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作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果树品种,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苹果炭疽叶枯病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大范围爆发和流行,造成部分苹果品种叶片脱落、树势削弱,导致次年果实减产甚至绝产,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制约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病原学研究、侵染机制及抗病机制、防治策略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苹果炭疽叶枯病有更全面的了解,探寻深入研究该病害病原菌分子致病机理的角度与手段,为防控药剂研发和管理措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并为病害综合防治和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田间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凯润等药剂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帅、嘎啦两个品种的炭疽叶枯病防治中,25%凯润乳油2 000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25%凯润乳油2 0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两个组合效果最好,且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组合。25%凯润乳油是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适合推广应用杀菌剂,在发病严重的果园,6月、7月尤其连续降雨前后要及时喷施该药剂。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栽植金帅、嘎啦等苹果的果农常遇到一个问题:到了7—8月份,苹果还没熟,叶子却落了。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慌神,有的果农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各种杀菌剂一起用,最终也没见效。研究表明,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多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的,果树植保专家简称其为"苹果炭疽菌叶枯病"、"苹果叶枯病",也有叫"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致害病菌则称为"叶枯炭疽病菌",主要危害嘎啦、金帅、  相似文献   

4.
关于苹果炭疽叶枯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有效药剂,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炭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4次药后26 d,25%吡唑醚菌酯EC 1500倍液和70%丙森锌WP500倍液对苹果炭疽叶枯病防效分别为93.62%和90.95%;80%代森锰锌WP500倍液和78%波尔.锰锌WP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7.24%和83.83%。以上4处理的防效均显著优于86.2%氧化亚铜WG2000倍液。在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生初期,均匀喷雾,间隔15 d,共喷药4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发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高效化学防控技术。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和前人病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设计大田化学防治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组合和不同施药间隔期对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配合施用必备波尔多液和噻霉酮·戊唑醇复配剂、或配合施用必备波尔多液和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复配剂均能有效的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病率均降至10%以内,保叶率均在95%以上。此外,依据天气预报雨前喷药,并适当延长生长季节的喷药间隔期,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且不影响防治效果。2017年度农药施用减少2次,施用量减少28.6%。配合使用必备波尔多液保护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叶枯病;结合天气预报进行精准防治,可有效防控炭疽叶枯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减量增效,提高果园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苹果,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它丰富的营养被称作是水果之王。但是炭疽叶枯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苹果的生长。本文主要针对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咸阳果区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调查和观察,掌握了该病在当地的发生特点,综合分析了近年加重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草坪病害在昆明城区主要有锈病、黑粉病、粘霉病、德氏霉叶枯病、壳二孢叶枯病、炭疽叶枯病、夏季枯斑病等。经调查,以上病害的发生与草坪品种、气候环境及管理状况有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最适施药时期,分别采用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了6种药剂的内吸治疗效果和8种药剂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了5种药剂,在嘎拉苹果园进行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控,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嘧菌酯)SC1 000倍液会对苹果树产生药害,不宜在嘎拉苹果园使用;78%波尔·锰锌(科博)WP400倍液与80%代森锰锌(大生)WP 500倍液,不仅对苹果炭疽叶枯病防效理想,并对其它几种落叶病也有很好的兼防作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国庆红"是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选育的中熟苹果新品种。该品种果个大,平均单果重328.0 g,果形指数0.86,果皮底色黄绿色,着片状鲜红色,果面洁净无果锈,有较厚蜡质层,触摸有油腻感,肉质细、致密,松脆多汁,有香气,酸甜可口。去皮硬度8.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抗逆性强,对苹果炭疽、叶枯病免疫,高抗苹果轮纹病,在河南省商丘地区9月下旬成熟,可在豫东黄河故道地区及气候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手机尾号为3517的用户问:苹果叶片初期黑色病斑,后期失水呈焦枯状,有的果也受害,这是什么病,应怎么防治?专家解答:这是苹果炭疽叶枯病。这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造成早期大量落叶,降低果实商用品质,因此应采取  相似文献   

