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菇是一种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方法简单,许多地方都有栽培。但我省草菇产量不稳,发展速度不快。为了探索草菇栽培途径,我们于1980年夏采用种过蘑菇的废料作辅料栽培草菇,试验结果比单用稻草的可多采1~2潮菇,每潮菇采3~5天,整个采菇期为22~25天。特别是后期,产菇量较稳,仍保持旺潮产量的50%左右,且朵型较大,一般每朵重40~60克,单生的大朵菇重达110多克(见图)。首批试种草料250斤,收干菇3.4  相似文献   

2.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称“包脚菇”或“广东菇”或“中国菇”,是一种生长周期短、生产简便、见效快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草菇一般习惯于稻草栽培,但生物效率较低,仅及12—20%,江苏很少栽培,棉籽壳栽培虽然生物效率有明显提高,但近年来由于棉籽壳货源短缺,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菇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棉籽壳与稻草不同配比的栽培试验,以寻找低成本、高效益,易栽培的培养基质为城郊大面积栽培草菇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
江西信丰县栽培草菇有较长的历史,草菇产量一直名列江西省前茅。80年代末以前,由于种菇采用室外堆沤栽培方法,每100kg稻草产鲜草菇只有6~10kg。1991年以来,该县种菇能手康遇庆探索出稻草袋栽草菇新技术,从而跃入每100kg稻草平均可产鲜菇25~...  相似文献   

4.
巴氏灭菌床栽草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食用菌》1992,14(3):36-36
草菇一般都是在野外堆栽,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为了探索草菇高产栽培新技术,我们利用塑料蘑菇菇房对培养料进行巴氏灭菌栽培草菇试验.一般每100kg稻草可产菇16~30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草菇是一种质嫩味鲜的食用菌,最早栽培于中国华南诸省,而后传入东南亚各国。香港是世界上草菇销售量最多的地区。自1973年以后,香港已完全利用废棉取代传统的稻草栽培草菇。香港栽培草菇是在一种专门设计的能够调温、调湿、调光和通风换气的封闭式菇房里进行的。菇房顶部呈人字型和弓型。以人字型菇房较为实用,冷凝水不会直接掉落在菇床上。菇房夏天能隔热,冬天能保温,一年四季均可种草菇。菇房建筑材料为塑胶板和塑胶泡沫板。菇房内放置四排床架,每排五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草菇生长所需最佳环境,提高菌菇品质,简述了草菇生产环境控制系统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在采用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的菇房中草菇栽培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的改良,建立一个适合草菇栽培的自动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用种过平菇的废料地沟栽草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树原 《食用菌》1993,15(6):21-22
传统的草菇栽培,是以稻草和麦秸为原料,因产量低,处理方法麻烦,在北方很多菇农都已改用棉子壳为原料.笔者从1989年开始,用种过平菇的废料,经过发酵后在地沟内种草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物效率稳定在30%~35%.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将种过平菇的废棉子壳料从菇房里搬到室外场地上捣碎,摊开曝晒2~3天,直至干燥后备用.(二)栽培季节的选择草菇属高温菇,要求栽培场内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气温太低不易出菇,因  相似文献   

8.
草菇又称为美味包脚菇、稻草菇、蓝花菇,是一种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栽培方法简单,生长周期短,原料方便宜于推广。适于栽培草菇的原料有棉子壳、稻  相似文献   

9.
孙育红  章超 《食用菌》2014,(1):58-59
<正>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著名的食用菌,起源于我国南方,人工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草菇栽培原料由稻草、棉籽壳、甘蔗渣、药渣和废棉等。人工栽培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停留在草堆式栽培状态,产量很低,生物转化率仅在7%左右,70年代后改进了栽培方式,如采取袋栽和床栽的方式相应提高了一些产量,但产量还是较低且很难稳产,故当前草菇主要栽培原料为废棉,大生产很少用稻草栽培草菇。如何使稻草栽培草菇产量达到稳产?笔者从2010年起,进行稻草栽培高产技术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稻草栽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工厂化食用菌菌渣,开发草菇栽培原料,以5种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菌渣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5种菌渣都能获得一定的草菇产量,其中以杏鲍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菌渣栽培的产量较高,都在4kg/m2以上,生物转化率都达到了10%左右,且子实体性状比较好。而蟹味菇菌渣和海鲜菇菌渣由于透气性较差,容易产生菌皮,草菇产量低,不宜直接用作栽培,可添加其他大颗粒原料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江苏省2013年食用菌产量约233.37万t,排全国第四。菌渣年产量约200万t,合理利用这些菌渣,意义重大。通过利用杏鲍菇菌渣进行栽培草菇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产量比稻草基质栽培高,说明杏鲍菇菌渣可以作为草菇栽培的替代原料。  相似文献   

