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种子形态和幼苗生长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家系岭南槭种子形态、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特性,分析它们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广东省岭南槭天然分布区的3个种源18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发芽特征、幼苗生长性状和叶色表现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肇庆黑石顶(HSD)种源的种子最厚、最宽,深圳七娘山(QNS)种源的种子最薄、最窄,惠州南昆山(NKS)种源的种子最长,种子千粒质量最高;翅长与翅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显著正相关(P0.05);岭南槭1年生幼苗地径与苗高成正比,幼苗生长受种源地的地理气候因子影响;在色彩表现方面,QNS3、QNS13家系的明度L*值较大,QNS13色相b*值显著高于其他家系,NKS14家系幼苗的色相a*值最大。[结论]种子千粒质量越高,发芽率越高;幼苗的地径苗高生长受种源地的地理气候因子影响。NKS14家系幼苗红叶特征最明显,色彩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种实性状地理变异规律,进而为优良繁殖材料的调拨、适宜栽培区和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西伯利亚杏天然分布区内19个地理种源的西伯利亚杏种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种实性状的地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19个种源间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西伯利亚杏百粒核质量和百粒仁质量与其种实形态特征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百粒核质量与仁厚外);西伯利亚杏杏核越小,其出仁率越高;西伯利亚杏的出仁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种源地海拔的增高而减少;杏仁的厚度与7月均温有着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伯利亚杏杏核、杏仁的大小与质量指标和各种源地无霜期的长短均呈显著相关;日照时数越多,西伯利亚杏种仁积累的干物质则越多,其出仁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变异规律,为白栎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白栎自然分布区14个天然种源368个单株果实,分别测定4个形态特征指标和6个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白栎4个形态特征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差异极显著,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白栎果实形态特征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为1.839,其中,果实宽度(1.886)>果实长度(1.837)>长宽比(1.832)>百粒质量(1.801);(2)白栎果实10个特征参数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仅个别存在显著相关性;(3)对10个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将14个白栎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湖北利川、四川邻水、四川阆中、贵州黄平、湖南新晃、江西宜黄和广西全州种源为第一类;重庆万州、重庆江津、湖南龙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武义、浙江西湖种源为第二类;浙江遂昌种源单独归为一类。[结论]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在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种源内的变异高于种源间的变异,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说明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果实特征参数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聚类分析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浙江遂昌种源果实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双江、龙陵、镇源、云县、石屏和墨江6个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在种荚长、宽、颜色、种子千粒质量、育苗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苗高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各项指标都有差异,同一地理种源的不同家系各项指标上也有明显的变异。不同地理种源的种子千粒质量、种荚内种子数量、种荚的宽度与种源地温度关系密切,与其它地理因素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个栓皮栎种源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的长度、宽度和种子千粒质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栓皮栎种子的长度和宽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56~2.38 cm和1.22~1.96 cm;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化幅度为1.45~5.45 kg;种子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817%~6.325%、42.461%~80.274%和2.699%~9.694%。栓皮栎种子千粒质量与种子长度、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度与宽度也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种源栓皮栎的差异主要是由种子千粒质量、宽度和长度决定。初步选出云南勐海、湖南城步1、安徽金寨1、重庆酉阳、山东蒙阴1、安徽旌德、安徽绩溪和安徽金寨2种源为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乐东拟单性木兰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乐东拟单性木兰14个种源种子、苗期以及幼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千粒质量、苗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5个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造林保存率种源间差异显著,来自北部的种源,如浙江龙泉种源保存率较高,而来自南部的海南尖峰岭种源保存率较低;幼林期4年生树高、5年生树高和胸径、6年生树高和胸径等5个主要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生长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855~0.930,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主要生长性状的表型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乐东拟单性木兰苗高和地径与纬度负相关,表明随种源纬度的升高,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苗期生长有减小趋势;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树高和胸径与经度正相关,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幼林期试验结果,选择出浙江龙泉、福建顺昌和湖南新宁3个优良种源.