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中间香型主要烟区化学成分特征和区域特点,对中间香型主要烟区的7个试点11个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和聚类。结果表明:中间香型各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除氯含量偏低(为0.2%)和钾氯比偏高(为12.64)外,其余化学成分均符合优质烟的要求。不同产区、不同品种间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将7个烟区系统聚类为3类,第一类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烟碱含量较高,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较低,糖碱比低,烟区包括陕西旬阳、重庆武隆和贵州遵义;第二类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总氮含量、蛋白质含量、氮碱比和两糖比较低,钾含量、钾氯比较高,其余成分含量中等,主要为山东蒙阴烟区;第三类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烟碱含量较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高,烟区主要为贵州贵定、湖北咸丰和湖南桑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烟叶的香味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区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致香物质总量表现为贵州>四川>河南;不同基因型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河南烟区云烟87略大于K326,贵州烟区K326远高于云烟87,四川会理烟区云烟87高于K326,四川会东烟区K326高于云烟87。采用雷达分析法对烤烟感官质量的综合评定认为,四川、贵州烟区烟叶感官质量较好,河南较差。  相似文献   

3.
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烟叶的香味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区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致香物质总量表现为贵州四川河南;不同基因型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河南烟区云烟87略大于K326,贵州烟区K326远高于云烟87,四川会理烟区云烟87高于K326,四川会东烟区K326高于云烟87。采用雷达分析法对烤烟感官质量的综合评定认为,四川、贵州烟区烟叶感官质量较好,河南较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011-2013年份河南、贵州、四川3大香型烟区、2个基因型烤烟品种烤后烟叶中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多酚总量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香型烟区烤烟叶片中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多酚总量差异显著,研究表明3大烟区,2个基因型品种烤烟叶片不同部位多酚总量均为四川贵州河南,且四川多酚总量显著高于贵州和河南;2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中多酚类化合物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河南烟区和四川烟区烤烟K326上、中部叶3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总量均高于云烟87;贵州烟区烤烟云烟87中、上部叶多酚总量高于烤烟K326而下部叶多酚总量K326高于云烟87。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不同烟区标准密集烘烤工艺的烘烤效果,以5个烟区(安徽、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中部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烤烟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经济效益以及评吸质量,建立了基于灰色统计的密集烘烤工艺评价模型.结果表明,5个烟区标准烘烤工艺的烘烤效果均达到中等水平,其中安徽、湖南、贵州烟区的烘烤工艺处于第1灰类.5个烟区烘烤工艺水平均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6.
收集2001年贵州20个植烟区的气象因素和烤烟的评吸质量,研究气象因素对烤烟评吸质量的影响。在比较植烟区气象因素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贵州植烟区划分为3类气候生态区;评价不同气候生态区域内烤烟评吸质量指标得分的差异显著性,确定出获得最佳烤烟评吸质量的气候生态区;通过气象因素与烤烟评吸质量指标得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贵州植烟区温度(10cm地温和气温)是影响烤烟评吸质量的主要因子,相对湿度则通过对10cm地温的影响而对烤烟评吸质量有间接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南雄烟区主要气象因子对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南雄烟区2011—2020年主要气象资料及烟叶烟碱含量数据,分析近10年南雄烟区烤烟大田期主要气象因子和烟叶烟碱含量,对主要气象因子与烟叶烟碱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月上旬降雨量与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伸根期降雨量与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针对南雄烟区伸根期降雨量偏多的状况,可采取高起垄、高培土、深挖沟等措施,排除田间积水,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以提高烟叶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保山隆阳烟区不同海拔高度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及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5烟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气象因素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山隆阳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旬最高气温和温差变化幅度较大;海拔高度大于1800m的烟区温差变化小于海拔高度低于1800m的烟区。烟叶含梗率、叶宽除受气象因素影响外,还与不同品种对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性不同有关;烟叶的厚度和密度则主要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受烤烟品种的种质特性影响。烤烟品种K326对环境因素变化较为敏感,并且烟叶物理特性变化在海拔高度1800m左右出现明显变化,而云烟85对海拔高度气象因素的变化敏感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高度气象因素对烤烟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云南保山隆阳烟区不同海拔高度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及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5烟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气象因素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山隆阳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旬最高气温和温差变化幅度较大;海拔高度大于1 800 m的烟区温差变化小于海拔高度低于1 800 m的烟区.烟叶含梗率,叶宽除受气象因素影响外,还与不同品种对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性不同有关;烟叶的厚度和密度则主要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受烤烟品种的种质特性影响.烤烟品种K326对环境因素变化较为敏感,并且烟叶物理特性变化在海拔高度1 800 m左右出现明显变化,而云烟85对海拔高度气象因素的变化敏感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烤烟新品种南江3号在贵州烟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K326为对照,研究了烤烟新品种南江3号在贵州五大具有生态代表性烟区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性状、抗病特征、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及吸食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K326相比,南江3号在贵州烟区长势强、生育期长、抗病力强、产量和产值高、烟叶外观质量好,吸食品质与K326相当,在贵州烟区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南平烟区烤烟生产气候分析及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3年南平烟区烤烟生产过程的降雨量、气温、日照时数3个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苗期日照时数偏少和寒潮影响不利于培育壮苗;旺长期个别时段降水少、气温低、日照少,不利返苗和烟株早生快发,影响烟株光合作用,对产量和品质形成不利影响,5月中下旬高温高湿造成病虫害发生流行;成熟采收期气象干旱,造成上部叶烟碱过高,对烟叶品质形成不利影响。寒潮、强对流和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对烟叶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南平烟区通过烟苗移栽期预报、烤烟产量预报和人工防雹等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肖雅  李正风  卢红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2041-2045