12.
草菇在高等真菌中,栽培简易,原料来源丰富,生产周期短,加工也方便。近年,我所利用农村无土育秧室进行多次栽培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每担稻草收干菇1.5~2斤,高的可达3斤。利用育秧室和原有的秧架栽培草菇,不仅可提高秧室的利用率和不与农业争地,更主要的是解决了农村草菇生产受季节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草菇栽培是以稻草为原料,劳动强度大,管理复杂,一般每百斤草只产菇10多斤。根据草菇的生物学特性,我们于1980年试用棉籽壳栽草菇,效果很好,5000斤棉籽壳收菇1100多斤,平均百斤料产菇22斤,最高达35斤,且制作简便,劳动强度小。栽培草菇的适期,一般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上,江南地区6~9月份均可栽培。室内栽培只要求能遮雨避风,场地清洁明亮。  相似文献   

14.
草菇又名苞脚菇、南华菇、兰花菇、麻菇、贡菇、秆菇等,为草腐生菌类,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草本植物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培养料(郭成金,2010).稻草是最早用于草菇栽培的原料,生产的草菇风味最佳,但因其含氮量较低,纤维含量较高,因此现代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很少单独使用(肖自添 等,2015;李正鹏 等,2017).近年...  相似文献   

15.
<正>草菇,又名兰花菇,属高温型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多以废棉、稻草、玉米芯等农产品下脚料做为主原料床栽草菇,生物学转化率低,基本在10%~25%,其中废棉的最高,达到20%~25%,稻草和玉米芯次之,仅为10%~15%。栽培草菇影响因素太多,因而产量不稳定,虽然有人利用稻草为原料进行熟料栽培草菇提高了生物学转化率,但因为人工操作、用工大,难以普及并实现工厂化栽培。随着草菇和其他食  相似文献   

16.
草菇(Volvariella volvaeea),又名苞脚菇、麻菇、贡菇、秆菇等,在欧美国家被称为稻草蘑菇、中国蘑菇[1]。草菇喜温、喜湿,因自然发生于稻草上而得名[2]。生产实践表明,与其他食用菌相比,草菇菌种最容易发生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栽培工程团队在草菇工厂化三次料技术上取得突破。经过连续3年多的努力,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克服了草菇三次料原基形成难、出菇不整齐、产量低等技术难点,实现了草菇三次料的正常出菇,试验产量达4.3 kg/m2。将目前常用模式的草菇菇房栽培周期(从进料播种到出料)由原来的20~25天减少至12~14天,每个菇房每年最多可以完成30个栽培周期,效率提高66%。  相似文献   

18.
草菇在东南亚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菇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食用菌,从十八世纪开始人工栽培,大约在1932~35年由海外华侨引入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各国具有热带的潮湿气候,主要栽培水稻和玉米,年产稻草和玉米秆约7300万吨。假如其中四分之一用于种菇,约可产1100万吨鲜菇,该地区2.554亿人每人每天可食118克鲜菇。同时种菇的废料可为作物提供成百万吨的有机肥料。本文主要阐述东南亚国家的草菇栽培。  相似文献   

19.
草菇的传统栽培是以稻草为原料,备料手续繁多,劳动强度大,产量低,一般百斤稻草产菇仅15斤左右。我县是产棉区,每年棉壳有3千万斤,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棉壳栽草菇试验,投棉壳料500斤收鲜菇247.5斤,平均百斤料收菇49.5斤。不仅  相似文献   

20.
草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食疗价值的食用菌,我省一般在4~10月(尤以5~9月最适)的自然条件下栽培,冬季因气候寒冷、干燥,栽培极少。我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又毗邻港澳,草菇内销和出口量大,草菇反季节栽培,既可以一年四季均衡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又能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来提前和推后生产,以增加菇农收入。本试验采用稻草作保温材料,在原有菇房内改建保温栽培室,进行反季节栽培,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栽培时间用三个草菇品种试种三批。第一批于1989年11月12日播种,播种20天后日平均气温16.7℃(最高27℃、最低6℃);第二批于1989年12月3日播种,种后20天日平均气温14.4℃(最高27℃、最低9℃);第三批于1990年1月6日播种,种后15天日平均气温25.35℃(最高31℃、最低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