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肝白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0 d内番鸭,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表面坏死、纤维素性心包炎为主要病变.Kaschula等(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法国学者Gaudry等(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从患上述症状和病变的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目前该病已广泛流行于法国、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在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番鸭传染病,最早在福建莆田、福清等地发生,以后相继在广东佛山、浙江金华和我国各番鸭饲养区发生,以肝、脾出现灰白色小点为主要病变,俗称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发病日龄以10~30 d居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病鸭耐过后成为僵鸭,当时临床上无法防治,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诊断、防制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物治疗疑似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鸭患病中后期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3.
140只刚出壳的雏番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试验组(I)两组。隔离饲养一周后.试验组鸭背部肌肉注射0.5mid只的“白点病”病毒稀释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番鸭分别于攻毒后1、3、5、7、10、14d时颈静脉采血各10只,涂片。并进行剖检。用ANAE染色法标记T淋巴细胞,并计算出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发现:“白点病”能损害雏鸭的细胞免疫功能,导致鸭免疫功能降低;在试验期内.淋巴细胞ANAE^+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试验用“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建立番鸭“白点病”病理模型。在攻毒后第1,3,5,7,10,14天分别采血测定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体温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雏番鸭感染“白点病”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导致动物机体严重贫血;攻毒组雏番鸭的淋巴细胞和分叶嗜中性粒细胞在感染后第1,3,5,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嗜酸粒细胞与杆性嗜中性粒细胞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感染“白点病”的早期,雏番鸭体温呈上升趋势,但感染末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浦城县石陂镇黄土当村3户农民同在一处饲养半番鸭3800羽,育成麻鸭6500羽,由于免疫接种操作失误,于1999年5月17日开始发病死亡,在不到10天内死亡6320多羽,直接经济损失6万多元。为了总结教训,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 疫情调查 5月17日浦城县石陂镇黄土当村同处饲养的半番鸭群中发现有3羽死亡,疑为鸭瘟。18日开始用每羽5头份鸭瘟疫苗免疫预防,并在苗中加青霉素每羽4万单位,(疫苗和抗生素不能合用)。其接种顺序是:先接种70日龄1800羽半番鸭,其次接种相邻的50日龄半番鸭2000羽,…  相似文献   

6.
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鸭,发病时间集中在2~4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40%~50%,严重危害雏鸭饲养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严禁到疫区引进番鸭苗、种鸭和种蛋,做好种鸭免疫接种,为易感雏番鸭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对孵化场、孵化箱、孵化室和孵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在雏鸭出壳后48 h内皮下接种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清洁消毒,以防止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该病,对发病番鸭可立即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紧急防控,同时,可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控制某些细菌的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番鸭“肝白点病”又称番鸭“花肝病”或“肝花点病”、“番鸭坏死性肝炎”等,自1998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浙江、广东等番鸭饲养密集地区频频发生并流行,其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2003年3月,我市首次发生番鸭肝白点病,同年4月中旬又相继发生两起。一发病情况我市长庄乡养鸭专业户李某,2003年3月购回雏番鸭4000只,至5日龄时,发现100多只番鸭腹泻,粪便大多为绿色,少数为白色,采食量减少甚至废绝。畜主用乳酸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先后拌水供鸭饮用,疗效不明显,病鸭越来越多,至9日龄时,死亡500多只,尚有患病鸭1000多只。病鸭精神萎靡,尖叫…  相似文献   

8.
我们选用了民星集团江西饲料厂生产的氨基酸浓缩料添加与否做了番鸭饲养的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宜丰天宝种禽场番鸭1500羽,进行了鸭瘟疫苗预防接种和基础料预饲20d。1.2分组随机抽取500羽作为试验组,250羽作为对照组。要求健康,体重接近。...  相似文献   

9.
一种番鸭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冬以来 ,我县各地的雏番鸭发生了一种以肝、脾出现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疾病。其传播快 ,发病率及致死率均高。用各种抗菌药物及现有的各种高免血清 (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抗小鹅瘟高免血清 ,抗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血清 )治疗无效。因本病的病理变化极具特征性 ,故本地俗称为“番鸭白点病”。为有效地防制本病 ,我们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诊断和治疗试验 ,现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998年冬本病先在个别养殖户发生。因肝脏具有白点状坏死并具心包炎、肝周炎变化 ,养殖户误以为巴氏杆菌病和浆膜炎 ,用各种化学药物及抗生素治疗无…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15日福安市溪柄镇溪南村养鸭专业户郭某饲养的890羽雏番鸭养至20日龄时,有部分鸭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7d 死亡70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检查综合诊断为雏鸭传染性窦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县番鸭生产发展迅速,但一些病毒性疾病发生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鸭生产。在我县番鸭发生的主要疾病有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病毒性肝炎、鸭瘟等。上述绝大多数病可用疫苗提前进行免疫,一旦免疫失败,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必须采用其他措施,以促使病鸭群及早恢复健康。一、采用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当鸭群发生鸭瘟时一般每鸭用5羽份以上鸭瘟疫苗进行肌肉注射。由于鸭瘟疫苗产生免疫力时间短,因此能迅速控制病情。采用疫苗进行接种时应注意几点:1.紧急接种要建立在确诊的基础上,选用相应的能尽快…  相似文献   

