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四渔场虾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孙满昌  张健  樊伟 《海洋渔业》2002,24(3):120-124
为了养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虾桁拖网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以期找到最适网目尺寸,为今后立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的加大,50%选择体长也随之增加。当网囊网目内径分别为35mm、40mm、45mm时,哈氏仿对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2.73、74.61、81.43mm;葛氏长臂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0.42、75.60、79.45mm;脊尾白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88.37、92.05、97.17mm。 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_0.5)与网囊网目内径(Me)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哈氏仿对虾:L_0.5=469+0.8697Me R~2=0.9029 葛氏长臂虾:L_0.5=39.063+0.9024Me R~2=0.9927 脊尾白虾:L_0.5=57.325+0.8801Me R~2=0.9911 三种虾类混合:L_0.5=37.597+1.1470Me R~2=0.9996 将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的20mm到25mm提高到35~40mm,则在此网目大小下,能释放掉大量70mm以下的幼虾,而捕获的商品虾质量有明显改善。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对虾桁拖网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2.
吕四渔场场虾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满昌  张健等 《海洋渔业》2002,24(3):120-124
为了养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虾桁拖网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以期找到最适网目尺寸,为今后立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的加大,50%选择长也随之增加,当网囊网目内径分别为35mm、40mm、45mm时,哈氏仿对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2.73、74.61、81.43mm;葛氏长臂虾50%选择体分别为70.42、75.60、79.45mm;脊尾白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88.37、92.05、97.17mm。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与网囊网目内径(Me)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哈氏仿对虾:L0.5=41.469+0.8697Me R^2=0.9029葛氏长臂虾:L0.5=39.063+0.9024Me R^2=0.9927脊尾白虾:L0.5=57.325+0.8801Me R^2=0.9911三种虾类混合:L0.5=37.597+1.1470Me R^2=0.9996。将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的20mm到25mm提高到35-40mm,则在此网目大小,能释放掉大量70mm以下的幼虾,而捕获的商品虾质量有明显改善。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对虾桁拖网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3.
桁杆拖网属于黄渤海现阶段允许使用的过渡类型网。为了解黄骅海域桁杆拖网的网目尺寸是否适宜,采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渔获物组成及主捕对象葛氏长臂虾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网具实验渔获物种类共71种,主捕对象不明显、选择性较差;释放至套网的渔获物种类约46种,网囊网目尺寸越大,释放的个体和种类越多。从幼鱼释放效果角度来看,网囊网目在25mm及以下幼鱼释放效果很差,以秋季为例,15mm套网对任何品种没有释放,25mm套网只对葛氏长臂虾有28%的释放效果,其余的品种全没有释放。从不同网目尺寸网囊葛氏长臂虾选择性曲线图可以看出,1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为100%,2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起初是75%,体长接近35mm时,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基本为100%,35mm套网和45mm套网,随着体长增加捕获率成线性变化规律,最后趋近于100%。研究认为:目前河北海区常见的25mm网囊网目的桁杆虾拖网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如果以捕捞葛氏长臂虾为主,网目大小建议为35mm。  相似文献   

4.
桁杆虾拖网捕捞脊腹褐虾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5.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秋季采用套网法对东海区桁杆拖虾网的选择性试验,对桁杆拖虾网的3种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30mm、35mm和50mm时,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7.15mm、54.98mm和78.48mm;斑节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7.07mm、64.65mm和87.06mm;总体虾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6.08mm、65.76mm和83.80mm。虾类网囊网目内径(Me)与50%选择体长(L0.5)之间的关系:哈氏仿对虾:L0.5=1.5665Me+0.1527,R2=1;斑节对虾:L0.5=1.4982Me+12.161,R2=1;总体虾类:L0.5=1.3392Me+17.306,R2=0.9856。  相似文献   

7.
