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优化牡丹花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以干燥压强、预冻温度、起始加热板温为自变量,综合评分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并利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进行了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压强49.39 Pa,预冻温度-49.68℃,起始加热板温度43.12℃,预测结果94.89分,验证试验结果得到的试验值为93.29分,达到了预测值的98.31%。其中升华干燥阶段以15℃/h降温到35℃至干燥结束,最终产品色彩均匀,收缩率为3.0%,含水率5.6%,可长期观赏、保存。  相似文献   

2.
在选定的加热条件下,探讨枣片厚度、真空度、预冻初始温度对冻干红枣片VC保存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建立了冻干条件因素与VC保存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借助SAS6.0软件的响应面分析,得出真空冷冻干燥红枣片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枣片厚度8mm,真空度为60Pa,预冻初始温度为-26℃。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半导体制冷果蔬配送箱的工作性能,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散热效率,降低散热系统能耗与质量,搭建水冷半导体果蔬配送制冷箱试验平台,针对水泵流量、散热风机风速、水箱容量对半导体制冷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导体制冷果蔬配送箱最佳水冷散热参数为:水泵流量为13 cm~3/s,散热风机风速4 m/s,水箱200 m L;在该参数条件下,箱内空气温度从25℃降到7℃仅需580 s,半导体制冷片能耗25 165.20 J,制冷系统总能耗为28 408.10 J,制冷效率26.004%,保证了较快的制冷速度和较小的水箱体积,并减少降温能耗。研究结果为便携式果蔬配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胡是重要的中药材,为了保证柴胡的加工品质,对柴胡根采收后的干燥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双因素试验研究干燥温度、风速对干燥时间、皂苷保存率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柴胡干燥时的干燥时间、皂苷保存率和色泽的影响均很显著;干燥时间短、皂苷保存率高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干燥温度70℃,风速0.4 m/s,相应的干燥时间为45.4 min,皂苷保存率为88.2%。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番木瓜片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参数,对番木瓜片真空冷冻干燥加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物料厚度、升华温度及预冻温度对冻干品复水比、色泽的影响;并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对复水比、色泽进行综合评定,以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升华温度对干燥综合效果有显著影响,物料厚度及预冻温度对干燥综合效果影响不显著;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升华温度预冻温度物料厚度;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厚度3 mm,升华温度35℃,预冻温度-40℃时,复水比为5.36,总色差值为9.03。该研究结果可为番木瓜片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包冷却工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面包冷却工艺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面包冷却时间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模型求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面包冷却的最适条件:空气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70%、风速3.8 m/s,在此条件下,冷却时间为35.8 min。试验数据与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隋珠草莓为材料,探索草莓片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草莓片预冻过程和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草莓片的最佳冻干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预冻条件-35℃,2 h。冻干条件-25℃,10 h;-5℃,10 h;15℃,11 h;40℃,10 h。)得到的草莓冻干片水分含量为3.8%,满足冻干品含水率在5%以下的要求;复水率可达264.5%;维C含量为531 mg/100 g (新鲜草莓的维C含量一般为47 mg/100 g)。冻干草莓片颜色饱满,接近草莓天然颜色,香味浓郁,形状无变化,口感松软但有一定硬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0年的多年风数据初步分析了塔里木垦区的风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垦区的多年平均风速约为1.9 m/s;风速变化幅度较大,平均风速最大的年份是最小年份的风速值的160%。从近50年塔里木垦区的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看,从1961-1971年的近10年间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1971-2001年的近30年间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2001-2010年的近10年间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可用多项式y=7E-05 x3-0.005 7 x2+0.108 1 x+1.686 9进行拟合。极大风的分析表明,当地的极大风速的风向以NW风和ENE风为主,极大风速普遍超过17 m/s,9月、7月以及3月和4月出现极大风的概率较大。最大风的分析发现塔里木垦区的最大风速通常超过10 m/s,风向仪以NW风和NWW风为主。7月最容易出现最大风。  相似文献   

9.
芦笋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建立芦笋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对其反应程序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扩增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150 ng的模板DNA、0.3μmol/L引物、15μL 2×Mastermix;优化的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设定温度退火60 s,72℃延伸45 s,循环30次;然后72℃延伸10 min,4℃保存;筛选到了21条引物并确定其最优退火温度。实验结果为芦笋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香菇为原料,通过流化-微波-烘烤联合干燥技术对香菇脆片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以色差、脆度和感官评分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护色剂的最佳配比参数,并研究了流化温度、流化风速、微波功率和时间对香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香菇护色剂配比为EDTA-2Na质量浓度为0.03 g/100 m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0.12 g/100 mL,柠檬酸质量浓度0.8 g/100 mL;在流化风速为672 m~3/h,流化干燥的温度为60℃,微波功率400 W,时间为120 s,60℃烘烤10 min后香菇脆片感官评分为90分,脆度值为182.4 g。  相似文献   

