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16属,27种菊苣族植物的果实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主要结果为:(1)属间果壁结构差异很大,属内种间果壁结构比较一致;(2)据果壁结构,将16属归为四亚族,即菊苣亚族、还羊参亚族、毛莲菜亚族和鸦葱亚族,(3)叉枝鸦葱可能是鸦葱亚族向还羊参亚族进化的中间类型;(4)果实横切面形状、果棱形状、数目或缺如,果壁结构等特征可作为该族植物分类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明党参、川明参都是我国特有的伞形科单种属植物。根据果实压扁程度,前者隶属于芹亚科美味芹族,后者隶属于芹亚科前胡族。因为二者在根、茎、叶等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有相似之处,长期以来被混淆。本研究选取明党参和川明参2个居群,对其繁殖器官的花序、伞幅数、伞幅长度、果实数量、果棱、果体颜色、油管分布以及合生面等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期为明党参、川明参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江西省伞形科植物区系地理特征与多样性特点,为江西省伞形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伞形科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江西省伞形科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区系起源古老,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无江西省特有植物。江西省伞形科植物种类组成比较丰富,有26属60种(含变种);优势属明显,少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比例分别为53.85%和46.15%。[结论]江西省伞形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植物组成丰富,功能多样,建议加强江西省伞形科植物资源的保护、评价、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系统进化的观点比较委陵菜属种间解剖结构的异同,可作为植物分类及分析其系统关系的重要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对大庆地区9种委陵菜属(PotentillaL)植物茎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9种委陵菜茎有直立茎、匍匐茎、直立或斜生茎3种类型;其解剖结构具有相似性,具发达的髓和皮层,维管束多枚,呈环状排列,维管组织与基本组织(皮层和髓)的比例为19.20% ~ 26.70%.[结论]9种委陵菜都具有旱生植物特征,但是其抗旱性的发达程度不尽相同.该研究为委陵菜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茴芹属是伞形科中较大的属之一,旧大陆广泛分布,具有两侧压扁的卵圆形双悬果。中国茴芹属植物在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方面已有一定工作的积累,而分子系统学为该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带来新的观点。该研究对中国茴芹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近况进行概述,并且提出建议,为茴芹属更深入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西民间壮药狮子尾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对狮子尾茎、叶横切面及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结果]狮子尾具明显单子叶植物横切面特征,其茎表皮下方有大型分泌腔,皮层及中心均散在有限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外方有帽状纤维束,茎中央的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大型;内皮层明显;叶横切面主脉散在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海绵组织中散在较多分泌腔。全株粉末可见大型星状毛;多见簇晶单个散在或聚集于薄壁细胞中;草酸钙针晶较多;显色反应及薄层色谱反应均可见甾体化合物阳性反应。[结论]试验研究了壮药狮子尾的生药学特征,为药材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蔬菜品种资源研究(六)--几种易混淆蔬菜的识别(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风与防风是伞形花科不同属的两种植物,欧防风原产欧、、亚两洲、在欧美各地栽培较多,上海于20世纪初引进种植;而防风则是我国种植较广的传统中药材,不作菜用,上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引进种植,山Yu菜与辣根是十字花科不同属的两种蔬菜植物,山Yu菜原产东亚,我国西南地区及浙江有分布,日本栽培较多,辣根原产欧洲东部,上海于20世纪初引进。因以上两种作物均具有特殊香气和辛辣味,且辣根又称西洋山Yu菜,可作为  相似文献   

8.
