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密度对高产玉米(>15 000 kg•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为玉米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两年在新疆和宁夏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一个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万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之上分析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两年多点共68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7 675.5和20 503.5 kg•hm-2,其中有47个处理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对产量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要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最低、最高密度分别为5.25万株/hm2和16.28万株/hm2;最低、最高收获穗数分别为6.66万穗/hm2和13.84万穗/hm2;最低、最高穗粒数分别为365和657粒;最低、最高千粒重分别为237和404 g。【结论】密度与单产呈抛物线关系,以10.5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着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出最适值范围变窄的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粒数呈增加并趋于不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鲁西地区夏玉米增密种植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年分别在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12个密度处理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年共24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3 424.5、12 676.5 kg/hm2,其中有10个处理单产超过9 000 kg/hm2;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表明,要达到9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种植密度在6.0万~13.5万株/hm2,收获穗数在6.0万~11.5万穗/hm2;单产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9.7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后降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新品种郧单22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郧单2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水平处理的穗长、穗行、出籽率、千粒重、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及二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导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密度和施肥量太高时,产量出现降低.农艺性状变化规律与产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邢抗6号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的3.75万~9.75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邢抗6号的产量变化呈二次抛物线关系,6.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6.30万~6.75万株/hm2;密度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秃顶长度的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密度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宣黄单10号玉米产量和主要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宣黄单10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3 083.13 kg/hm2;密度为5.25万~9.75万株/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植株高度、穗位高和秃尖度有变化,但不成规律,茎粗、穗粗变细,穗长变短,穗夹角变小,叶面积指数变大,单株产量明显降低,密度低,透光好,单株长势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和氮肥对夏玉米驻玉309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14-6715
[目的]为驻玉309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驻玉309为试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和4个供氮水平。收获时,各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测定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穗部性状。[结果]不同密度间穗粒数、穗粒重差异极显著,表现为4.5万株/hm2>7.5万株/hm2>6.0万株/hm2。千粒重在密度、肥力处理间差异不大。行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各施氮处理的行粒数均高于不施氮处理,以450 kg/hm2氮肥为最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各施氮处理秃尖长均低于不施氮处理。驻玉309单株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表现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能提高驻玉309的产量,密度过大和施氮量过多,反而降低驻玉309产量。  相似文献   

8.
淮北地区中大穗型玉米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密度试验 ,采取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了淮北地区中大穗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空秆率、穗粒数、千粒重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在 5 .2 5万~ 6 .0 0万株 /hm2 均可获 90 0 0 .0kg/hm2 的产量 ;在密度≤ 6 .0 0万株 /hm2 的情况下 ,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小 ;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株高随密度增加而增高 (r=0 .8773 ) ,抗倒伏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玉米自交系桂39722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高配、多抗玉米自交系,是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玉米单交种桂单0810的母本;研究和探讨玉米自交系桂39722的产量、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可为桂39722优质高产繁殖及桂单0810优质高产制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在广西农科院明阳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7个种植密度处理(57 000株/hm2、63 000株/hm2、69 000株/hm2、75 000株/hm2、81 000株/hm2、87 000株/hm2、93 000株/hm2),4次重复对桂39722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桂39722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密度达75 000株/hm2(5 000株/亩)时,产量最高5 662.95 kg/hm2(377.53 kg/亩),以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空秆率、感病株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产量、株高、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青枯病和纹枯病呈显著正相关效应,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效应;产量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效应,但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及千粒重、感病株率等因素,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最佳制种种植密度为72 000~78 000株/hm2(4 800~5 200株/亩);在该种植密度条件下,不仅可确保桂单0810的制种产量,而且可确保其种子生产质量。实践表明:当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种植密度为70 695~80 535株/hm2(4 713~5 369株/亩)时,平均产量达6141.45 kg/hm2(409.41 kg/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夏玉米品种衡单6272在冀中南夏玉米种植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耐密性,在行距均为0.6 m的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试验设玉米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9 419.81 kg/hm2)最高,种植密度为75 000 kg/hm2时产量(9 347.97 kg/hm2)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为0,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逐渐缩短,千粒重逐渐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不明显,但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在生产上衡单627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该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植株空秆率低,穗秃尖长度短,经济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1.
高原  李晓辉  郑艳铃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21-5822
[目的]为垦啤2号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设计6个施氮水平和5个种植密度,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垦啤2号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垦啤2号的株高、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施氮量为67.5 kg/hm2时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也最高。当种植密度为350万株/hm2时,垦啤2号的千粒重最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小区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结论]垦啤2号在黑龙江垦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6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滇中高海拔地区玉米高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云瑞505在4个密度梯度6万株/hm~2、7.5万株/hm~2、9万株/hm~2、10.5万株/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穗数、穗位高和秃尖相应增加,穗粒数、穗行数、千粒重则有所减少。种植密度9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11 340 kg/hm~2。说明滇中高海拔地区云瑞505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cm、穗长35.48cm、穗粒数4 987.66粒、千粒重23.88g、产量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小麦品种永良1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2012年,在秦王川地区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50万、750万、820万、900万株/hm2)对小麦品种永良15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种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即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增加。密度为82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2011、2012年分别为6750.00、6683.33 kg/hm2,且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之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降低。密度对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黔单1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黔单19的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寻求最佳种植密度,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黔单19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在增加,而穗粒数、穗行数、百粒重逐渐下降;当密度为5.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992.96 kg/hm2。  相似文献   

16.
裘敏  魏亦勤  张双喜  李红霞  刘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4-11784,11797
[目的]探究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为大面积推广,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设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粒/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密度对面条型小麦品种宁春3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处理下,宁春35号各阶段发育进程和株高的遗传性相对稳定;除450万粒/hm2处理外,其他处理结实小穗数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450万粒/hm2处理的千粒重最高36.8g,产量也最高,为5965.5kg/hm2,密度为600万粒/hm2的产量次之,其余处理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中等肥力水平下,宁春35号较为理想的密度是450万~600万粒/hm2,有利于提高群体和个体质量,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新品种南校205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南校205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A1水平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等方面都具有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干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A2B4,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施肥量为纯N 225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玉米超高产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先正达408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玉米推荐适宜密度在8.25万~9.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为8.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5 333 kg/hm2;种植密度与百粒重呈高度负相关;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在玉门市下西号乡的大麦上喷施巨丰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1次300倍巨丰465 kg/hm2处理的成穗数较对照增加37.05万穗/hm2、株高增加7.5 cm、穗长增加0.6 cm、穗粒数增加2.74粒、千粒重增加1.87 g,不孕小穗减少3.63个/穗,大麦产量可达到9 121.74 kg/hm2,较对照增产17.3%。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瑞华麦520为供试材料,采用9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获得瑞华麦520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瑞华麦520的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且瑞华麦520的三值产价随着密度的增加,穗值呈现负相关的态势,粒值和重值均增加达到一定值后呈下降趋势。该试验得出瑞华麦520的最佳种植密度是基本苗为360万株/hm2,产量达8 686.9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