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苏茶120鉴定编号:苏鉴茶201001。来源与类型:由江苏省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从实生福鼎系统选育,2008年育成。属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茶叶品种,适宜苏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鲜叶产量较高,每亩达209.5千克,较福鼎大白茶增产3.6%。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一芽二叶期4月6~7日,较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15,(4):26
该品种由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无性系,特早生,黄化特异种,适宜苏南茶区种植。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二倍体。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质较薄。嫩芽叶玉黄色,茸毛中等,春季芽密度56个/1000平方厘米,一芽三叶,百芽重51.3克。育芽力较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比福鼎大白茶早5~7天,产量水平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3.
石佛香:该品种系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安庆市农业局,于1989 ̄1999年从大别山腹地岳西海拔900多米的石佛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该品种属无性繁殖系,灌木,植株中等偏小,芽密型,中叶类,偏早生茶树新品种。育芽力特强,发芽整齐,密度大,节间短,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24克。在岳西观测,春茶一叶展期4月上中旬,三叶展期4月中下旬,三叶展期所需有效积温110.7度,芽叶展期比福鼎大白茶迟2 ̄4天。品比与区域试验,一芽二、三叶重量低于福鼎大白茶,发芽密度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与安徽1号相比,产量增幅显著。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5,(5):26
该品种由南京农业大学、溧阳市李家园同新茶场、溧阳天目湖茶叶研究所和溧阳市农林局从1986年种植的福鼎大白茶(福建引种)茶园中选取表现特异的单株,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品种。无性系,特早生种,适宜苏南茶区种植。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低,密度中等,叶片水平或上斜着生;叶质较硬;春茶一芽二叶深绿,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7.2克。新梢生长势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一叶期在3月上中旬,比福鼎大白茶早10~15天;春茶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17%;春茶一芽  相似文献   

5.
苏茶120是江苏省茶叶研究所在对无锡市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时,在无锡市滨湖区向阳林场1974年种植的有性福鼎大白茶茶园中发现、经系统选育途径选育出的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苏茶120春季新梢1芽1叶期较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早6 d;4~6年生茶园3年平均出产鲜叶3 143 kg/hm2,较对照高3.59%;1芽2叶原料中茶多酚含量26.73%,氨基酸含量4.51%,咖啡碱含量3.90%,叶绿素含量0.80%,可溶性生化成分比例协调;绿茶品质优,抗寒、抗旱性均较强,抗病虫性与福鼎大白茶相当.  相似文献   

6.
罗凡 《农家顾问》2008,(4):27-27
以四川群体品种、福选9号、福鼎大自茶、名山自毫、特早213和天府11号为试验品种,结果表明:天府11号、特早1号、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等属特早芽型品种,具有“早生”特性、开采期早,适宜制作“早生条形名茶”;名山白毫属早芽型品种:四川群体品种属迟芽型品种,利于延长条形名茶的生产期。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161-161
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申报,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茶2005001。1998—2004年参加湖北省茶树品种比较试验,鲜叶比福鼎大白茶增产17.46%。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较直立,分枝较稀,叶长椭圆形,嫩叶淡绿,成叶黄绿,茸毛较多。一芽三叶百芽重88g,生长势及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中等。2月下旬可采,一芽一叶期比福鼎大白茶早15~17d。春季绿茶外形扁平挺直较齐,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  相似文献   

8.
茶树新品种云茶香1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杂交组合F1中单株选育的无性系新品种。1992-2008年经品比、区域性试验测定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于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和云抗10号;生化成分分析表明,该品种含水浸出物45.6%,咖啡碱3.8%,茶多酚32.8%,氨基酸2.4%,酚氨比值13.7,具有适制绿茶的物质基础,其制出的绿茶外形肥壮显芽、深绿,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浓,滋味醇爽较鲜,叶底绿较亮显芽等特点。文章阐述育种过程、主要从产量、内含成分、制出的绿茶品质、抗性等方面与福鼎大白茶和云抗10号作对比,讨论了云茶香1号的应用前景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杭茶13号(J1137)是从鸠坑群体种资源中采用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育成的早生高产茶树新品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杭茶13号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较福鼎大白茶早0~3 d,春季鲜叶667 m2平均产量为76.6 kg,较对照福鼎大白茶产量高61.6%,茶多酚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制龙井茶品质与龙井43相当。  相似文献   

10.
鸠坑种是杭州市重要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之一。栗峰是从鸠坑种的自然杂交后代材料中以单株选择的方式选育而成。以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栗峰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较福鼎大白茶早2~10 d,与龙井43相当,2年平均产量较福鼎大白茶高5.4%,抗旱性弱于龙井43 和福鼎大白茶;茶多酚20.60%、氨基酸总量3.75%,品质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制绿茶,制作的烘青绿茶外形翠绿,香气较高。  相似文献   