藁本属植物(Ligusticum L.)隶属于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阿米芹族(Ammineae)的西风芹亚族(Seselinae)。全世界共有60余种,我国现知有40余种。藁本属一直以来都是伞形科中最难分类的属之一。文章对藁本属在形态与解剖学、花粉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分支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藁本属系统分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石蒜科中玉帘属的葱兰、石蒜属的石蒜、水仙属的水仙和朱顶红属的朱顶红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解剖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海绵组织发达,叶脉中的维管束都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且维管束鞘由薄壁细胞组成,气孔器都由2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无副卫细胞,气孔器的长宽比都很小,在1.03~1.44之间.但是,葱兰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肾形”,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浅“W”或“V”字形;葱兰叶片横切面的上、下表皮分界不明显,无叶缘结构,而石蒜的叶缘为楔形,水仙的叶缘为乳突状,朱顶红的叶缘为圆弧形;葱兰、水仙和朱顶红均为等面叶,而石蒜为异面叶且下表皮细胞上具有明显的尖刺状乳突;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海绵组织内相邻维管束间有大而明显的薄壁细胞,这类细胞破裂后可形成较大的空腔,葱兰则是以花环状的薄壁细胞围成小空腔;叶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葱兰、石蒜、水仙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朱顶红的叶表皮细胞多数近椭圆形或近圆形;葱兰和水仙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很小,石蒜和朱顶红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明显.说明4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为石蒜科植物的种属关系确认与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Haw.)Britt.et.Rose]又名青龙果、红龙果,为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因其果实外表肉质鳞片似蛟龙外麟而得名。果实营养十分丰富,属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除生食外,其花和果均可加工成各种营养保健食品。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药用植物北沙参在华东地区栽培应用。[方法]以北沙参幼苗为试材,正交设置北沙参营养生长期光、肥、水三因素的不同水平处理,检测其生物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多项指标。[结果]北沙参人工栽培的最适条件与其野外生存环境并不完全一致。轻度遮荫、高肥(21.38~32.08 g)和适当灌水(500~750 ml)条件下北沙参生物量明显增加,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变化;逆境条件栽培的北沙参生物量较小,叶绿素与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叶绿素 a含量对光、肥、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且逆境栽培的北沙参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轻度遮荫、高肥和适当灌水是北沙参生长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施钾量对北沙参根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祖刚  赵长星  王月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41-15242
[目的]促进北沙参栽培生产健康发展,实现规范化生产。[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钾量对北沙参根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北沙参根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随着生长进程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直至收获时达到最高值:北沙参根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长进程不断增加,分别到8月上旬和下旬达到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在氧化钾施用量为0~315kg/hm2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根中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多糖和皂甙含量均增加。[结论]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北沙参根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3.
北沙参水提法不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西岭  辛华  谭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81-9482
[目的]研究北沙参水提法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北沙参水提法乙醇处理后3种不同提取物对肺癌细胞株(A549)、胃癌细胞株(SGC)、肝癌细胞株(HEP)的体外药理作用。[结果]北沙参水提后醇溶物、水提后醇沉物和水提后滤渣醇溶物的不同浓度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HEP)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北沙参水提后醇溶物和水提后醇沉物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水提后滤渣醇溶物在300.000 μg/ml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对肺癌细胞株(A549),绝大部分浓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提后醇溶物浓度为37.500μg/ml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水提后醇沉物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水提后滤渣醇溶物浓度为75.000μg/ml和18.750μg/ml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 而对胃癌细胞株(SGC),只有水提后滤渣醇溶物在300.000μg/ml时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仅为6.340%,其他均没有抑制作用。[结论]北沙参水提乙醇处理后的3种提取物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肝癌细胞株(HEP)在体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胃癌细胞株(SGC)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珊瑚菜TrnV-M基因片段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和测序分析,为濒危物种珊瑚菜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探索并优化珊瑚菜叶绿体基因片段TrnV-M的PCR扩增条件,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珊瑚菜TrnV-M基因片段的PCR最佳反应体系:d NTPs 0.50μL,Buffer 2.50μL,Trn M 1.25μL,TrnV 1.25μL,DNA 1.00μL,r Taq E 0.15μL,dd H2O 18.35μL,总体积25.00μL。最佳扩增程序:94℃预变性3.0 min;94℃变性50 s,58℃退火45 s,72℃延伸1 min 25 s,38个循环;72℃延伸8 min。[结论]在最优体系下获得了清晰、稳定的目的条带,校正后条带长度约为757 bp,通过Gen Bank的BLAST比对,确定为TrnV-M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5.
