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开展定位试验,设置旋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玉米生育期内,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期至吐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迅速增加,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和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菌群数量及酶活性,且深翻秸秆还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说明深翻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旋耕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不同方式对玉米田有机质、养分含量、AM真菌侵染效应及GR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CK相比,连续2年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利于AM真菌生长代谢及对根系侵染效应的发挥,且3种还田方式中,秸秆深翻还田效果最显著,可使AM真菌对玉米根系的侵染频度提高88.67%;侵染强度提高300.66%;孢子数增加106.67%。  相似文献   

3.
3种改良剂对不同土壤-水稻系统中Cd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石灰和硅肥作为土壤改良剂对几种中度污染水稻土中Cd的赋存形态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和改善糙米品质安全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各种改良剂的性质和改良机理上存在差异,改良效果各不相同,其中硅肥的改良效果最好,其次是钙镁磷肥,然后是石灰。虽然3种改良剂均能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以及糙米和秸秆中Cd的含量,使稻米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但土壤性质的不同会影响改良剂的效果。同一改良剂施用在红壤上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黄泥土,而呈碱性的潮黄土由于土壤有效态Cd的含量明显低于前两种土壤,施用改良剂后糙米和秸秆中的Cd含量虽有所降低,但改善效果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辽南地区雨养春玉米种植适宜的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模式,于2011~2014年进行了为期4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耕作措施(普通旋耕20cm、隔年深松和隔年深翻30cm)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无秸秆还田、秸秆隔年还田和秸秆连年还田)相结合,连续进行4年后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总体上以秸秆连年还田秸秆隔年还田无秸秆还田,深翻深松普通旋耕,且深翻与秸秆连年还田相结合效果显著。与普通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P)相比,深翻+秸秆连年还田处理(SMSR2)显著地促进了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5.93%;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提高31.69%;玉米拔节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5.27%,抽雄开花期提高44.16%;SMSR2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玉米生育期土壤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深松+秸秆连年还田处理(SSR2)也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但其效果稍逊于SMSR2处理。因此,秸秆连年还田结合隔年深耕能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是适合辽南地区雨养条件下春玉米种植的一种科学耕作和培肥方式,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丽江市永胜县片角乡旱区干旱的实际情况,寻找烤烟抗旱技术措施。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不覆盖、增施保德微生物土壤改良剂、隔垄秸秆全覆盖、覆膜+行间秸秆覆盖、覆膜+全表面秸秆覆盖的处理,以云97为材料,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处理能促进烟株生长,各处理大田生育期较CK分别提前了2,4,4,5d。(2)覆膜对烟株在全生育期均有增加地温的效果,而秸秆覆盖降低地温,因此覆膜+全表面秸秆覆盖各土层积温比覆膜+行间秸秆覆盖高2.38-9.25℃,除增施土壤改良剂处理外,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44%,2.99%,4.58%,覆盖措施促进烟株叶绿素合成,前期效果更为明显。(3)各覆盖处理产量、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375,675,750,900kg/hm2,产值分别提高77032,132525,139785,173865元/hm2,均价分别提高1.68,2.37,2.24,2.77元/kg,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6%,4.8%,10.2%,16.8%,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6.7,7.3,14.5,15.8%。(4)增施土壤改良剂使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4.77,4.7%,各处理均使总氮含量分别增加0.14,0.02,0.23,0.42%,除增施土壤改良剂的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分别增加钾含量0.05%,0.09%,0.09%,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其中,覆膜+全表面秸秆覆盖的处理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是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为沿海滩涂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不覆盖秸秆为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及不同覆盖量(2、4和6 kg/m2玉米秸秆)对林下浅层土壤(0~10 cm)养分的影响。【结果】3种覆盖材料均有提高林下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其中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相对较好,稻草秸秆对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玉米秸秆对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影响较大。不同覆盖量的玉米秸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不同,覆盖量越大,覆盖效果越好。