12.
鸭变形杆菌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散发性细菌性疾病,在番鸭,绍鸭中均有发生,多发于3—35日龄雏鸭,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近2年来,随着养鸭场规模和饲养密度增加,该病时有发生。杭州市萧山区某养鸭专业户,常年存栏番鸭5000~10000羽,2009年9—11月鸭群连续发生以气管内充满大量干酪样物为特征的变形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番鸭的一种新病毒性疾病--花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远 《中国家禽》2005,27(21):18-19
番鸭花肝病是自1997年以来在雏番鸭中发生的以肝、脾上散布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的一种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这些小点似花点状。故称之为“花肝病”,也有的称“白点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多个省份的番鸭养殖地区常有暴发,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该病的认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缙云县目前从事肉鸭饲养的农户达160多户,存栏肉鸭26.87万羽,全年饲养量134.3万羽,年出售商品肉鸭107.5万羽,总产值1753万元,利润348.86万元.种番鸭存栏1.2万羽,樱桃谷种鸭2.6万羽,孵坊5家,交易专业市场3个,从事雏鸭调运和肉鸭销售的人员40多人,饲料加工厂3家,肉鸭产品加工企业3家.2001年饲养肉鸭1000~3000羽的农户有64户,3000~5000羽的有40户,5000~10000羽的有32户,10000羽以上的有10户.饲养方式多以圈养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利用山塘水库等水面进行鱼鸭联养.  相似文献   

15.
雏番鸭花肝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番鸭"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弧病毒引起的、对雏番鸭有着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于患病雏番鸭的肝脏具有特征性病灶,在其表面形成大量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故称"花肝病"。该病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这几年该病在饲养番鸭地区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感染,俗称番鸭"白点病"、"花肝病",是由MDRV引起雏番鸭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5月吉林省吉林市某珍禽养殖场饲养已免疫过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小鹅瘟弱毒疫苗、雏番鸭"花肝病"弱毒疫苗的28~42日龄番鸭群,陆续爆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种番鸭大批死亡。发病番鸭为同群或鸭舍临近,共饲养种番鸭1 245只,发病后多种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18.
(上接2001年第5期P41)4.2血清学诊断方法4.2.1中和试验:①雏番鸭中和试验:将上述被检病料的上清液,或分离的胚绒尿液毒(鹅胚或番鸭胚,须5代以内)分成2份,1份加入4倍量已知抗番鸭细小病毒血清,另1份加入4倍量灭菌生理盐水或PBS代替抗血清,混匀后置37℃温箱作用60min。每组分别注射6羽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番鸭,每雏皮下0.2ml,隔离饲养观察10d。血清组雏番鸭健活,而对照组雏番鸭发病死亡,其临床症状及病变与自然病例相同,即可确诊为本病毒所致。②鹅胚中和试验:本法用已知番鸭细小病毒鹅胚适…  相似文献   

19.
番鸭“花肝病”是近年来出现的番鸭传染病,是目前危害番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发病情况景宁县某农户饲养番鸭300羽,9日龄时,部分雏鸭出现精神萎靡、脚软、食欲不振、腹泻死亡等现象,遂将病鸭送至县畜牧兽医站诊治。2临床症状与病变患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粪便呈绿色或白色。剖检病死鸭,可见肝脏表面布满针尖大小的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点,如花斑状,直径0.5mm。肝脏肿大,呈褐色。脾脏、胰腺出现坏死灶,气囊炎和有纤维性渗出物。3流行特点3.1发病特点该病以番雏鸭发病为主,以春、夏潮湿季节发病最为严重。3~30日龄雏鸭均可发病,尤以10日…  相似文献   

20.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鸭"白点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鸭“白点病”病原为鸭疱疹病毒Ⅲ型。番鸭最易感,其他品种鸭均有发生。番鸭发病又以雏番鸭较多,具有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常并发大肠杆菌病、鸭疫里默氏菌病等,使死亡率高达70%~90%。我部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物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死亡率下降至10%~20%,治愈率提高至7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