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搞好对虾亲虾的人工越冬,既有利于培育对虾早苗,增加养殖对虾的生长时间,达到提高养殖对虾的产量、规格和产值。又能减少海亲虾的用量,有利于保护和增殖对虾资源。  相似文献   

3.
世界养虾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捕对虾产量从1985年开始停滞不前,一直徘徊在190万t左右,然而这一期间的对虾养殖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继续扩大着世界对虾市场的供给。养殖对虾产量从1982年的10万t上升到1992年的70万t,在水产养殖历史上写下了最成功的一页。80年代中期对虾养殖产量的指数增长主要得益于几项养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主要是苗种和饵料),但是经济和生态方面的限制接踵而至,使得增长速度在80年代末开始变慢。  相似文献   

4.
对虾     
《海洋与渔业》2008,(8):31-31
【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暴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5.
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和养殖规模,亚洲地区占首位。最近几年,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目前我国大陆对虾人工育苗量超过世界总量,养殖对虾产量已占世界首位。1987年开始我国大陆部分省份人工养殖对虾出现“滑坡”,这一现象极需注意。本文试图通过亚洲养虾业现状分析,找出浙江养虾业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6.
斑节对虾(Penaeus,mortodort Fabri citts)俗称草虾,是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几年在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已作为虾类的主要养殖对象,并且在高密度和较完善的养殖条件下取得很高的产量。我国大陆养殖斑节对虾起步较晚,近两年才开始较大面积养殖。为了探索斑节对虾在本地区池塘条件下养殖的可行性和高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虾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天文 《海洋渔业》2003,25(3):146-148
对虾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虾养殖的生长速度与成活率,关系到整个对虾养殖过程的成功与失败。育苗生产采用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是培育高质量对虾种苗的保证,更有利于推动对虾养殖走向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对虾的育苗技术发展较快,但在苗种培育方面,仍存在生产不稳定、种苗质量差、育苗滥用抗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有二十三年的历史,随着养殖模式的发展、养殖品种引进、养殖密度和养殖效益的提高,对虾的养殖面积、产量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都在增加,特别是九九年引进南美白对虾并大批量繁育种苗成功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的对虾养殖业无论是养殖技术和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2004年全国对虾养殖面积达三十万公顷,  相似文献   

10.
我省对虾养殖生产经过13年的努力,从苗种培育、成虾养殖、饲料生产,到产品加工运销,已初具规模,并摸索积累了一套养殖技术工艺,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成为我省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我省对虾养殖业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虾塘“老化”,病害蔓延,生产成本高,单位面积产量低。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仅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对虾养殖主要品种南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到斑节对虾再到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为主发展到粗放、半集约化、集约化几种养殖方式并存,养殖的规模和产量、效益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2年广东省对虾养殖产量已超过2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对虾产量近11.8万吨,淡水养殖对虾产量8万多吨。对  相似文献   

13.
对虾白斑综合征(WSS)和桃拉综合征(TS)是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两大病毒病。1993年起我国养殖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中先后暴发白斑综合征,造成重大损失,为恢复对虾养殖产业,我国引进并推广了对白斑综合征有较强抗性的南美白对虾,1998年后该虾在我国逐步形成规模养殖,产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的耐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养殖面积每年以50%递增,养殖产量1990年已达15万吨,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对虾的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199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中,中国对虾约占70%,墨吉对虾约占15%,长毛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详细论述对虾高效技术研究,着重围绕当前世界对虾养殖技术(主要指养成技术)现状的分析、我国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方向等,均是从生态结构的角度探讨各生态要素的相互关系,阐明各项技术系统的功能,总目的是为了强化生态系统的运转,提高系统的生产力,维持最大的持续产量。  相似文献   

16.
湛江是国际闻名的对虾养殖大市,年产对虾量约占广东省的40%,全国的18%,全球的6%。从2000年以来,大面积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这一高产量品种后,对虾产量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虾产品在国际市场逐渐畅销,对虾加工出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养虾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包括种苗孵化、养成、流通、加工、出口和与之相关配套的饲料生产、渔业机械、渔用药物、运输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的、比较完整的对虾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 Miers),隶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俗称羊毛虾、黄虾、沙虾、站虾、麻虾和黄新对虾等。由于周氏新对虾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养殖苗种十分缺乏,而关于周氏新对虾育苗技术至今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周氏新对虾苗种培育技术,以期促进周氏新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马尼拉纯饲料公司兴建了被称为亚洲最大,最现代化的对虾孵化中心。该中心将科研、培训和生产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且附设饲料厂、加工厂等;造价为625万美元。位于三描礼士省帕拉维格的孵化中心,能全年生产对虾苗种,  相似文献   

19.
李卫东 《河北渔业》2012,(11):39-40,45
<正>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1990年曾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1],但由于病害、种质、环境、养殖模式等原因,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平均单产仅有150~300kg/hm2,对虾养殖行业亏损严重。"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经过7代选育获得的第一个人工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2],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势,目前在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已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西的对虾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在大幅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超常规发展,有超过斑节对虾养殖的趋势,新的养殖模式如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快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屡创新高等。做好对虾病害防治工作、保证养成收获是广大养殖户的迫切心愿。现就我们在养殖实践及技术服务中遇到的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经验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发生简述去年广西对虾养殖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等均有发生,如白斑病、红体病、丝状细菌病、黄鳃、黑鳃、纤毛虫、夜光虫、软壳等。其中以南美白对虾红体病表现尤其突出。对虾发病时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