13.
苹果炭疽菌叶枯病简称苹果叶枯病,病菌为叶枯炭疽病菌,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造成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和“麻面果”,使苹果失去商品价值,对苹果的生产威胁巨大。据相关资料记载。该病于2010年8月份在我国安徽、河南、山东等地首次发现,主要为害嘎啦、金冠、秦冠、乔纳金、甜黄魁5个品种。现将临猗县苹果炭疽菌叶枯病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发生情况 苹果叶枯病2013年在临猗县首次发生。2013年7月上旬临猗县植保站陆续接到果农反映,嘎啦苹果树叶片发黄,大面积落叶,随后县植保站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果树叶片上病斑连接成片,病害蔓延迅速,园内落叶现象极其严重。有的叶片形成红褐色大斑;有的叶片呈红、黄、绿花叶;有的叶片变黑、干枯、脱落,酷似褐斑病;有的嘎啦果实向阳面出现了类似套袋果内红点病的症状,这直接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效益。紧接着植保站对全县果园进行了普查,发现大面积落叶现象不仅限于嘎啦果园,花冠、秦冠、锦绣红、乔纳金等果园内也有。发生范围广、面积大,为害损失极为严重。特别是6-7月未喷药的嘎啦、花冠、秦冠、乔纳金等品种,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80%以上,病果率达50%以上。嘎啦和富士混栽园,落叶的只有嘎啦树,而同园的富士树并没有为害症状。经与果农沟通.降雨前园内叶片正常,生长旺盛,雨过天晴进地后,发现嘎啦树上叶片开始发黄,2-3天叶片就大量脱落,根本来不及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筛选出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有效杀菌剂,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采用室外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了6种药剂的内吸治疗效果和8种药剂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在病菌侵染后的72小时内使用吡唑醚菌酯,或在病菌侵染后的24小时内使用咪鲜胺对病斑的显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波尔多液在喷施后18天,对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抑制效果仍达50%,肟菌·戊唑醇、烯酰·吡唑  相似文献   

15.
<正>1 6月用药1.1主要作用。6月份重点针对褐斑病、轮纹病、炭疽叶枯病、红蜘蛛、银纹细蛾、腐烂病等用药,同时考虑斑点落叶病、苹果绵蚜、苹果小卷叶蛾等。1.2用药时间。袋后第一次药剂于6月中旬前后,持续阴雨期到来之前喷施。6月份,我国北方地区有一个持续降雨期,持续降雨来临前,果园内需全面喷布一次持效期长的保护性杀菌剂。第二次用药在第一次用药的15~20d后。1.3用药考虑。6月份的持续降雨为褐斑病、炭疽叶枯病、轮纹病、腐烂病、斑点  相似文献   

16.
高邮市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林  陈海新  朱凤生  徐金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14-1715,1831
阐述了高邮市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概况、流行特点及灰飞虱虫量与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发病加重原因,提出了在选用抗(耐)病品种基础上,全面实施"治虫控病,切断传毒链,争得防治主动"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黄河故道果区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包括腐烂病、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山楂红蜘蛛、二斑叶螨等,分析苹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地区苹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为对照,研究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不同剂量对苹果褐斑病、炭疽叶枯病引起的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7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4.32%,极显著高于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处理;施药后3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炭疽落叶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0.40%,与常规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白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 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水稻白叶枯病最近几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呈现突发和爆发态势。明确当地病原菌毒性和品种抗病情况,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措施。选择东北稻区2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了IS-PCR扩增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0.83遗传距离水平,23个菌株可划分为5个簇。利用分离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与粳稻品种接种互作,"通禾855"等部分品种表现较强抗谱。用9个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标准菌株对15份北方粳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结果显示除品种"通系929"表现中抗外,其他品种的抗性综合表现感病。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较复杂,筛选、引进广谱抗水稻白叶枯病种质资源材料非常必要,而且,利用当地菌株筛选抗源材料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