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生产4个阶段发展历程的回顾,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我国近几年来水稻生产、市场供需、贸易和价格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我国水稻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并基于粮食安全角度提出了我国水稻生产的政策和技术建议,以期为今后发展粮食生产、流通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莹 《农业展望》2013,9(6):37-41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已有8年,在促进粮食产量、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农户收益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粮食直接补贴实际发放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粮食生产和流通环节也还有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因此需要继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使之能够长期稳定地支持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在分析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和效果的基础上,找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粮食直补未来体系并提出完善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世界与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世界较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稻米国际竞争力状况,并通过对中美稻谷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中泰稻谷品质比较分析及中国稻米的质量安全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影响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研究、引进和推广水稻优质品种,提高稻米品质、建立新的水稻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加强水稻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水稻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水稻生产的补贴份额等提高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一军  刘岩 《农业展望》2012,8(1):39-42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变化引起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以及国内相关粮食产品的价格.最终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行为。因此,研究目前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各主产国的产业支持政策,分析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探寻其变动对中国粮食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中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主要的饲料作物。玉米生产、流通及加工的价格变化对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通过跟踪调研,了解到了近期玉米在农户、经纪人、贸易企业等各环节出售价格情况,对农户、饲料加工企业、养殖企业成本收益实况进行了分析,并从玉米生产稳定、农户收益增加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小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当前,中国小麦产业正处于关键的变革时期,小麦生产、消费、流通以及政策等环节都在发生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技术进步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未来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形势,需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宜中国国情的小麦产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7.
粮食危机爆发后,面对三轮粮食价格飙升,主要粮食进口国以及粮食出口国都调整了贸易政策,都是加强以"奖入限出"和市场隔离为特征的贸易保护,通过降低进口关税、限制出口、削减消费税、增加食品补贴、实行价格限制等措施来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抑制国内粮价上涨。但是在粮食危机的反思中,这种保护趋于理性和克制。国际粮食市场的保护主义回归主要根源在于短期政策的有效性,外部成本较低以及国家主权的超越性。在进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规避粮食安全风险,我国须发展国内生产,完善价格预警系统,分散进口来源地,加强双边及区域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运用多边贸易规则争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我国粮食安全政策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趋向强制性变迁和以调整利益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的渐进性变迁中,粮食安全政策变迁所面临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凸现;坚持粮食生产与流通市场化路径、强化粮食生产资源与环境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完善粮食安全的政策与法制建设和粮食安全机制建设、节约粮食安全成本,是深化我国农业多重转型中粮食安全政策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粮食政策对农户的激励作用与政策建议——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粮食产量固然需要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然而在分散化决策条件下,农户决策及选择直接关系到最后粮食生产中的实际资本与技术运用.本文首先回顾粮食收购和流通制度变迁以及稻谷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的相对价格和收益,以湖南省粮食生产为例,阐述并分析了制度及激励机制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进而进一步分析政府直接干预粮食市场的激励相容问题及不同粮食补贴政策下的农户均衡选择;最后提出建立具有完善市场机制和企业构成的粮食市场以及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国家陆续实施了以种粮直补为主的4项补贴及产粮大县补贴,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补贴激励效应的逐渐降低,抛荒、两季变一季等现象陆续出现,客观上要求出台进一步的粮食生产促进政策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通过国内粮食贸易中的虚拟水流动来计算所产生的生态补偿金额,旨在以此为手段补偿粮食净调出省(区)因为发展粮食生产产生的成本,通过中央层面及粮食净调入省(区)多方筹集的方式实现补偿金的转移支付,改善粮食净调出省(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粮食的稳产、增产,最终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瑞峰  李爽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100-2106
[目的]实证分析贸易成本对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短期及长期的影响,从贸易成本角度为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及粮食对外贸易等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在马歇尔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贸易成本因素,构建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并基于1993~2015年粮食进口数据,对传统进口需求函数和加入贸易成本变量的进口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对收入、相对价格和贸易成本均具有长期和短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大豆进口需求的影响变化较大,而对小麦、玉米和大米的进口需求影响较小;从短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各类粮食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对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需求影响尤为显著.[建议]处理好粮食进口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策略,分散粮食进口集中度;降低贸易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满足国内粮食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稻生产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以2003~2008年我国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年际间、品种间和季节间水稻生产成本效益,以及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成本效益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水稻生产成本增幅高于谷价涨幅,成本推动型特征明显;成本利润率较高,规模增效是提高种稻收益的根本途径;双季稻成本利润率低于一季稻,南方水稻主产区"单改双"难度较大;种稻收益高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东北"旱改水"仍具有潜力。基于上述结论可知,要促进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就必须始终围绕提高种稻效益目标抓生产,必须稳定投入品和产出品两个市场,必须着力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必须强化政策、科技、投入和服务这四大支撑。  相似文献   

13.
韩国地处东亚,以大米为主食,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与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类似,韩国促进水稻生产的政策措施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韩国促进水稻生产的政策措施1水稻进口政策基于保护国内水稻产业立场,近几十年来韩国政府严格限制水稻进口,但在1995年依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城固县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传统的水稻生产靠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生产规模小、用工成本高,而收益较低[1],导致近年来水稻生产积极性不高,土地撂荒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广水稻机插秧新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配套模式,通过近几年推广应用实现了上规模、降成本、提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巩固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陕西省商品粮基地县”的重要地位,加速了我县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粮食产业作为国家经济之基,面临复杂的格局。一方面,粮食连年增产,为国民经济稳定和中央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流通已形成政策依赖,市场化改革面临艰难局面。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交织累积。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并存,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事关国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大局,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近年来,为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国家不断完善调控政策,丰富调控手段,健全调控体系,具备中国特色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新常态下国内外粮食供需格局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也给中国粮食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粮食发展理念,调整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方针,细化各品种发展目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粮食产业政策发展特点,分析当前主要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实施效果及情况,总结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跨入世贸组织的大门,这意味着中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粮食市场,国内粮食生产面临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在WTO游戏规则下,分析目前粮食生产现状,提出采取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建立有效的粮食储备系统,促进粮食企业改革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等措施来引导我国粮食生产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从供给总量来看,近年来通过实行强有力的农业支持政策,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谷物基本实现供求平衡,但不同品种的供求格局存在明显差异。从贸易形势来看,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快速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粮食贸易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总结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粮食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未来粮食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地区水稻补贴政策实施的调研发现,广东省水稻补贴政策存在着补贴力度不足、补贴项目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致使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和水稻产量总体呈现出增长停滞甚至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充分调动稻农生产积极性,促进广东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除了进一步加大水稻补贴力度外,还应加强对种植大户的补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大类粮食综合补贴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供需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大量数据对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消费、储备和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对提高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作用,指出我国粮食继续增产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并基于粮食安全角度提出了政策和技术建议,以期为今后发展粮食生产、流通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