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脱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所有水产品(包括水解产物)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土腥味、腥臭味等不良气味。随着我国水产品产量的逐渐增加,水产品深度加工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而作为水产品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脱腥处理,必然成为水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1脱腥技术1.1微生物转化法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小分子的腥味物质参与合成代谢转变成无腥味的大分子物质,或者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分子结构的修饰,转化成为无腥味的成分,从而达到脱腥的目的。以紫菜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脱腥,可以制成口感良好且无腥味的饮料;对海带脱腥时,采用海带质量的0.2%酵母,在30~40…  相似文献   

2.
以条斑紫菜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紫菜蛋白酶解液,以活性回收率和脱色率为评价指标,研究酶解液的脱色脱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紫菜盐酸提取液色素最大吸收峰为550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的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0g/L、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40min、pH 6.5,脱色后的酶解液呈浅黄色,活性回收率逾90%。  相似文献   

3.
马尾藻饮料冲剂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利用马尾藻生产饮料冲剂的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出生产过程中的脱腥、碱处理和杀菌是该工艺的主要技术和关键控制点,通过该工艺生产的饮料冲剂,富含碘和可溶性多糖,具有较高的营养及保健功能,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值,保质期180d。  相似文献   

4.
4种紫菜叶状体的ISSR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种紫菜样品分别为采自青岛海区的野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 var.hemiphylla)、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和浙江象山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取其10~15 cm叶状体为材料,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2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计24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5.5%.根据扩增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聚类图中二者首先聚在一起,接着与坛紫菜相聚,最后与华北半叶紫菜汇聚.本研究还讨论了紫菜属海藻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种间的特异性ISSR分子标记.本研究目的在于为紫菜遗传变异、亲缘关系以及分类研究、探索新的分析手段.[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71-377]  相似文献   

5.
Cr6+、Pb2+、Cd2+胁迫下条斑紫菜保护酶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Cr6+、Pb2+、Cd2+处理浓度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力(TAC)等保护酶系统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SOD、POD、TAC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高.Cd2+处理浓度为0~10 mg/L、Cr6+浓度为0~20 mg/L、Pb2+浓度为0~30 mg/L时,SOD、POD、TAC应激性升高达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相关指数分析显示,POD对cr6+、Pb2+、Cd2+较SOD敏感.TAC为衡量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状况的综合性指标,SOD、POD在抗氧化系统适应重金属胁迫中起主要作用.条斑紫菜对重金属污染有较强的耐受性,相比较而言,Cd2+的毒性最高,Pb2+次之,Cr6+最弱.POD、SOD、TAC可以作为条斑紫菜受环境重金属污染胁迫的生化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白鲢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脱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主要研究比较了3种最常用的脱腥剂对白鲢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脱苦的效果,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自最佳的脱腥脱苦条件,经过比较发现,使用活性炭和酵母粉的效果要比β-糊精好。根据它们的脱腥脱苦效果作者采用酵母粉和活性炭联合脱腥脱苦处理,即酵母粉先作用,其条件为温度35℃、酵母粉添加量1%、时间1.5h;然后用活性炭脱腥脱苦,条件为活性炭量1.5%、pH4.5、时间0.5h,制得的鱼蛋白水解液基本上无腥苦味,且蛋白质回收率可达84.48%。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NAA、6-BA和KT)的f/2培养液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进行培养,观察植物激素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3种植物激素的各种浓度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2 mg/L的NAA、2 mg/L的6-BA和2 mg/L的KT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时还发现,不同的植物激素对丝状体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菜藻红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纤维素酶辅助破壁,显著提高了紫菜藻红蛋白的提取率.比较了纤维素酶结合反复冻融破壁、超声波破壁、自溶破壁等各种方法的提取效果,最终确定选用纤维素酶+反复冻溶破壁法提取藻红蛋白.并确定提取条件:添加纤维素酶50 μl/g干紫菜,于4 ℃、pH 7.0条件下作用2 h,反复冻融3次,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1.55%,纯度1.36.室温、光照、Fe2+、Zn2+和Cu2+等金属离子存在均会破坏藻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脱酸与脱腥条件对烤鳗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碱 (NaOH)加入量以优化烤鳗油的脱酸条件 ,并对脱酸后的酸价、过氧化值和收得率进行测定以评价其质量。运用减压水蒸气蒸馏法对烤鳗油进行脱腥处理 ,以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技术测定经脱腥后烤鳗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 ,烤鳗油最佳脱酸条件为 0 .0 5 %过量碱 ,原碱质量分数 13.0 4 % ,温度6 0℃ ,处理时间 35min。经活性陶土脱色 ,可得到符合食用油标准的精炼烤鳗油 ,收得率为 80 % ;脱腥条件为温度180℃、压力 - 0 .0 9MPa ,水蒸气蒸馏处理 ,得到基本保持高不饱和脂肪酸组分的脱腥烤鳗油  相似文献   

