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温敏型雄性不育系T-4及保持系First为试材,通过观察花粉发芽情况、统计果实种子数、观察花器官,并测定花药内脯氨酸、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探究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番茄生殖生长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T-4在昼28℃/夜18℃的可育温度条件下花粉发芽率、果实种子数、脯氨酸、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昼28℃/夜24℃及昼28℃/夜12℃的不育温度条件下的处理;与保持系First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番茄T4及对照First为试材,通过调查花粉发芽率、自交结实率、果实种子数以及采用Tricine-SDS-PAGE电泳方法分析叶片及花药蛋白质的变化,研究T4的育性转化,并分析其在可育和不育条件下花粉发芽率、自交结实率、果实种子数、叶片及花药蛋白质的差异。结果表明:28 ℃/18 ℃(昼/夜)处理的T4花粉发芽率、自交结实率最高,果实种子数最多,与对照First差异不显著,表明此时T4恢复部分育性|28 ℃/24 ℃和28 ℃/12 ℃处理的T4花粉发芽率、自交结实率和果实种子数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为不育。不同温度处理的T4花药蛋白质与叶片蛋白质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8 ℃/24 ℃和28 ℃/12 ℃处理的T4叶片蛋白质与对照差异显著,但28 ℃/18 ℃处理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POD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不同器官的P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主要差异在雄花蕾,表现为不育株较可育株多2条活性强的酶带;其他器官差异小,仅表现为酶谱带强弱不同。并对POD同工酶与雄性不育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五种鬼伞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五种野生鬼伞 (Coprinus)真菌进行了过氧化物酶 (POD)和酯酶(EST)的同工酶分析 ,结果表明 :五种鬼伞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清晰 ,且分别有一条共同的酶带 ,可能是鬼伞属的POD和EST同工酶特征酶带 ;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均表明 ,家园鬼伞 (C .domesticus)和瓦鳞鬼伞 (C .clavatus)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不同种鬼伞的POD和EST同工酶之间既有共同的特征 ,又各自有本物种的特有特征 ,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鬼伞属种类鉴定、亲缘关系比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丽  宫国义 《中国蔬菜》2006,1(6):16-18
对3种来源不同的长羽裂萝卜(中国萝卜)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和保持关系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育细胞质的恢复和保持关系不同,3种不育系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存在差异,说明3种不育细胞质属于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6.
六株黑木耳两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黑龙江省常用六株黑木耳菌种的胞内、胞外酯酶 (EST)及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黑木耳菌株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 ,同一菌株的胞内、胞外同工酶在酶含量和酶带数也存在差异。此差异性可以用来进行菌种鉴定。  相似文献   

7.
试验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POD、SOD、CAT的酶活性,并分析了EST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亲本及杂交F1代POD、SOD、CAT同工酶活性,母本的酶活性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POD、CAT的差异比较明显,SOD的差异较小。由EST电泳酶谱可知母本有3条明显的酶带,父本有2条酶带,F1代出现了丰富的变异,具有亲本酶带特征的F1代株系约占33.3%。通过亲本及杂交F1代蛋白质SDS-PAGE电泳表明,父本比母本多6条较弱的酶带,F1代中比母本多2条较弱谱带的占15.8%;其余的与母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以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通过分析酯酶同工酶(EST)和过氧化物同工酶(POD)的酶带,研究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与亲本愈伤组织的遗传特性与品系差异。结果表明:黄芩不同品系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EST谱带间具3个带区特征,最多谱带数品系为4条,最少谱带数品系为3条,其中1号、2号、3号谱带为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的特征谱带;POD谱带间具4个带区特征,其中1号、3号和7号酶带为特征谱带,EST和POD谱带的有无、宽窄、颜色深浅,相对迁移率大小均不尽相同。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与亲本细胞愈伤组织既具有亲缘特征又具有品系差异,以期为单细胞克隆品系的遗传特性和品系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蘑菇属的双孢蘑菇、野蘑菇和姬松茸的 8个菌株的菌丝体阶段的过氧化物酶 (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POD和EST同工酶谱不仅清楚地显示出这 3个种的 8个菌株同属于蘑菇属所具有的共同酶带 ;而且酶谱还清楚地显示出不同种不同菌株间的酶的差异。 (2 )双孢蘑菇 4个菌株 (除野生菌株 96 4 3外 )之间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西欧 ,无论是白色品系还是棕色品系 ,它们的POD和EST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是比较高的。 (3)双孢蘑菇与野蘑菇的遗传距离近于它与姬松茸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万寿菊9个雄性不育品系及3个育性正常品系的小花、萼片、叶片进行了POD同工酶分析,并对其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酶带数、酶活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萼片的酶活性与各性状呈负相关;不育品系小花的酶谱比正常品系少一个快带区,而且酶带数较少;株高与各性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先前克隆到的黄瓜脂氧合酶基因CsLOX2 全长的cDNA 为模板,用含有特异性酶切位点
的Yh1、Yh2 为引物,通过PCR 方法将黄瓜脂氧合酶基因CsLOX2 的ORF 区构建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GEX-4T-1 上获得原核表达载体p4t-LOX2,将该表达载体p4t-LOX2 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
中,获得相应的重组工程菌。在IPTG 诱导下,通过SDS-PAGE 电泳,得到一条约115 kD 的融合蛋白条带,
除去pGEX-4T-1 自身诱导的约26 kD 大小的GST 标签蛋白后,CsLOX2 编码一个约89 kD 的蛋白。 经过
融合蛋白表达体系的优化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在 37℃,0.80 mmol·L-1 IPTG 诱导表达 10.5 h,可获得
融合蛋白的最大表达量。  相似文献   

