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明确供试微生物菌剂和生防木霉菌对甘蓝黑腐病的大田防治效果及其对甘蓝植株的促生作用,为甘蓝黑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盆栽灌根法测定4株生防木霉菌(GYXM-1p1、GYSW-3m1、KLSD-8m3和GYYC-15p2)对甘蓝植株的促生作用;采用田间灌根、根部穴施和叶面喷施等方法评价4株生防木霉菌(GYXM-1p1、GYSW-3m1、KLSD-8m3和GYYC-15p2)和4种微生物菌剂(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肥、沃丰康—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对甘蓝黑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甘蓝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4株生防木霉菌中GYXM-1p1菌株对甘蓝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处理后甘蓝植株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和干重、植株总鲜重和总干重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其中植株总鲜重和总干重分别较清水对照增加417.60%和762.69%.大田促生试验结果表明,4株生防木霉菌中GYXM-1p1菌株对甘蓝叶球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叶球鲜重为1758.89 g/个,较清水对照增幅为23.19%;4种微生物菌剂中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对叶球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叶球鲜重为1882.22 g/个,增幅为31.83%,其次是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叶球鲜重为1818.89 g/个,增幅为27.39%.大田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株生防木霉菌中GYYC-15p2菌株对甘蓝黑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79.16%,其次是GYXM-1p1菌株,防效为63.62%;沃丰康—复合微生物菌剂、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和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对甘蓝黑腐病的防效分别为67.77%、67.77%、66.29%和57.41%,4者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生防木霉菌GYXM-1p1菌株可作为生防资源应用于甘蓝黑腐病防治,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微生物肥可直接应用于大田甘蓝黑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羽衣甘蓝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衣甘蓝别名叶牡丹、牡丹菜、花包菜、绿叶甘蓝等,2年生草本,为食用甘蓝园艺变种。栽培1年植株形成莲座状叶丛,经冬季低温,于翌年开花、结实,总状花序顶生,果实为角果、扁圆形,种子圆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甘蓝别名叶牡丹、牡丹菜、花包菜、绿叶甘蓝等,2年生草本,为食用甘蓝园艺变种。栽培1年植株形成莲座状叶丛,经冬季低温,于翌年开花、结实,总状花序顶生,果实为角果、扁圆形,种子圆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一、对日光温室的适应性甘蓝性喜冷凉,经多次短期霜冻尚不枯萎,种子在3-5、下即可发芽,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18—25℃,能抵抗35℃以上高温。羽衣甘蓝喜湿不耐旱,要求适宜土壤湿度为  相似文献   

4.
甘蓝化学杀雄剂GS-1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甘蓝化学杀雄剂GS-1最适宜的杀雄质量浓度,以实现甘蓝100%的杂种杂交率。【方法】选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MP01和Y03为试材,在甘蓝种株主花茎和第一分枝上的最大花蕾约2 mm(即花蕾小孢子生长处于单核期)时,全株分别喷施20,5,3,2和1.5μg/mL GS-1,以喷清水为对照,比较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对植株花朵育性、植株生长、结实力及杂交率的影响。【结果】GS-1对甘蓝植株所开花朵的雄蕊育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MP01植株全不育株率为10%~100%,其中5μg/mL GS-1的处理效果最好,全不育株率达100%;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Y03植株全不育株率为0~100%,其中20μg/mL GS-1处理的全不育株率为100%。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甘蓝植株之间生长势存在差异,其中低质量浓度GS-1对植株生长势影响不大,而高质量浓度(如5和20μg/mL GS-1处理)对植株存在一定伤害,导致植株生长势变弱;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辅助喷施GS-1可使杂种杂交率达到100%。【结论】GS-1具有很好的杀雄效果,在甘蓝种株主花茎和第一分枝上的最大花蕾约2 mm时,对Y03和MP01种株分别喷施20和5μg/mL GS-1,植株表现全不育,植株的花枝和花蕾表现较正常,结实性正常,能够使杂交F1代种子达到100%的杂交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半干旱地区不同作物布局中种植甘蓝的耗水特征,本试验引入玉米、谷子、菜豆、大豆、马铃薯与甘蓝构建三年轮作系统,设置8种轮作组合,利用回归等值线图分析不同轮作方式处理下甘蓝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甘蓝为当年生作物附以不同的前茬处理,前一年茬口的不同对当年生甘蓝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在各时期水分贮量分布产生的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前两年茬口的不同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小。前一年种植作物分别为:菜豆、甘蓝、大豆、马铃薯时,甘蓝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别呈现:不闭合峰、斜鞍形、半鞍形、闭合峰的分布;前一年种植相同作物附以前两年不同的茬口处理,对当年生甘蓝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该结果对当地作物类型的选择、耕作制度及作物布局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2P-42与48余份甘蓝父本杂交,培育出了优势明显的一代杂种“早春6号”,其具有生长势强、结球性好,叶球紧实、牛心形,平均单球重1 kg左右,抗黑腐病能力强,耐寒性好,并具有较好的耐先期抽薹能力,适合春季栽培,平均亩产2 500 kg以上,比对照争春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7.
甘蓝栽培     
<正>一、品种选择甘蓝栽培所用的品种,按其栽培目的和上市时间的不同而定。小拱棚早春地膜栽培多选用早熟品种,如中甘11、北农早生、8398、报春、迎春、鸡心甘蓝、牛心甘蓝、北京早熟。中熟品种如京丰1号、中甘8、秋蓝、秋丰、理想1号、庆丰1号、夏光。晚熟品种如华甘2号、东农609、秋丰、晚丰、寒光1号、新丰甘蓝、黄苗甘蓝等。中晚熟品种多用于夏秋栽培。二、栽培季节黑龙江地区甘蓝于3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上旬定植,7月  相似文献   

