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产地沙棘果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沙棘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中的糖、果酸(气相色谱-质谱法,TMS衍生物)、矿物质(FAAS,ETAAS)、挥发性物质(顶部空间气相色谱-质谱法)、Vc(高压液相色谱)和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甲基酯)的分析方法,优化不同产地的沙棘果。对1997年10-11月采集的中国沙棘果(CH)和8月底采集的芬兰沙棘果(FI)和俄罗斯沙棘果(RU)的成分进行比较,得到了为今后开展更广泛的沙棘项目所需要的足够的资料。中国沙棘果汁中的Vc含量极高,平均8g/l(4.2-13.2g/l),是芬兰沙棘果汁中含量的5倍。主要矿物元素的含量比其它可食用的浆果中丰富得多,钾是沙棘果(6-14g/kg,干重)和沙棘籽(5-9g/kg,干重)中的主要矿物质之一,在一些样品中铅和镉含量的增加表明存在轻微的污染。压榨的沙棘果汁中糖的含量从1-20g/100ml有很大的变化,含量最高的是晚秋收获的中国沙棘果,最低的是8月收获的芬兰沙棘果。糖主要是葡萄糖(占总糖分的50%以上)、果糖及葡萄糖衍生物。苹果酸和奎宁酸是主要的果酸(77%-97%),含量为每100ml果汁中4.2-9.1g。果汁上部油脂的特点是形成了C2-C5n-、iso-、和ante-iso乙醇,C4-C5n-,iso,及ante-ISO酸,也呈现出挥发性油脂的籽油乙醇前体。不同的产地和采收时间对挥发物有着明显的影响,整个果中的含油量为2%-11%(鲜重),籽中的含  相似文献   

2.
沙棘果中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8个主产地沙棘果进行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检测,为沙棘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沙棘果中铅、砷、汞和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结果看到,山西沙棘果重金属铅、砷、汞和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均极少,甚至未检出。表明山西沙棘果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均未超标,符合药食用标准,并且优于国家相关标准。因此,山西沙棘果无论药用还是食用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微量砷的准确度,建立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法,并讨论硼氢化钾用量、酸介质及其酸度、原子化器温度、载气流量等分析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砷含量为1.0~200.0 ug/L时,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8 ug/L.以50g/L硫脲-50 g/L抗坏血酸为预还原剂,测定了6种蔬菜中的砷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1.6%~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1.4%~2.1%.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开发油用萝卜籽这一新的油料资源,本文重点分析检测了萝卜籽及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萝卜籽中黄酮及萝卜籽油中维生素E、甾醇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萝卜籽中黄酮含量为20.64mg/mL、维生素E的含量为1.20mg/g和甾醇的含量为13.94mg/g。萝卜籽及其油中活性成分含量丰富,作为一种新的油料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研究了沙棘果油对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根据沙棘果油软胶囊人体推荐日摄入量0.05g/kg.BW扩大10、20、30倍设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即0.5、1.00、1.5g/kg.BW,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SPF级昆明种小鼠,连续经口灌胃给予,30d后开始实验。实验结果以P<0.05判断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小鼠体重、淋巴器官/体重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1)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能力;2)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3)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4)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5)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6)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结果显示:沙棘果油能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力,同时不会影响小鼠的免疫器官,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分别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芝麻和脱皮白芝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CO2流量18L/h、原料粒径范围20~40目,超临界CO2萃取黑芝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和萃取时间240min;超临界CO2萃取脱皮白芝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5MPa、萃取温度53℃和萃取时间24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分别为87.7%和95.3%,脱皮白芝麻油色泽Y12.1、R0.5,酸值<0.6(KOH)/(mg/g),过氧化值2.7mmol/kg均优于黑芝麻油。超临界CO2萃取的芝麻毛油品质明显优于压榨法和浸出法制取油。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主要研究沙棘果榨汁后的沉淀物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乙醇回流浸提的方法提取沙棘果泥中的黄酮,使用分光光度计对沙棘果泥中的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h、料液比1∶45。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Leh地区沙棘果油中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中脂肪(酸)含量为24.9%,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油酸(42.06%)、棕榈酸(28.11%)和油酸(12.29%).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沙棘果浆提油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分步提取的方法,既先采用乳脂离心机进行初步提取沙棘果油,沙棘果浆出油率6.1%;对离心后的沙棘果浆用盐水破乳处理,通过离心分离去除大量水分,通过添加高温豆粕调整轻相液的水分,然后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沙棘下脚料进行萃取,分析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对沙棘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萃取条件:料粕比1∶2、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min、分离温度45℃,提油率可达68.3%。  相似文献   