相对于秸秆覆盖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作用,对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可用于沿海滩涂银杏用材林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下江苏滨海盐碱地盐碱障碍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拥有的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后备土地资源。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沿海滩涂因盐渍化问题一直无法直接进行农业开发利用。针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渍化障碍,对比不同秸秆利用方式,以及秸秆与其他常用改良剂、覆盖材料在降碱排盐、增加有机质和应对自然条件变化的响应,力求寻找一种便于推广的盐碱地改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覆盖、秸秆覆盖等秸秆的3种处理利用方式对滨海盐碱地改良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综合对比改良效果,3种处理利用方式排序为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覆盖秸秆覆盖;相比单一的改良肥,秸秆还田方式具有结构改良和肥力改良双重效果;对比不同的覆盖材料,在降碱排盐和应对返盐条件下,秸秆覆盖也表现出更加稳定且生态环保的优势;在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下,秸秆综合利用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毛细作用,抑制地表蒸发,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滇中地区植烟土壤退化问题,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养分储存和酶活性变化,以期为滇中红壤地区烤烟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烤烟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及4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处理:生物炭(60 g/m2或30 g/m2)、秸秆(1 000 g/m2或500 g/m2)、聚丙烯酰胺(2 g/m2或1 g/m2)、木质素(60 g/m2或30 g/m2),探讨0~20 cm土层的养分储存和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炭、秸秆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含量;秸秆和木质素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而木质素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生物炭、秸秆、木质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聚丙烯酰胺处理显著提高了脲酶活性,抑制了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相较于秸秆和生物炭2种传统改良剂,木质素也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合其方便、经济的特点,可在田...  相似文献   

9.
李玉利  杨忠兴  仇璇  郁星星  邢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76-11677,11739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改良剂对上海高桥地区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作年限土壤为1、5和6年的3个大棚,分别测定土壤p 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主要养分含量。[结果]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程度,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衡土壤营养元素,改善施用有机肥导致的元素富集现象,明显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结论]在上海高桥地区的农业实际生产中,施用主要成分为石灰氮、秸秆和有机质的土壤改良剂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高桥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推广优化宁波市的稻秸秆雷笋覆盖技术,提升笋农的经济效益,开展稻秸秆雷笋覆盖试验,探究稻秸秆不同覆盖模式对雷竹园地表增温效果、土壤理化性状及雷笋产量产值的影响。设4个处理:处理1对照,不覆盖;处理2稻秸秆+砻糠;处理3稻秸秆+有机肥+砻糠;处理4稻秸秆+尿素+砻糠。结果表明:处理3升温效果好,12月土壤表层最高温可达21.3℃,升温效果总体趋势表现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的亩产量、亩产值、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 919 kg、41 443元、21 635元/亩,与对照处理1相比分别增加了20.9%、285.0%、144.0%。总体来说,在稻秸秆+砻糠双覆盖模式基础上,通过施加有机肥或尿素调节碳氮比,能显著提升土壤表层温度和雷笋产量、产值、经济效益。此外,稻秸秆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处理4对于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大棚土壤障碍因子形成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棚土壤障碍因子形成及调控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大棚土壤障碍因子是国内外共同存在的问题 ,已严重影响蔬菜等作物产量、品质并引起环境污染。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土壤管理、施肥、灌溉、耕作、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农业新技术、新测试手段的应用为减轻和消除大棚土壤障碍因子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石灰氮在设施蔬菜土壤质量提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及设施土壤管理的盲目性,设施土壤出现土传病虫害加重、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匮乏、土壤营养失衡等退化现象。