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双季稻三熟制≥10℃的临界积温为基本立足点,以双季稻每hm^2单产18t和增产30%-50%为超高产目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理论与配套技术。主要结果如下:①在光热资源被认为仅能作早三熟的中低产地区,三熟以季稻仍具有超高产潜力。②LAI光合适期是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基础栽培理论之一。利用不同育秧方式增加积温、调整生产重心、扩大叶面积指数、本田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是挖掘光能生产潜力的核心。③组装形成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的高起点、中群体、壮根、壮穗、满负荷运转的综合配套技术关系。④继承性地研创了“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新型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工厂育秧和机插配套是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但在苏州地区三熟制上,工厂育秧在密播条件下,延长秧龄则秧苗素质下降,不利高产;缩短秧龄又推迟成熟,影响后茬.这是三熟制早稻采用工厂育秧的一个难点.此外,工厂秧用什么机器配套栽插,什么密度有利增产,高产栽培应掌握  相似文献   

3.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工厂化育秧能较好地规避不利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和秧苗素质,解决因遇雨而造成的取秧栽插的困难。因此,太仓市2009年利用原有大棚开始了简易工厂化育秧尝试,2011年在连栋大棚内进行工厂化育秧,获得了成功。现介绍大棚育秧在太仓市实施及其推广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育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与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祁镇早在1979年就引进日本工厂化育秧设备,全镇工厂化育秧面积曾发展到万亩以上,但因技术不过关,面积逐年减少至零。近年来,由于机械性能的改进和提高,育秧技术简易完善,机插秧面积又逐年恢复增加,从2001年的零星面积到2005年的965亩,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镇已有手扶插秧机1  相似文献   

5.
机插是水稻轻型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已在80年代初就进行推广。但迟迟不能普及,其主要原因是与机插相配套的育秧技术没有跟上。自1994年我们大可农艺场首创了“水河泥田间简易规格化育秧法”后,情况有了好转。单就我们余姚市而言,机插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迅速发展到上万亩;插秧机从原有的几台发展到现在的上百台。1995年余姚市在我场召开了春插(机插)现场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水河泥田间简易规格化育秧法使机插有了依托,有利促进农机化发展。1.水河泥田间简易规格化育秧法的优点水河泥田间简易规格化育秧法与我省原“田间简易规格化育  相似文献   

6.
水稻简易工厂化集中规模育秧,是采用简易的设施和方法为秧苗创造人为可控的环境,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的育秧形式。育秧整个过程基本实现集约化、机械化、工厂化。此项育秧技术集成,使水稻规模生产大户或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容易接受和掌握,也为水稻育秧专业化和商品化开劈一条新途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特点,总结了其实施要点与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简易工厂化育秧及其设施的高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机插简易工厂化育秧及其设施的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在对建棚、育秧技术环节精细设计的基础上,对2种大棚的综合利用模式(水稻育秧-耐热青菜-芹菜-春大白菜,水稻育秧-豇豆-芹菜)的应用技术和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9.
我省南部和沿江地区实行双三熟制栽培,由于全年生育期偏短,后季稻必须采用40~60天较长秧龄的秧苗,加上育秧期间正值梅雨季节,气候温暖,日照不足,所育秧苗一般偏高.群众采用严格控制肥水的办法,抑制秧苗的生长,但往往效果不理想,且秧苗素质差,移栽后返青活棵慢,分蘖少.采用两段育秧方法,虽然能控制秧苗生长,显著改善秧苗素质,但花工费事.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对"温室"两段育秧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简易温室两段秧育秧技术,并配套集成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一、两段育秧的增产作用和适用范围 两段育秧是从连作晚稻开始试验的。长江下游双季稻区早稻抢收和晚稻抢种的季节很紧。几年来扩大三熟制和早、晚稻迟熟高产品种,显著增加了早稻与春粮的产量;但带来了晚稻栽插季节延迟,产量不稳不高的新问题。要使晚稻迟栽高产,必须首先抓住培育长秧龄的壮秧。浙江省历来有较丰富的培育稀播大秧经验,它比较粗壮,较耐迟栽,但每栽种4-6亩  相似文献   

12.
对三熟制早稻用氮素化肥作穗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何时施用穗肥,其产量与不施稳肥的比较,无明显不同;在生育后期天气不利时,还有减产趋势;考察主要经济性状,也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通常育秧栽培情况下,三熟制早稻采用传统的集中前期施肥法,即施足基肥,早施足量分蘖肥,一般不施穗肥,必要时施用适量穗肥保花,是适合生产实际的。  相似文献   

13.
水面带土(泥)育秧法是将育秧床(或称大秧盘)带薄泥放置在鱼塘水面上的育秧架中进行育秧的一种方法(见照片)。它利用了鱼塘坎壁高于田埂和水面温度较稳定(春可防低温、夏可抗高温)的条件,在水面上设置育秧床架,和木制尼龙网纱底或带孔塑料床等简易设备,一亩水面一次育成的秧可供30~40亩大田栽插之用,一年可育秧2~3次,可供100~120亩大田使用。育成一亩秧比常规秧田育秧省工25%,比薄膜育秧减少费用约75%。据溆浦县麻阳水公社、新  相似文献   

14.
早稻简易工厂化育秧及机插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早稻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及配套机插高产、稳产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史强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66-167
黑龙江省属寒冷稻作区,通常条件下只能种植一些中早熟品种,通过该项技术打破常规的育秧栽培方法,使晚熟水稻品种也能在我地区能正常生长发育,并且采用一次育秧技术,使秧苗在大棚内达到带蘖壮秧,然后摆栽至本田,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五华县农业局安流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响应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动绿色崛起,实施科学发展”战略,认真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新路子,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摸索出一项新的水稻育秧技术——简易大棚“丰”字架水稻育秧技术。此项技术的推广将传统分散田块育秧转变为大棚集中育秧,每667m^2大棚可育插27.3hm^2的秧苗,既方便群众、节约用地、节省劳力、降低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机插秧,而水稻育秧能否规格化、标准化是机插秧技术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所在。文章对简易机械化工厂育秧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介绍,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以为水稻机插秧培育出适用秧苗,同时也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水稻简易机械化工厂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易机械化工厂育苗为水稻育秧向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发展探索了途径。简易水稻机械化工厂育苗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育苗工厂的选址、设计与建造工厂育苗是一种设施农业模式,是把传统的大地分散育苗改变为春棚集中育秧,生产全过程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为水稻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的环境条件。因此,需要选好工厂地点,做好结构设计和建造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贵州开阳县自1985年以来,推广工厂化薄土育秧技术,室内一次成苗直插大田,比原来老法育秧和两段育秧能更有效地克服“倒春寒”气候对水稻育秧的危害,且秧期短(仅15—18天)、稳产高产、省工省种、省秧田,受到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制种中两段育秧和不割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段育秧和不割剑叶技术制种,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制种产量。父本分两段育秧穗多穗大,增加颖花数和花粉量,提高异交结实率;母本稀播,适龄大秧移栽,肥料一次性施入,早追肥一次,适时适量地喷施“九二0”,控制剑叶长度,避免剑叶对授粉的障碍,从而无须割叶,有利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