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活性制剂对试验组106头黑白花奶牛和3个对照组各106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混合奶样中体细胞比对照组降低41.34%~89.59%P<0.01。利用DHI报告检测各组奶牛及相同牛号的奶牛奶的体细胞变化表明:试验组除与对照3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他两个对照组均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为微生态制剂对牛奶中体细胞降低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有可能用于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菌制剂即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奶性能及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45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进行为期60 d天的饲养试验,3组的基础日粮相同,1、2组分别添加0.5%、1%的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3组为对照.分析了各组的产奶量、乳脂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1、2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83%,14.2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1、2牛奶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27%、0.3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2组奶中体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低0.21%、0.26%,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提高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40头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体质量、泌乳阶段及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每头牛每天添加微生态制剂5 g。试验时间30 d。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奶牛日采食量0.91 kg/头,提高日产奶量0.88 kg/头,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及乳脂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提升乳品质,并可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选择3栋牛舍中的30头年龄、胎次、产奶量及泌乳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组,1栋中的1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为对照组,在夏季高温(热应激)和非夏季高温(非热应激)条件下,在精料中分别添加500、650、800和0g/吨(TMR日粮,精粗料比为4:6)反刍动物用复合酶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能够显著提高中高产奶牛的产奶量(P0.05)及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P0.05),并提高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抗菌肽复合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选取隐性乳房炎患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奶牛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抗菌肽复合制剂,10 g/(头·d),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63.86万个/m L,试验结束时为26.15万个/m L,降低59.0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共有17头奶牛痊愈,痊愈率85%。说明抗菌肽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3):39-42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9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g·kg~(-1)、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产奶量、采食量、料奶比等泌乳性能指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体细胞数等乳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该结果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改善奶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肽菌素对奶牛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TMR中添加10g/(头·d)多肽菌素,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8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出6.71%,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20.5%,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比对照组高7.40%,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08%、1.66%,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日粮中添加10g/(头·d)的多肽菌素,可以提高产奶量,显著降低体细胞数,改善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民族音乐、轻音乐、流行音乐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胎次、产奶量接近、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荷斯坦泌乳牛3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6头。试验分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预试期开始给试验组奶牛播放音乐,对照组常规饲喂,每10 d测定单产并采集奶样1次。结果表明:0~60 d,民族音乐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低12.61%,体细胞数较对照组高45.14%,差异极显著(P0.01)。轻音乐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高10.26%,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乳体细胞数较对照组低41.24%,差异显著(P0.05)。流行音乐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低0.73%;体细胞数、乳脂、乳糖、乳蛋白分别较对照组高0.94%、0.27%、0.18%、0.63%,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民族音乐可显著降低奶牛产奶量并提高奶牛体细胞数,对乳糖、乳脂和乳蛋白含量影响不大;轻音乐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降低奶牛体细胞数的作用,对牛奶乳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大;流行音乐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降低奶牛体细胞数的作用,但其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有限,对乳成分含量的影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增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的增奶效果。选择胎次、泌乳量相似的黑白花奶牛,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坏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添加50g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不添加,统计各自产奶量和比重。结果试验组试验后比本组预试期产奶量增加10.31%,奶比重增加0.029%;试验后试验组比同期对照组产奶量增加7.26%,奶比重增加0.048%。说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比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和丙二醇对产犊后奶牛健康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牛奶体细胞数及细菌菌落数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处于围产前期的奶牛随机分成3组,设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A组(基础日粮+0.5%丙二醇制剂)和试验B组(基础日粮+0.1%纤维素酶制剂)。结果表明:在产后的第40和第60天,试验组牛奶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在第100天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在产后第40和60天,试验组A牛奶菌落数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B(P0.05);产后奶牛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组间未见显著差异,但在产后的第40和60天,对照组球蛋白(GLOB)显著高于试验A组(P0.05);其白球比值则相反,显著低于试验A组(P0.05);此外,在产后第20、40天,试验组A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丙二醇制剂及纤维素酶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奶体细胞数、菌落数,改善产后奶牛免疫健康状态,且以添加0.5%丙二醇制剂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体况相近的健康泌乳奶牛48头,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分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共轭亚油酸分别为15g/d·头、30g/d·头、45g/d·头。结果表明:(1)在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可使奶牛产奶量提高,添加量为30g/d·头和45g/d·头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9%和17.1%(P<0.05)。(2)在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可使牛奶乳脂率下降,添加量为30g/d·头和45g/d·头时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2.3%和10.5%(P<0.05)。  相似文献   

