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州地区是湖北红麻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常年产麻200万担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由于历年来红麻沤泡脱胶都是在排灌渠道、塘堰中进行,脱胶过程中大量非纤维有机质溶于水体,消耗水中溶解氧而使水体形成嫌气发酵状态,使农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随着红麻生产的发展,四湖地区180公里长的总干渠与80公里长的西干渠,每年9~10月由于麻水污染使沿途人畜用水困难,监利县福田市进洪闸处,每天死鱼近500多公斤,并污染了洪湖水体,全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另外,红麻沤洗完毕后,渠道、河流淤塞,增加农民额外水利负担。解决红麻沤麻污染问题是广大麻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河南省息县近年来大量引种红麻,每户少则几分,多则几亩,这对活跃农村经济,支援四化建设,提高社员生活水平都是有益的。但有些社员不择场合,大都在鱼塘内沤麻,造成塘水发绿变黑,致使家鱼大批死亡。十月下旬,我在息县夏庄公社发现社直附近大水塘内,六、七斤重的鲢鱼竟然死去,  相似文献   

3.
4.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台安县新台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通过生产实践,已初步解决红麻生产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剥皮沤麻。1974年9月5日,台安县组织了有关公社30多人进行现场鉴定,一致认为剥皮沤麻这个方法好,是红麻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改革。  相似文献   

5.
稻田高埂沤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中国雨露沤麻技术的引进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露沤麻是利用好气性微生物,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温度18℃,相对湿度50%-60%),利用生物发酵,把亚麻原茎中的韧皮果胶分解,使筒状纤维脱离木质部的沤麻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实验室自行分离的功能菌株HDDMM02、HDDMG05培养至最大产酶时期后用于大麻(Cannabis sativa)脱胶沤麻,并对大麻纤维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菌株最佳的接种量为麻原料体积的0.5%,尿素和NaCl的最佳添加量均为1.0 g/L.在此条件下进行中试,对麻纤维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加菌沤制麻纤维的平均出麻率比正常沤制时增加了1.45个百分点,平均强度提高了23.67 N,断裂比强度提高了0.21 cN/dtex,麻束有效强度伸长了0.16m.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加菌沤麻纤维脱胶完全且粘附在纤维表面,单纤维已基本游离出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自然水浸沤制黄红麻的方法不仅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且污染环境,纤维产量与质量也不易得到保证,所以阻碍了黄红麻生产的发展。为此,中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稻田沤麻、麻田沤麻、膜封凼沤及陆地湿润脱胶等新的沤麻方法已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微生物脱胶、微生物酶法脱胶等新方法正待继续研究用于生产。本文对传统沤麻方法的弊病及各种新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冯永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95-10596
[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微生物沤麻新工艺。[方法]以黑龙江省6个亚麻种植基地推广的亚麻品种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内沤麻技术,研究沤麻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选出优势菌种。[结果]各地区沤麻液中微生物总数趋于一致,并在48 h达到峰值。[结论]经鉴定,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0.
1、背景技术沤麻是目前对麻类作物脱胶处理的主要加工方法,特别是利用恒温水沤麻时,由于其恒温水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地繁殖环境和条件,使麻类脱胶效果达到最佳。但是,在我国的麻类研究单位中还没有温水沤麻设备,在进行麻类纤维含量测定时,必须把待检测的麻类样品送到麻类加工厂与工业生产麻类材料一并完成沤麻处理,不仅用麻量  相似文献   

11.
1.在切碎的农作物秸秆中,根据秸秆量加入适量的腐熟或半腐熟的沤肥,以增加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氮素,以调节C/N值,一般禾本科作物的C/N值在80∶1~100∶1,将C/N值调节到40∶1~50∶1,这样秸秆分解速度不仅较快,而且腐殖质形成也较多。2.加入适量的水。一般为原料湿重的60%~75%或用手紧握时,指缝有少量水出来较适宜。并且堆沤中期要及时补充水分,后期要补充稍多些。3.堆沤前期应加强通气,物料堆尽量堆的疏松,并经常翻捣,一般要翻捣至少2次以上,在翻捣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后期则应压紧肥堆,补足水分,条件许可最好用泥土盖严。4.用…  相似文献   

12.
13.
<正>沤根是一种生理病害,主要是由苗期管理不善、床土温度过低、浇水过量或连续阴雨湿度大、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引起。在整个育苗期间,包括分苗后,均有可能发生沤根现象,发生沤根的辣椒苗地下根部表皮呈锈褐色,然后腐烂,不发新根和不定根,地上部叶片白天中午前后先萎蔫,逐渐变黄、焦枯,病苗整株易拔起,严重时,幼苗成片干枯,似缺素症状。防治沤根的主要措施是要加强栽培管理。1选地。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且向阳的地  相似文献   

14.
蔬菜育苗期间沤根是近年来发病较重的主要生理性病害。特别是冬季和早春育苗,由于育苗期间气温、地温较低,光照不足,畦内温度大,发病尤为严重,往往是沤根、烂根同时发生。发病初期症状是幼苗出土后长期不发新根,幼苗根外部呈锈褐色,逐渐朽烂,造成全株萎蔫死亡,防治此病,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特点:雨露沤麻是应用好气真菌,在适宜温度下分解果胶使纤维束脱离木质部的沤麻方法。雨露麻的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好气性真菌的种类有关。其所需的最适温度是18℃,相对湿度50%~60%。雨露麻沤制过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其纤维较水浸沤制的纤维易漂白和纺织。其特点是需要较长的沤麻时间,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干茎沤制程度和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概述了世界亚麻发展概况,综述了机械化雨露沤麻技术要点,指出了当前亚麻机械化雨露沤制过程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雨露沤麻是应用好气性真菌.在适宜温度下分解果胶使纤维束脱离木质部的沤麻方法。雨露麻的色泽及其它物理性状与好气性真菌的种类有关,其所需的最适温度是18℃.相对湿度50%-60%。雨露麻沤制过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其纤维较水浸沤制的纤维易漂白和纺织。其特点是需要较长的沤麻时间,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干茎沤制程度和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年来的亚麻沤制废水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综合处理法等,探讨了各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