桁拖网渔具分隔网片对虾类的分隔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分隔网片将桁拖网渔具网囊分为上下2层(虾囊和鱼囊)以实现虾类和鱼类渔获分离,对于改善桁拖网渔具作业性能、提高目标种类渔获质量以及实现选择性捕捞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分析不同网日尺寸(60mm、75mm和90mm)分隔网片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分隔效率,在吕泗渔场开展了2个航次的海上生产实验.利用分隔装置性能分析模型,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的渔获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虾类接触分隔网片的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虾类个体50%接触概率体长约为40mm,表明大多数进入网具的虾类都能接触分隔网片.随着分隔网片网目尺寸增大,50%选择体长也逐渐增大.因此,分隔网片的分隔效率随之提高.鱼囊和虾囊的网目尺寸相同,但结构有所差异.比较在不同网囊尺寸选择性假设条件下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后发现,鱼囊和虾囊具有相同选择性的假设更为合理;通过比较发现,分隔网片对虾类的尺寸选择性与相同网目尺寸的网囊选择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还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海区桁杆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桁杆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6年8月在南海北部采用"套网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25 mm方目+25 mm菱目(H_1网囊)、30 mm方目+25 mm菱目(H_2网囊)和35 mm方目+25 mm菱目(H_3网囊)的3种混合网囊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运用Logistic模型拟合主要渔获种类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对模型拟合度的优劣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混合网囊的优势渔获种类为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周氏新对虾(M.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丽叶鲩[Caranx(Atule)kalla];H_1和H_3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63.93 mm和67.96 mm;H1、H2和H3网囊对周氏新对虾的L_(50)分别为62.08mm、66.30 mm和67.32 mm;H1和H3网囊对脊尾白虾的L_(50)分别为53.83 mm和56.69 mm;H_1、H_2和H_3网囊对丽叶鲩的L_(50)分别为59.24 mm、61.63 mm和64.64 mm;比较主要渔获种类L_(50)及其开捕规格,认为H3网囊在兼顾生产效益和保护渔业资源方面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广东大鹏湾虾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张健  孙满昌  罗炎标 《海洋渔业》2007,29(2):166-173
虾拖网渔业是南海海域重要的作业方式之一,但尚未有关该渔业网目尺寸选择性的报道。为评价虾拖网渔具的渔获性能、合理利用虾类资源,在广东大鹏湾进行了网目选择性试验。试验采用双支架虾拖网作为试验网具,并使用套网法估算了网目内径为35、40和45 mm的网囊对主捕虾类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虾类渔获中刀额新对虾、须赤虾、周氏新对虾和日本囊对虾渔获数量较多,比较以往资料,刀额新对虾和周氏新对虾优势体长、平均体长均有所下降,其它2种虾类平均体长未见明显变化;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主捕虾类的L50随网目尺寸线性增大。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历史资料,笔者认为现阶段35 mm的网囊网目尺寸对于保护上述4种虾类资源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于2000年11月25日-12月2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6-70m拖网渔场,对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进行了2个航次34网次的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4种网囊的网目尺寸(Mex)分别为30.3mm、35.2mm、39.4mm和43.6mm。结果表明,蓝圆参(Decapterus maruadsi)、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仍是南海拖网渔获中常见的鱼种;4种方形网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锤形鱼类和圆体形鱼类(如蓝圆参、多齿蛇鲻、条尾绯鲤)的幼鱼;3种主要鱼种的50%选择长度(L0.5)与Me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蓝圆参L0.5=57.98 1.80Mex;多齿蛇鲻L0.5=72.71 1.64Mex;条尾绯鲤L0.5=37.62 1.66Mex。经综合分析认为,南海区拖网最好使用方形网目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不应小于40mm。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内、外圆环形刚性框架和柔性六角形网片组合而成的桁杆虾拖网选择性装置。所研制选择性装置在东海区近海桁杆虾拖网中,采用对比试验法开展了海上选择性试验,并针对试验期间主要渔获品种哈氏仿对虾,以Logistic曲线为选择性模型,对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分别为D1=31.00 mm,D2=27.50 mm,D3=21.25 mm三种规格选择性装置的选择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规格选择性装置均具有选择性效果,其中安装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为31.00 mm和27.50 mm的选择性装置的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均为75~95 mm,相应非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分别为25~45 mm和35~55 mm,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而安装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为21.25 mm的选择性装置的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35~55 mm,相应非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同为25~45 mm。