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为明确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安全性、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种植4年和10个月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紫花苜蓿刈割后10 d喷施不同浓度的甲咪唑烟酸,调查不同剂量下紫花苜蓿的安全性、品质指标和杂草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7和14 d,100.8和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苜草净(咪唑乙烟酸5%)施用时期对雨养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山东省半岛地区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苜草净施用时期对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以及多种营养价值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苜草净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花苜蓿株高的降低,但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其抑制作用较弱;在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苜草净对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与施用苜草净时期的时间顺序呈负相关的趋势,而出苗期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播前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P<0.05);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营养价值指数均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雨养苜蓿区,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有利于紫花苜蓿生物量、粗蛋白产量以及饲用价值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0%咪唑乙烟酸水剂的土壤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其根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咪唑乙烟酸水剂4个施用剂量(0.067 5、0.082 5、0.097 5和0.112 5 kg/hm2)的土壤处理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及生长状况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中剂量0.112 5 kg/hm2咪唑乙烟酸的抑制作用最强,剂量0.082 5和0.097 5 kg/hm2的抑制作用次之,剂量0.067 5 kg/hm2的抑制作用最小。通过施药后3次取样表明,不同剂量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后苜蓿根瘤数目、干质量积累增长的抑制效应不同,高剂量条件下苜蓿受到较长时间的抑制作用;中间剂量和低剂量作用下随时间的推移可以解除对根瘤干物质积累的抑制作用,苜蓿根瘤等级状况可以得到恢复或改善。施药后10周,不同剂量咪唑乙烟酸可导致紫花苜蓿植株干质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但植株全氮量差异不显著,范围在2.2~2.6 mg/g。因此,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生长的安全用量不应高于0.067 5 kg/hm2。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冬闲田播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种植的高产速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试验在南京冬闲田播种条件下对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影响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收获两茬的短期栽培利用时,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可达730.26~1 460.25 g/m2。植株生长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对两茬草干物质产量的贡献率均较大。其中,第1茬草的干物质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再生草的干物质产量依次与干物质生长速率、单株叶面积、单茎茎粗、一级分枝数、株高、株高生长速度和单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WL-414、WL-525HQ、四季旺和德宝4个品种因在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方面表现优异,产量较高,在南方农区冬闲田有较大的栽培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紫花苜蓿春季返青前不同药剂处理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以促进高质量苜蓿生产。本研究通过布设480 g/L氟乐灵、10%咪唑乙烟酸和20%乙氧氟草醚3种药剂在紫花苜蓿春季返青前开展杂草防除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为2.70L/hm^(2)的480 g/L氟乐灵及2.70 L/hm^(2)的480 g/L氟乐灵与0.90 L/hm^(2)10%咪唑乙烟酸混合使用,可有效抑制苜蓿田间杂草的发生频率,显著提升苜蓿草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充分供应情况下,基施不同量硒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育期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草产量、干物质积累速率、株高和叶茎比。基施0.45 kg·hm-2硒的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其草产量、株高和叶茎比方面均表现最佳,草产量分别比未施硒提高32.67%、24.78%和37.93%,株高分别比未施硒提高10.01%、14.00%和10.51%。叶茎比分别比未施硒提高6.43%、8.00%和12.80%。而干物质积累在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分别以0.45、1.05和0.75 kg·hm-2处理积累速率最高。未施硒处理生长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初花期有所下降,但施硒处理均进入生长高峰,积累速率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优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直播越冬率低,难以形成高产的现状,通过覆膜处理,以不覆膜为对照(普通播种),在甘肃甘南夏河县桑科乡海拔3 100 m区域,研究覆膜种植方式下紫花苜蓿种植当年的产量、株高、分枝数和种植次年的越冬情况和草产量特征。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普通播种显著增加了苜蓿越冬率,种植当年及次年的草产量(P0.05),分别为27.27%,31.69%和32.15%。覆膜处理下苜蓿的株高和分枝数虽大于不覆膜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利用地膜进行紫花苜蓿覆盖种植,显著增加了其越冬率和草产量,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紫花苜蓿草地建植成功和优质高产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野牛草(Bouteloua dactyloides(Nutt.) Columbus.)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应用的一种低养护暖季型草坪草,然而杂草的入侵和竞争会导致其草坪质量下降、建植延迟甚至失败。化学防治是常用的杂草防治手段,在有效防治杂草的同时,如何选择对野牛草生长影响较小的除草剂有待探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野牛草草坪不同建植时期使用较为安全的除草剂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成熟期的野牛草草坪对常用草坪除草剂耐受性较强,其中建植芽前比较安全的除草剂有二氯喹啉酸、扑灭津、氰草津、嘧草硫醚、咪唑乙烟酸、甲磺隆、甲磺草胺、硝磺草酮和胺唑草酮,苗期芽后比较安全的除草剂有唑草酮、二氯喹啉酸、二氯吡啶酸、氟硫草定、甲磺隆、玉嘧磺隆、三氟啶磺隆、甲磺草胺、三氯吡氧乙酸、甲酰胺磺隆、西玛津、硝磺草酮和胺唑草酮。本综述为我国合理推广和应用除草剂控制野牛草杂草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了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翌年返青率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刈割次数对翌年各茬草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的影响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时,年内各茬次之间的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综合2年试验结果认为,研究地区灌溉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年内刈割3~4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红豆草、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依据豆科植物与其相应的根瘤菌可以共生固氮的生物学特性,对红豆草、紫花苜蓿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在各生育期就结瘤量、地上部鲜重、株高、产草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后,可提高幼苗结瘤率,增加分枝期结瘤量和地上部鲜重,提高花期产草量,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施磷量对滴灌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环境及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磷(P2O5)梯度: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采用滴灌模式随水滴施,测定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干草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种类(180 kg·hm-2速效氮、150和180 kg·hm-2缓释氮)、施肥时期(1次施入和2次施入)和氮缓释比例(20%,30%和40%)对不同生长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青贮玉米高产的氮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拔节与成熟期青贮玉米的株高和茎粗,以缓释氮复合肥施入量150 kg·hm-2,缓释成分为20%(ⅠC)的处理最好;速效氮和缓释氮对青贮玉米茎叶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缓释比例30%的复合肥(150 kg·hm-2,ⅠB)产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0.468×104 kg·hm-2,干草产量为2.4487×104 kg·hm-2。