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金银花采取地膜覆盖、间作的种植模式,结合修剪、施肥的管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贮水量,不仅增加了金银花的生物学产量,而且提高金银花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金银花种植对喀斯特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定点监测和指标检测相结合方法,对比研究金银花种植地与自然撂荒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金银花地较自然撂荒地土壤容重低17.9%,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增加;2)金银花地较自然撂荒地其土壤渗透速率增加48.44%,8月份地表平均温度低10℃,土壤侵蚀模数低31.29%;3)金银花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以及速效养分中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较自然撂荒地都有增加。结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长期种植金银花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温度,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盐渍化土壤的利用率,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盐碱地区作物结构的合理调整,我们从1999年起在盐碱地上试种优质中药材——金银花。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摸清了宁夏盐碱地种植金银花的栽培技术,使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土壤管理 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到金银花的丰产稳产.土壤要长期保持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才能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所以在金银花整个生育期内必须经常进行水土保持、深翻改土、增施肥料、中耕除草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土壤管理首先要深翻改土。创造有利于金银花根系生长的因素.然后是经常性的土壤耕作制度。土壤管理要达到:在生长季节要有适当的水分供应:盐碱地带要搭淤改善,增加并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有机质;适时供应所需的营养物质;疏松土壤。通气透水,增强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金银花+杭白菊、金银花+黄芪、金银花+黄芪+杭白菊3种间作模式为切入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金银花花蕾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种药用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杭白菊+黄芪混播种植模式下各药用成分含量均达到最高,绿原酸、咖啡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分别是27.53、1.17和1.28mg/g;金银花+杭白菊+黄芪混播种植模式下3种土壤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0.688、0.040和0.285mg/g。由此可见,金银花+黄芪+杭白菊间作是一种在豫北地区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徐实 《农家参谋》2013,(11):17-17
金银花生长适应范围广,是抗旱耐涝、耐寒耐热的喜阳植物,各类土壤均可种植。下面介绍红线忍冬金银花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物料稻草,猪粪,锯木屑成分不同,入土转化过程不同,对连作土壤pH,EC值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培养实验表明猪粪有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EC值的作用,稻草能提高土壤的pH,EC值,而锯木屑对土壤pH,EC值影响不大。稻草施入土壤后增加了细菌,放线菌数和真菌数。锯木屑能增加土壤细菌数,真菌数,而放线菌数减少。猪粪使土壤细菌数,放线菌数大幅度增加,而真菌数减少。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适宜金银花的生长。近几年来,金银花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由于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栽培经验不足,导致金银花生产规模小、产量较低、见效迟、病虫害重。通过对盐碱地金银花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10.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 ~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1.
在试验室稳定蒸发条件下测试了DQ-1型保墒剂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土中的保墒性能。结果表明,DQ-1型保墒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并增加土壤有效持水量。在风沙土中该保墒剂施用量得当可明显增强风沙土的保墒性能;其最佳保墒阶段在该土壤中为重量含水量的10%~20%。DQ-1型保墒剂在风沙土中施用量在5.0‰左右表现出最好的保墒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秸秆及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云南通海、弥勒两地进行了1999年至2000两年定位试验,研究禾本科秸秆、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对试验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3种土壤改良措施在烟田和烟地的效应并不相同。土壤改良剂可迅速增加烟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施用小麦秆、玉米秆均不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变烟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长期试施用化肥的烟地,施用小麦秆和玉米秆都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其中施加小麦秆的效果比玉米秆效果更好;而施用土壤改良剂则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降低。对长期化肥和农家肥配施的烟地,施用小麦秆和玉米秆均使土壤微生物数量下降,使用土壤改良剂则只能增加上层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3.
在黄刚土和马肝土上进行 3年 6季的田间试验。在稻麦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8.75、3 7.50、75.0 0、3 75.0 0 kg/hm2 ,在油豆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5.0 0、3 0 .0 0、60 .0 0、3 0 0 .0 0 kg/hm2 。试验结束时 ,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的 p H状况。结果表明 :在油豆轮作制中 ,施用 1 5~ 3 0 kg/hm2的稀土制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明显增加 ,而放线菌数量在这一稀土用量范围内明显减少 ;在稻麦轮作制中亦有相近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盆栽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潮土、黄棕壤和红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均提高,回旱后则降低,其中红壤最显著,这与土壤中Fe氧化物含量不同有关;淹水使3类土壤的磷肥肥效为均降低,其中顺序为红壤>黄棕壤>潮土;外加磷肥在潮土中主要转化为Ca-P,O-P和Al-P,红壤中则主要转化为Fe-P,Al-P和O-P。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盐渍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种质地(砂壤、轻壤、中壤)、3种盐化程度(中度盐化、重度盐化、盐土)的土壤上进行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水分运动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与不覆盖相比,覆盖1.5t/hm2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量,砂壤中度盐化土为26.87%,砂壤重度盐化上为39.24%,轻壤重度盐化土为39.31%,轻壤盐土为40.20%,中壤重度盐化土为40.24%,中壤盐上为55.56%。覆盖6.75t/hm2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量,砂壤中度盐化土为69.09%,砂壤重度盐化土为71.18%,轻壤重度盐化土为75.94%,轻壤盐土为73.86%,中壤重度盐化土为74.25%,中壤盐土为88.13%,并且覆盖量在1.5~6.75t/hm2的范围内,土壤水分蒸发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聚合物对紫色土结构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本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黑土施用农家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分别增加0.19~0.55%,0.02~0.07%,速效磷增加0.41~19.75毫克/100克土;复合胶体的数量也相应提高,增值复合量为0.16~1.04%;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农家肥的应用,增强了土壤肥力的后劲。  相似文献   

19.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过10a的稻田水旱轮作(小麦或油菜—中稻)和1a只种1季中稻(中稻—中稻即水水连作)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长期水旱轮作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1季中稻处理高23.4%,土壤收缩量小38.2%,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水稳团聚体的形成,<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水旱轮作消除了因长期淹水对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不论哪一种耕作方式均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增加,土壤速效N,P,K养分差异不大;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比1季中稻处理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pH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旱地冬植和宿根甘蔗的地膜覆盖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生态环境及蔗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体积,提高总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保水性能,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酶活性,从而为根系的生长发育和甘蔗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