11.
山东抗寒茶树良种——"罗汉1号"茶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1号"茶是泰安市泰山林科院在对山东引种的茶树进行广泛筛选的基础上选育出的抗寒茶树良种。该品种在泰山区小津口试验,扦插成活率达96.83%,在泰安极端最低气温-16℃时枝叶冻害率为2%,小绿叶蝉危害率在25%以下,具有发芽早产量高等特点,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提早6 d进入1芽1叶期,提早5 d进入1芽2叶期,3足龄茶园1芽1叶标准鲜叶产量167 kg/666.7m2,较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高24.8%。  相似文献   

12.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品种丹桂和瑞香引种汉中后的成活率、生长势、抗性、品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丹桂和瑞香移栽成活率低于福鼎大白茶;分枝数、树高、树幅、茎粗、定型修剪枝叶重均不及福鼎大白茶;春茶新梢生育期:丹桂与福鼎大白茶相当,瑞香比福鼎大白茶晚3.3~4.7 d;芽重:丹桂福鼎大白茶瑞香;发芽密度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制绿茶和红茶品质均较佳,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寒性强,抗旱性强。丹桂和瑞香两个茶树品种在陕西汉中表现中等,可作为高香型红绿茶兼制品种引进,在汉中及相似气候区引种要对茶苗的质量严格把关,应选择一级茶苗,才能保证较高的栽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在“恩苔早”栽培群体内经系统选育初步选出“灯早 1、2、3号”3个早生茶树品系的基础上 ,以当地原栽培种“恩苔早”及引进推广良种“福鼎大白茶”作对照 ,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灯早 2号”萌芽期特别早 ,1芽 1、3叶期分别为 3月 12、2 5日 ,均比对照早 8~ 15d ,同时抗寒性强 ,产量与“福鼎大白茶”(CK1 )相近 ,故在茶叶生产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茶树新品种引种试验,为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从浙江省引进的3个茶树新品种(中茶108、中茶302和茂绿)进行引种比较试验,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观测其成活率、物候期、鲜叶产量,测定其生化成分、制茶品质和抗性,分析其在江西省的种植适应性.[结果]3个茶树新品种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9.32%、99.21%和96.13%,其中茂绿的移栽成活率稍低于福鼎大白茶(98.66%),中茶108和中茶302均高于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白茶相比,3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期早,百芽重低,发芽密度(除茂绿外)高,抗寒和抗旱能力强,产量高或相当.3个品种制成的绿茶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茶.[结论]中茶108、中茶302和茂绿3个茶树品种在江西南昌表现较好,可在江西南昌茶树种植区域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农科院以格鲁吉亚6号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成了早生、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绿茶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对园地条件要求较低。制绿茶品质优,适制单芽或烘青类名优绿茶,制烘青茶肥壮嫩绿,茸毛披露,香气清高;抗寒、旱性强,抗病性强;产量高,品比试验产量比福鼎大  相似文献   

16.
早生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的选育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昆明中叶种群体茶园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特早生、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品比试验表明,黔茶8号其春季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对照)提早5 d以上;适制绿茶,产量与品质略超过福鼎大白茶;茶多酚比福鼎大白茶低25.8%,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30.8%;黔茶8号抗旱性略低于福鼎大白茶,抗病虫力与对照相当.该品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6年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鄂茶5号[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E-ChaNo.5]具有特早生、制绿茶品质优良、生长势旺、芽叶持嫩性强、平均公顷产量比福鼎大白茶[C.sinensis(L.)O.Kuntze cv.Fuding Dabaicha]增产70.9%、抗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茶叶苦涩味是由茶叶中的生化成分引起的,通常也是保障茶叶的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对新选育的2个苦茶新品系苦味物质分析显示,苦茶6号中产生苦味的黄烷醇类(茶多酚、总儿茶素、酯型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要显著高于苦茶16号和福鼎大白茶,但是咖啡碱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系)。对苦味有增强作用的芦丁在3个品种(系)中以苦茶6号含量最高。苦茶16号中引起苦味的咖啡碱含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芦丁含量最低。绿原酸在苦茶16号中含量达到0.041%,是福鼎大白茶的6倍,苦茶6号的3倍。对苦味有减弱作用的可溶性糖在苦茶中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儿茶素中EGCG所占的比例,茶多糖含量则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黄酮醇类槲皮素和山奈素在3个品系(种)中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世界农业》2008,(6):69
品种来源:丛植茶树单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巴山早”茶树属小乔木、中叶类、特早生新品种。该品种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节间长,芽壮叶肥,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缘微波,芽叶色泽黄绿、背卷.发芽密度中,发芽整齐,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比福鼎大白茶开采早18~20d,  相似文献   

20.
鄂茶1号由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选育,具有移栽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大,芽叶持嫩性强等品种优势。全国区试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99.80%,2002年通过国家品审,2003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