为此,介绍石灰氮的特性、石灰氮在土壤中的转化,分析石灰氮在设施蔬菜土壤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如土壤消毒、土壤改良、提供氮钙营养、促进秸秆腐熟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施蔬菜生产中太阳能-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制订了太阳能-石灰氮土壤消毒全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青州蔬菜种植区内栽培年限分别为1、3、5、7、9年和已废弃1、3年的日光温室及农田中土壤动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日光温室长期应用有使动物类群数减少、密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变小的趋势,温室废弃3年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可自行调整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垄沟式太阳能消毒、石灰氮结合太阳能消毒和垄鑫熏蒸土壤3种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剖面温度和土壤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式太阳能消毒提高土壤剖面温度高,速度快,对土传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土壤速效P、土壤速效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5%和31%,而土壤速效N、有机碳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7%、12%;施用石灰氮土壤速效P和土壤速效N分别比对照增加94%和52%,土壤速效K变化不明显,有机碳比对照降低15.8%;施用垄鑫处理土壤速效钾和土壤速效N分别增加10.7%和22.5%,土壤速效P变化不显著.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对更深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比石灰氮结合太阳能消毒和垄鑫熏蒸土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淑梅  古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00-6001
[目的】研究塑料温室与大田内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温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塑料温室蔬菜地及其附近的大田采取定期采样,用手检法扣Tullgren漏斗法获取土壤动物,在实验室内分析鉴定。[结果]通过4个月的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共捕获土壤动物2453头,隶属于3门8纲11目。其中,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5.82%和25.72%;鞘翅目、等足目、寡毛纲、双翅目、腹足纲、直翅目和鞘翅目幼虫为常见种类,分别占全捕量的5.63%、5.01%、4.32%、3.10%、2.36%、2.32%和1.59%;其余类群为稀有种类。季节变动显示,塑料温室内5月份土壤动物数量最多,8月份最少;自然大田内是8月份土壤动物数量最多,5月份最少。各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复杂性指数(C)表征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比多样性指数(H)更能客观反映土壤动物分布的真实情况。[结论]塑料温室蔬菜地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附近大田土壤中丰富,而且随着塑料温室使用时间的延长,其中的土壤动物数量越多,季节变动与大田中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方法]按蛇行路线采取廊坊市郊大棚温室、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对其土壤肥力、盐分积累及盐分离子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防治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探讨。[结果]廊坊市郊大棚温室土壤肥力水平属中等略偏高,但存在高氮、高磷、低钾现象。大棚温室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比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高。大棚温室土壤中的盐离子含量明显高于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其含盐量已达盐渍化土标准。大棚温室土壤盐分以K+、Na+、Mg2+、Ca2+、HCO3-、Cl-、SO42-为主,其中Na+、SO42-积累量远高于其他离子。[结论]施肥不当及人为调控下的耕作管理措施是导致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山西设施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蔬菜平衡施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山西省设施蔬菜主产区温室、大棚耕层土壤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在山西省不同生态区不同肥力温室、大棚内进行蔬菜肥料试验及施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设施主要蔬菜在不同肥力菜田上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8.
调控膜是微孔地膜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透水保水和调温等功能。对调控膜覆盖下的土壤水分、温度与普通地膜覆盖及裸地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调控膜覆盖对中等以下强度的降水可使90%以上渗入膜下土中,雨后17d从调控膜中散发出的水分仅占渗入水分的17.6%;温度变化,5~20cm土层中午14:00时调控膜覆盖的比普通膜低0.5~0.6℃,早8:00时和晚20:00时温度差异仅在0.2~0.3℃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皖南红黄壤酸且瘠的特点,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油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沸石、石灰、白云石单施以及配合施用对红黄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均能够明显地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显著地提高油菜产量.沸石、石灰、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处理分别比施用氮磷钾肥的对照增产19.5%、53.5%~209.7%、72.7%~229.3%和204.9%.说明了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单施及配合施用对皖南酸性红黄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应用秸秆反应堆对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光温室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具有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地温、培肥土壤、降低连作障碍、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因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推动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试验表明,在每栋温室用秸秆4000kg左右,温室内CO2浓度明显增加,在最冷的12月和1月可使耕层平均地温提高0.5~1.0℃,土壤温差缩小,减少有机肥、化肥和农药用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