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适时收获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及提高硒肥利用率,探索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干物质累积和土壤有效硒变动规律,采用基施硒肥的方法,研究0、0.15、0.25、0.35、0.45、0.75和1.05kg/hm27种硒肥用量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干物质产量及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P0.05)提高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促进干物质快速累积,且干物质产量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施硒0.45kg/hm2干物质产量和累积速率最大;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盛花期最高;而干物质累积速率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峰值是分枝期和初花期,初花期最大;施硒对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和累积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无影响。施硒能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并与施硒量呈正相关,以施硒1.05kg/hm2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不施硒土壤。试验表明,分枝期和初花期是苜蓿干物质累积关键期,应特别注意此生育期田间管理;基施硒肥能提高苜蓿各生育期干物质产量和土壤有效硒含量,促进干物质快速累积,施硒0.45kg/hm2草产量最大,且盛花期收割能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基施硒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微量元素硒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抵抗逆境环境的能力和机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草产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硒可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各生育期均以施硒量为0.45 kg·hm-2草产量最高,当施硒量再增加,草产量增幅反而降低;不同生育期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施硒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硒量为0.45kg·hm-2 (Se4)时达到最大值;其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其中施硒量为0.35kg·hm-2时,MDA含量最低.说明在施硒量较低时,硒提高了紫花苜蓿抗氧化作用的能力,而施硒量较高时,硒对其抗氧化能力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改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L.)营养品质,探索不同生育期营养积累分配的动态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不同生育期营养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基施硒肥能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和钾的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以基施硒量0.45kg·hm-2效果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分枝期最高,初花期最低;而NDF含量孕蕾期最大,ADF和钾含量盛花期最大,钾、NDF和ADF含量苗期最小;粗脂肪含量初花期最高,苗期最低;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钾的贡献率均高于50%,而叶NDF和ADF贡献率低于50%。适量基施硒肥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叶粗脂肪、叶磷、叶钾贡献率及孕蕾期叶粗蛋白、NDF贡献率(P<0.05),苗期叶ADF贡献率和分枝期叶粗灰分贡献率,以基施硒肥0.45kg·hm-2时达到最大。综上可知,叶是苜蓿营养的重要来源,适量基施硒肥能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并提高叶营养贡献率;分枝期是苜蓿营养相对较高的生育期,以基施硒肥0.45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能力最强;而紫花苜蓿硒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降低.基施硒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有机硒的转化率(P<0.05),当施硒量≥0.45 mg·kg-1时,有机硒转化率 > 50%.紫花苜蓿有机硒转化率随生育期的发展呈下降趋势;紫花苜蓿对硒肥的利用率很低,不超过1.5%;并随生育期的进程先升后降,初花期硒肥利用率最高.施硒量与不同生育期苜蓿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基施硒肥与苗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9912x+0.1827(R2=0.9696),基施硒肥与分枝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7394x+0.1724(R2=0.9670),基施硒肥与孕蕾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5045x+0.1542(R2=0.9694),基施硒肥与初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2547x+0.1588(R2=0.9835),基施硒肥与盛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0044x+0.1500(R2=0.9904).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叶、茎产量及品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最佳刈割期,分别在关中苜蓿、阿尔冈金、金皇后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进行刈割,将其茎叶分离风干后,测定牧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及养分,为家畜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饲料。结果表明,随苜蓿生长发育,其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荚期最高。现蕾期苜蓿茎叶比高于其它时期,成熟期苜蓿株高和分枝数高于其它时期。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相对饲用价值逐渐降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逐渐升高。现蕾期苜蓿粗蛋白和相对饲用价值显著(P0.05)高于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其叶和茎的粗蛋白分别比后者提高了4.52%、8.28%、12.06%、14.70%和12.59%、9.38%、11.19%和28.81%,相对饲用价值分别比后者提高了6.55%、6.60%、29.07%、40.25%和3.84%、6.09%、4.88%、10.99%,粗纤维分别比后者降低了7.46%、6.85%、20.46%、23.00%和2.99%、1.81%、2.67%、3.67%。现蕾期为苜蓿最佳刈割期。  相似文献   

6.
