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常规测定总叶绿素浓度是用丙酮提取离析植物组织,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Arnon,1949)。然而,丙酮提取液不稳定,而且分析大量样品时离析和分光光度计测定都很费时。最近报导了利用二甲基亚矾(DMSO)从完整植物材料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Hiscox等,1979),以及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进行糖分和  相似文献   

2.
混合液浸提法测定玉米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不同有机溶剂直接浸提法和Arnon法从冷冻处理前后的玉米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室温(10℃)下浸提和冷冻处理后浸提,丙酮和乙醇(甲醇)的混合液比同类含水的提取液要好,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叶绿素快而完全,表现最好;丙酮∶乙醇∶水为4.54∶.51∶提取液最慢,丙酮∶甲醇∶水为4.54∶.51∶提取液提取量最少;冷冻处理后叶绿素效率明显提高,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速度加快最明显。在玉米田间大量样本叶绿素测定时进行冷冻处理,既能提高叶绿素浸提的效率,又能适当储存,调节用工高峰,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用丙酮提取液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叶绿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绿叶素总量的测定,多用比色法。一般先用丙酮提取叶绿素,再用乙醚分离茶多酚和水溶性杂质。然后,在分光光度计上,在波长652毫微米处测定其光密度,对照标准曲线求出叶绿素的含量(简称乙醚法)。作者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用丙酮提取液直接进行比色(简称丙酮法)。丙酮法快速、简便重现性较好,结果稳定,节省试剂和费用,实际应用于蒸青绿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叶绿素的微分脉冲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叶绿素的测定,通常用分光光度法,一般需经有机溶剂提取、分离、提纯,手续较繁。叶绿素是由甲醇、叶绿醇与卟吩环结合而成,分子中存在有共轭双键的结构,因此,具有电化学活性。作者研究了茶叶中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试验了电化学方法测定的条件,找出了应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茶叶中叶绿素的最佳体系,成功地分析了各种绿茶成茶样品。本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2.4×10~(-7)M。测定仪器简单,分析手续简便,无须经过样品分离等前处理手续,可推荐为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常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浸提法测定玉米叶绿素含量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玉米叶片为试材,研究了8种不同有机溶剂浸提液提取叶绿素的效率及低温冷冻对叶绿素提取的影响。试验中采用叶绿素仪先预叶片;冷冻—高温快速浸提试验,采用先称取样品,后冷冻方式。结果表明:室温(25℃)下,浸提法要优于研磨法,混合液浸提叶绿素比单独用丙酮或乙醇浸提快,其中丙酮∶乙醇=2∶1的浸提液浸提速度快而稳,是试验中最佳的叶绿素提取方法。最佳浸提时间在浸提16h时。叶片冷冻处理后,快速浸提能够缩短叶绿素浸提时间。由于受光照、高温的影响,测定值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6.
茶树叶绿素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适合茶树大量样本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本试验综合植物叶绿素的测定方法,以丙酮研磨法为对照,使用浸提法设置6种提取液(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2∶1、丙酮∶乙醇=1∶2、丙酮∶乙醇=1∶1、丙酮∶乙醇∶水=4.5∶4.5∶1)进行浸提效果试验,并对提取液进行光稳定试验。结果表明:以丙酮∶乙醇=1∶2的提取效果好,光稳定性也较好;丙酮∶乙醇=2∶1、丙酮∶乙醇=1∶1的次之;单一溶剂以95%乙醇浸提效果较好。表明测定茶树大量样本的叶绿素宜选用丙酮∶乙醇为1∶2的混合液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考虑环保因素,则以95%乙醇溶剂浸提法较好。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丙酮乙醚提取、分光光度测定法。即先用80%丙酮溶液提取叶绿素,再用乙醚萃取分离茶多酚和其他水溶性杂质等干扰物,再取乙醚层的叶绿素提取液分别在663nm 和645nm 处测定其光密度,即可得叶绿素 a、b 及总量。诚然,上述方法(简称乙醚法)具有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组分不仅能反映茶树光合能力的强弱,而且与茶树品种,成茶品质等有密切关系。在鲜叶运输、摊放或成品茶贮藏期间,叶绿素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下图所示。由于叶绿素(a·b)及其转化产物的色泽各异,其比例随着一系列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叶绿素对茶叶品质影响极大。以往测定叶绿素,大都限于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较佳的金粟兰叶片叶绿素提取方法,研究了光照条件、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溶剂体积和浸提时间等对金粟兰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0℃)避光条件下,混合液浸提叶绿素比单独用丙酮或乙醇浸提快,其中丙酮和95%乙醇混合液(体积比3:1)提取速度较快而稳定,是最佳的叶绿素提取方法,叶绿素的提取量可达2.739mg/g,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液体积10~15ml、浸提时间6.0h;金粟兰叶绿素在9种提取液中稳定性良好,在室内自然光长时间照射会影响叶绿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玉米叶绿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美国产CCM-200型手持式叶绿素计和分光光度计法对15份玉米材料叶色值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经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确定了叶色值分别与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其它叶绿素、叶绿素A/B之间的最佳相关方程。证明用CCM-200叶绿素计测量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快速、准确、无伤害,有利于多项研究平行进行。  相似文献   

