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汤菊芳 《当代农业》2013,(23):30-31
选择无病、无伤口、顶芽充实、单个重30克左有的子芋做种:若选择母芋做种,需将母芋切成2~4份带芽小块,切后用草木厌涂于伤口表面或川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消毒.以防伤15感染造成烂种。播前先晒种2~3天.  相似文献   

2.
荔蒲芋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蒲芋球茎顶芽在 MS 6- BA4.0 mg/L NAA0 .0 5mg/L培养基上培养 2 0 d,诱导产生小芽点 2~ 4个 ,此时 ,将它们切分 ,经 2~ 3次 2 5d一周期转移培养 ,繁殖系数 4~ 6,芽长 2~ 3cm,再切分成单芽在 12 MS NAA0 .5mg/L 6- BA0 .0 5mg/L 活性炭 0 .2 %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培养 2 5d,生根率 98% ,移栽成活率 90 %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早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与设计试验于1999年11月至2000年7月在将乐县良种场进行,参试品种有白芽芋和红芽芋,播种期(月/日)分别为11/25、12/15、1/4、1/24、2/13。试验地前作为水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播种期为副区,小区面积13.3 m2,3次重复,随机排列。 1.2 栽培管理采用育苗栽培,按5个不同播种期分次播种,苗龄30 d后移大田种植。畦宽1.0 m,高30 cm,沟宽30 cm,每小区2畦,每畦双行种植,穴距30 cm,每行17株,采用地膜覆盖保温。 施肥上早施苗肥、重施子芋膨大肥。每667 m2(下同)基肥施钙镁磷肥拌山土灰50 kg盖种。追肥共4次,第1次在幼苗1叶1心期,破膜后用碳酸氢铵50 kg对水100倍浇施;第2、3次追肥分别在第4叶和第6叶展开期,结合中耕除草重施复合肥50 kg;第4次追肥在8叶后,地上部与地下部都进入旺盛生长期,子芋形成并迅速膨大,此时控施氮肥,主施钙肥,结合培土施过磷酸钙40 kg,并喷浇芋艿膨大素1次。球茎形成后,子芋顶芽开始向上萌发应及时除侧芽培土,抑制顶芽生长,共培土除侧芽2次。 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前期雨水多,注意排水防渍,后期高温、干旱,每隔3 d灌1次串沟水。7月21日采收。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对芭蕉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芭蕉芋生产中合理的种植方式,比较了紫叶红花和绿叶黄花2个芭蕉芋品种单芽种和复芽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留株数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以绿叶黄花种较优,单芽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比复芽种差,生产上不宜采用单芽作种;绿叶黄花复芽种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80 cm×60 cm,此密度下产量比常规(60 cm×60 cm)种植增加14.75%;田间人工调控每穴留1~5株与自然生长每穴存株相同时,产量均与株数增加呈正相关,在栽培上,生长期间不宜进行疏株处理,保留其自然生长有利增产.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福建龙岩红芽芋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龙岩红芽芋为材料,采用不同肥料配施、种植密度、覆盖方式、品种比较和芋膨大期观察试验.基肥(有机肥500 kg/667m2)+中期(有机肥500 kg/667m2)有利于获得高产,综合品质最好;密度(40 cm×60 cm)产量最高;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植株高度、叶宽、叶长、成叶数、茎基粗度、子芋与孙芋重量;红芽芋子芋重量和产量在芋膨大中期(7月14日)具有明显的快速增长现象;适当增加株高和茎叶产量有利于母芋产量的增加,母芋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子芋个数与产量、孙芋个数与产量的增加,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龙岩红芽芋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挖掘特异芋种质,对25份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鉴定,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相结合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芋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31.32%与0.97。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特征值为10.871,累计贡献率为77.649%,主成分1反映了多子芋株型综合因子,主成分2反映了芋叶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3反映了母芋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4、5分别代表母芋表皮棕毛、母芋颜色因子;另外,孙芋形状、母芋芽色、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表皮棕毛可作为芋种质鉴别优先观测的形态性状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在遗传距离4.171处可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其中第Ⅲ类与第Ⅴ类的子孙芋形状均为卵圆,商品性好。此外,在20份多子芋中还挖掘出2份紫红柄特异芋种质。2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扩增共获得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48条,多态性比率为90.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22~0.64;SSR分子标记聚类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0.721处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2种不同的聚类方式在芋种质资源的鉴别中具有互补作用,均表明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上述结果将为芋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与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1.利用魔芋根状茎繁殖种芋。魔芋的茎膨大成球茎,称球状茎。球茎上面围绕顶芽生长10多条如根样的茎就叫根状茎,是繁殖种芋的好种源,根状茎有分节,每节有一个幼芽,顶端膨大,有2~3个顶芽。利用根状茎繁殖种芋,可全条繁殖,也可切段繁殖。但切段要保留2~3个节,保证有活芽1~2个。切茎后在阳光下晒1~2天,并用草木灰抹切  相似文献   

