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药剂及用药次数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铜陵市3年重发,给广大农户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明确药剂种类和用药次数对预防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效果,2016年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20%烯肟·戊唑醇等防效较好,可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推药剂;2次用药防效要明显好于1次用药,2次施药时间分别宜在扬花初期和药后7 d。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选用5种复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株率10%和100%分别用药一次,40%丙硫?戊唑醇SC40ml/667㎡、48%氰烯?戊唑醇SC50ml/667㎡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末次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96.6%、94.3%,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众美佳(23%戊唑·咪鲜胺EW)不同用药时期和不同用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众美佳用药量750mL/hm~2,在小麦扬花初期2次用药(即扬花初期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效果最好。在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要适当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4.
扬花初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为了探索错过扬花初期用药补防对小麦赤霉病和毒素的管控效果,本试验选择姜堰地区存在的13个小麦品种,用48%氰烯·戊唑醇SC进行赤霉病防控,通过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和扬花初期用药1次、扬花初期用药2次3种方式,对各品种小麦赤霉病防效和DON毒素控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错过扬花初期6天后用48%氰烯·戊唑醇补防1次,对各品种赤霉病的平均病穗率和病指防效、DON毒素控减效果比扬花初期防治1次分别低15.87%、21.25%、35.48%,比扬花初期用药2次分别低39.79%、44.87%、66.84%。赤霉病最适首次防治时间是扬花初期,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对赤霉病和DON毒素的管控效果较差,坚持扬花初期+6天后两次用药效果最好,在各个品种中该趋势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特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戊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达到73.3%、70.8%,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推广应用,生产中建议在小麦扬花初期和扬花末期各喷施一次。  相似文献   

6.
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施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50 m L/hm~2,考察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破口始穗期、抽穗50%时、齐穗期分别施药1次,防效分别为7.51%、16.47%、38.07%,效果较差;在抽穗50%+齐穗后7 d各施药1次、齐穗期+齐穗后7 d各施药1次,防效分别达80.20%、80.32%,防效良好,可以作为当前防治小麦赤霉病适用技术而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相对防效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药效试验及对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每667 m~2用药75~150 mL,间隔7 d,连用2次施药后19 d的相对防效达84.46%~95.16%,增产达3.75%~7.32%,防治效果明显,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适期及不同防治次数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药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齐穗期施药及小麦盛花初期施药。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防治感病品种小麦,施药2次效果较好,应于小麦初花期施药1次、7d后施第2次药。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用药量达324.9g/hm2以上时,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15%时)第1次施药,7d后再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可达84%以上,与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WP412.5g/hm2、80%多菌灵WP1200g/hm2防效相近.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使用量为324.9~354.3g/hm2.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筛选豫东平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物制剂,以‘郑麦7698’为试材,研究枯草芽孢杆菌WP、氨基寡糖素AS、申嗪霉素SC、低聚糖素AS、井冈?蜡芽菌SC 5种生物制剂和井冈?多菌灵SC、多菌灵WP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重发年份,2次用药可以明显提高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应该进行2次用药。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盛期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处理为处理⑥井冈?多菌灵,病穗防效为78.21%,病指防效达到80.55%;处理⑦多菌灵、处理③申嗪霉素、处理①枯草芽孢杆菌次之,病指防效均在75%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增产效果以处理⑥井冈?多菌灵最好,增产率为26.51%;处理⑦多菌灵次之,增产率为25.03 %。豫东平原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首选井冈?多菌灵,多菌灵仍可继续应用,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可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重,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产生明显抗性,防效下降,笔者从在小麦赤霉病已登记和尚未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选择了6大类16 个农药品种,按推荐用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菌株高效的防治药剂,同时对最佳施药时期、用药次数、防治间隔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氯啶·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4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替代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种。戊唑·多菌灵、咪鲜·多菌灵、戊唑醇、申嗪霉素、氰烯菌酯5 个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在70%~80%,相当或略优于多菌灵处理,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交替使用的药种,其中申嗪霉素作为抗菌素类药剂,对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同时明确了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1 次的最佳施药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最佳用药次数为扬花初期、间隔5~7天用药2次,最佳防治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显示,在今年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下,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每667㎡用药量30ml, 在小麦破口始穗期、抽穗50%时、齐穗期分别施药1次,防效分别为7.51%、16.47%、38.07%,效果较差;在抽穗50%时和齐穗后7天各施药1次、齐穗期+齐穗后7天各施药1次,防效分别达80.2%、80.32%,防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经济、安全药剂品种,改善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因大量使用多菌灵而造成的抗药性问题,特进行了6种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于小麦扬花初期施用27%戊唑·噻霉酮EW 450 mL/hm~2或48%氰烯·戊唑醇SC 800 mL/hm~21次,8 d后再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因此,建议在小麦生产中,用这2种药剂替代多菌灵或与多菌灵交替使用,以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4.
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验证丙硫菌唑新上市产品的防效和稳定性,进行了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扬花期2次用药以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病指防效最高,达88.26%,氟唑菌酰羟胺次之;氟唑菌酰羟胺扬花期1次用药病穗率和病指防效低于2次用药,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用药防效无明显差异,对赤霉病菌及其他次要病害的保护时间较长,可作为赤霉病防治替代或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沿江麦区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小麦抽穗始期、齐穗扬花期两个防治时间和5种药剂6个处理。田间调查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抽穗始期及齐穗扬花期只要正确施药,病情指数均大幅下降,齐穗扬花期施药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抽穗始期。80%多菌灵80克/亩效果最好,40%戊唑。多菌灵67克/亩和80%多菌灵40克/亩+25%咪鲜胺50毫升/亩防效也较好,36%多酮防效最差,不能作为防治赤霉病单一药剂使用。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所有药剂防治一次不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建议在小麦齐穗扬花开始用药防治,间隔5-7天连续施药2-3次,确保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高小麦品质,分别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选用不同药剂开展两次施药,对比药剂间的防效,结果30%丙硫菌唑OD 750 ml /hm2和75%丙硫菌唑WDG 300g /hm2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均好于其它药剂,防效分别达到91.6%和94.6%。  相似文献   

17.
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进行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连阴雨天气下,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用药,7~10 d 后第2次用药,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病指防效为737%,43%戊唑醇悬浮剂 75 mL·hm-2病指防效为677%,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 800 g·hm-2病指防效为715%,三者无显著差异,对小麦赤霉病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27%戊唑噻霉酮水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率10%)喷27%戊唑噻霉酮水剂750 m L/hm2,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如在扬花期间遇阴雨和多雾天气,建议第1次药后5~7 d进行第2次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为巩固小麦抽穗扬花初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继续控制小麦赤霉病为害,在2017年小麦灌浆初期进行了3种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较重的情况下,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效果最好,药后18 d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和病粒率防效仍可达46.20%、60.58%和69.95%,说明在小麦灌浆初期采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吡唑醚菌酯·氟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氟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特进行了小麦田间药剂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100 m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效可达75.9~85.2%。在小麦扬花初期和小麦扬花中后期用药2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效可达87.6%。该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小麦籽粒产量可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