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肉鸡前期饲养管理改进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遗传育种和饲料营养配方技术的不断改进,肉鸡饲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关于肉鸡前期饲养管理提出新的观点:1做好雏鸡早期饲喂工作,使雏鸡第一周就获得均匀良好的发育。雏鸡1日龄起,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还要抓整齐度的工作,雏鸡第一周体重和均匀度非常重要,必须达标,否则会影响出栏体重,所以入舍后仔细挑出采食不好或状态不佳的,包括个头较小的鸡,可单独饲喂,给予精心照顾,这项工作没有明显的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比例稻谷替代玉米对肉用仔鸡生产、屠宰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0只AA商品代肉鸡苗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稻谷替代40%玉米)和试验Ⅱ组(稻谷替代100%玉米),分别在21日龄、42日龄测定各组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用稻谷替代饲粮中40%的玉米,对肉鸡各阶段生产、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基本无影响;稻谷完全替代玉米,对肉仔鸡1~21日龄生产、屠宰性能影响不显著,22~42日龄只均增重、腹脂率显著降低,但42日龄体重基本符合AA肉鸡上市要求,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特别是42日龄指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比例稻谷替代玉米对肉用仔鸡生产、屠宰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0只AA商品代肉鸡苗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稻谷替代40%玉米)和试验Ⅱ组(稻谷替代100%玉米),分别在21日龄、42日龄测定各组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用稻谷替代饲粮中40%的玉米,对肉鸡各阶段生产、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基本无影响;稻谷完全替代玉米,对肉仔鸡1~21日龄生产、屠宰性能影响不显著,22~42日龄只均增重、腹脂率显著降低,但42日龄体重基本符合AA肉鸡上市要求,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特别是42日龄指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遗传育种和饲料营养配方技术的不断改进,肉鸡饲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关于肉鸡前期饲养管理提出新的观点。1.做好雏鸡早期饲喂工作,使雏鸡第一周就获得均匀良好的发育。雏鸡1日龄起,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还要抓整齐度的工作,雏鸡第一周体重和均匀度非常重要,必须达标,否则会影响出栏体重,所以入舍后仔细挑出采食不好或状态不佳的,包括个头较小的鸡,可单独饲喂,给予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饲料形态对京红1号蛋雏鸡生长、消化道发育及开产阶段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0日龄京红1号蛋雏鸡900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450只,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0只。对照组0 ~ 7日龄饲喂颗粒破碎料,8 ~ 42日龄饲喂粉料,试验组0 ~ 42日龄饲喂颗粒破碎料。35日龄时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6只鸡进行屠宰,剩余鸡只追踪开产阶段19 ~ 21周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试验组14、28、42日龄蛋雏鸡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0%、2.56%、3.74%,差异显著(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5日龄鸡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重量分别提高13.60%、11.61%、12.38%,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指数分别提高11.86%、10.65%、10.78%,十二指肠长度提高3.83%(P < 0.05)|试验组肌胃重量和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不同饲料形态对35日龄雏鸡肝脏、脾脏、法氏囊的重量及指数无显著影响(P > 0.05)。育雏期8 ~ 42日龄雏鸡饲喂不同形态的饲料对开产阶段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试验组19、20、21周龄产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综上,0 ~ 42日龄饲喂颗粒破碎料,能够促进蛋雏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发育,利于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打造良好后备鸡体况基础,从而提升开产阶段生产性能。 [关键词] 饲料形态|蛋雏鸡|肠道|生长性能|开产  相似文献   

6.
由于肉仔鸡饲养周期短,约50d左右,有些大型肉鸡企业甚至己将饲养周期缩短至45日龄即屠宰上市。因此,抓好肉鸡尤其是肉雏鸡(0~21日龄)的饲养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由于肉仔鸡饲养周期短,约50d左右,有些大型肉鸡企业甚至己将饲养周期缩短至45日龄即屠宰上市。因此,抓好肉鸡尤其是肉雏鸡(0~21日龄)的饲养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肉鸡生产的效益可以通过降低一日龄雏鸡的成本而得到提高。例如,可用肉用矮小型母鸡作为母本,其活重比现有杂交产蛋鸡低30%,而繁殖性能较高。利用这种鸡,每羽产蛋鸡所耗饲料可节省10~12千克,因此一日龄肉用雏鸡的成本可降低12~15%。将具有正常体重和早期生长迅速的公鸡与矮小型母鸡杂交,可以获得屠宰时活重不低于现有水平的肉用仔鸡。  相似文献   

9.
雏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雏鸡是指0~21日龄的肉用雏鸡,蛋雏鸡是指0~42日龄的蛋用雏鸡。雏鸡刚孵出时,羽毛很短,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散热快,3日龄后又开始换羽,育雏结束时换羽仍未完成。此阶段雏鸡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生产上常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归纳引起雏鸡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现形成文字,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一)育雏料使用误区1.饲喂肉雏鸡料。有的养殖户用肉雏鸡料饲喂0~14日龄蛋雏鸡,这是不科学的。肉雏鸡料蛋白高、能量高,是针对快速生长肉鸡品种设计的,如果用在蛋雏鸡阶段会使心血管发育系统不适应,也不利于蛋鸡育成阶段的体型发育,还会发生营养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11.