ⅠB处理与同缓释比例施入180 kg·hm-2的处理相比,干重增产显著,鲜重产量无显著差异。缓释氮处理的氮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高于速效肥;速效氮分次施入比一次施入的氮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高;总之,适度的氮缓释复合肥可有效地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并提高其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肥奠定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和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开展了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11级指标依次为≥39,22~39,12~22,6.7~12,3.7~6.7,2.1~3.7,1.2~2.1,0.7~1.2,0.4~0.7,0.2~0.4和<0.2 mg·kg-1;当目标产量为9~18 t·hm-2、磷肥利用率为20%时,丰缺级别第1~11级的紫花苜蓿推荐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27~54,54~108,81~162,108~216,135~270,162~324,189~378,216~432,243~486和270~540 kg·hm-2。本研究建立了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且季节性分配不均,苜蓿连续种植所导致的深层土壤干燥化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苜蓿与粮食作物轮作是恢复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提高粮草种植系统可持续性的有效方式。但是长期轮作对土壤水分环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仍然缺乏研究,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PSIM)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准确模拟耕作管理对作物系统资源利用的影响。首先根据黄土旱塬区庆阳、长武、镇原3个试验区试验数据验证APSIM模型模拟苜蓿长期连作和苜蓿-小麦轮作系统深层土壤水分和苜蓿产量的可行性,然后设置历时38年的81组轮作情景,评估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深层土壤水分、系统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SIM模型模拟苜蓿产量的精度较高,模拟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65,均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23 t·hm-2和0.17 t·hm-2,归一化均方误差(NRMSE)为29.2%;模型能够精确模拟长期苜蓿连作和苜蓿轮作小麦农田0~1000 cm的土壤含水量,长期连作模拟结果的R2为0.73,RMSE、MAE及NRMSE分别为0.021 t·hm-2、0.017 t·hm-2和11.7%,轮作系统模拟结果的决定系数为0.83,RMSE、MAE及NRMSE分别为0.024 t·hm-2、0.018 t·hm-2和11.8%。情景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苜蓿在系统中轮作年限的增加,0~1000 cm土壤剖面水分极度缺乏(含水量在0.10~0.15)的区域以400~600 cm土层为起点不断扩大,当苜蓿轮作年限大于12年时,所有轮作周期的处理土壤都出现了大范围水分缺乏。81个情景中12年苜蓿轮作14年小麦(L12W14)、L12W16和L8W16这3个处理的总产量最大;系统吸氮量随着苜蓿加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小麦轮作年限大于10年以后系统吸氮量急剧下降;苜蓿轮作大于8年以后系统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苜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环境和水分利用效率,建议研究区苜蓿-小麦轮作系统中苜蓿轮作年限为4~6年,小麦轮作年限大于4年。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旱塬区苜蓿草地管理及草田轮作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硒钴肥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郑州沿黄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和硒钴肥(Na2SeO3·5H2O和CoSO4·7H2O)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肥料从苜蓿株高15 cm开始,每隔15 d喷1次,每次用量分别为57和408 g/hm2,共喷4次,能显著提高分枝期到现蕾期的净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生产速率(P<0.05);单施硒肥能显著增加从分枝期到现蕾期的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低呼吸作用;硒钴配施能促进0~20 cm耕层苜蓿根瘤菌及根系的生长,但不利于30 cm土层以下的根系生长,虽然能增强苜蓿对表土养分和水分的利用能力,但影响其抗旱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王斌  董秀  李满有  杨雨琦  兰剑 《草地学报》2021,29(4):828-834
为探究宁夏雨养区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同播量(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67.5 kg·hm-2,90.0 kg·hm-2)的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处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分别为82.09 t·hm-2和25.21 t·hm-2,显著高于青贮玉米与播量为45.0 kg·hm-2,90.0 kg·hm-2拉巴豆混播(P<0.05);不同播量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青贮玉米单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灰色关联度分析,拉巴豆播种量为22.5 kg·hm-2与青贮玉米混播综合性状排名第一,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青贮玉米单播,可作为宁夏雨养区适宜播种量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为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均能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且单施锌(12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或两两配施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锌(12 kg·hm-2)和钼(0.5 kg·hm-2)配施,产草量最高(7.01 t·hm-2),较对照增产25.40%。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对紫花苜蓿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影响不尽相同,锌(12 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三者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铁钼的含量和锌钼吸收量,钼锌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和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锌或锌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钼或钼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的含量和吸收量;而单施铁或与锌或钼互作均未能显著提高苜蓿铁的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20.
王瑞峰  闫伟  石凤翎 《草地学报》2021,29(10):2372-2380
为探究根瘤菌、施氮量与施肥频率三因素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aoyuan No.3’)生长及纤维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有无接种根瘤菌、5种施氮量(600 kg·hm-2,750 kg·hm-2,900 kg·hm-2,1 050 kg·hm-2,1 200 kg·hm-2)与3种施肥频率(4次、6次、8次)三因素试验,测定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纤维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会促进第三茬苜蓿的生长,而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本试验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为900 kg·hm-2,施肥频率为6次时,地上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