沿淮地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的适宜播种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小燕  沈益新 《草业科学》2012,29(11):1743-1748
为研究播种时间对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影响,以紫花苜蓿“维多利亚”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1年在阜南、淮安两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秋播、春季刈割2茬的栽培模式下,随播期推迟,紫花苜蓿的各生长性状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淮安试验点9月6日播种的紫花苜蓿第1茬初花期平均株高达到91.91 cm,比10月24日播种高出1.14倍;相应地,9月6日播种的紫花苜蓿鲜、干物质产量也最高,第1茬分别达到4.37和1.05 kg·m-2。对产量影响因子的分析发现,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分别与株高、分枝数和单株干质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通径分析发现,株高和单株干质量是紫花苜蓿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早播主要通过促进株高生长、增加单株干质量来提高饲草的干物质产量。综合2年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在沿淮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在9月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硒肥基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不同形态硒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硒量增加,紫花苜蓿全硒、无机硒、有机硒含量和积累量逐渐升高,以施硒量为1.05kg/hm2时达到最大值,同时紫花苜蓿各形态硒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而积累量却不断增加。随施硒量的增加,各生育期有机硒转化率逐渐升高,以施硒量为1.05kg/hm2的处理最高。因此,可通过基施适量的硒提高草产量,并提高硒含量和积累量以及有机硒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冬闲田播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种植的高产速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试验在南京冬闲田播种条件下对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影响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收获两茬的短期栽培利用时,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可达730.26~1 460.25 g/m2。植株生长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对两茬草干物质产量的贡献率均较大。其中,第1茬草的干物质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再生草的干物质产量依次与干物质生长速率、单株叶面积、单茎茎粗、一级分枝数、株高、株高生长速度和单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WL-414、WL-525HQ、四季旺和德宝4个品种因在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方面表现优异,产量较高,在南方农区冬闲田有较大的栽培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施磷对紫花苜蓿分枝生长及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底施磷肥条件下,通过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株高、不同着生部位分枝数、每茎干重和叶茎比的观测,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其分枝生长和产草量的影响,以期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的分枝数和每茎干重(P<0.05),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施磷肥对根颈(冠)部枝条数和每茎干重的影响最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第2茬草根颈(冠)部分枝数由1.17个/株提高到2.80个/株,每茎干重由0.35 g增加到0.84 g,而对残茬茎的分枝数和每茎干重影响较小;各施磷处理组3茬草总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57.4%;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产量与株高、分枝数和每茎干重均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叶茎比成显著负相关(P<0.05)。通径分析发现,分枝数是产量的第一决定因子。综合试验结果,施磷肥主要通过增加紫花苜蓿根颈(冠)部的分枝数来提高干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品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模式,本研究在紫花苜蓿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期和初花期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相对饲喂价值较盛花期分别提高了12.57%和15.66%(P0.05);(2)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下降但营养品质增加,在7.5 cm和10.0 cm显著高于5.0 cm和2.5 cm,前二者相对饲喂价值分别较2.5 cm提高了5.84%和8.16%(P0.05);(3)无论是现蕾期、初花期还是盛花期刈割苜蓿,不同的茬次之间品质差异均较大,其中以第一茬苜蓿品质最佳;(4)结合产业化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以现蕾期5.0 cm留茬和初花期7.5 cm留茬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肥以及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微肥在分枝期到开花期能够显著地提高苜蓿茎叶比,降低鲜干比,增加干物质含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能显著地提高其株高;硒肥仅能提高苜蓿营养生长期的产草量,而硒钴配施则能显著提高总产草量;硒以及硒钴配施不但能显著提高青干草中的硒钴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Fe、Mn、Cu、Zn、Mo和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以Se和Mo的提高幅度最大;硒钴配施能显著提高干草粗蛋白质、粗灰分和钙的含量,显著降低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改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石河子市第八师147团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刈割茬次及生育期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间的差异。