12.
将烟草TA29 花药绒毡层特异启动子驱动下的核糖核酸酶Barnase 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
方法导入渝丰榨菜幼苗下胚轴中,获得了彻底败育的雄性不育植株。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转基因芥菜植
株的花药绒毡层细胞提前降解,花粉母细胞退化,成熟花药中无正常花粉粒产生。转基因芥菜植株除了花
药瘦小、开花后无花粉散出、自交不能正常结籽外,还出现了花朵变小、雌蕊变短、种荚变短、结籽量下
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温度敏感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ldnensis(Lour.) Olsson]的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 L.)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和CMS7311为试材,通过人工低温诱导产生微量花粉,研究了不同育性级别花药中的相对正常花粉率以及1~2级花药中花粉的相对生活力和杂交竞争力。结果表明:诱导产生的1、2、3级花药中的花粉量分别相当于正常花药的73.5% ~84.4% 、47.6% ~51.5% (半不育)和28.4% ~32.5% ,4级花药中均无花粉;1、2级花药中的花粉具有授粉能力, 自交单荚结籽3.9粒,相当于低自交不 亲和;在提前4 h授粉的情况下,1、2级花药中花粉的杂交竞争力仅是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purpurea Bailey)正常花粉的9.1% ~16.6% ,即正常花粉的1/6~1/10。最后提出了利用温度敏感胞质雄性不育制杂交种时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利用人工诱导微量花粉进行不育系自身保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豫07-01 是以自交系P70-4 为母本,以P20-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牛角形,
纵径15.3 cm,横径3.6 cm,平均单果质量66.6 g,果皮绿色,平均每667m2 产量3 456.51 kg,VC 含量
814.0 mg·kg-1,可溶性糖2.57%。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适宜春露地和保护地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5.
将生防菌剂与腐熟有机肥混合制成生物有机肥(BOF),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
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效和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
著降低枯萎病的发生,对照CF 的防病效果指定为0 时,BOF1、BOF2、BOF3 处理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
22.21%、38.91% 和44.45%;在有效养分相同的条件下,BOF2 处理的茎粗、叶长、叶宽和植株干质量均
显著高于CF 处理,表现出了显著的促生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和尖
孢镰刀菌数量减少,均与对照CF 差异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越大,其防病和促生
效果越明显。BOF 处理的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CF 处理,并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
加而更明显,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则不明显。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
壤酶活性,改善苦瓜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减少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海韭2 号是以小黄苗雄性不育无性系为母本,以平韭的优良株系J-95-42 为父本,经过有性
杂交,连续多代优株筛选,优系混合授粉等育种过程育成的深休眠韭菜新品种。植株分蘖能力强,叶色深绿,
平均叶宽0.8 cm,平均单株质量6.7 g,可溶性糖含量1.58%,VC 含量310 mg·kg-1,粗纤维含量0.89%,
北京地区年收割4~5 刀,年产量11 000 kg·(667m2-1 左右,适宜北京、河北和广东等地露地和早春保
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以当年采收的莼菜种子为材料,运用低温、激素、热水浸泡、不同发芽温度以及光照时间等
对莼菜种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低温处理对提高莼
菜种子发芽率有较好的效果,莼菜种子4 ℃水藏后用500 mg·L-1 GA3 溶液浸泡6 h+40 ℃水浸泡50 min
对打破莼菜种子休眠有较好的作用;发芽温度以25 ℃最好,20 ℃条件下种子发芽周期较长,30 ℃条件下
种子发芽孔处易滋生白毛腐烂;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发芽。  相似文献   

18.
种子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处理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经济有效的方法,使用生物、物理、化学因子和技术来保护种
子和作物,控制病虫为害,确保作物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根据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类种子
处理技术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各类种子处理技术的概念、原理、分类、特点及应用情况,为实际生产中进
行种子处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高’梨雄性不育与IAA和ABA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六林  吴巨友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06,33(6):1291-1294
 以雄性不育的‘新高’梨和可育的‘丰水’梨为试材, 研究花粉发育过程中IAA和ABA含量及其与IAA代谢相关酶和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 丰水花蕾中IAA含量从四分体后极显著地高于新高, 在新高花粉败育期(单核花粉早期到单核花粉晚期) 是新高的3.70~4.47倍, 新高IAA含量的亏缺可能是导致败育的原因之一; 新高在花粉发育前期IAA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丰水, 而两个品种POD活性变化一致, 差异不显著, 说明POD不是导致新高IAA含量的亏缺的关键酶; 新高Zn含量低于丰水, 而Mn含量从单核花粉期以后却高于丰水; 新高ABA含量从四分体到二核花粉期显著高于丰水, 而丰水在成熟的花药中积累了大量的A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