8.
白菜、甘蓝、萝卜、油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常见病害主要有:1.黑斑病症状:白菜、萝卜、油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感病。病斑发生在叶两面,圆形至近圆形,直径2~10毫米,淡褐色,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围常有黄色晕环,上生微细的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叶柄上病斑长梭形,暗褐色,具轮纹亦生黑霉,严重时造成外叶脱落。采种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早生甘蓝日本亲本杂交一代甘蓝,植株开展度40~45厘米,外叶12~16片,叶球圆球形、大小一致,单株重1~1.5公斤,从定植到成熟收获需45天。667平方米(1亩)定植4500株。  相似文献   

10.
四、邹叶甘蓝 邹叶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与其他甘蓝同种。叶片卷邹,不同于普通甘蓝。叶片由于大量的邹褶,叶表面积增大,叶片不大即可结成球。其营养成分显著高于普通甘蓝,口感佳,适合于生吃。近年从荷兰、日本引进生产试销,甚受消费者好评。可作为新型品种生产。  相似文献   

11.
张继伦 《新农业》2005,(8):20-21
甘蓝栽培所用的品种,按其栽培目的和上市时间的不同而定。小拱棚早春地膜栽培多选用早熟品种,如中甘11、北农早生、8398、报春、迎春、鸡心甘蓝、牛心甘蓝、北京早熟。中熟品种如京丰1号、中甘8、秋蓝、秋丰、理想1号、庆丰1号、夏光。晚熟品种如华甘2号、  相似文献   

12.
春季甘蓝品种秦甘70、秦甘80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栽培种类之一,目前全国甘蓝栽培面积已达36.7万hm^2,陕西省面积约为1.67万hm^2。甘蓝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一年可多茬栽培,营养物质含量高,栽培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甘蓝脱水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甘蓝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因而栽培者渴望获得新的甘蓝品  相似文献   

13.
5%阿维菌素水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阿维菌素水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水乳剂120~240 mL/hm2对甘蓝生长安全,其用量为180~240 mL/hm2防治甘蓝小菜蛾效果明显优于1.8%阿维菌素乳油500 mL/hm2。  相似文献   

14.
孢子甘蓝     
孢子甘蓝是华北地区种植的一个珍稀、抗病、丰产的甘蓝新品种。该品种茎高而直立.茎上着生许多由卵圆形叶片形成的叶球.一般叶球直径2.5厘米.单球重约15克,每茎着生30—45个小叶球.可依次收获食用。袍子甘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大量的钙、磷、铁元素以及维生素、异硫氰酸烯丙脂等.鲜嫩多汁.清香可口。具有壮筋骨、利脏器和清热止痛、健肤美容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正>绿菜花是木立花椰菜的俗称,别名意大利芥蓝、西蓝花、青花菜等,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甘蓝进化为花椰菜进程中的一个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它是以嫩绿花蕾群和肥嫩花茎组成花球为菜供食。与花椰菜、大白菜、甘蓝、油菜相比,营养价值高,是蔬菜中的上品。还具有保健药用价值,所含抗癌物质最多。  相似文献   

16.
<正>苏甘35甘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圆球甘蓝新品种,秋季露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6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30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叶球色绿、单球重1.5公斤左右,具有生长势强、结球性好、耐裂球、品质佳、抗性好、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全国各地秋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正抱子甘蓝又名子持甘蓝、芽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2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种中腋芽能形成小叶球的变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以鲜嫩的小叶球为食用部位。由于小叶球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居甘蓝类蔬菜之首,同时,V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较高,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生产的重要特色蔬菜。而承德地区的无霜期短,农作物均为典型的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近  相似文献   

18.
千宝菜性状似芥蓝,以嫩叶供食用的1年生或2年生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是应用“胚培养”生物工程技术育成的“甘蓝”和“小白菜”种间杂交种,风味独特,既有甘蓝的甜味,又有小白菜的柔嫩口感,粗纤维少。千宝菜可炒食、腌渍,也可生食作色拉,风味好,颇受消费者欢迎。千宝菜适应性强、广  相似文献   

19.
甘蓝根肿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筛选生防菌并研究其对甘蓝根肿病的控制作用,为其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拮抗细菌并进行拮抗细菌抑菌谱的测定,常规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DNA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拮抗细菌的种属鉴定,用地衣红染色法测定拮抗细菌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具有较好的抑菌谱,对多种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0.84%和53.78%。不同地区病土和不同甘蓝品种的盆钵条件下,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防控根肿病效果不同,最高防效分别达71.09%和65.62%。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是2株对甘蓝根肿病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20.
2%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甘蓝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甘蓝生长安全,其最佳用药量6.0~7.5g.a.i/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