11.
茶叶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组分的薄层扫描定量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叶中叶绿素的分析以前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柱层析-分光光度法,且主要研究叶绿素a、b及总量的变化,而对叶绿素的降解产物分析研究很少。李名君(1984)提出了叶绿素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分光光度分析法,在无需标准样的情况下,通过几次测定和简单计算,即能系统地测出茶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  相似文献   

12.
        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籽叶绿素含量不一致,直接影响其加工成本和菜籽油品质,亟需建立成熟期油菜籽中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50份代表性油菜籽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进行波长选择,建立了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交互检验结果显示,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446,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36mg/kg。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为油菜籽品质快速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光合作用对种植密度及氮素营养的响应机制,以小黑麦东农5305和东农96026为试验材料,采用PAM210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小黑麦旗叶的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了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对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和降低种植密度(东农5305密度300万株·hm-2,施氮水平75 kg·hm-2;东农96026密度450万株·hm-2,施氮水平150 kg·hm-2)可改善小黑麦叶片光合功能,提高最大荧光产量和PSⅡ光能转换效率及PSⅡ电子传递活性,抑制非辐射能量的耗散。说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氮素营养可改善小黑麦光合功能,对东农5305的影响较东农96026大。  相似文献   

14.
用高速液相色谱分离和萤光检测,定量测定了茶中叶绿素 a、b 的含量。本法以Partisil-10 ODS-2为固定相,以两种不同配比的醋酸乙酯与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器的激发波长为443毫微米,萤光检测波长为675毫微米。叶绿素 a、b 回收率,分别为91.6—102.0%和102.7—106.0%。对13种茶样测定表明,成茶中叶绿素 b 的含量高于叶绿素 a,售价高的绿茶其叶绿素含量亦高。用本法验证茶汤中确有叶绿素存在,但此叶绿素不能通过高密度滤纸,据此,茶汤中的叶绿素并非溶解于热水,可能是以胶状或  相似文献   

15.
茶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鲜茶叶制备叶绿素锌钠盐,研究其最佳锌代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锌代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粉(g):ZnSO4.7H2O(g)=5:7.1;温度为60℃;时间为2h,收率为2.1%。叶绿素锌钠盐水溶性、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pH为2.8~12.78时的耐光性均较好,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测定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是一种热带果树,至今对其突变体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波罗蜜叶片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叶片出现白化和返绿现象的可能原因。(1)用分光光度计法、比色法测定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和正常绿叶的叶绿素及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2)用叶绿素酶Elisa试剂盒测定叶绿素酶活性;(3)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叶绿体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色所产生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和正常绿叶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3)对波罗蜜叶片的叶绿素酶活性进行测定时,发现其活性出现显著差异,但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性并没有产生较大影响;(4)观察波罗蜜叶片内叶绿体超微形态结构时,发现正常绿叶的叶绿体形态完好且数量较多,白化叶和返绿叶的叶绿体内部结构存在缺陷,其原因是叶绿体基粒构建阶段受阻;基于测定波罗蜜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和叶绿素酶活性,并观察波罗蜜叶片内叶绿体的超微形态结构,对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推测是在叶绿素合成阶段,原脱植基叶绿素合成叶绿素时受阻及叶绿体发不良导致波罗蜜出现白化和返绿现象,为今后进一步综合研究波罗蜜突变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茶树无性系选株进行了嫩梢的叶绿素含量对茶叶质量及地理位置关系的观察。两周一次的分析进行了7个月的时间,其结果说明地理位置对叶绿素含量没有相一致的影响。叶绿素含量与茶叶质量之间並无直接相关。(1)荫蔽对无性系叶绿素含量的影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茶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分析方法通常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的实验手续一般比较繁琐,影响因素较多,分析速度也较慢,难以适应现代研究工作的需要。应用伏安法测定茶叶咖啡碱,迄今未见报道。作者采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咖啡碱,对咖啡碱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了各种茶叶样品处理方法,找到了咖啡碱测定最佳体系,应用于不同品种茶叶咖啡碱含量的测定,结果良好。试样处理好后,几分钟内即可测出结果。方法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价廉,可作为茶叶中咖啡碱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稀盐酸浸提法测定茶叶中矿质营养元素的效果与湿灰化法、干灰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稀盐酸浸提法—2测定茶叶中 Zn、Cu、Mn、Ca、Mg、K、Na 能获得与湿灰化法一致的效果,可代替湿灰化法作为茶叶中上述7个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且试剂省、操作简便。但对 Fe 元素浸提不完全,不宜用作 Fe 元素的测定。本法条件下,浸提温度对结果无显著影响,可直接在室温条件下放置。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ICP发射光谱法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发射光谱法对市场上各种茶叶中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茶叶中部富含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且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同时测定各种元素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