对滇中、滇西、滇南及赣南粤东4大烤烟区主要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及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大烟区3个等级烟叶化学成分基本在优质烟的适宜值范围内,说明4个烟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是烤烟的优质产区;云南烟区化学成分整体表现差异不显著,而钾含量极显著低于赣南粤东烟区;云南烟区与赣南粤东烟区气象条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降雨量及7月平均温度等方面;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烟叶氯含量与平均全辐射量关联度最大;其他化学指标与6、7月平均温度关系最密切,与降雨量关联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贵州烟区CMV和PVY的侵染源及浸染途径,采用DIBA法检测贵州德江、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5个烟区的烟草、马铃薯和桃树3种寄主植物上有翅烟蚜的CMV及PVY带毒率。结果表明:5个烟区中,除长顺烟区外,烟草上烟蚜的CMV、PVY带毒率普遍高于马铃薯和桃树,以德江烟区烟蚜带毒率最高;5个烟区烟草烟蚜CMV带毒率与马铃薯和桃树间差异显著;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4个烟区烟草烟蚜PVY带毒率与马铃薯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贵州烟区烤烟品种云烟87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贵州主产区烤烟品种云烟87主要化学成分,掌握其特点.[方法]对贵州省主产烟区烤烟品种云烟87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与云南主产区云烟87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分析表明,贵州烟区烤烟品种云烟87主要化学成分总体协调,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较高,钾含量略低,糖碱比略高,总植物碱含量、氯含量、总氮含量、氮碱比、钾氯比均较适宜;钾氯比的变异系数最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云烟87烤烟总糖含量、总植物碱含量和糖碱比在不同等级样品间差异显著;氯含量、钾含量和氮碱比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贵州云烟87样品总糖含量、氯含量显著低于云南云烟87样品,钾氯比显著高于云南云烟87样品.[结论]研究可为贵州烤烟云烟87的优质生产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江西复杂地形下烟叶种植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基于江西省中南部40个烟叶种植县1959~2018年历史气象数据、2008~2012年烟叶产量数据、农民纯收入以及种植面积等数据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江西烟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基于GIS技术,采用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和自然断点分级法,开展烟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江西烟叶种植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整体处于中高等级,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抚州市北部的东乡、临川、崇仁以及吉安市北部的新干、峡江、吉水等县区,上述地区需加强灾害防御;较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赣州西部的崇义、遂川以及南部的龙南、定南、寻乌等县区,上述地区可适当增加烟叶种植面积。同时,设计了江西烟叶种植保险天气指数,得出了各类气象灾害不同程度受灾等级的保险气象指数阈值和保险系数,以期为江西烟叶种植决策和气象保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江西复杂地形下烟叶种植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基于江西省中南部40个烟叶种植县1959~2018年历史气象数据、2008~2012年烟叶产量数据、农民纯收入以及种植面积等数据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江西烟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基于GIS技术,采用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和自然断点分级法,开展烟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江西烟叶种植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整体处于中高等级,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抚州市北部的东乡、临川、崇仁以及吉安市北部的新干、峡江、吉水等县区,上述地区需加强灾害防御;较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赣州西部的崇义、遂川以及南部的龙南、定南、寻乌等县区,上述地区可适当增加烟叶种植面积。同时,设计了江西烟叶种植保险天气指数,得出了各类气象灾害不同程度受灾等级的保险气象指数阈值和保险系数,以期为江西烟叶种植决策和气象保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李玉美  雷硕  严猛  班睿  谢兵  王毅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05-1508
[目的]探明贵州省主要烟区土壤和烟草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提高当地烟草品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安顺、遵义、兴义和毕节4个烟区的土壤和烟草样品中重金属Cd、Hg、As和Pb的含量.[结果]安顺、遵义、兴义和毕节4个主要烟区土壤中Cd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Hg、As和Pb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但在调查地区土壤中Hg、As和Pb均有一定积累;烟叶中Cd含量较高,超过了目前的安全标准,As、Hg、Pb在标准范围内.[结论]贵州各主要烟区的土壤及烟草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Cd、Hg、As和Pb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贵州不同产地烟叶质量的风格特征,采取田间试验比较了贵州不同产地各部位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贵州不同产地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总量为上部烟叶358.11~506.5μg/g、中部烟叶288.28~512.98μg/g、下部烟叶289.57~363.78μg/g,变异系数为7.4%~26.4%。其中,上部烟叶以都匀点最高,达506.50μg/g;正安点最低,为358.11μg/g。中部烟叶以正安点最高,达512.98μg/g;贵定点最低,为288.28μg/g。下部烟叶以贵定点最高,达363.78μg/g;都匀点最低,为289.57μg/g。从烟叶产区看,上部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总量为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平均高25.5%,中、下部烟叶油分的表征物质总量不同产区的变化规律不同。2)中、下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为黔北烟区高于黔南烟区,总糖含量分别高51.9%和109.9%,还原糖含量分别高40.8%和95.6%;总氮含量则是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分别高21.2%和25.3%。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分别高76.5%和84.2%。  相似文献   

19.
贵州长顺烟区烟蚜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和对贵州烟区烟蚜的有效控制提供借鉴,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贵州长顺9个烟区的烟蚜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比较,长顺县主要烟区烟蚜种群对灭多威、溴氰菊酯、吡虫啉、敌敌畏、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马拉松的抗性指数均小于3;对乐果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为5~9;马路乡烟蚜种群对乐果的抗性指数为6.721,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为4.491。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在贵州黔西南烟区进行烟区植烟制度基追肥比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追肥比例对烟叶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后季作物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黔西南烟区最佳基追肥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