选择3个刈割茬次,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生育期处理;分别于青贮发酵第3、9、15、30、45、60天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青贮过程中,刈割茬次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苜蓿青贮在发酵过程中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含量,发酵60 d时,第3茬盛花期苜蓿青贮的DM含量最高,达到39.03%,第3茬现蕾期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第1茬现蕾期CP、WSC含量最高,分别是20.21%和4.39%,第2茬现蕾期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第1茬现蕾期氨态氮含量最低。各处理综合评价排序:第1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现蕾期处理>第1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初花期处理>第1茬盛花期处理>第3茬盛花期处理>第2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盛花期处理。刈割越早,苜蓿越幼嫩,营养品质高,适口性好,并有利于植株再生,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也较晚刈割的其他处理好。因此,控制苜蓿刈割时间可改善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提高苜蓿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了210,263,315,368,420 万株·hm-2的5个种植密度,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群落空间各层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同一生育时期各层叶片C、N、P含量均下降,而叶片C∶N和C∶P则升高,分枝期和现蕾期的叶片C含量及初花期的叶片P含量对密度处理较为敏感;随着紫花苜蓿生育期的推进,相同密度下紫花苜蓿各层叶片C、N、P含量均减小,而C∶N和C∶P则增大;同一生育时期相同种植密度下,叶片C、N、P含量及N∶P的大小顺序为上层 > 中层 > 下层,C∶N和C∶P为下层 > 中层 > 上层。分枝期和现蕾期平均叶片N∶P均处于11~12之间,这2个时期紫花苜蓿受N限制;初花期N∶P为11.63~14.48,紫花苜蓿受N、P共同限制。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8 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平衡施肥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明确光合特性各因子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贡献,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探讨了平衡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平衡施肥可通过提高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含量、群体叶面积指数以增强光合特性,并且N 103.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90 kg·hm-2配施最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2)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以N 103.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90 kg·hm-2配施对产量的提高最显著,年总干草产量达到25636.26 kg·hm-2,相比肥料偏施,平衡施肥才能保障紫花苜蓿高效生产;3)通过主成分归一化分析可知,群体叶面积指数、RuBP羧化酶活性、叶绿素是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贡献率最大的光合因子,其产量贡献率依次为22.8%、21.3%、15.9%。综上,平衡施肥是紫花苜蓿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通过调控紫花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等主要光合因子,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 kg N·hm-2。  相似文献   

16.
黄河滩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3个不同生长年份的生产性能、植株高度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1)4个紫花苜蓿品种前3个生长年,其年干物质产量不断上升.到第3年达到顶峰;从3年平均产量来看.以亮苜400产量最高.2)紫花苜蓿不同茬次的产草量呈现"U"型的变化趋势.第1个峰值在第1茬,并且可以持续到第2茬,第2个峰值在最后一茬.7、8月苜蓿的产量均降至最低;株高的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提高产量的重点在于春季和秋季的生产.3)紫花苜蓿的株高和干物质产量呈现显著(P<0.05)的正相关,叶茎比和粗蛋白含量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和粗纤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苜蓿的选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在田间测定植株高度、叶茎比,预测该品种饲草的产草量、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进而预测其品质.  相似文献   

17.
播种量是保障牧草高产质优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播种量除取决于牧草品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为探明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林纳燕麦(Avena sativa cv.LENA)的最适播种量,本研究设置了120(A)、165(B)、210(C)、255(D)、300(E)和345kg·hm~(-2)(F)共6个播种量,分析播种量对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的增加,林纳燕麦物候期表现出了提前的趋势,在出苗期不明显,但在其它生育期较明显;播种量对燕麦的株高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大多数的取样期,林纳燕麦的株高随着播种量增加表现为减小的趋势;随着播种量增加,茎粗呈下降趋势,尤其在生育期后期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播种量对茎叶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生育期进程,茎叶比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在高播种量(E、F)下,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增大趋势,产草效果最佳;在开花期,低播种量(A、B、C)的气孔较活跃,而高播种量(E、F)胞间CO2浓度较低。在该研究区域,在行距30cm,播种量300或345kg·hm~(-2)下,林纳燕麦的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最理想,产草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北高寒牧区林纳燕麦的高产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