8.
研究红芽芋种植密度、种芋大小、施氮量对红芽芋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栽培措施组合为每667 m2种2 000穴,种芋大小60~65 g,每667 m2施N 10 kg。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信息》2003,(11):29-29
红芽密节香沙芋顾名思义,红芽、密节是它最典型的外部特征。红芽是指它的芋芽呈红色,这一外部特征是不同的香沙芋品种都普遍具备的一个特征。而密节则是这种香沙芋独有的,它是指球茎表皮间距小于10mm,而其它香沙芋品种的球茎表皮间距都大于10mm,这也是红芽密节香沙芋与其它香沙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香荷芋种芋的形状及压边荷的次数对香荷芋的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选用泰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计长椭圆形、椭圆形和带柄形3种形状的种芋,采用0次、1次和2次压边荷3种方式,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结果显示:苗期带柄形种芋根数、绿叶数和株高等均比长椭圆形和椭圆形有优势;中后期3种芋形对植株性状的影响不大,3种芋形压边荷均比不压边荷根数、地下部干鲜重等明显增加。子孙芋产量长椭圆形较椭圆形和带柄形增产极显著;压边荷2次较压边荷0次和1次增产极显著。长椭圆形种芋压2次边荷子孙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个甘蔗品种连续3a进行田间试验,比较梢部、中部和基部节位芽苗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部节位芽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伸长拔节快,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茎较粗;蔗茎产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5.7%,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5.6%;单位含糖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6.8%,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8.9%;其病根蔗也有增产增糖的效果.证实了甘蔗属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位于蔗茎中部,取中部节位芽做种有助于防止甘蔗品种退化,达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切花月季不同花期需要,以自主选育月季红唇切花新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枝留桩修剪方法研究其生育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高枝修剪萌芽集中,生长一致,萌发2.3个腋芽,形成花枝2.1枝,切花品质一致,花期提前5d,产量提高11.13%。该试验获得月季红唇高枝留桩调整花期、提高切花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物活性水对水稻根和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水研究了其对兴垦10号水稻根和芽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生物活性水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根系活力,增加根和芽的长度,其中用浓度稀释为100倍的生物活性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并建立花生的高频再生体系,比较了22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MS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同时以4d苗龄的花生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的品种差异性,以及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对花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2个花生品种的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率均比在MS培养基上稍高。不同品种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差异明显,其中Hz006、Hz001、Hz012和Hz037幼叶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率较高,均高于90%,Hz015最低,只有31.8%。添加500mg/L Carb对花生幼叶丛生芽分化无抑制作用,其中,Hz009添加500mg/L Carb后,丛生芽诱导率比不添加抗生素的CK提高13.5个百分点;Cef则对多数花生品种芽诱导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Hz010最为明显,其丛生芽诱导率下降48.5个百分点。因此,花生种子预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遗传转化时应选择Hz006、Hz001、Hz012和Hz037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农杆菌介导花生转化时选择Carb抑菌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浸种处理是马铃薯生产中常用的促进块茎萌发的手段,然而浸种剂使用不当,会引起内源激素的失调,导致马铃薯高脚苗的发生。研究壳寡糖浸种对马铃薯微型薯芽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壳寡糖作为马铃薯微型薯拌种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费乌瑞它’马铃薯微型薯为试材,分别用10、50和200 mg·L-1(w/v)的壳寡糖溶液浸种处理,筛选促芽生长的最佳壳寡糖浓度,以50 mg·L-1(w/v)浸种15 min为处理组(COS50),蒸馏水浸种为阴性对照(Con),并选择易引起块茎芽细长且疯长的外源赤霉素3(15 mg·L-1,w/v)浸种处理为阳性对照(GA3)。测定各处理对微型薯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和芽直径的影响,并检测浸种处理前(BT)、萌发前期(BGS)、萌发期(GS)和伸长期(VG)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用石蜡切片染色观察GS期顶芽细胞的形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芽生长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50 mg·L-1(w/v...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环境信号对山桐子形成轮生枝的影响,以1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与日长对山桐子顶侧芽萌发成枝的影响。设置3个温度和3个日长分别进行组合试验,共9组处理,同时以自然处理为对照,每10d观测1次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中侧芽萌发成枝的时间、数量和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5/15℃和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对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影响差异不显著;25℃恒温条件下,12、16h日长时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均呈断续高生长过程,而20h日长下却呈连续高生长过程,12h下高生长量最大,与16h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5/15℃变温条件下16、20h日长可以诱导侧芽萌发进行后发枝生长,日长越长分枝数越少,侧枝生长量越大;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必须高达20h才会出现侧芽萌发成枝现象;25℃恒温条件下,3种日长处理的山桐子苗木均萌发成侧枝。郑州气候条件下,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后生长至5-6月,芽内叶原基全部展开并进入新叶原基形成和缓慢展开期时,顶端优势转换为侧端优势,外界温度和日长等环境信号有利于诱导侧芽萌发成枝,而7-8月高温期日长又变短,很难再诱导侧芽萌发成枝,导致每年集中形成一轮后发枝,进而形成分层型树冠。  相似文献   

