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徐旺生 《农业考古》2002,(3):247-248
中国的饮食 ,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 ,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生 ,经营最为普遍的行业就是餐饮业 ,有华人处就有中国餐馆 ,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实际上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 ,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 :“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 ,事事皆落人之后 ,惟饮食一道之进步 ,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 ,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 ,中华文明到了近代 ,被西方冲击得七零八落 ,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 ,居然能够登陆欧美 ,遍布全…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显示,孙中山晚年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但农民尚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力量,难以对抗地主民团;孙中山也完全不同意共产国际提出的"分配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激进土地革命政策,而是坚持以税收和赎买来消除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中的不公正现象。解密档案基本上反映了孙中山晚年的农民土地思想。  相似文献   

3.
黎环  肖伟 《农业考古》2006,(6):9-12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想涉及诸多领域,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学习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这些思想,对深刻认识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的荷花博览会上,我国荷界泰斗王其超教授致辞:"以名人命名荷花,唯独中山。"可见,‘孙文莲’在中国荷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历经百年沧桑后,‘孙文莲’终于回到了先生的故里——翠亨村,正含苞欲放,迎接八方来客。再回顾‘孙文莲’发生发展的前前后后,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后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孙文莲’这朵名花的发展史,在中山市乃至全国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刘枫 《农业考古》2004,(4):29-31
茶,产于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绵绵数千年茶史,演绎出众多名人茶事,留下了无数茶文化胜迹.如今,茶文化热正在祖国各地蓬勃兴起,孙中山先生关于茶为国饮的倡议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提倡"国饮"、弘扬中华茶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重提茶为"国饮"有着新时期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批判继承了中国科举考试遗产,科学取舍西方资本主义公务员考试的观念和方法,主张考试权独立,所有官员包括公职候选人都应考试,从而创立了独特的文官考试学说。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7,9(5):218-221
孙中山先生(1866-1925年),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1897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建国方略》、《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重要的代表作。《建国方略》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合编而成,以其数十万字的厚实篇幅,集中阐述了孙中山先生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诸方面的建国思想,包含着十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1)。《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的第一章“以饮食为证”,《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的“第二计划”和“第五计划”,《民生主义》中关于丝茶贸易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中国农业博物馆徐旺生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样为世人所称道。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认为中华文明到了近代,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文明一道,独独领先于其它国家,事实也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许多...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早年受到过西方新式教育和医学专业训练,在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西医学士学位之后,他曾立志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并一度积极投身医学事业,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本文首先从孙中山的身世、知识结构、交际网络及其所处的时代等方面探究他学习西医的背景,然后再介绍其学医和从医经历,最后总结先生对民国初期的医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最早举起的革命旗帜。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振兴中华创造了必要前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振兴中华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借鉴振兴中华百余年历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明确指出:“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成果。”①这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总结,也是关于中国革命理论的正确观点之一,它还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对中国革命理论探讨的必然结果。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探索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包括陈独秀在内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都做出过不同的贡献。如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与新民…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2015,(6):35
<正>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我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业问题是孙中山较为关心的领域,由此也形成了他较为完整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我国台湾现代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该文对孙中山农业思想的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思想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实践情况,并归纳其对大陆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李大钊先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驱。先生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革命的一生、辉煌的一生,如晨日般给中国带来了光明的希望和未来。为纪念先生的丰功伟绩,让后人牢记那些为革命、为人民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辈们,并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党和国家在先生的家乡——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建造了李大钊纪念馆。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源于其救国思想,其民族主义思想由最初的"驱除鞑虏",再到逐步融入民族平等、国家统一观念,指引着当时中国的革命与发展,展现出了文化多元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其精神概念与实质对当代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3月21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天正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孙中山从小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蓬勃生长着一颗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18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来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 2 68年的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 ,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中华文明史上树立了一个高峨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对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赠送日本朋友田中隆先生的莲子来自何地进行探究。就目前存在的各种观点,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测分析,认为孙中山先生赠送日本朋友的莲子应是他的故乡广东。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中国天然橡胶成功引种100周年。1904年,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边塞伟男”的民主革命志士、云南干崖土司刀安仁先生,从马来亚购进三叶橡胶树苗8000余株,种植在现云南德宏州盈江县新城凤凰山,云南成为中国天然橡胶的最早引种地。 1951年8月31日,为了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巩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由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驱赶鞑虏、恢复中华"成为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在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响亮口号以后,"振兴中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孙中山"振兴中华"中国梦历尽百年沧桑,经过十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和发展变革,已赋予崭新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梦仍有重要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