10.
鱼肉脱腥与方便食品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但对其精深加工的研究和开发跟不上渔业的发展。将鱼肉加工成方便即食食品,存在腥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将其制成即食方便食品。笔者对脱鱼肉腥味进行过研究,现将脱腥方法及脱腥鱼肉方便食品的开发报告简介如下。 一、脱腥实验 1.实验材料:湖北池塘养白鲢。脱腥剂:冷水(<15℃),0.5%食盐水,0.15%氯化钙溶液,0.3%NaHCO_3 0.2%NaCl溶液,0.15%CaCl_2 0.1%HCl溶液,将这5种实验脱腥剂分别定为A、B、C、D、E号,与原鱼肉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1.
广东部分岛屿紫菜物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沿海紫菜物种自然资源现状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于2012年冬季对广东3个岛屿进行调查,并对采集样品进行形态、细胞学以及基于rbcL和nrSSU序列的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12月平屿岛优势种有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长紫菜(Pdentata)和皱紫菜(P.crispata);外伶仃岛、下川岛为皱紫菜和多枝紫菜(Pramosissima);3个岛屿的紫菜属于暖温性的刺缘组紫菜,染色体均为n=5,其中多枝紫菜染色体为首次观察报道。系统学结果显示,平屿岛皱紫菜与坛紫菜亲缘关系最近,与多枝紫菜之间的关系最远;外伶仃岛、下川岛皱紫菜与平屿岛皱紫菜的相似度远低于与多枝紫菜种间的系数。研究扩增了皱紫菜的nrSSU序列和多枝紫菜的rbcL、nrSSU序列,为紫菜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日本荒尾市以紫菜为原料酿的酒醇香浓郁,呈透明的琥珀色.以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引人注目.据试验,酿制一升酒只需生紫菜100克,而且用质量较次的紫菜  相似文献   

13.
赤腐病(red rot disease)和拟油壶菌病(Oplidiopsis disease)是海上栽培紫菜(Pyropia)的主要病害,常引起紫菜大面积病烂。2019年1月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某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栽培海区有134 hm2发生了紫菜病烂,本研究对该起病烂进行了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显示,患病紫菜的病症与拟油壶菌病一致,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在叶片边缘、基部和中部出现粉红色的病斑,随着病程发展,病斑逐渐褪色并扩大;发病后期,整个叶片颜色变浅,叶片组织溃烂脱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紫菜细胞内寄生1~4个圆球状菌体,菌体内有多个油滴状物质。以病烂紫菜叶片或其匀浆液为感染源,分别在10℃和20℃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实验,二者均能使正常紫菜出现拟油壶菌病的病症。对现场采集及人工侵染后的病烂紫菜疑似病原进行cox1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研究表明,所测cox1基因均与紫菜拟油壶菌(Oplidiopsis porphyrae、O. pyropiae、O. porphyrae var. koreana)聚为一支,相似度为100%。综上所述,该起条斑紫菜的病烂由紫菜拟油壶菌(Oplidiopsis sp.)引起。  相似文献   