17.
对6年生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采穗母树采用摘除主干及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和只摘除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2种摘芽处理,研究了摘芽处理对其生长、穗条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芽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川西云杉顶端优势,促进保留芽萌发新梢及其伸长生长和粗生长,从而增加采穗母树冬芽数。摘除主干及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和只摘除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比对照冬芽数分别增加22.4%和21.3%。摘芽处理能刺激川西云杉节间处簇生隐芽,冬芽数和隐芽数增加提高了下年度采穗母树的产穗量。2种摘芽处理与对照当年可采穗条数(>6 cm的新梢)无显著差异,但显著提高了当年可采穗条长度、基径。摘芽后母树当年可采穗条长和基径的变异系数小于对照,穗条均匀,提高了母树当年可采穗条的质量,有利于当年扦插。  相似文献   

18.
细胞分裂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及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和分蘖相关基因表达在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探讨水稻分蘖芽生长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南粳44为材料,利用氮(N)和生长素(IAA)调控水稻分蘖芽萌发,分析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和CTK含量的变化。【结果】外源40 mg•L-1N增加了分蘖节和分蘖芽中CTK含量,抑制了分蘖芽中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促进了分蘖芽的萌发生长,外源喷施IAA则逆转了氮的作用。分蘖芽中OsTB1的表达受CTK调控,而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可能不受CTK调控。【结论】外界因素对分蘖芽生长的调控至少存在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调控节和芽中CTK含量,进而调控芽中OsTB1等基因表达;另一条通过调控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取材时期对文冠果优树芽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个不同取材时间(5月10日、6月10日和7月10日)文冠果芽外植体接种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BA、IBA、NAA)组合的MS培养基中培养,考查取材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芽萌发、生长及其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时期中,5月份取材的顶芽萌发率和生长最好,7月份最差,几乎没有腋芽萌发;5月份取材外植体在BA0.1 mg/L条件下芽的萌发和生长较好,芽萌发率和芽高分别为88.4%和2.5 cm。6月份取材的外植体在MS+BA0.5 mg/L+NAA0.2 mg/L条件下,芽的萌发率比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条件下的高,约51.3%,萌发芽高为1.5cm;5月和6月份取材获得的芽继代不好,容易死亡,在MS+BA0.5 mg/L+NAA0.2 mg/L培养基条件下继代最好,其4周的存活率为24%;芽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2MS+IBA0.8 mg/L+NAA0.4 mg/L。  相似文献   

20.
辐射对巫溪红三叶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中子不同剂量(0~38.634 Gy)辐射巫溪红三叶种子,观测其对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出苗率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率和根长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芽长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低辐射剂量(6.608~23.86 Gy)可促进红三叶根芽生长,提高幼苗出苗率和株高,但抑制发芽率.高辐射剂量(>38.634 Gy)对种子萌发、根长茎长生长、出苗率和株高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辐射剂量为14.432 Gy时,对巫溪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