北沙参种子品质检验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北沙参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初步制订了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北沙参种子净度在90%以上,千粒重为22.38~24.09 g。烘干法测定北沙参种子含水量的标准方法是将种子磨碎后在130℃下烘干7 h。低温沙藏的北沙参种子发芽率最高,冷冻贮藏的次之,冷冻沙藏的最低。[结论]一级北沙参种子褐色或黄褐色,净度≥95%,千粒重≥23.5 g,含水量≤12.0%,发芽率≥13.5%;二级北沙参种子黄褐色或黄棕色,净度90%~95%,千粒重22.5~23.5 g,含水量12.0%~14.0%,发芽率11.5%~13.5%;三级北沙参种子黄棕色或土黄色,净度≤90%,千粒重≤22.5 g,含水量14.0%~16.0%,发芽率≤11.5%。  相似文献   

16.
旨在建立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通过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测定其净度、饱满度、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及生活力等各项指标,制定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北沙参种子质量均分成3个等级:沙藏前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的净度分别≥95.0%,90.0%,85.0%;饱满度分别≥70.0%,60.0%,50.0%;含水量分别为8.0%~12.0%,8.0%~12.0%,≥12.0%或≤8.0%;千粒重分别≥23.00g,18.00g,15.00g;发芽率分别≥12.0%,10.0%,8.0%;生活力分别≥35.0%,25%,15%。沙藏后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的发芽率分别≥65.0%,60.0%, 55.0%;生活力分别≥70.0%,65.0%,60.0%,其余指标均与沙藏前的北沙参种子分级标准一致。本研究初步制定了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可为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评价以及对北沙参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分别对石油醚、乙醚、氯仿、无水乙醇、甲醇和水6种溶剂的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茎叶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并测定其吸收峰数目和峰位置;以不同配比的石油醚-乙醚-冰醋酸为展开剂,用硅胶G预制薄层板,对上述6种溶剂的北沙参茎叶提取液进行薄层展开,观察其成分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中,所得的吸收峰数目及峰位置都有差异;薄层色谱主斑点位置有明显差异,且集中、分离度好,均能使其成分得到较好的分离。这两种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北沙参茎叶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明确了北沙参锈病病原是一种缺锈孢型的、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夏孢子不断侵染导致锈病流行;通过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明确了多菌灵和代森锌是防治北沙参锈病的有效药剂,粉锈宁对北沙参锈病无效;防治北沙参锈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提取物对板蓝根根腐病菌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12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落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浓度为0.01 g/mL时,99种提取物对菌落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苦楝皮和威灵仙的抑菌率大于50%,北沙参的抑菌率达到了100%;112种提取物对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1种提取物的抑制率在50%以上,而且北沙参和牛膝的抑制率达到了100%。将抑制率大于50%的11种提取物稀释为200倍,进行二次筛选,发现苦楝皮和威灵仙2种提取物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下降,而北沙参对菌落生长抑菌率仍为100%;11种提取物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下降的幅度在21.59%~47.02%,而北沙参的抑制率最高,为74.50%。北沙参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3.621 mg/mL。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及叶表皮刮取技术对桂竹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对其表皮及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观察桂竹叶片泡状细胞、长细胞、短细胞、叶肉细胞、梭形细胞、气孔器、维管束、表皮毛、下表皮乳突的形态及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各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为4.9%~37.8%,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普遍大于上表皮细胞,短细胞、梭形细胞、气孔器等的解剖结构具有显著特征。对桂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横切面结构与表皮结构的对应关系。桂竹叶上表皮呈现“维管束-长(短)细胞-泡状细胞-长(短)细胞-维管束”的交替带状结构,下表皮呈现“维管束-长(短)细胞-维管束”的交替带状结构,上下表皮解剖结构差异明显。桂竹叶切面上呈现“泡状细胞簇-维管束-泡状细胞簇”的交替结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桂竹具有分类学意义的解剖学特点,为刚竹属近缘属间、属下的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