60 mg/kg风干土,肥料F、FH、FB和FS保持相同施入量。植株保留三穗果实打顶,收获后测量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和产量,并对植株各部和收获后土壤中全氮含量和15N丰度进行测定。 【结果】 1) 水溶肥料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以明显优化肥料氮素在促生、增产方面的作用效果。与P处理相比,PH、PB和PS处理的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果实产量分别平均增加17.7%、3.8%、8.5%、12.5%和4.8%。2) 水溶肥料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以显著提高植株对肥料氮素的吸收量,增加叶片、果实等主要功能部位的肥料氮累积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较P处理,施用水溶肥料PH、PB和PS处理的番茄植株总氮吸收量、肥料氮吸收量分别平均增加8.1%和9.9%,叶片、果实等主要功能部位肥料氮累积量分别平均增加18.2%和8.0%,肥料氮素利用率平均提高9.9%。 【结论】 水溶肥料中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肥料氮的吸收累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作物对水溶肥料中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绿肥品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及其翻压后对后茬水稻养分的影响,通过选取7种不同绿肥(紫云英、白三叶草、金花菜、光叶苕子、箭筈豌豆、油菜、二月兰),以冬闲田(CK)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性状、土壤肥力和水稻的产量、养分、养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的绿肥作物品种存在着不同的生长差异,综合来看以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生物量最高,分别为46.07 t/hm2、38.74t/hm2,二者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适合作为苏北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种植绿肥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促进土壤养分累积,同时对改良土壤肥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箭筈豌豆翻压后的土壤pH比CK 高出0.71%,光叶苕子翻压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比CK高出1.56%、8.86%;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秸秆和籽粒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其中以箭筈豌豆的综合效果最好,与CK相比,箭筈豌豆翻压后水稻秸秆全氮累积量、全磷累积量分别提高15.18%、14.98%,水稻籽粒全氮累积量、全钾累积量分别提高9.98%、15.02%,水稻地上部全氮总累积量、全磷总累积量分别提高14.75%、20.42%。综上,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生物量、养分累积量较高,推荐作为该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光叶苕子能够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提高,箭筈豌豆能够促进水稻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量。研究结果可为苏北地区绿肥的利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在不同供氮水平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水稻氮高效基因型氮积累量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明显下降,而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在供氮水平为20 mg/L时,高效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氮积累量,且氮素利用效率较低效基因型高42.9%(分蘖期)和21.4%(拔节期)。 2)草酸为高效基因型根系分泌的主要有机酸种类,其分泌量占有机酸总量的80%以上,其次是乙酸和柠檬酸; 有机酸分泌总量和草酸分泌量在分蘖期和拔节期随供氮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乙酸和柠檬酸分泌量在拔节期也呈相同趋势; 相同供氮水平下,高效基因型有机酸分泌总量均显著低于低效基因型,且在20 mg/L时差异明显。 3)丙氨酸为高效基因型根系分泌的主要氨基酸种类,其分泌量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丝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苯丙氨酸、 甘氨酸和苏氨酸,且氨基酸分泌总量和各组分氨基酸分泌量均随供氮水平的降低而降低; 在低氮水平(10 mg/L和20 mg/L)下,高效基因型氨基酸分泌总量均显著低于低效基因型。4)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总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有机酸分泌组分中的草酸和氨基酸分泌组分的天冬氨酸分泌量与氮素利用效率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水稻氮高效基因型氮效率优势明显,高效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高,有利于体内同化物质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比较0~14 d持续淹水胁迫条件下,不同形态的氮肥以及施氮、磷和钾肥对砂姜黑土区富钾低肥土壤上种植玉米苗期植株的地上部生物量、氮、磷和钾含量与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3叶1心期(淹水胁迫处理前),施硝酸钾处理地上部的生物量明显高于除施硝酸铵处理以外的其它处理(P0.05)。