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疾病。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文章综述了口蹄疫疫苗的研究概况,以期对口蹄疫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偶蹄动物传染病 ,研制新型口蹄疫疫苗是防治口蹄疫爆发的有效措施之一。自 1 990年首次出现基因疫苗的研究报道之后 ,基因疫苗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包括口蹄疫基因疫苗构成的基本条件、口蹄疫基因疫苗的免疫机理、口蹄疫基因疫苗的不同免疫形式以及免疫佐剂在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并对口蹄疫基因疫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世界各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通过环境控制的策略来综合防控口蹄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论文就口蹄疫的流行概况、综合防控及环境控制与口蹄疫的防控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口蹄疫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本文从一例牛口蹄疫的防控与治疗入手,阐述了温泉镇口蹄疫的防控形势及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同时从实践的角度对口蹄疫的防控、治疗措施进行了浅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口蹄疫疫苗对西藏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应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西藏五区一市844头牦牛的血清进行O型、Asia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西藏地区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疫苗抗体具有50%以上保护力的比例分别为83.44%、71%,口蹄疫疫苗免疫状况良好,但西藏同一地区不同县、市的牦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面临周边国家和地区口蹄疫的严峻考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多来,口蹄疫大面积的暴发和流行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韩国上上下下紧急动员正在对口蹄疫进行严密的封锁、扑杀之时,在亚洲的另一头又传来了蒙古国暴发口蹄疫的声音,继台湾、日本口蹄疫风波之后,在亚洲地区接连发生的几次口蹄疫事件,对我国的口蹄疫防治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养猪》2009,(2):78-78
一、要求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受A型口蹄疫威胁地区,尤其是受威胁边境地区的牛、羊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疾病。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文章综述了口蹄疫疫苗的研究概况,以期对口蹄疫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猪口蹄疫和猪瘟均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重大动物疫病,目前我国对猪口蹄疫和猪瘟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是进行免疫接种。本研究采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验和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对猪O型口蹄疫疫苗、猪瘟疫苗单独免疫及猪O型口蹄疫疫苗与猪瘟疫苗同步免疫后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和猪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进行监测,以期摸索出沈阳地区猪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步分点免疫后抗体群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疾病较为严重,疫情一旦扩散,难以控制,因而需要高度重视口蹄疫病情的防控。本文首先阐述了口蹄疫病因,分析了猪口蹄疫的诊断方法,讨论了猪口蹄疫防治对策,希望对猪口蹄疫的综合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使用疫苗预防接种能够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近年来,种公牛接种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最有效的手段,本试验以口蹄疫疫苗接种当天为界,对接种前后种公牛的采精量、原精活力、密度、解冻后活力进行测定,以期分析强制免疫口蹄疫疫苗对种公牛精液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公牛进行口蹄疫强制免疫可以有效预防牛口蹄疫,同时也会影响种公牛的精液质量,尤其是精液的采精量、活力以及冻后活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辽宁阜新地区春季集中免疫期间猪、牛、羊口蹄疫免疫抗体采用ELISA法进行监测,同时对猪、牛、羊进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检测和口蹄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将免疫抗体监测与病毒检测结果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有效评估该地区口蹄疫预防免疫效果和感染带毒情况,及时掌握口蹄疫防控工作情况,做出风险评估,进行风险交流,发挥预警预报作用。结果表明,在口蹄疫春季集中免疫后,阜新地区猪、牛、羊O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97%,牛、羊亚洲Ⅰ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74%,奶牛A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5.62%,均超过了国家农业农村部对重大动物疫病评价的总体要求(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不断研制出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口蹄疫疫苗,这不仅仅会对疫苗免疫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有效控制、成功预防口蹄疫,直至口蹄疫最终消失的主要条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就具有干扰口蹄疫免疫效果的作用。由此可知,合理、科学地创建免疫程序,最终可以实现防控疫苗免疫的实际效果。本文探析了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是掌握猪、牛、羊免疫口蹄疫疫苗效果的关键。为了掌握西田各庄地区猪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笔者对当地猪牛羊3次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口蹄疫疫苗不进行加强免疫,仅免疫1次疫苗时,免疫抗体低,效果不理想。羊和肉牛免疫抗体普遍较低的原因是大部分羊和部分肉牛以散养为主,在口蹄疫疫苗集中免疫时,易出现漏免、免疫不确实、补免不到位的现象;规模猪场严格按照程序免疫,免疫效果良好。笔者通过2019年1年时间对辖区内猪、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跟踪调查,总结出了一些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蹄疫病毒的分型对口蹄疫防治和病毒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口蹄疫病毒基因分型的理论基础、基因分型及其意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河南省14个地市的26个种猪场进行了口蹄疫O型抗体、口蹄疫感染抗体和口蹄疫病原监测。对被监测种猪场随机抽样,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O型抗体检测,采用非结构蛋白ELISA进行感染抗体检测,采用荧光RT-PCR进行口蹄疫病原检测。口蹄疫O型抗体个体阳性率≥70%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79.62%;口蹄疫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10%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80.77%;口蹄疫病原场群阳性率为0%。笔者对种猪场口蹄疫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种猪场口蹄疫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群口蹄疫疫苗接种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阳某公司A、B、C三个规模奶牛场牛群口蹄疫病毒隐性感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计划,在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期间,对上述奶牛场约1 700头奶牛进行了3次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试验,对其抗体水平、隐性感染及带毒状况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抗体有效持续时间为120~130d,即现行使用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期大约为4个月;C场奶牛血清中未检出口蹄疫病毒的隐性感染抗体,OP液中未检测出口蹄疫病毒核酸,属于口蹄疫比较洁净的奶牛场。A、B场奶牛不同程度地检测出口蹄疫病毒的隐性感染抗体,在部分隐性感染抗体阳性奶牛的OP液中检测出口蹄疫病毒核酸,属于受口蹄疫威胁的潜在污染场。上述数据为后续的口蹄疫防控计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口蹄疫免疫的过程中,经常遇见由口蹄疫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免疫动物的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对口蹄疫的免疫机理、疫苗过敏反应发生机理、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临床症状与处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更好地避免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全有效的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我国对牲畜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即对生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全面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这一措施收到了防控口蹄疫的理想效果,但在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猪场生产中的规模、技术、设备等参差不齐,实际生产中,对于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种,有很大的差异;其产生的抗体水平相差甚远。这样,对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大。1口蹄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1口蹄疫的流行性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