通过聚类分析,把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初步划分为3个区:西部种源区、东部种源区和南部种源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差异,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23%~37.42%。中国沙棘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均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与果形指数、结实密度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种子千粒质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果形指数、果柄长、当年枝长与纬度因子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高,五寨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低。利用种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分为4类,揭示了山西省中国沙棘优树表型性状未形成连续变异规律,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结论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参考作为中国沙棘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及变异规律,评估并筛选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方法】以广西乐业、田林、凤山、环江和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后,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种子、种仁和种皮含油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种子经济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脂肪酸燃料特性因子对各种源进行评估。【结果】1)各种源间的种皮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差异均极显著(P<0. 01),此5个性状在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为13. 7%,其中凤山种源除种皮含油率外,千粒质量(210. 02 g)、出仁率(68. 89%)、种子含油率[43. 23 g·(100 g)-1]和种仁含油率[56. 56 g·(100 g)-1]均最高。2)掌叶木籽油含有14种长链脂肪酸,包括6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质量分数高达94. 08%,种源间变异系数仅为0. 53%; 8种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1%)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98. 19%,它们在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为7. 21%,其中神经酸平均质量分数(7. 8%)排在已知含有神经酸木本植物第4位。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R=0. 997);除亚麻酸外,主要脂肪酸间均呈较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脂肪酸按碳链长度22划分为2大类群,群内各组分相互促进,群间反促进;千粒质量与亚麻酸、出仁率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种子含油率与棕榈酸、亚油酸、芥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呈极显著相关(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3、-0. 964、0. 964、-0. 998、-0. 981、0. 995和0. 976;种子经济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种源被分为3组,其中,乐业和独山2个种源聚为一组,田林和环江2个种源聚为一组,凤山种源单独聚为一组。5)掌叶木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须分离木焦油酸和神经酸,且不能满足冷滤点-10℃要求,凤山种源各项评估数值均为最优。【结论】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籽油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籽油低温流动性较好,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离散程度和变异幅度均较小,性状稳定;种子经济性状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在种源间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且广西凤山为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  相似文献   

9.
云南铁杉地理种源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云南丽江、怒江、临沧、保山、普洱5个地区的9个云南铁杉地理种源间的数量性状变异,进行了不同种源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间球果长、种翅长、种鳞数、千粒质量等12个数量性状指标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形态分化是地理因子、水分因子、温度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关分析得出地理变异在海拔梯度上呈连续渐变,在纬向上呈随机渐变.3年栽培试验表明:不同地理种源苗木的高、径生长性状差异明显,以3年生苗高为依据筛选出月利、河源、山神庙、狗钻洞4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材料。[方法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区)331份杜仲种质资源,针对杜仲果实19个主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果实性状变异状况,评价并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杜仲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为4.64%~25.79%,平均变异系数为12.65%,变异系数较高的为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25.79%)、种仁百粒质量(22.32%)、种仁体积指数(22.02%)、果实体积指数(19.53%),变异系数较小的为亚麻酸(4.64%)、油酸(5.78%)、果型指数(8.04%)。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657 2~2.094 7,平均为2.023 4。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体积指数、种仁百粒质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杜仲橡胶含量与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果实侧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杜仲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类群Ⅱ为中型果类群,类群Ⅲ为大果型类群,初步明确杜仲种质果实不同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169%,表明这7个主成分代表了杜仲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橡胶用和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以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等产量指标变异最大,为杜仲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用途筛选的杜仲最优种质,为我国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9年3~7月在镇沅县古城乡,以滇西南5个州(市)9个县选出的西南桦用材优树为材料,开展不同地理种源的西南桦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