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病原及流行曲霉菌是多种禽类都能感染的一种霉菌性疾病,又称霉菌性肺炎。致病性的曲霉菌种类很多,常见并且致病性最强的是烟曲霉菌,此外还有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棕曲霉菌等等。因曲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因此常污染饲料和垫料、饲槽、孵化器等。此菌对物理、化学因素有很  相似文献   

2.
饲料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间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1饲料霉变的原因1.1霉菌的种类及数量能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曲霉菌属、青霉属、镰刀菌属。其中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白曲霉、寄生曲霉等;青霉菌属包括圆弧青霉、桔青霉、扩展青霉等;镰刀菌属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据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调查结果,全国饲料原料中玉米一般带菌量在102个/g~105个/g之间;全价配合饲料中为102个/g~105个/g,最高…  相似文献   

3.
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等,它们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毒素,危害动物正常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1990-1996年,在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采集玉米青枯病株共563株,进行病原菌分离,腐霉菌的分离频率为51.87%,镰刀菌为35.35%,经致病性测定及再分离,证明腐霉菌是玉米青枯的主要病原菌。实行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增施锌肥可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25%的谷物为霉菌毒索所感染。这些毒索主要由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产生。只要条件许可,它们在田间收获、贮藏或食品与饲料加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产生。其中曲霉菌属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T-2毒素等对畜禽的危害极大,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敏感  相似文献   

6.
霉变板栗病原真菌的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霉变板栗样品中分离出10种真菌,根据其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进行了初步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青霉菌、曲霉菌、毛霉菌、炭疽菌和疫霉菌的致病力都在80%以上,混合菌感染为100%。  相似文献   

7.
花粉和蜂粮中霉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中国茶(Camellia siniensisO.Ktze.))的手采花粉、蜂花粉、1d蜂粮、5d蜂粮、10d蜂粮、15d蜂粮、21d蜂粮、60d蜂粮样品中的霉菌菌落数分别是(个/g)165、210、245、195、¨5、280、260、255.从这些样品中共分离出131株霉菌,这些菌分别属于9个属.它们是拟青霉属、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小克银汉霉属、毛霉属、镰刀菌属、孢菌属、毛壳菌属等.鉴定出来的霉菌大多数为曲霉菌(45.80%)、青霉菌(26.72%)和毛霉菌(5.34%).  相似文献   

8.
从具有典型柑橘脚腐病症的组织中分离出疫霉菌和镰刀菌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接种疫霉菌1周后,离体柑橘叶片出现变褐腐烂症状,一年生实生苗的接菌部位出现茎腐、流胶等脚腐病症状,确证了该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对菌的形态特征,培养形状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及延长因子TEF-1α序列进行分析,确认该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依据枝条接菌结果,枳和枳橙对烟草疫霉菌有高的耐性。  相似文献   

9.
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及霉菌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彬 《饲料博览》1996,8(1):18-19
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及霉菌毒素湖北省黄冈地区农牧局郭芳彬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镰刀霉菌。赭曲霉等有害真菌,它们能产生多种霉菌毒素,危害畜禽健康。目前已知霉变饲料具有产毒株的霉菌主要有:产毒曲霉菌属...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穗腐、粒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玉米果穗或籽粒霉烂的总称。玉米穗腐、粒腐病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端孢菌等近20种霉菌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在炎热多雨的季节,贮存和运输途中的饲料往往因水分含量过高而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灰曲霉菌、寄生曲霉菌、镰刀霉菌和赫曲霉菌等有毒霉菌的感染而导致霉变。这些霉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引起畜禽中毒,轻者抑制畜禽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导致畜禽死亡。因此,为了防止畜禽中毒,必须将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去除后才能饲喂。现介绍几种霉变饲料的去毒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辣椒疫病病土和病株上分离鉴定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得到11个致病性和11个非致病性菌株。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分别聚为1个组,但其中3个非致病性菌株与致病性菌株聚为1个组。ITS序列分析发现,受试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分别聚为1个组,但是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的遗传多样性比致病性的高,这说明致病性菌株可能是单系群起源。此外,在辣椒疫霉菌的遗传表型和地理来源方面,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这表明辣椒疫霉菌的起源并不单独依赖其地理来源。  相似文献   

13.
刘瑞祥 《饲料博览》1993,5(2):30-31
霉菌侵入谷物内,不仅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生长,而且还分泌有毒物质。一些霉菌毒素因植株生长时被霉菌感染出现在植物成熟的果实里;另一些霉菌是在收获后保存过程中被污染产生。真菌还污染工业生产的饲料(鱼粉、肉骨粉、饼粕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曲霉菌和镰刀菌分泌的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很危险的,它不仅具有毒性,还有致癌和致畸作用。原发性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形成。黄曲霉毒素 B_1具有较强的毒性和传播性。它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是5微克/千克,饲料中是20微克/千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真菌与玉米种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生物劣变关系.结果表明:在含水16.6%的玉米种子上生长的主要真菌是曲霉菌,而在含水13.6%和10.3%的玉米种子中则为根霉菌、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研究中还发现,不同贮藏条件下,玉米种子中还含有0~7.66ng/g的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将会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柯赫氏证实法则对酒泉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进行了研究。对病部组织分离培养的结果是腐霉菌占42.78%,镰刀菌占38.33%;回接苗期和成株期玉米植株,腐菌菌可重现青枯症状,而镰刀菌则难以重视,因此认为,酒泉地区玉米青枯病的病原为腐霉菌。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对我省6个地区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在分离的107份标样中,镰月菌分离频率为65.4%,其中串珠镰刀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为62.5%;腐霉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达100%,重分离仍能得到原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为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真菌与玉米种了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生物劣变关系,结果表明,在含水16.6%的玉米种子上生长的主要真菌是曲霉菌,而在含水13.6%和10.3%的玉米种子中则为根霉菌、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研究中还发现,不同贮藏条件下,玉米种子中还含有0-7.66ng/g的黄曲霉素,这种素将会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温度·湿度对贮藏片烟霉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大凤  高正良  杨建卿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68-5369,5377
研究了储藏片烟霉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温湿度范围,并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20~30℃范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芽管伸长以30℃最佳,而葡枝根霉为25~40℃,且分生孢子萌发以35℃最佳。液体培养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毛霉菌和根霉菌分别为10℃和35℃。曲霉菌在相对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相对湿度为90%,葡枝根霉菌为85%。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的更好。  相似文献   

19.
雏鹅曲霉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曲霉菌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不良,饲料、垫料、饮水等被曲霉菌孢子严重污染所致。鹅摄入霉菌孢子后.轻则抑制生长,重则出现大量死亡。出壳后的雏鹅进入被曲霉菌污染的育雏室,48小时即开始发病死亡,若处理不及时,一周龄内死亡率可达50%以上,急性暴发主要见于幼鹅,病的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呼吸障碍,在肺和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病变,斑点或结节。成年鹅往往是零星发生,而且呈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20.
夏季要控制霉菌的生长,避免霉菌饲料的摄入,这是预防水貂霉菌毒素中毒的重要措施。饲料要少添勤添,饮水器具要天天洗刷,保证饲喂安全和环境整洁。2012年夏季,文登市一水貂养殖户饲养的幼貂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病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和综合诊断为曲霉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