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31.00 mm的选择性装置对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最大,为48.89 mm,而选择性范围SR最小,为16.75 mm,在试验规格范围内的选择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桁拖网不同网目结构的网囊对虾类的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东海近海桁拖网对主要虾类的选择性,使用对比作业法,在吕泗渔场开展了多个航次、不同网目结构(菱形、方形及转向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试验,并进行了选择性分析。在选择性分析中,将几何相似原理运用于选择性曲线模型(Richards曲线),并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同时使用假设检验理论对选择性曲线模型进行简化。选择性模型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选择性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但存在航次间差异;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曲线模型都可简化为Logistic曲线;对于哈氏仿对虾,相比菱形网目网囊,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而SR较小(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葛氏长臂虾,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虾类在网囊中的逃逸行为,方形网目、转向网目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原因在于这2种网目较传统菱形网目不易合拢;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对开展渔具种类选择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单船框架拖网(俗称弓子网)是渤海海区常见的作业渔具,对底栖渔业生物选择性差,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副渔获物。为改善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7年9月在莱州湾海域采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15、25、35、45和55 mm的5种网囊进行了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弓子网对渔获物种类的选择能力较差,具有捕获栖息于作业海域绝大多数底栖种类的能力。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尾数逃逸率和产值损失率逐渐增大,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的选择性参数(L0.5、SR)呈线性增加。口虾蛄和鹰爪虾的50%选择体长(L0.5)与网目尺寸(m)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L0.5=1.472m+12.63(R2=0.934)和L0.5=1.394m+0.724(R2=0.920)。在目前的渔业资源状况下,为保护口虾蛄和鹰爪虾等经济渔获物资源,兼顾生产效益和幼鱼资源保护,建议将弓子网最小网目尺寸放大至45 mm。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尺寸网目与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的选择性,本研究基于实验水槽中的套网法试验,测得许氏平鲉的生物学特征参数,采用Logistic模型曲线拟合得到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曲线,并用极大似然法估算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网目尺寸为63 mm、82 mm、93 mm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L50)分别为18.49 cm、23.90 cm、25.1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18、3.6、3.85,选择因素(SF)分别为2.93、2.91、2.7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许氏平鲉的L50、SR逐渐增大, SF逐渐减小;当82 mm网目的缩结系数(Et)分别为0.5、0.6、0.707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L50)分别为21.47 cm、23.90 cm、22.0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23、3.6、3.38,选择因素(SF)分别为2.65、2.91、2.68,随着网目缩结系数的增大,许氏平鲉的L50、SR、SF先增大后减小,在Et为0.6时均达到最大。为保护许氏平鲉幼鱼资源,建议在鱼礁区使用网目规格为70 mm, Et为0.6的笼壶渔具进行采捕。  相似文献   

15.
星康吉鳗笼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究不同网目尺寸的笼网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的选择性。在实验室水槽中,模拟套网法实验获得星康吉鳗的生物学特征参数,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研究笼具的选择性模型,求得不同网目尺寸笼网对星康吉鳗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用极大似然法估算选择性参数,为探讨捕捞星康吉鳗的最适网目尺寸进行基础性研究。结果表明:网目尺寸为33mm、40mm、55mm的笼网目选择率分别在星康吉鳗体长l(0,39cm)、l(0,42cm)、l(0,48cm)时,体长选择率几乎为0;网目尺寸为26mm、33mm、40mm的笼网目选择率在星康吉鳗体长lH48cm、lH60cm、lH66cm时,体长选择率接近于100%;而网目尺寸为55mm的笼网对星康吉鳗的选择率最大只达到50%。网目尺寸为26mm、33mm、40mm、55mm时,星康吉鳗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40.083cm、48.212cm、55.874cm、66.500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5.419cm、11.578cm、14.354cm、18.000cm;选择系数SF为1.542、1.461、1.397、1.209。通过比较发现,随着笼网网目尺寸的增加,L50和SR逐渐增大,选择系数SF则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黄洪亮 《水产学报》2005,29(2):232-237
通过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选择性试验,对拖网最适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45mm,小黄鱼和带鱼的逃逸率均较低,渔获中兼捕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网囊网目54mm,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尚小于其优势体长组范围,带鱼的50%,选择体长已部分进入其优势体长组范围;3.网囊网目65mm,选择体长范围与选择鱼种的优势体长组范围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东海区最理想的拖网网囊网目不小于60mm。  相似文献   

17.
