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eterosisofInter-SpecificHybridsBetweenCommonWheatandSpeltWheatSunQixin;NiZhongfu;LiuZhiyong;ChenXiyong;GaoJianwei(Dept.ofPlantGenetics&Breeding)与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相比,小麦杂种优势幅度偏低,这是造成杂交小麦生产应用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均采用国内同一生态区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模式,这些品种间绝大多数均具有共同血缘,导致杂交亲本间种质基础单一,遗传差异较小,这是造成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幅度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小麦杂种优势幅度,加速杂交小麦的生产应用,必须…  相似文献   

2.
八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85-002-02-05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课题组于1993年2月22日~2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全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八五农业协作组计划项目)成立暨第三届小麦杂优利用学术研讨会。各地41个教学、科研、推广、种子和管理部门的76位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7篇,大会交流了45篇。此次会议基本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学术水平,也是全国杂种小麦协作攻关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通过交流,代表们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增强,研究手段新颖,研究  相似文献   

3.
杂种优势的利用及今后在宁夏小麦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已有广泛利用并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尚少有利用,文章针对宁夏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包括三系、两系法、化学杀雄法、化杀辅助两系法、核系统、核质染种等。其中化杀辅助两系法是一条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蓝矮败”是蓝粒、矮秆、花药败育三性状相互标记的特殊小麦种质,其植株矮壮,花药败育,授粉正常结实,同一麦穗结不同颜色籽粒,通过色选机可将蓝粒的“蓝矮败”与白粒的小麦F1杂交种分离。利用“蓝矮败”生产小麦杂交种易于掌控亲本,便于品种权保护,农户不能自留用种,基地种子不易流失,且制种技术简单,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小,种子纯度易保证。本文介绍了“蓝矮败”及其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了小麦、大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和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及实践提出了利用小麦、大麦F2代杂种优势的设想及F_2代杂种优势育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主要从事小麦基因资源的收集评价与保护利用、小麦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子标记、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与优质杂交小麦产业化、特异小麦基因资源生物技术创新等研究工作。“九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86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四川省育种攻关、四川省跨世  相似文献   

9.
全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学术讨论会于2月25日至8月2日在京召开,28个单位、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篇,研究年度报告17篇。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反映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的新高度和新水平。在广度上,从农艺性状到品质性状,从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的培育到杂种小麦最适宜密度的研究,从化学杀雄到新三系选育;在深度上,从地下部根系测定到地上部花药显微观察,从育性恢复的遗  相似文献   

10.
小麦化学杂交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化学杂交剂的应用研究李巧云,关欣(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乌鲁木齐,830000)1小麦化学杀雄研究概况杂种小麦在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特性和农艺性状等方面普遍存在优势,其中产量优势尤为明显。利用杂种优势是解决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生产杂种...  相似文献   

11.
棉花杂种优势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作了回顾,指出杂种优势研究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未来杂种优势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提出看法,认为化学杀雄技术,杂种优势预测技术与海陆杂种棉的选育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三大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小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是探讨小麦高产的又一新途径。选育恢复力高,农艺性状优良的恢复系是配制强优势杂种组合的关键。丰富的恢复源又是选育优良恢复系的基础。因此,我们把发现恢复源列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内容的一个方面。1971年,我们利用国内外搜集的大量小麦品种资源,采用测交筛选法,鉴定出 L344/5等几个普通小麦品种对 T 型不育系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力。1972年分株成对测交鉴定出  相似文献   

13.
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普通小麦和穗分枝小麦杂交种的田间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2年度(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单株粒质量的杂种优势在-3.83%~65.43%之间,平均为20.66%,且比对照京411高5.11%,说明利用穗分枝小麦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即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系统(三系),核基因雄性不育和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种优势F2代利用研究的现况。着重介绍了T、V、K型雄性不育利用,太谷核不育与光温敏不育利用,CHA诱导雄性不育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现状。对小麦杂种优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虎渠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127-4131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由湖南省科委下达的重点研究项目,我院何觉民讲师主持的“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研究”,于4月14~16日在长沙通过鉴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庄巧生等20名著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在听取了研究人员的汇报,考察了田间试验材料并进行了质疑和讨论后一致认为:小麦光温敏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优良不育系的选育系国内外首创,为我国运用两系法配制杂交小麦,利用杂种优势,开拓了新途径,对发展我国小麦育种理论和展示  相似文献   

17.
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增加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是本世纪农业科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随着杂种小麦向农业生产和商品市场的不断推进,人们意识到:只有在优质的基础上高产,杂种小麦才有生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杂交小麦研究进展,进一步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与杂交小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杂交小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进展。【结果】通过对杂交小麦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同时利用形成的三系法、化杀法、两系法和核不育法杂交小麦生产体系,选育和审定了一系列的杂交小麦品种,特别是两系法杂交小麦,得到了推广应用。【结论】虽然杂交小麦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基因发掘和机制解析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在生产应用上,也与水稻和玉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杂交小麦研究对基础和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B09):F0003-F0003
基于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独创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以重庆C49S-87为基础,通过14年的研究与实践,转育了突破性的第二代温光敏核不育系K78S等,以此建立了成熟、稳定、实用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如何固定杂种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作物,如玉米、高粱、番茄等都在利用杂种优势以提高产量。还有许多作物,如小麦、水稻等,正在开展研究杂种优势的利用。所以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