在3个缺素处理中,不施钾处理地上部的生物量明显低于不施磷处理(P0.05),但与不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淹水胁迫过程中,施肥和淹水胁迫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在淹水胁迫处理7 d时,施不同形态的氮肥以及施氮、磷和钾肥显著影响玉米地上部的生物量和氮累积量(P0.05),并极显著影响磷累积量和钾累积量(P0.01);淹水胁迫也显著降低了此时玉米植株地上部的氮累积量,并极显著降低其钾累积量(P0.01),且当胁迫处理延长至14 d时,淹水胁迫还引起生物量和磷累积量的显著下降(P0.05)。延长淹水胁迫持续时间,对生物量、氮累积量和钾累积量的肥效差异与胁迫的抑制效应分别呈现加大和增强的趋势。比较F值大小可知,在淹水胁迫处理7 d时,氮肥种类是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氮和磷累积量变化的主要诱因;而当胁迫处理延长至14d时,淹水胁迫则上升为主要决定因子。与此不同,胁迫处理开始后,淹水胁迫始终是钾累积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在淹水胁迫条件下,尿素可能是有利于提高富钾低肥土壤苗期玉米耐淹水胁迫性的氮肥种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有机营养类物质氨基酸与硼酸配合喷施对油麦菜生长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单独喷施1%硼酸处理,以及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3种氨基酸各设3个喷施浓度(5、10、20 mmol·L-1) 与1%硼酸配合喷施处理,并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共11个处理,收获后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和硼含量。结果表明,单独喷施硼酸对油麦菜生物量无明显影响,低浓度氨基酸与硼配合喷施均能显著提高油麦菜生物量,其中丙氨酸-硼喷施处理油麦菜生物量较CK平均增加了9.4%。与CK相比,3种氨基酸与硼配合喷施均能明显提高油麦菜叶片总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硝酸盐积累,从而改善品质。与单独喷施硼酸相比,适宜浓度氨基酸与硼配合喷施均可显著提高油麦菜氮、钾积累量,另外谷氨酸-硼和天冬氨酸-硼喷施对油麦菜磷积累量也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单独喷施硼酸相比,氨基酸与硼配合喷施均可显著提高油麦菜地上部硼含量,其中丙氨酸-硼喷施处理油麦菜地上部硼含量平均增幅为41.0%;此外,丙氨酸-硼喷施对油麦菜地下部硼含量也有明显提升作用,平均增幅为15.6%;喷施丙氨酸浓度与油麦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硼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比较不同氨基酸与硼酸配合喷施对油麦菜的影响,可考虑将丙氨酸作为增效剂与硼肥配合施用,提高硼肥的应用效应。本研究为开发新型硼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追氮时期和施钾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肥时期设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施肥时期。施钾量设K2O 0(K0)、50(K1)、100 kg/hm2(K2)三个水平。于开花期采集全株样本,成熟期将植株分为籽粒和植株两部分,分析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虽然追氮时期和施钾量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钾肥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因追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施钾(K0)返青期追氮处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均达到最高; 在施用K2O 50 kg/hm2处理(K1)下,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来自土壤的氮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由此,提高了小麦氮素积累量、转移量、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在施用钾肥100 kg/hm2(K2)条件下,两个追氮时期处理均不利于‘济麦20’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K2O 50 kg/hm2施用量、拔节期追施氮肥条件下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钾硼水平下棉花生长及钾硼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鄂抗8号棉花为试验材料,以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钾、硼水平下棉花的生长状况及钾、硼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正常处理(K 20 mg/L,B 0.2 mg/L)棉花相比,(1)缺钾(K 2 mg/L,B 0.2 mg/L)阻碍棉花地上部正常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叶绿素合成受阻,但促进了根的伸长,缺钾不利于棉株对硼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钾供应量可以促进硼的吸收利用。(2)缺硼(K 20 mg/L,B 0.002 mg/L)不利于棉株生长,棉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不利于棉花对钾的吸收利用。(3)缺钾缺硼(K 2 mg/L,B 0.002 mg/L)时,棉花的生物量、SPAD值和钾、硼积累量均显著降低,钾的利用效率升高了143%,但对硼的利用受到抑制。研究结果表明,缺钾阻碍棉花对硼的吸收利用,缺硼不利于棉花对钾的吸收利用,而缺钾缺硼时,棉花对钾的利用受到促进,对硼的利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