西南桦苗期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景洪和江城种源表现最好,而镇沅种源表现最差;苗期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同年均温、≥18C积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19个地理种源当年采集的山杏种子为试材,对其种子形态变异、苗期性状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地理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均存在极丰富的遗传变异(Sig值均小于0.01),各数量性状种源内变异较小,但种源间变异较大;种子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杏核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5.02%),苗期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出苗率(变异系数为48.23%);苗期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出苗率和保存率的相关性呈极显著(p0.01),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果长、果宽、果厚、果形指数、果实千粒质量、果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单果含胶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供试的35个无性系中,果皮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个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5个无性系;无性系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与果实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单果含胶量则与果长、果宽、果厚、果实千粒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果皮含胶率和果实含胶率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光皮树果实的数量性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江西赣州和广东乐昌的21株光皮树优树果实的果肉厚度、鲜果千粒质量、种子千粒质量、果肉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鲜果大小和种子大小等7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35%~23.08%,其中种子大小、鲜果大小、种子含油量、果肉含油量、种子千粒质量、鲜果千粒质量和果肉厚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35%、6.78%、14.28%、14.39%、17.89%、19.06%和23.08%.果肉厚度与种子千粒质量、鲜果大小与种子大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与鲜果千粒质量、鲜果大小和鲜果千粒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21株光皮树优树果肉中含油量的变异幅度为26.35%~56.88%,种子中含油量的变异幅度为11.77%~19.83%.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种子最宽,富宁种源种子最厚,博白种源种子长宽比最大,种子含水率为14.29%~17.89%;江南油杉种子吸水率低,种皮透水性较差,对其萌发具一定抑制作用;5个种源中,福州种源种子的6个萌发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种子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千粒重是评价江南油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油杉种子部分指标与地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种子萌发能力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云、黔、陕等6省14县的15个种源地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m(Stokes)F.A.Barkley]果实的千粒质量、外果皮、蜡质层、种子、种仁、蜡质层占果实总重比率等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漆树果实各性状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蜡质层质量及其占果实质量比率与种子及种仁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漆籽蜡质层质量占果实质量比率与纬度、海拔没有发现明显的规律;(4)云南泸水县秤杆乡(15-YNW)白漆品种果实无外果皮,种子小,蜡质层含量高,蜡果比达到69%,较其他种源差异显著,因此,推荐白漆品种为产蜡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云南收集的4个印度黄檀种源,分析了不同种源在肇庆地区的苗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种子千粒质量均值变幅为27.3~31.4 g,发芽率高低依次为N00y06N02y04,不同种源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4个种源苗木苗高和在6—9月生长最快,地径在3—6月生长最快;N00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苗期生长表现最佳,显著大于其他3个种源可初步作为优良的用材树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全省18个县24块新营建的降香黄檀林分在2011~2013年连续开展寒害和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降香黄檀林分早期生长较快,树高年均生长可达1.05 m,胸径年均生长达1.03 cm,但是个体间差异较大;当最低温在0~5℃之间并保持5~10天时,降香黄檀出现较为严重的寒害,林分寒害等级与月均温、海拔、树高和林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纬度、胸(地)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林分所处地形对寒害等级也有一定影响;受寒害的林分在次年寒害较轻的情况下可恢复生长。依据各地寒害等级,并结合各地气温及寒害恢复情况,绘制广东省降香黄檀人工林寒害分区图,将全省划分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风险栽培区和不适栽培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了解引种文冠果种源的性状变异情况,从而为文冠果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引种的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并对其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文冠果果实和种子11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0.49%~25.70%,说明其表型性状的变异比较丰富;其中的单果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单果籽粒数是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6个重要经济性状指标,这6个性状指标与其他性状指标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竹柏种源在福建延平峡阳、漳平金水、宁德直洋、莆田东圳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年生时竹柏种源地径生长性状有明显差异;竹柏主要经济性状具有明显的年度、种源和环境效应,3个主要经济性状(单位面积产量、千粒质量、种子含油率)在种源、不同试验点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依据种源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种源A2(福建延平)、A7(江西婺源)为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