芮少麟 《水产学报》1984,8(4):294-303
本文介绍了东、黄海拖网囊网网目的套网系列试验结果,指出当带鱼的刺鱼体周相当于网目内周时,其体长一般大于这种网目对带鱼的50%选择体长。文中比较了按照刺鱼体周求算网目内径同用50%选择体长决定网目内径的不同之处。根据网目内径与刺鱼体长的相关式,提出保护东海带鱼资源的拖网囊网最小网目内径为56毫米,并依据网目的选择性及带鱼的生物学资料,讨论了采用这一网目尺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黄海区青岛近海双桩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套网法对黄海区青岛近海主要捕捞对象中的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兼捕对象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进行数据分析,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其选择性曲线模型,求得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鹰爪虾和白姑鱼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估算,对桩张网渔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30 mm、33 mm、40 mm时,鹰爪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309 cm、5.778 cm、6.972 cm,其选择范围(SR)分别为1.091 cm、1.290 cm、1.571 cm;白姑鱼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6.581 cm、6.908 cm、7.441 cm,其SR值为1.934 cm、2.144 cm、2.322 cm.随着桩张网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鹰爪虾和白姑鱼的L50随之增大,SR值也逐渐增大.针对鹰爪虾来说,33 mm规格网囊的选择性能比30 mm 和 40 mm的要好.本研究选择该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鹰爪虾以及兼捕量较大的白姑鱼为研究对象,旨在为合理确定适合黄海区的张网最小网日尺寸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黄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底拖网不同网目尺寸(40、50、60、65 mm)的方形目和菱形目网囊捕捞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进行选择性实验,对不同网囊网目结构、不同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性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0 mm,小黄鱼的逃逸率极低,网目结构选择性差异不明显。大于50 mm时,方形目网囊逃逸率均略高于菱形目结构,但方形目与菱形目逃逸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2)网目尺寸为50 mm、60 mm和65 mm时,方形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_(0.5))分别比菱形目网囊的L_(0.5)大28.5%、16.8%和7.3%,方形目网囊对于小黄鱼具有较好的选择性。(3)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_(0.5)),结合现行可捕体长标准以及不同阶段渔获物体型特征,建议菱形网目尺寸为60 mm或者方形网目尺寸为55 mm,二者具有相同的选择性和渔获率。  相似文献   

20.
单桩张网菱形、方形网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一种利用帆布作为扩张装置的新型单桩张网渔具在吕四渔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改善这种张网对主要渔获对象的尺寸选择性,进而评价其渔获性能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使用套网试验法开展了不同网目尺寸(25 mm、35 mm和45 mm)的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尺寸选择性试验。通过对黄鲫(Setipinnataay)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体长数据的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菱形还是方形网目网囊,其50%选择体长L50和选择范围SR都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L50呈线性增长)。对比菱形和方形网目的选择性发现,对于黄鲫,50%选择体长L50差异不大,但菱形网目的选择范围SR大于方形网目;对于小黄鱼,方形网目具有更好的选择特性,即具有较大的L50(8%)和较小的SR(52%),但差异均不显著。菱形和方形网目对于不同体型鱼类的选择性差异以及渔民对方形网目网囊的抵触情绪等都使得在张网渔业中推广方形网目网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