14.
坛紫菜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兴洪  何亮华  黄健 《水产学报》2008,32(1):131-137
为了阐明雌雄异体紫菜减数分裂的发生时期,对坛紫菜生活史的各阶段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用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冰醋酸=3:1)分别固定室内培养的坛紫菜各生活阶段的活体材料,在明亮处放置数日使细胞褪色至白色.然后,先用铁矾苏木精染液对固定材料进行染色处理,再进行压片、显微观察和拍照记录.观察结果表明,精子囊细胞、叶状体营养细胞和2个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中的核相是单倍的,染色体数N=5;果孢子、丝状体细胞、膨大细胞和壳孢子的核相是双倍的,染色体数2N=10.精子囊细胞、果孢子和丝状体细胞的分裂是有丝分裂.在壳孢子萌发的第1次细胞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减数分裂的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和后期等;壳孢子萌发的第1次细胞其分裂结果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减半.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雌雄异体的坛紫菜生活史中,壳孢子萌发的初始分裂是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世界紫菜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主要栽培种类只有条斑紫菜和坛紫菜两个品种,养殖品种相对比较单一,而紫菜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苗种培育,也就是解决紫菜丝状体的质与量的问题。我国的半叶紫菜主要分布在山东青岛至辽宁大连的黄海西部海区,通过培养半叶紫菜的游离丝状体,用游离丝状体接种贝壳进行半叶紫菜苗种培育,或者将半叶紫菜游离丝状体培养成熟,直接用游离丝状体在半叶紫菜网帘上采集壳孢子,培养半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扬州四美酱品厂合作研制的紫菜酱油、紫菜酱最近在南京通过技术鉴定. 紫菜酱油是在基础酱油里加入一定配比的紫菜,然后进行保温抽提,再加入防腐剂并进行过滤即成.紫菜酱系利用制取紫菜酱油的滤胶体(干紫菜亦可)为原料,加入面粉发酵而成,工艺过程和普通酱一样.这两种调味品加工方便,无需增加新的设备,一般酿化厂均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菜叶状体的营养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成叶状体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如卢澄清等(1979)用微生物分解法,赵焕登等(1981)用研磨法、唐延林(1983)用酶解法分离营养细胞,经培养均获得紫菜幼苗,国外仅见M.Polne Fuller et als;(1983)的报告。紫菜属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藻,进行细胞或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无论从生产上解决苗源的途径或作为选种育种的一种手段来看,  相似文献   

18.
条斑紫菜细胞苗培养及总氮量、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用条斑紫菜体细胞进行室内育苗,并下海养殖。对细胞苗养成的紫菜的总氮量及氨基酸量进行了测定,并与传统法育苗养成的紫菜的总氮量及氨基酸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细胞苗紫菜与传统苗紫菜的总氮量及总氨基酸量相近,说明从群体上看,两者的主要营养成份无甚差异,营养价值相近。  相似文献   

19.
单纯 《水产养殖》2022,(4):57-58
通过对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多年的条斑紫菜养殖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条斑紫菜养殖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后续条斑紫菜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1网帘采苗和养殖前期苗帘的管理 1.1网帘采苗管理 由附着于网帘上的紫菜苗萌发的叶状体是紫菜养殖产量的基础.网帘上紫菜苗采集的质量、密度是影响紫菜养殖高产的第一关键因素.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紫...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皮明胶的脱腥方法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罗非鱼鱼皮明胶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比较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及乳酸菌发酵法的去腥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宜的脱腥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的脱腥条件对明胶溶液透明度及腥味感官评分值的影响。同时对经脱腥处理后的明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成分,为工业化制备无腥味罗非鱼皮明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及乳酸菌发酵法均对明胶溶液具有脱腥作用,它们之间的脱腥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活性炭吸附法脱腥效果最好。正交试验确定的活性炭吸附脱腥的适宜条件为添加1.5%(w/v)活性炭到5%(w/v)明胶溶液中,40℃吸附30min。经脱腥处理后制得的明胶无腥味,粗蛋白含量为91.3%,凝胶强度高达301g,透明度增加,水不溶物减少;GC-MS分析结果显示,明胶溶液脱腥前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3种,其中大部分是酯类物质,其次是醇类、酮类和烯类等物质,明胶溶液脱腥后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6种,种类及相对含量比脱腥前的少,减少的主要是烯类和酮类物质。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法能有效去除明胶的腥味,改善其理化性质,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无腥味罗非鱼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