11.
丹参干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是重要的中药材,为了保证丹参的加工质量,对丹参根采收后的干燥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风温、风速和物料层厚度对丹参色泽、气味和干燥时间的影响。通过研究可知,当风温取70℃,风速取0.7m/s时,丹参色泽和气味较好;当风温取70℃,风速取1.0m/s时,丹参干燥最快,总干燥时间约210min。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卢氏站2014年新、旧站址正式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数据,采用通用差值统计方法,分别计算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2 min平均风速的差值平均值、年差值标准差等;风向一致性采用相符率统计。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对卢氏新、旧站址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估工作,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以期为站址迁移及迁站后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新址年平均气温和年最高气温比旧址分别低0.3℃、1.1℃,年最低气温比旧址高0.1℃,年最高气温相差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0%,说明相对湿度受站址迁移的影响不大;新址风速大于旧址,年平均风速偏大1.0 m/s;旧址与新址年风向相符率只有26%,两站风向一致性很差。通过对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的差异研究,为气象预报服务中气象要素的精准预报和科研业务中气象资料的准确利用提供保障,为卢氏站气象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化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临汾市雾霾的预测以及防治效果,从而避免、减轻雾霾天气对人类造成的交通、健康等危害。根据临汾市2013年11月—2014年3月自动气象站对PM1.0、PM2.5、PM10、能见度、相对湿度、气温等的观测资料,利用临汾市1954—2014年12—3月的降水日数和静风日数的统计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线性拟合、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临汾市秋冬季雾霾与天气气象要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风速、气压、气温都会对空气的能见度产生影响,其中风速的影响最大,风速每增大1 m/s,能见度增加3.3 k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能见度均与PM2.5呈负相关,风速与PM2.5浓度值的负相关程度最大,风速每增大1 m/s,PM2.5的浓度值减少65.2 μg/m3;静风日数以0.98 d/10 a的速率减少,而降水日数以 0.07d /10 a的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本溪山区水面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和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3-2010年E601小型蒸发皿蒸发量、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水汽压等气候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蒸发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山区水面蒸发与气温、降水和水汽压关系比较密切,与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较差。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温>水汽压>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如果年平均气温升高1℃,年水面蒸发将增大66 mm;年降水量增大10 mm,水面蒸发将减少2.7 mm;年相对湿度增大1%,水面蒸发将减少16 mm;年平均风速增大1 m/s,水面蒸发量将减少154 mm。本研究揭示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本溪山区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为山区水资源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推进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乡葡萄产业长足发展,本研究采取平行观测、数理统计的方法开展盐井葡萄物候期人工观测和所在区域气象要素自动监测,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并提出灾害防御对策。结果表明,盐井葡萄一般在3月上旬—下旬开始萌芽,5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6月下旬—7月上旬进入浆果膨大期,1个多月后葡萄开始转色,10月中旬进入成熟期,10月下旬开始落叶随即进入休眠期。从萌芽到成熟,盐井葡萄约需200天左右。盐井光照条件完全能满足葡萄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在芽萌动期间逐日气温大都高于10℃,在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为16.4~20.6℃,且80%以上的时间大于25℃。浆果膨大期日最高气温平均为21.9~28.0℃,期间风力大,20多天风速都达到10 m/s。从萌芽到坐果期,降水很少,从浆果膨大期开始雨水不断增多,但依旧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必须通过灌溉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验LAPS系统在低纬山区的分析应用效果,对2016 年贵州LAPS分析值与气象监测要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系数逐渐降低,但均方根误差由小到大分别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分析值与监测实况间的差异与贵州的地形分布有关:气温准确率呈东高西低;风力低于1.8 m/s 时分析值偏小,高于1.8 m/s 时分析值偏大,u、v 风的准确率较低;相对湿度准确率西高东低;能见度等级准确率为77.82%,且随海拔高度增高准确率偏低。可见,在低纬山区LAPS分析的气温、风速和能见度等级偏差小,实用性较高;能见度数值和相对湿度相关性通过信度检验,可参考使用;风向在低纬山区的可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震后30年唐山城市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后的唐山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为了摸清这类重工业城市快速发展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笔者利用1977—2006年唐山及周边郊区4县(滦县、滦南、丰润、丰南)的气候监测资料和统计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城郊气温、降水量、风速的变化特点,城市化发展对唐山城郊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唐山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温度因子,降水、风速的影响波动性很大,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特征。城郊年平均温差为0.51℃,增加率约为0.17℃/10 a。1990年后城郊年平均气温差为0.67℃,1997年后城郊年平均气温差为0.82℃;(2)唐山城郊温度差异与累积建筑竣工面积、全社会耗能、建成区面积等呈正相关,与城区人口、工业总产值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这种情况可能是重工业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能源消耗及排放物等有别于其他城市造成。  相似文献   

18.
散叶烤房系列研究 1.烘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通过测试装烟室内平面温差、垂直温差以及叶间隙风速风压的方法研究了散叶烤房的烘烤性能,结果表明:只要装烟板制作规范、装烟室地坪坡度合理、风机风压达到设计要求、装烟室单位面积风量≥1000m3/h,装烟室平面温差就能控制在1℃以内;散叶烤房的垂直温差表现为,在变黄初期最小,从变黄中期到定色结束,温差逐步扩大,干筋期又逐步缩小的规律。但和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散叶烤房上下层温差较小。  相似文献   

19.
曹凡  向阳  曾勇  廖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165-170
由于油菜收获期南方气候阴雨潮湿,对油菜籽进行及时干燥非常重要。掌握油菜籽烘干特性和最佳烘干工作参数对于研制新型高效节能油菜籽干燥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总重检测原理研制了一种实验装置,实现了烘干过程中的参数控制和数据实时采集。应用该设备对油菜籽烘干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介质温度、穿透风速以及缓苏时间作为烘干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提高降水速率和降低单位能耗为研究目标,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总重检测的油菜籽烘干特性研究方法具有结果直观、测量准确、数据连续性好的优点。并得到了油菜籽烘干最佳工作参数为:介质温度75℃、穿透风速0.358m/s、缓苏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