从出壳到开始饲喂的间隔时间.是新生雏发育的关键时期.在鸡的一生中.最初两周最为关键,新生雏的培育直接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肉鸡6日龄以内的体重同6—7周龄末体重高度相关,蛋鸡5周龄时的体重与开产时间、产蛋持续时间有关,所以提高雏鸡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选新出壳的爱拔益加商品肉雏鸡200只,分成禁食和采食2组,饲喂相同日粮,分别于48h后和出壳后喂食。按肉用仔鸡常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于0、1、2、3、5、7、10日龄分别屠宰取样称重,测试尽早供给营养对初生肉仔鸡0~10日龄体重及胃肠道重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禁食雏鸡体重失重,禁食组体重及胃肠道各段绝对体重的增长速度低于采食组,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孵化场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被运往养殖场之前,那些脐部愈合略有瑕疵的雏鸡被剔除几率逐步下降。本研究为探讨肉鸡孵化期脐部发育的各种常见状况对于其后来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共进行了2个试验。所有雏鸡1日龄时购自一家商品孵化场,分为两类,一类为脐部发育正常组,另一类为脐部愈合不良组(脐钮或脐渗漏)。试验雏鸡通过羽毛进行雌雄鉴别,地面平养。在此期间,以重复为单位,每周统计个体体重和死亡率,直至41日龄鸡群出栏。正如预期所料,41日龄时,公鸡的体重高于母鸡,脐部愈合不良组(脐钮或脐渗漏)鸡群的体重显著低于脐部发育正常组。与脐部发育正常组和脐渗漏组相比,脐钮组鸡群在整个饲养期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由此说明,肉鸡在孵化期内即使仅有极小的脐部瑕疵,也会对后来的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蛋雏鸡35日龄体重及35日龄生长发育的均匀度和整群的健康状况,对成年鸡群产蛋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在蛋鸡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选新出壳的爱拔益加商品肉雏鸡200只,分成禁食和采食2组,饲喂相同日粮,分别于48h后和出壳后喂食。按肉用仔鸡常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于0、1、2、3、5、7、10日龄分别屠宰取样称重,测试尽早供给营养对初生肉仔鸡0~10日龄体重及胃肠道重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禁食雏鸡体重失重,禁食组体重及胃肠道各段绝对体重的增长速度低于采食组,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1 肉鸡发病特点 1.1 肉鸡不明原因的死亡率较高 若雏鸡品质好、母源抗体水平高而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则雏鸡易在20日龄后出现较高的发病和死亡率,从20日龄前的2‰~5‰上升至2%~5%.若雏鸡品质不好、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而又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则雏鸡易在12日龄后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和2%~5%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禽业导刊》2013,(21):49-50
现代肉鸡饲养专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肉鸡7日龄体重每相差1g,会导致肉鸡42日龄出栏体重相差6.7g。优秀的肉鸡7日龄体重意味着肉鸡在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良好,预示着今后肉鸡会有较高的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和均匀度。因此,提高肉鸡7日龄体重对肉鸡饲养者能否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今肉鸡生长期越来越短,因此,良好的开端对其随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肉雏鸡的开食料进行了试验,得出DOC Star开食料可以优化1日龄肉雏鸡生长早期及随后的生产性能,进而可提高现代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将 10 0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 2组 ,对照 1组喂基础日粮 ;试验 2组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 .8%的谷氨酰胺。采用MTT比色法检测 7、14日龄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 7、14日龄时 ,试验组OD值分别达到了 0 .5 97和 0 .82 2 ,与对照组的 0 .383和 0 .4 94相比 ,差异显著 ;淋巴细胞转化率也分别达到了 5 5 .85 %和 6 6 .5 7%。谷氨酰胺对 7、14日龄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可提高雏鸡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固始鸡、罗曼蛋雏鸡和艾维茵肉仔鸡生长、养分沉积、肉质特性的差异,探讨品种与生长、代谢和肉质间的关系。选用1日龄雄性固始鸡、艾维茵肉仔鸡、罗曼蛋雏鸡各1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在相同日粮条件下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并进行屠宰试验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1)3种鸡在体重、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始鸡低于罗曼蛋雏鸡,罗曼蛋雏鸡低于艾维茵肉仔鸡;(2)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3)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肌肉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固始鸡胸肌和腿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极显著高于蛋鸡(P<0.01),蛋鸡极显著高于肉鸡(P<0.01)。与快速生长的鸡品种相比,慢速生长的固始鸡具有较低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具有较低的肌肉滴水损失、羟脯氨酸含量及较细的肌纤维,并具有较高的肌肉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