12.
动物繁殖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繁殖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到20世纪70年代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似乎才真正开始动物繁殖技术的新纪元。牛的繁殖技术在过去的50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是一个以人工授精起始的连续过程。随着体外受精、精子分离和核移植(克隆)等技术的发展,这些连续性的繁殖技术将是目前和未来提高生产力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乳源康"治疗奶牛乳房炎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乳源康"是新型中草药注射剂产品,是由提取、分离并经鉴定的中草药经科学组方而成.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乳源康"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的8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G 菌效果更好,总体抑菌效果与环丙沙星相当,优于青、链霉素.应用"乳源康"采用乳房给药在兰州各大奶牛场试用3年,共收治各类型临床乳房炎病牛1 638头次,2 203乳区,平均治愈率为93.3%,平均疗程4.5 d,与临床常用的青、链霉素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经过几十年全体奶牛人的努力,辽宁省奶牛业有了坚实的发展,品种同质优化,存栏头数增加,总产奶量有了一定增长。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奶牛单产奶量提升迟缓,在国内排位只能居中,大大低于上海、北京和新疆等省市。辽宁省平均年单产奶量达7t的牛场为数甚少,不会超过10%,多在4~6t。有关资料报道,在对美国906个奶牛场的统计结果中,年单产牛奶量在10t以上的占4.19%,8~9t的占  相似文献   

15.
胚胎移植技术是胚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奶牛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胚胎移植技术相比,目前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了更先进的生物技术,包括胚胎冷冻、胚胎分割、融合、卵核移植、胚胎性别鉴定、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与体外受精及基因导入等。本文在叙述了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过程基础上,对胚胎移植的前景也作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6.
奶牛不同抗热应激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齐英 《饲料工业》2003,24(10):21-23
热应激对泌乳牛有明显的影响,在环境温度超过24℃时,奶牛平均泌乳量明显下降,血清中γ-球蛋白、抗坏血酸、钙、钾、钠含量明显降低犤1犦,受胎率明显下降,胎衣不下发病率上升犤2犦,为了减少奶牛因热应激带来的损失,国内外的研究者采用调节日粮营养成分的浓度犤3犦、改善饲养管理犤3犦、饲喂钠、钾盐、静注糖钙维生素C犤4犦、改善畜舍内环境犤4犦等措施,这些办法都在一定范围内使泌乳下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改善饲养管理和畜舍小气候需较多能源和资金投入;使用化学添加剂因适口性问题,奶牛需较长时间适应,静注糖钙维生素C费时费力,从而…  相似文献   

17.
奶牛初乳中的功能性组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雪峰 《饲料工业》2004,25(5):14-16
奶牛初乳通常是指奶牛分娩后7d特别是3d内所分泌的乳汁,其主要特点是:色泽黄而浓稠,有特殊的乳腥味和苦味;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常乳,其中球蛋白、白蛋白和无机盐类含量特别高,但乳糖含量较常乳低;富含维生素;酸度高;热稳定性差,加热至60℃即开始出现凝块等。因此,世界各国乳制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讨论了日粮模型、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添加物对牛奶产量,牛奶品质,风味的影响。为牛奶生产者通过营养措施提高奶牛产乳量和改善牛乳品质提供了技术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牛粪与奶牛饲料消化和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粪的硬度、气味和颜色的分析,列举出引起其变化的各种因素。从而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保证牛群的健康提供微观上和宏观上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 ,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加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日益受到兽医工作人员和养殖场 (户 )的重视 ,笔者于 1 999年 7月至2 0 0 2年 7月共收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例 73例 ,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1 病原体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目的牛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弱 ,对低温有耐力 ,5℃能保存 1 5d ,- 79℃条件下可保存 80d。2 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但一般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障碍和红细胞被大量吞噬所致。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发生在温暖湿润的夏秋季节 ,吸血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