10.
毛叶山桐子油的精制是提高其油品质量,作为进一步深加工原料的必要工艺环节。本文设计了毛叶山桐子油的精制工艺,并针对其中的碱炼脱酸和脱色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经过精制处理后,原油的酸值由15.56mg/g降至到0.615mg/g,并且色泽变浅,透明度增加,油品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木薯皮总香豆素活性物质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充分提取和利用木薯皮香豆素活性物质,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木薯皮总香豆素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木薯皮中总香豆素活性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并比较了超声波提取与传统溶剂浸提的提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木薯皮中总香豆素活性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超声波功率550 W,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60℃,液料比12 mL/g,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薯皮提取物的总香豆素平均质量比为2.48 mg/g。影响总香豆素含量的4个因素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与溶剂浸提法(提取时间360 min,液料比16 mL/g,总香豆素2.14 mg/g)相比,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总香豆素含量高、提取物活性好、溶剂用量少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槟榔籽总酚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籽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4h、液料比47mL/g,总酚含量的预测值为148.09mg/g,验证值为146.63mg/g.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槟榔籽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EC_(50)值分别为145.62μg/mL和139.38μg/mL.  相似文献   

13.
谢莹  林亲录  吴伟 《农业机械》2012,(30):36-39
采用溶剂浸取法提取稻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稻米油的出油率及其谷维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高谷维素稻米油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溶剂异丙醇和六号溶剂等比混合、浸提温度40℃、液料比5mL/g和浸出时间70min。在该条件下,稻米油的提取率为16.20%,谷维素含量为1.3739%。  相似文献   

14.
以油用萝卜籽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油用萝卜籽中的总黄酮化合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提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分析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及两两因素间对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得出影响最大的是超声温度,其次是超声时间,接着是料液比,最后是乙醇浓度。当料液比1∶25 g/mL,乙醇浓度70%,超声温度53 ℃,超声时间28 min时,提取率最高,此时总黄酮含量为15.18 mg/g。与模型预测值15.15 mg/g接近,表明此工艺较为可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以中性蛋白酶的活性为指标,以麸皮与豆渣为原料的米曲霉制曲工艺进行了优化。在物料比例、水分含量和制曲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试验结果通过SAS软件分析最优制曲条件,并考虑试验的实际情况确定结果为:麸皮与豆渣的物料比例1:1.4、物料水分含量50%、制曲温度30.2℃,在此条件下所测定中性蛋白酶的活性为2234.7U/g。  相似文献   

16.
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沙棘果浆,可明显提高沙棘的出汁率及汁的透光率,利于果汁的澄清。用此工艺条件澄清的沙棘果汁透光率达84.7%,出汁率达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果胶酶的使用参数:浓度4g/l左右,pH为3~4,温度45℃~50℃,作用时间4h。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吐鲁番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强化复合溶剂提取葡萄籽油工艺,将所得葡萄籽油与复合溶剂回流提取法所得葡萄籽油进行比较。通过试验,确定了正己烷和石油醚复合为最佳溶剂,最佳配比为正己烷/石油醚=7∶3。在正己烷/石油醚为复合溶剂条件下,以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等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复合溶剂提取葡萄籽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即固液比1∶12g/mL、超声时间35.5min、超声功率290W和超声温度51℃。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19.19%。所得葡萄籽油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复合溶剂回流提取法所得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18.
以低筋粉、鸡蛋、白砂糖、蛋糕油为原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新型蒸蛋糕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新型蒸蛋糕的最佳配方为:以鸡蛋100 g为标准,添加白砂糖120 g、蛋糕油8 g、低筋粉100 g,所制得的蒸蛋糕色泽均匀、表面光滑、组织细腻、松软有弹性、具有蛋香风味。  相似文献   

19.
以糖化液中还原糖含量和总黄酮物质含量为指标,对荞麦全粉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pH值、糖化温度、糖化时间和酶添加量对糖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荞麦糖化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为:pH值4.6、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2.0h及酶添加量为α-淀粉酶50U/g和糖化酶250U/g。在此工艺条件下,糖化液中还原糖含量为16.28%,总黄酮物质含量为0.02571mg/mL。  相似文献   

20.
稻米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中胆固醇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本文以米糠为原料,探讨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稻米油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稻米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min和CO2流量35L/h。试验证明超临界CO2萃取稻米油在工艺上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